《苏州园林》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案_第1页
《苏州园林》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案_第2页
《苏州园林》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案_第3页
《苏州园林》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案_第4页
《苏州园林》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4《苏州园林》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说明文)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说明了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教学目标为: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点有初步了解,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培养说明文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2、教学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品味课文准确的说明语言。二、说教法课标要求:激励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和培养提取、筛选、概括、梳理信息的能力。教学方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三、说学法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四、说教学程序1、导入教学:名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作者简介3、预习检查:扫除语音障碍。4、整体感知学生听读课文,设计四个问题。=1\*GB3①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问答式教学法)=2\*GB3②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筛选、获取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问答式教学法)=3\*GB3③概括自第三段至第九段各自然段大意。(提示:用原文中的语句,有些在第二自然段中有提示,有些本段的中心句直接体现。)(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筛选、获取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4\*GB3④在前面几题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文章的内容及说明顺序,请列出提纲。(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筛选、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究式学习、讨论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6、小结7、布置作业=1\*GB3①说一说,苏州园林具体的特征。=2\*GB3②找一找,课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3\*GB3③写一写,用一小段话来介绍生活中常用的事物。(如粉笔、黑板等等)五、说教学预期效果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理解、掌握并学习运用本文的一些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如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特点等等。附:板书设计整体整体不止这些局部小处注意大处讲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讲究角落的图画美(不止这些局部小处注意大处讲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讲究角落的图画美(7段)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段)讲究色彩的搭配(9段)2段完美的图画总说分说总说《苏州园林》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学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国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天下”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接下来我们就跟着叶老走进苏州园林。(二)介绍苏州园林及欣赏有关照片。主要是苏州园林的分布及四大园即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三)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9),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四)预习检查(五)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特征(1)、设疑引导速读课文问:=1\*GB3①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2\*GB3②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提示: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提问并引导明确:=1\*GB3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2\*GB3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概括为“完美的图画”。具体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2)、学生速读课文,自主、探究学习:概括自第三段至第九段各自然段大意。(提示:用原文中的语句,有些在第二自然段中有提示,有些本段的中心句直接体现。)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用刚才从文中找到的句子里所表现的“美”去欣赏图片,说说图片“美在……”,与课文内容相结合。(3)品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在前面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文章的内容及说明顺序,请列出提纲。(边讨论边补充板书)(六)布置作业=1\*GB3①说一说,苏州园林具体的特征。=2\*GB3②找一找,课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3\*GB3③写一写,用一小段话来介绍生活中常用的事物。(如粉笔、粉笔盒等等)(七)板书设计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大处讲究讲究角落的图画美(7讲究角落的图画美(7段)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段)讲究色彩的搭配(9段)小处注意不止这些总说分说总说局部2段完美的图画讲究角落的图画美(讲究角落的图画美(7段)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段)讲究色彩的搭配(9段)小处注意不止这些总说分说总说局部2段讲究角落的图画美(讲究角落的图画美(7段)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段)讲究色彩的搭配(9段)小处注意不止这些总说分说总说局部2段《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新教师入职必备,考教师资格证必备)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师中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生是长城……故宫……不知道。