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答案_第1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答案_第2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答案_第3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答案_第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阳市2022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历史本试卷共8页,20道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远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D符合题意;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民本思想也不可能上升到社会主流思想这个高度,A错误;据材料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属于各学派的主张,不代表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B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而不是缓和,C错误。2.下图为湖南湘西(秦代洞庭那千灵县)出土秦简中的木方,木方上用小篆对“王”、“皇”、“制”、“诏”等部分书写用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卿、太守等部分官职名称变更提出了要求。这一史料可以A.说明秦代采取了有效措施建立君主专权制度B.说明秦代皇权已发展到乾纲独断的崇高地位C.为了解秦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度提供实证材料D.证明秦代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直接管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木方上用小篆对‘王’、‘皇’、‘制’、‘诏’等部分书写用字进行了规范,并对卿、太守等部分官职名称变更提出了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内容是关于皇帝制度和官职名称变更,这体现了秦代采取措施来巩固统治,A项符合题意主旨,所以A正确;清朝君主专制政治制度达到顶峰,所以B错误;秦代没有实行郡国并行制,所以C错误;材料内容与管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无关,所以D错误。故选A项。3.以避恶逐疫为主旨的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如晋地纪念介子推,吴地纪念伍子胥等。最终,以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龙舟竞渡、采艾插蒲等习俗也相继为各地人民所采用。端午节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防疫和卫生意识的逐渐普及 B.民族融合与南北交流的趋势加强C.中原地区民间风俗成为正统 D.儒佛道合流的局面促进思想趋同【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以避恶逐疫为主旨的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最终,以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联系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时在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中,江南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可见“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广泛认同”是各地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结果,B选项正确;材料提到,“以避恶逐疫为主旨的端午节……被赋予纪念历史名人的内涵”,可见“避恶逐疫”的主旨其实是有所削弱的,A选项错误:荆楚一般指今湖北一带,不属于中原地区,且荆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广泛认同不代表其它各地否定本地的习俗,C选项错误:佛道合流的局面出现在隋唐时期,且各地采用荆楚之俗不能反映出儒佛道合流对思想状况的影响,D选项错误。4.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对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①开皇三年,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作用: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②大业元年,开通济渠。作用:连接洛阳与淮河。③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作用: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A.开凿运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向南方转移C.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同时南移 D.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逐渐分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隋朝初年,粮仓主要设置在京都周边的北方地区,随着通济渠开通,到唐玄宗时期,粮仓主要设置在南方地区。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法说明南方成为了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但政治重心仍然在北方,南方粮食通过运河运往洛阳、长安等政治中心,这说明当时出现了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逐渐分离的趋势,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开凿运河有利于南粮北运,而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政治重心在北方,南方粮食运往北方,排除C项。故选D项。5.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其一,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其二,官员同堂议论;其三,长官综合所议做出裁决;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这一做法A.便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B.制约了行省长官的权力C.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D.提高了行省议事的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二官员同堂议论”“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可知上述议事程序对"行省"长官的权力一定程度上有监管、制约的作用,故B正确;A项,中书是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行省是地方制度,排除。C项,材料中“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并不能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的,排除。D项,议事程序加强了行省官员间的制约,不利于提高行省议事的效率,排除。6.下图中的航线叫作“针路”。明清时期,我国海道针经一类的书籍相当丰富,如在15世纪初成书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顺风相送》《指南正法》,这两本书也被称为“针路标志”。据此,“针路”的称法表明当时中国A.航海技术世界领先 B.已开拓至美洲的新航线C.与海外经贸交流频繁 D.航海使用指南针较普遍【答案】D【解析】【详解】“针路”是关于航线的称呼,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专门的航海著作,这意味当时航线较为丰富,而且指南针使用较为普遍,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中西方航海技术进行比较,排除A项;哥伦布开拓了新航线,排除B项;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经贸交流受限,排除C项。故选D项。7.1860年美国牧师何默斯向章王林绍璋指出,太平天国应该“遵照《圣经》的规定做礼拜”。林绍璋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拜上帝教对《圣经》的‘这种修改仍然是适当的”’。洪秀全也明确指出:“要用忍耐和谦卑的办法来处理这个万恶的时世,那是不可能的。”这说明太平天国对《圣经》的取舍A.是从弥合中西文化冲突上着手的B.充分考虑到时人对西学的认同度C.以不损害中国传统儒学作为前提D.服从于农民反清革命斗争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从材料可以看出,拜上帝教对《圣经》进行了取舍,如并不按《圣经》的规定做礼拜,并对基督教中关于忍耐、谦卑的教义,坚决地予以摒弃。