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础学检验(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适用)_第1页
临床基础学检验(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适用)_第2页
临床基础学检验(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适用)_第3页
临床基础学检验(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适用)_第4页
临床基础学检验(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基础学检验(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适用)

临床基础学检验核左移

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

常伴中毒颗粒、空泡、核变性等毒性变化,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

性中毒、急性溶血。核右移

外周血中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常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减少,

属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是因缺乏造血物质、DNA合成减少或骨髓造血功

能减退所致,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

血细胞比容hemotocrit(HCT,PCV)

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比值。影响因素:RBC数量,大小,用于

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红细胞增多的诊断等。

网织红细胞Retreticulocyte

未完全成熟的RBC,较大,含嗜碱性物质,可被活体染成蓝色网状货

颗粒状结构。红细胞沉降率ESR

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速度,简称血沉。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反应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

来表示(CV)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body

紫红色圆形小体,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质中的核残留物。常见于溶贫、

巨贫

Cabot环

红细胞出现一种紫红色圆形或8字型环状结构,脂蛋白变性而来。与

染色质小体同时出现。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

RMI=(MFR+HFR)/LFRX100,为全自动网织红细胞分析仪提供的新参数,

是反映幼稚网织红细胞变化较敏感的指标。对贫血的诊断、骨髓移植术和

白血病疗效观察有非常重要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接触因子激活齐弘如白陶土)和部分凝血活酶(如脑磷

脂),在Ca2+的参与下,观察血浆所凝固的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常用

的筛选试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Ca2+,观测血浆的凝固时间,

即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长短反映了血浆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

因子V、VII、X的水平,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

出血时间(BT)

在特定条件下,皮肤小血管被刺破后,血液自行流出到停止的时间称

出血时间,BT的长短主要反映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血管壁的完整性。

D-二聚体(DD)

是凝血酶及刈作用下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后的终末产

物,为继发性纤溶之特有产物。可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异形

淋巴细胞

各种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表现为胞体增大,胞质量增多,嗜碱性

增强,细胞核母化。

临床基础学检验杜勒小体

中性粒细胞因毒性变化而在胞质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中毒颗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Russell小体

浆细胞浆内的一种数目不等,大小不一染成肉红色的球形小体,它是

浆细胞中分泌免疫球蛋白的一种小体。如胞浆内充满此小体,核常被挤到

一旁,称为葡萄细胞或mott细胞,桑根状细胞。

尿三杯试验(threeglassestest)

患者一次连续排尿,分别留取前、中、末段尿;适于泌尿系统疾病初

步定位。

3h尿

6~9am。尿有形成分排泄率。

餐后2h尿

通常于午餐后2h收集到的患者尿液,即为餐后尿,适用于尿糖、尿

蛋白、尿胆原等检查。12h尿

晚8时排空膀胱并弃去此次的尿液后,留取至次日晨8时尿液,适用

于12h尿有形成分计数,如Addis计数。

24h尿

第一天早晨8时排空膀胱,弃去此次尿液,收集至次日早晨8时的全

部尿液,适用于尿化学成分的定量。

尿比重SG

在4℃时尿液与同体积的纯水重量之比,又称尿比密,粗略表示肾小

管的浓缩和稀释能力。尿渗量Osm

经肾排泄到尿液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的总数量,与粒子大

小及所带电荷无关,反映溶质和水的排泄速度,可用质量毫渗摩尔浓度或

体积毫渗摩尔浓度表示。

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

尿液游离Hb>0.3mg/L,而镜下未见完整RBC,外观为棕色或酱油色,

OBT(+)o

蛋白尿proteinuria

尿蛋白排出量>150mg/24h或浓度>100mg/L(小儿>4mg/m2/h)或尿

蛋白定性(+)。肾小球性蛋白尿

炎症、免疫和代谢等因素使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增加,电荷屏障遭到破

坏,使血浆的中分子及大分子量的蛋白出现在原尿中,超过肾小管重吸收

能力,形成的蛋白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是临床最常

见的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

炎症或中毒引起肾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能力降低而导致

的蛋白尿称肾小管性蛋白尿。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管酸中

毒等,还见于氨基贰类抗生素、解热阵痛药、重金属盐、中药等中毒以及

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proteinuria)