师它叫“明轩”。想看看吗?生想。师就是这个(图)。但它的原名不叫“明轩”,叫“殿春簃”,“簃”是书房。这是它的内景(图)。它是苏州的一个著名园林“网师园”中的一个庭院。这是它的庭院(图)。美不美?生美。师可是,张老师几次游览苏州园林,发现像“殿春簃”这样美的园林建筑好多好多哦,有些甚至比“殿春簃”更美!不信咱们再看一些图片。(背景音乐:笛子独奏《姑苏行》)这是网师园……生哇!师这是留园……这是狮子林……这是拙政园……这是沧浪亭……这两幅图片是张老师拍摄的……(每看一幅,都会有一声“哇!”)师咱们再看一个网页:中国学生网新闻:27座苏州古典式园林落户五大洲。生哇!师哎,老师以上的介绍,包括图片和网页,主题是什么?——注意,人们说话,都是有主题的,主题就是他的目的。理解主题,就像咱们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一样。生是不是说苏州园林特好?……师咱们做一道选择题吧,在下面4项中选择:①“殿春簃”其实并不算好。②“殿春簃”在苏州园林里不是最好的,不该获奖,该获奖的是别的园林;③“殿春簃”这样美的园林建筑多得很,有些甚至比它更美。④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实在是太高了!生是第三……是第四……师我也说是第四。那么,想去苏州园林游览吗?那可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生想……老师,咱们现在就去!师你老爸给掏钱不?生唉……师去不了,怎么办?生先学习《苏州园林》这课。师你真聪明!那么咱们打开课本106页——《苏州园林》,咱们“神游”苏州园林,不花钱的。而且咱们在文中“游”一段,在画中“游”一段。二.介绍作者师作者是谁?生叶圣陶。师他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世,就是苏州人,所以他很有资格写苏州园林。你们学过他的文章吗?生小学学过……《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师对。叶圣陶很了不起啊!他教过小学,教过中学,教过大学……生哇!师写过童话、小说,做过编辑,办过刊物,编过教材。(哇!)解放后,担任过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是我国现代首屈一指的语文教育家。(哇!)这是苏州的叶圣陶纪念馆和叶圣陶墓(图),这是苏州一中的叶圣陶塑像(图),看看底座上写的什么?生一代师表。师什么叫“师表”。生老师的代表……老师的表率。师“是,老师的表率,只有伟大的老师才配得上这个称号,例如孔子被称为什么?生万世师表。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师咱们齐读这一段。生(读)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什么叫“标本”?生就是植物标本的标本……不是……师它和植物标本的“标本”相同吗?生不同……典范、代表……学习、仿效的典范……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师哪儿这样说?生现代汉语词典。师你查得真快!这是一种能力啊——终生受用的能力!下面哪一句话呼应“标本”?生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师这说明苏州园林影响很大啊!——下面将要学过的一篇课文中有一段话也提到苏州园林,是——生……《故宫博物院》……写御花园的一段:“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师连皇家园林都受苏州园林影响,可见苏州园林影响之大,地位之高!“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改为“欣赏”“观赏”可以吗?生不可以……“鉴赏”除了有“欣赏”“观赏”的意思外,还有“鉴别”的意思。师对。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生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师如果归纳一下这一段的段意,这句话可以做段意吗?生可以……不可以……可以,但不好。师怎样才好?生苏州园林的影响……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师对喽。四.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略)师这一段有几个生字词:因地制宜、自出新裁、轩榭。生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依照。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论文、美术、建筑等的)。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师这样解释有点抽象,现实生活中你见过“轩”和“谢”吗?生没有……见过……许多书房都叫什么什么轩……建在水里的就是水榭……丛台顶上那个房子就是榭……师看看我提供的“轩”和“榭”的图片——这个临水的就是水榭……这个是拙政园内的“与谁同坐轩”。“殿春簃”其实也是“轩”,它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叫什么?生明轩。师对,明代风格的轩。这一段有个中心句,是那句?或者: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师把“务必”二字删去,可以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生“务必”加强肯定语气……突出苏州园林的艺术标准高。师(故意说错话)“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可以删除,而且删除后句子更简洁。生不可以。师为什么?生……(一时说不好)师不会说了吧?我告诉你一点关于复句的知识就会了:“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把这几个字记下来——它强调苏州园林每个地点都是美的,没有不美的地方。删除了,对苏州园林的美的表达就不到位。把苏州园林说成“图画”,是什么说明方法?生打比方。师这段几次提到“图画”或“画图”?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四次。师其实应是四次半——还有一处没有用“图画”或“画图”,却也是在说图画,这就是——生……败笔。师“败笔”的意思是——查查词典。生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师那么园林中的败笔指什么?生建得不好的地方……不合图画美的设计……欠美伤美的设计。师“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是什么句式?生双重否定句式。师可不可以改为肯定句式——都心里想着口头说着……生不可以……双重否定句比肯定句更肯定。师下面张老师给大家提供刘国正先生的一首诗,印证苏州园林的特点——知道刘国正是谁吗?生不知道。师不知道,翻开课本最后一页的“后记”,就知道了。生哦,编我们这套课本的顾问。师下面看他的诗,齐读——闲步网师园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我欲踱桥还却步,一池倒影怕人惊。诗中哪一句说明苏州园林是“图画”?生第二句……小阁回廊叠画屏。师苏州园林实在是太美了,近十几年张老师先后三次游览苏州园林,觉得苏州园林比图画还美——图画是画的,而苏州园林是真的。这段再一个问题:匠师们怎样实现“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目标?……大声朗读!生(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师这是什么修辞方法?生排比。师这四个“讲究”分别领起下文一段,看看各领起哪段。生分别领起3、4、5、6段。师好了,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面各段,独立阅读,完成下面的练习题。(发练习)说明:下面各段的学习,都是:①先完成所发练习,②核对答案并讨论,③苏州园林画中游——欣赏相关图片。具体过程略。各段阅读练习和答案如下:五.阅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朗读这一段。2.第四自然段分几层?有无中心句?——理解这一短的层次。答案:分两层,没有中心句: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堆叠和池沼设计的艺术。