由此可见,作为农民起义,太平天国旨在打破那个“万恶的时世”,因此太平天国对《圣经》的取舍也应该服务于农民革命斗争的需要,故选D项。根据材料“要用忍耐和谦卑的办法来处理这个万恶的时世,那是不可能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对《圣经》的取舍是适应农民阶级反清运动的需要,而不是弥合中国西文化冲突,故A选项解读材料有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对《圣经》的取舍问题,说明没有充分考虑对西学的认同,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太平天国对《圣经》的取舍问题,没有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故C选项错误。8.戊戌维新派通过使“人”民族化、“契约”法纪化、“个人”集体化、“权利”义务化的方式改造西方“人权”理论,建立了新的“民权”说。这一理论A.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B.试图通过“限制”民权来争取民族独立C.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D.成为“限制”君权推动维新变法的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维新派用民族化、法纪化、集体化、义务化的方式改造西方“人权”理论,这种新的“民权”说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西方“人权”理论解放、扩大人权的本义,相较而言,体现了对民权的限制,其目的是更好地与中国国情结合,便于推进维新变法,争取民族独立,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没有体现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材料主旨并不是限制君权,排除D项。故选B项。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A.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 B.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C.树立民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 D.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以民主形象促进共和力量发展,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可知,这一宣誓与激发革命党人斗志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责任内阁制,故B项错误;这一宣誓虽然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但并非宣誓的主要价值,故排除D项。10.下图为一幅历史地图(局部),判断该图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是A.“到敌人后方去” B.“攘外必先安内”C“对日寇最后一战” D.“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片内容“根据地、人民军队进军路线”等信息及图片指示路线可知,材料图片反映的是人民军队向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进发,与这图相符的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军队到敌人后方去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A项正确;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的策略,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B项;人民军队的进军路线和“对日寇最后一战”时期的形势不符,排除C项;“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是解放战争时期,此时人民军队的进军路线应是从北到南,排除D项。故选A项。11.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注意题中时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以及题干信息“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美国同意和谈”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方同意与中方和谈以解决朝鲜问题说明抗美援朝使中国国际地位获得提高,故A正确。两大阵营冷战对峙局面结束的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排除B。新中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作用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排除C。抗美援朝后南北朝鲜仍然维持对峙分裂局面,至今尚未实现半岛统一,排除D。故选A。【点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本题即是考查抗美援朝的意义。12.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追求。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雅典城邦并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B.雅典公民追求的自由平等会损害民主政体C.直接的大众民主极有可能导致国家混乱 D.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柏拉图认为“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容易导致人们追求其他人性的“一切欲望”,说明雅典的直接的大众民主极有可能导致国家混乱,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带来的弊端,不是说明雅典民主政体确立的条件,故A项错误;材料中雅典民主制的弊端,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雅典民主政体确立的自由平等的原则所带来的不足,不是强调其基本原则,故D项错误。13.历史上某一运动兴起期间,“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一运动A.批判了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B.是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C.使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D.为近现代民主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反映出这一运动要求以人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运动是指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排除;C项是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D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点睛】“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是关键信息。14.下图漫画题为《泰晤士河老爹在向伦敦美女城介绍他的子孙》,画中肮脏不堪的泰晤士河老爹将他的三个“子女”(“白喉”、“淋巴结核”、“霍乱”)献给伦敦美女城,作者还在漫画底边标题下写了一句“一份为议会新大楼设计的壁画”。该漫画意在讽刺

A.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增大C.启蒙思想的表面化 D.政府只顾发展工业的行为【答案】D【解析】【详解】由漫画信息“肮脏不堪泰晤士河”、“白喉”、“淋巴结核”、“霍乱”“献给伦敦美女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讽刺了工业革命对伦敦的污染,即政府只顾发展工业、不顾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D项正确;漫画涉及的是经济和环保问题,不是民主政治和社会贫富差距,排除A、B项;“启蒙思想的表面化”指的是民主、自由等思想没有深入人心,显然这不是漫画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5.俄国某学者指出: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该学者旨在A.强调俄国革命当时面临内外的严峻局势B.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国情C.批评《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D.指责新经济政策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否定了列宁的讲话,认为列宁的言论并不能代表广大俄国民众,这是在批判《四月提纲》有关建立社会主义的言论,C项正确;A项与题无关,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十月革命期间的历史事件,排除B项、D项。