临床基础学检验

肾小球、肾小管功能都正常,但循环血浆中低分子量蛋白质异常增多

经肾小球滤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称溢出性蛋白尿。如

Hb尿、肌红蛋白尿、本周蛋白尿等。本-周蛋白(BJP)

又称凝-溶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

浓度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阈值时,可从尿中排除,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

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及肾淀粉样变等。混合

性蛋白尿

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及肾小管或相继受损,以小分子量蛋白质为主,大

分子依病情而变化,定性+〜++++。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选

择性蛋白尿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后,使血浆蛋白滤过,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

量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多见于小儿肾病综合症。

糖尿(glucosuria)

血糖浓度>8.88mmol/L(肾糖阈)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尿糖定

性试验(+)的尿液.(与血糖浓度、肾血流量、肾糖阈有关)血糖正常性

糖尿

血糖正常,但肾小管对葡萄糖吸收功能减退、即肾糖阈降低所致的糖

尿,又称为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

尿中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呈深黄色,振荡后泡沫亦呈黄色。

若在空气中久置可因胆红素被氧化为胆绿素而使尿液外观呈棕绿色。见于

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黄疸,Harrison法检测为阴性。

酮尿ketonuria

集体脂肪氧化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当糖代谢发生障碍,脂肪分解增

多,酮体产生速度超过机体组织利用速度时,可出现酮血症,酮体血浓度

一旦超越肾阈值,就可产生酮尿。尿隐血试验OBT

尿中Hb较少,肉眼尿色无变化,需用化学或免疫学方法证实。

血尿hematuria

尿内含一定量的红细胞,临床意义:血尿多见于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如感染、结核、结石、肿瘤、外伤、多囊肾、严重肾小球疾病。②血液病,

如血友病、过敏性紫瘢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③其它,如系统性红

斑狼疮、流行性出血热,某些健康人剧烈运动后一过性血尿等。肉眼血

尿:每升尿内含血1ml以上,呈洗肉水样;镜下血尿:含血量少,离心

后镜检RBC>3/Hp,外观变化不明显。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临床基础学检验

红细胞形态较一致,红细胞外形及大小多正常,少数情况下也可见到

丢失Hb的影细胞或外形轻微改变的棘细胞。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

应超过二种。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变形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体积相差3〜4倍,尿中可见两

种以上形态多形性变化的红细胞,如大、小红细胞、皱缩红细胞等。

闪光细胞(glittercell)

急性肾盂肾炎,低渗条件下,N颗粒呈布朗运动,淡蓝色星状闪光。

脓细胞(puscell)

陈旧尿中白细胞胞质因均质化而呈明胶样。炎症时,变性死亡的白细

胞外形多变,不规则,结构模糊,胞浆内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常粘

连成团。脓尿

镜下脓尿:尿沉渣WBO5个/HPF或>40000/h;肉眼脓尿:排出大

量WBC,尿乳白色,或含凝块

管型(cast)

尿液中的蛋白质和细胞颗粒成分在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内聚合而成

的圆柱状结构物。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红细胞管型见于急

性肾小球肾炎。

夏科-雷登颗粒(粪便)

呈菱形,无色透明,两端尖长,折光性强,由嗜酸性粒细胞破裂之后

嗜酸性颗粒融合而成,常见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肠炎和钩虫病。

粪便隐血实验(FOBT)

上消化道出血小于5ML,粪便中无可见血液,且红细胞破坏,镜检未

见红细胞,需用化学法或免疫法才能检出。

Pandy's试验

脑脊液中蛋白质与苯酚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混浊,可

用于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定性检测。

Rivalta实验(粘蛋白定性实验)