亦可分三层: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堆叠的艺术。③池沼设计的艺术。3.苏州园林的假山有什么特点?答案: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4.查字词典,说明什么是“技术”,什么是“艺术”。答案: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技术——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教师评:搞艺术,需要有艺术的天赋和悟性,需要艰苦的学习和训练,需要名师的辅导和指点,需要大量金钱和物质的投入,需要付出无数的精力和时间,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需要如课本所说的“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难啊!张老师追求语文教学的艺术境界,也算是“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苦苦追求了30多年,至今还在望艺术而兴叹!5.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答案:不行,没有“技术”,也达不到“艺术”。6.假山堆叠的艺术,需达到什么目标?答案: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7.用元代维则的《狮子林即景》印证这一观点: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8.哪些文字是对假山“艺术”的说明?答案: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老师评:这段紧扣“图画”、“自然之趣”。9.“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把“匠师”改为“工匠”可以吗?就像上一课《中国石拱桥》介绍李春: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答案:不可。“匠师”包括“匠”与“师”。“师”是什么意思?(查字典)师: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或技能的人。例如工程师、设计师、医师、教师……10.欣赏苏州园林假山的图片:狮子林、留园冠云峰、虎丘、环秀山庄……11.朗读:“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又是入画的一景。正音,解释词语:着眼、相间、嶙峋(略)12.苏州园林的池沼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选两个字回答。答案:入画。教师点评:“入画”扣住前文“图画”。13.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或者种些花草”后面为何用冒号?答案:表示后面的文字是“总括上文”。顺便介绍冒号的两种作用:①提示下文;②总括上文。14.为什么苏州园林的“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答案:体现美术画的“自然之趣”?为了“入画”。15.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鱼戏莲叶间”的诗句出自哪里?你还能背诵吗?答案: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16.“又是入画的一景”,“又”字可否删去?为什么?17.欣赏苏州园林池沼图片:网师园、留园、拙政园……六.阅读第五自然段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第一句。2.哪个词语点明苏州园林栽种与修剪树木的特点?——着眼在画意。3.“嶙峋”的意思是——突兀的样子。4.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5.请指出本段中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的句子。——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6.欣赏苏州园林“栽种与修剪树木”图片,问题:这幅体现了什么特点?这是什么季节?……七.归纳练习1.注音: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斟酌哪个易写错?——壑嶙。请写一写2.解释词语:重峦叠嶂阅历雷同玲珑俯仰生姿嶙峋珠光宝气诸如此类别具匠心斟酌3.填空:①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的布局,讲究的配合,讲究.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③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仅是。4.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答案:先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然后从三个细微方面说明: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5.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①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打比方)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作比较)③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打比方作比较)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打比方)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举例子作诠释)⑥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6.说话练习:假设你面对一个没游览过苏州园林、也没读过本文的人,请你指着课本上苏州园林的彩图,给他说说苏州园林有哪些特点。若有其他图文资料可用,则更好。为保证效果,可采取下列措施:①先打好腹稿,在四人小组说,然后择优者面对全班同学说,师生给以评价。②作为口头作业,回家对父母说,请他们指导和评价。第二天交来家长的简评,就算完成了作业。八.课外活动1.网上游览苏州园林①苏州古典园林景点欣赏②苏州园林三维全景环视2.欣赏:苏州园林视频(实际上是课文朗读配视频)《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教学设想】: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预习要求】:(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2)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二、检查预习: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三、分析总体结构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板书:不止这些。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7节:图画美8节:图案美9节:色彩美(板书)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说--分说第二课时四、精读4、5两节: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五、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1、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练习:课后练习三、四。六、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第三课时〔教学要点〕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问: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