故选C项。16.下面部分章节目录出自于《剑桥冷战史》据此可知,该书A.将冷战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考察 B.忽视了美苏在冷战中的主导作用C.认为冷战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D.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更加接近事实【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分析《剑桥冷战史》的部分章节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书联系1917年即十月革命、一战等问题,从意识形态、非殖民化、欠发达世界和世界经济等多个角度,研究冷战的起源与发展,说明其将冷战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考察,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剑桥冷战史》忽视了美苏在冷战中的主导作用,B项错误;冷战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只有部分目录不能说明《剑桥冷战史》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更加接近事实,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尽管尼克松在咨文中说了一大堆玩弄词藻的空话,但他仍然无法掩盖美帝国主义危机重重、日益没落的处境。同时,这两个咨文表明,美帝国主义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还要继续进行挣扎,对内加强反动统治,对外坚持侵略扩张,企图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1972年1月30日人民日报社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1972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苏修先生们,你们在全世界干尽了横行霸道的勾当,充分暴露了你们超级大国的丑恶面目。……老实告诉你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既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我们就要坚决同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们站在一起,同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你们想在联合国干坏事而不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对,那完全是痴心妄想。——197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二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的1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第一次误判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第二次误判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此时外交的基本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阶段中国外交政策呈现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二从美国角度分析导致其六次战略误判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美国第三次战略判断成为误判。【答案】(1)外交态度:对美态度缓和;对抗苏联;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外交趋势:从以意识形态为主逐渐向以国家利益为主转变。或从“一边倒”到“两个拳头打人”。(2)误判原因:美国实力的强大(答具体表现亦可得分)及与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其不能客观认识中国。做法: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实力;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加入世贸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解析】【详解】(1)外交态度:根据材料“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可知,对美态度缓和;根据材料“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可知,对抗苏联、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外交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以意识形态为主逐渐向以国家利益为主转变。或从“一边倒”到“两个拳头打人”。(2)误判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力的强大(答具体表现亦可得分)及与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其不能客观认识中国。做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实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18.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材料二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得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欧洲的“边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原因。(3)对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答案】(1)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2)原因:东欧:苏联的扶持(或走人民民主道路);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或经互会的成立或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西欧:美国的扶持(或固守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或杜鲁门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存在(或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或马歇尔计划)。(3)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解析】【详解】(1)据材料“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后美苏两极格局建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2)原因:东欧: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苏联扶持(或走人民民主道路)、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或经互会的成立或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方面回答。西欧: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美国的扶持(或固守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或杜鲁门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存在(或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或马歇尔计划)等方面回答。(3)认同:结合史实可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等角度回答。不认同:结合史实可从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等角度回答。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准确且不能与材料重复,叙述清晰且要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逐步走向民族复兴。论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由此可见,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中华民族才能稳步走向民族复兴。(“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认真研读材料,习近平的讲话内容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复兴的关系,由此可以拟定观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然后,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