浆膜间皮细胞受炎症刺激后产生粘多糖,在酸性溶液中产生白色絮状

沉淀。漏出液

通过毛细血管滤出,并在组织间隙或浆膜腔内积聚的非炎症性组织液,

多为双侧性。渗出液

多为炎性积液,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高,使液体、血液

内大分子物质和细胞渗出血管外、组织间隙及浆膜腔所形成的积液。Hcg

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产生的糖蛋白激素,促性腺发育,在母体血尿初

乳,胎儿体内。阴道清洁度

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根据乳酸杆菌,上皮细胞,WBC和杂菌的多少

划分为4度,是阴道炎症和生育期女性卵巢性激素分泌能力的鉴别指标,

正常位1~2度。临床意义:特异性阴道炎:清洁度异常,同时常可发现细

菌、真菌、滴虫等病原体。非特异

临床基础学检验

性阴道炎:单纯有清洁度增加而找不到病原体,如青春期前及绝经后

线索细胞

粘附了大量阴道加德纳菌的鳞状上皮细胞,边缘不整齐,细菌性阴道

炎的指标。精液液化时间

精液从射出后由胶动状转化为流动状所需的时间精活力

完全液化的精液,涂片观察其向前的活动能力,正常精子a,b>;50%

或a>25%o精子活动率

完全液化的精液HP下计数100个精子,计算活精子与死精子的比例。

精子存活率

染色后,HP下计数200个精子。根据精子的着色情况,判断精子的存

活率,死精子更易着色。参考区间:不着色精子大于50%园细胞

非精子细胞成分,包括生精细胞和白细胞等

体内穿透试验(性交后试验,PCT)

排卵期性交后,检查一定时间内宫颈口粘液活精子数量、存活率及活

动力,以评价精子对宫颈粘液的穿透能力。

精子低渗肿胀试验HOS

观察精子在低渗溶液中的变化以检测精子膜的完整性,操作简便,快

速。卵磷脂小体

呈圆球形或卵圆形,折光性强,大小不均,大于血小板而小于红细胞。

正常卵磷脂小体均匀分布、布满视野;前列腺炎时减少、分布不均、有成

堆现象,严重可消失。

增生hyperplasia

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加强,数目增多,伴细胞体积增大。多见慢性炎

症。特点:1.核大,形态和染色质正常,可见核仁。2•胞质量较少,嗜碱

性,核胞质比略大3.可见双核或多核。再生regeneration

组织损伤后,由邻近正常组织的同类细胞增殖补充的过程叫再生。细

胞形态与增生的细胞相似,常伴白细胞。多见于慢性炎症。

化生metaplasia

在慢性炎症或其他理化因素作用下,一种成熟组织在某些因素作用下,

被另一类型成熟组织所替代过程称为化生。如子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在慢性

炎症时转变为鳞状上皮细胞,为鳞状上皮化生。多见慢性炎症。

不典型增生/核异质dyskaryosis

脱落细胞的核异常,表现为核的大小、形态及染色质的分布异常,核

边增厚,核的边界不整齐,但胞质的质和量的分化正常,由慢性炎症引起,

见于癌前病变。异常角化

磷状上皮细胞的胞浆分化超过了细胞核的分化程度,常伴有上皮不典

型增生。

临床基础学检验

抗凝剂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抗凝剂/原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

枸椽酸钠:与钙螯合/血栓止血、血液保养液/溶解度低;

EDTA盐:与钙螯合/多项血液检查特别是PLT血细胞分析仪/血栓与止

血检查、血小板功能检查;

肝素:加强AT-HI阻止凝血酶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多数项目检查/

CBC特别是WBC和DC

手工法与仪器法测定RBC方法学评价

项目/优点/缺点

显微镜:设备简单、价格低,适用于基层和分散就诊者/费时、重复性

较差,准确性取决于操作者技术水平,误差散在;

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简便、效率高,重复性好,适合于大批标本检测

/仪器较贵,准确性取决于仪器的性能及工作状态

血红蛋白测定(Hb)

血红蛋白:珠蛋白、亚铁血红素

HICN测定Hb的原理与注意事项

原理:在溶血液中,Hb(除SHb外)的亚铁离子被高铁氧化钾氧化,

Hb成为Hi,Hi与鼠离子反应生成棕红色HiCN,在540rlm处有最大吸收峰,

且其吸光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而检出Hb浓度。

注意:分光光度计必须符合WHO标准,否则:LHiCN参考液制作标

准曲线或者计算K值2带标准直接计算

测定Hb的方法学评价

HiCN法:ICSH和WHO推荐参考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

测多种Hb(SHb除外),可直接定值/缺点:剧毒,不能测SHb,对HbCO

转化慢,脂血、高球蛋白、高白蛋白、血小板增多可导致Hb假性增高

SDS法:临床首选/优点:试剂无毒,缺点:£未定,需依赖HiCN法间

接得出结果,SDS会破坏WBC,不能用于WBC计数

参考值:成男,131~172;成女,113~153;儿童,120~140;新生儿,

80~190

RBC、Hb测定的临床意义

生理性减少(生理性贫血):

①6个月~2岁婴幼儿,造血原料不足;②妊娠中、晚期,血液稀释;

③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病理性减少:RBC生成减少、破坏多、丢失多

临床基础学检验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障,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造血原料缺乏,缺铁贫,巨幼贫;

红细胞破坏增加,各种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慢性失血生理性增多:新生儿、高原生活、

剧烈运动(缺氧)

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如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绝对性增多,慢性心肺疾病、真红,RBC可达7~10

血细胞比容(HCT,PCV)

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比值,影响因素:RBC数量、大小

测定方法:温氏法、微量法、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法

温氏法:读取红细胞层的高度

离心后红细胞分为五层(上一下):血浆、血小板层、白细胞层和有

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带氧红细胞层

微量法为WHO首选临床意义:HCT减低是诊断贫血的指标,叵红细

胞数量正常,血浆量增加,为假性贫血;HCT增加可因红细胞数量绝对增

加或血浆量减少所致。HCT的主要应用价值为:临床补液量的参考;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指标;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基础数据;血液流变学指

标。

利用MCV和RDW对贫血进行分析

MCV减低正常增高

RDW/正常/小Cell均一性/正C均一性/大C均一性

异常/XX不均一/XX不均一/XX不均一

哪些指标可用来鉴别贫血的种类,如何鉴别

形态学分类/MCV/MCH/MCHC/临床意义

正常细胞性:正常,正常,正常/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白血病;大细胞性:增高,增高,正常/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吸

收障碍;

单纯小细胞性:降低,降低,正常/慢性炎症、尿毒症;

小细胞地色素性:降低,降低,降低/铁缺乏、维生素B6缺乏、慢性

失血等

白细胞检查的误差分析

①技术误差:器材、标本要求、加盖玻片影响、冲池影响、计数原则

(记上不计下,记左不记右)、计数室内细胞分布要均匀、有核红细胞影

响。②固有误差:主要指记数域误差。还包括计数池误差和吸管误差。③

生理状态影响:运动、劳动、冷水浴、酷热、严寒等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增

高。

影响血沉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临床基础学检验

①血浆因素:血浆纤维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沉

加快。②RBC因素:红细胞数量(数量多,血沉慢);质量和形态(直径大,

薄,血沉快)。③血沉管架放置:倾斜,血沉快。④血标本:血液与抗凝

剂的比例为4:1。⑤室温:温度高血沉快,温度低血沉慢。⑥血沉管规格:

不干净、血柱含气泡,血沉慢。血沉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加快:血沉受年龄,月经周期影响.女性纤维蛋白原含量高血沉

比男性高;妊娠期妇女血沉增快;小于12岁儿童血沉稍快;50岁后纤维蛋白

原增多血沉加快,月经期女性血沉加快2病理性增快:组织损伤时急性时相

反应蛋白迅速增多;恶性肿瘤;炎症疾病;;自身免疫疾病;高球蛋白血症;高胆

固醇血症;退行性疾病,巨细胞性动脉炎.3.减慢: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低

纤维蛋白原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形态异常(球形,镰形)网织红的临

床意义

1.评价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增多,表示造血功能旺盛,

各种增生性贫血均可增多(溶血性贫血);②网织红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贫

血;③鉴别贫血类型2评价疗效:①观察贫血疗效:Ret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

的项目之一;②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3.放疗和化疗的监测:网织红

的动态观察可指导临床适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严重的骨髓抑制.

WBC:中性粒数量变化

多数情况一致,也可以不一致1)中性粒生理性增多1、年龄2、

日间变化:下午较高3、剧烈运动、激动、严寒、暴热等4、妊娠、分娩2)

中性粒病理性增多1、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最常见2、严重的组织损

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的烧伤、大手术后、心肌梗死、急性溶血3、

急性大出血:内脏破裂、宫外孕破裂4、急性中毒:化学药物、代谢性中

度5、恶性肿瘤6、白血病3)中性粒减少1、某些感染:伤寒、

副伤寒、流感

2、某些血液病:再障3、慢性理化损伤:X射线、氯霉素4、自身

免疫性疾病:SLE5、脾功能亢进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增多1、绝对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

某些传染病恢复期;肾移植排异反应前期;急淋、慢淋;某些慢性感染2、

相对增多:再障、粒缺2)淋巴细胞减少:放射线、肾上腺皮质激素;N

t可导致LI(相对)

单核临床意义

增多:1、某些感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肺结核2、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

及MDS

嗜酸粒

1、增多超敏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血液病:如慢粒2、

减少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粒

临床基础学检验

增多:慢粒、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血细胞分析仪细胞计数原理

(1)电阻抗检测原理血细胞是相对不良导体,当血细胞悬浮电解

质中,将小孔管插入细胞悬液,使其管内充满稀释液,当一个细胞通过小

孔时,瞬间引起电压变化出现一个脉冲信号,细胞体积越大,引起脉冲越

大,产生脉冲振幅越高。以上脉冲信号由下列步骤完成①放大②阈值调节

③甄别④计数;

(2)流式细胞术加光学检测原理利用流式细胞术使单个细胞随着

流体动力聚集的鞘流液在通过激光照射的检测区时:使光束发生折射、衍

射和散射,散射光光检测器接受后产生脉冲,脉冲大小与被照细胞的大小

成正比,脉冲的数量代表了被照细胞的数量。

常用筛选实验BT、PLT、APTT、PT、D-D临床应用BT:延长:血管

壁异常;血小板异常;血管性血友病等,缩短:心梗、脑血管病变及DIC

等PLT:生理变化:早晨较低,午后较高;剧烈运动后较高;月经、妊娠

有改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病理变化:1)血小板减少(PLT<100

X109/L)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血小板破坏

或消耗增多:ITP、DIC,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被稀释2)血小

板增多(PLT>400X109/L)原发性增多:慢粒、真红反应性增多:急

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大出血等APTT:1推荐应用的内凝筛选实验2延

长1)VIII、IX和XI减低,能检出VO:C小于25%的轻型血友病2)I、II、

V、X严重缺乏,如肝病,维生素K缺乏3)抗凝物质:口服抗凝剂、

血循环中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等4)纤溶活性增强3缩短1)高凝状

态,如DIC的高凝期2)血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变,深静脉血栓等

4检测肝素治疗的首选指标PT:1延长1)先天性凝血因子I、II、V、

加、X缺乏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

亢进、DIC晚期3)血中抗凝物质增加,口服抗凝剂、肝素等2缩短:DIC

早起,心梗、脑血栓行测好难过,3INR是用于监测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

D-D:增高:继发性纤溶(鉴别原发)。血栓性疾病、肿瘤,溶栓治疗的监测:

D-D显著升高

管型形成条件

①白蛋白或T-H蛋白为基质,②浓缩和酸化使沉淀蛋白质,③可供交

替使用的肾单位让管型有足够的时间形成

尿液管型,临床意义

尿液管型是指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

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是尿沉渣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成分。尿液管型的种

类及其临床意义如下:

临床基础学检验

临床基础学检验

Hb尿与血尿鉴别(离心沉淀后)

Hb尿血尿

上清液红色无色

OBT(上清)强阳阴/弱阳

尿蛋白定性(上清)阳性阴/弱阳

沉渣镜检RBC碎片/无RBC完整

尿液理学检查有项目及临床意义

①尿量:1.少尿:<400ml/24h或<17ml/h,无尿:<100ml/24h。

肾前性少尿:休克、心衰、脱水。肾性少尿:急性肾炎、肾衰。肾后性少

尿:尿路梗阻2.多尿>2.5L/24h肾性多尿: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早期

等。内分泌性多尿:尿崩症、甲亢。代谢性多尿:糖尿病②尿色及透明度:

1.血尿: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炎症、结石等/全身性疾病:血友病等/邻近器

官疾病/药物不良反应。2.血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如蚕豆病、输血反应

等3.肌红蛋白尿: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如急性心梗等。4.胆红素

尿: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5.乳糜尿:寄生虫(丝虫)或非寄生

虫(结核、肿瘤、创伤、手术等)。6.脓尿/菌尿:泌尿生殖系统感染。7.

结晶尿:正常尿、结石、痛风、药物等

③尿比密方法+评价:1.比重计法:需校正;操作繁、标本量大、影响

(温度,蛋白,葡萄糖等)

2.折射仪法:标准化,标本少,自动温度补偿;需校正蛋白、葡萄糖,

标准参考方法3试带法:简便,但干扰多,测定范围窄,精密度差,过筛

试验

临床意义:1.SGI:低比密尿SGV1.015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

比密低而固定:SG固定于1.010±0.003,呈等渗尿,表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2.SGf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前性少尿疾病如高热、脱水等

④尿渗量1.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等渗、低渗尿见于肾小管、肾间

质疾病,尿崩症等。2.

临床基础学检验

鉴别肾前性或肾性少尿:肾前性少尿:Uosm>450mOsm/kg.H20,肾性

少尿:Uosm<350m3.利用渗透清除率计算自由水清除率

蛋白尿/尿糖的常用检测方法及评价蛋白尿

①试带法:简便,快速;影响因素多,仅A敏感;筛查。

②加热醋酸法:准确,A、G均敏感;灵敏度较低,操作较繁。

③磺基水杨酸法:简便,灵敏度高,多种蛋白均反应;推荐确诊实验。

④SSA比浊法:线性范围窄,影响多,欠准确。

⑤双缩胭比色法:对A/G均敏感;灵敏度较低,操作繁。

⑥丽春红S染料结合法:灵敏度很高,对A/G均敏感,线性范围宽,

干扰少;但操作繁。⑦免疫法及电泳法:灵敏、特异,前景好。尿糖

①班氏糖定性:简便,灵敏,特异性差,有假+(VitC等)。

②试带法:特异、灵敏,简便快速,有假-。

③薄层层析法:确证糖种类,科研用。

④GOD法定量:灵敏、特异,抗VitC等干扰;用于治疗监测及用药调

整。

尿蛋白定性试验+原理+评价+注意事项

①试带法:(筛查。)②加热醋酸法:加热加酸一蛋白沉淀/准确,A、

G均敏感;灵敏度较低,操作较繁。③磺基水杨酸法(SSA):蛋白质NH4++

磺酸根一一蛋白盐沉淀/简便,灵敏度高,多种蛋白均反应;推荐确诊实

验。

尿蛋白定量试验+评价

①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线性范围窄,影响多,欠准确。②双

缩版比色法:对A/G均敏感;灵敏度较低,操作繁。③丽春红S染料

结合法:灵敏度很高,对A/G均敏感,线性范围宽,干扰少;但操作繁。

④其他:免疫法、尿蛋白电泳/灵敏、特异,前景好。蛋白尿临床意义

1.肾小球性蛋白尿:原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肾病综合征和某些继

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分为: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

尿2.肾小管性蛋白尿: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中毒3.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后期.,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4.溢出性蛋白尿:本

周氏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5.组织性蛋白尿:肾小管炎症、

中毒等6.假性(或偶然性)蛋白尿:膀胱炎、尿道炎等或阴道分泌物混入。

7.生理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各种特点见名解)

尿糖定性试验①班氏糖定性(Benedicttest):利用葡萄糖还原性将

硫酸铜还原;/简便,灵敏,特异性差,有假+(VitC等)。②试带法③

薄层层析法尿糖定量试验

临床基础学检验

①葡萄糖氧化酶(GOD)法:同血糖测定,先以班氏法定性,再稀释至3g/L

以下。/灵敏、特异,抗VitC等干扰;用于治疗监测及用药调整。②

薄层层析法

临床意义①血糖增高性糖尿:摄入性,应激性(颅脑外伤、急性心梗),

代谢性:糖尿病,内分泌性(血糖f-胰高糖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去

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血糖I一胰岛素)②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

糖尿,肾糖阈降低。③其它:乳糖尿等。

尿酮体检测方法

①亚硝基铁氢化钠法:乙酰乙酸、丙酮与亚硝基铁氢化钠反应呈现紫红

色。此法包括朗格(Lange)法、改良Rothera法、试带法。/Lange法:各种

亚硝基铁氢化钠法试剂和操作差异,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同;试带法:筛检法,

敏感、方便、快速;②Gerhardt法

临床意义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8-羟丁酸为主,缓解后乙酰乙

酸f。②非糖尿病酮症:剧烈运动、禁食、发热、严重呕吐腹泻等。

尿液11项分析仪检测项目及原理

项目/英文/反应原理

ph/pH/pH指示剂;

比重/SG/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蛋白质/PRO/pH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法;

葡萄糖/GLU/葡萄糖氧化酶法;

胆红素/BIL/偶氮反应法;

尿胆原/URO/醛反应或重氮反应法;

酮体/KET/亚硝基铁氧化钠法;

亚硝酸盐/NIT/亚硝酸盐还原法;

隐血和红细胞/BLD/Hb类过氧化酶法;

白细胞/LEU/酯酶法;

VitC/VitC/口引跺酚法。

尿干化学试带法结果与尿镜检的相关性

干化学/镜检/可能原因

红细胞+/一/标本久置,低渗,肌红蛋白尿或菌尿,肾病

一/+/很少见,大量VitC(>100mg/L)或试带失效

白细胞+/一/标本久置,污染甲醛,高胆红素尿.

—/+/肾移植排异(L、M)或用大剂量头抱,庆大霉素.参考方法:SG一折

射仪法;PRO一磺基水杨酸法;GLU一葡萄糖氧化酶定量法;BIL—

Harrison法;RBC、WBC一尿沉渣镜检。

离心法与不离心法检查各自的优缺点离心法:敏感,检测阳性率高,

重复性好;但操作较繁、费时,仅能半定量且结果受离心尿量、

临床基础学检验

转速、时间等条件影响。不离心法:价廉、简便易行;但阳性率低,

重复性差,易漏诊,仅适于急诊明显混浊血尿、脓尿者

化学法检测尿隐血原理

Hb亚铁血红素一催化过氧化氢作为电子受体使色原氧化呈色。

尿液干化学分析质量控制

㈠分析前质量保证1.试带:批号、避光、干燥2.标本:接受时间(2h

内检测)3.容器:塑料、标记4.饮食、用药㈡分析中质量保证1.严格

按规定要求操作2.用质控人工尿液进行室内质控3.质量控制标准㈢分

析后质量保证1.判断影响因素2.检验报告的审核,签发①正确分析干化学

与镜检结果相关性,②确证实验或参考方法

粪便中RBC、WBC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WBC):正常无或偶见,一般肠炎:WBC<15/Hp菌痢、阿米

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WBC>15/Hp,多为脓细胞,过敏性肠炎、肠道

寄生虫病: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且伴夏科-雷登结晶(charcot-leyden

crystal)o

红细胞(RBC):正常无,见于下消化道炎症、出血、肿瘤,菌痢:

WBC>RBC,阿米巴痢疾:RBC>WBC

粪便隐血试验的检测方法及评价

隐血: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实的少量出血,RBC被破坏,化学或免

疫学方能证实的出血。检测粪便隐血的试验为粪便隐血试验。

化学法方法学评价

灵敏度:

临床基础学检验

高灵敏度(l-5ml出血):邻联甲苯胺,易出现假(+),阴性可确定为隐血

阴性。

中灵敏度(5-1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