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

闰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上曰:“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徵对曰:“臣以事为不可,故谏;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上曰:“且应而复谏,庸何伤!”对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上大笑曰:“人言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

任务一:梳理字词,打破壁垒要求:1.结合课下注释,梳理文言字义,做到“逐字翻译,单音节变双音节”,脚踏实地,字字落实。2.特别关注翻译时出现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任务二:贯通文本,品读“思”义为何思如何思思什么谏太宗十思疏用一个词概括文章描述的核心关键,并梳理文章行文思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通篇只重一“思”字。——《古文观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任务二:贯通文本,品读“思”义阅读文章第一二段,小组合作梳理论证思路和论证手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比喻排比第一段比喻排比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正反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任务二:贯通文本,品读“思”义1.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2.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3.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能创业却不能守业兴邦是由于“竭诚待下”丧邦是由于“纵情以傲物”对比暗示居安思危的重要第二段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任务二:贯通文本,品读“思”义阅读文章第三段,概括归纳“十思”的内容。

见可欲将有作戒奢侈劳民念高危

惧满溢

戒骄傲自满虑壅蔽

惧谗邪

戒轻信人言乐盘游忧懈怠戒纵欲懈怠恩所加罚所及戒赏罚不公思节制思慎始思谦冲思容纳思知足思知止思虚心思正身“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思恩赏思刑罚人尽其能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固本思源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提出问题比喻论证分析问题总结历史引出警告克终盖寡善始实繁对比论证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解决问题提出十思诚能十思垂拱而治反面正面理清思路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苦笋

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略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历风雨磨砺。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苦笋

陆游(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略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历风雨磨砺。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4.C。“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的原因并非“吃起来口感苦涩”,而是要让苦笋长大成材,“放使干霄战风雨”。译文:菜盘子里忽然出现苦笋,让我眼前一亮。这些笋头并头脱去了襁褓(外壳),宛如白玉般的婴儿那样洁白。我深知正直不阿、廉洁自持是此物种的先天本性,苦笋有节,它的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也是与生俱来(生下来就有)的。这笋正像唐太宗曾说的直言进谏的魏征那样正直那样特别美好可爱啊。应该管束孩子们不要过多采割竹笋。因为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培养而成,我要放任它们生长,让它们高耸云霄,与风雨搏斗!苦笋

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略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5、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任务三:品鉴劝谏之妙

谏言如同“苦笋”一般不被世人欣赏的魏征,他的劝谏如何击中了唐太宗的心?①尽臣子之责,谦恭诚挚。

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更为可贵的是,在进谏时,他言辞恳切,极尽忠诚。②显谏臣之智,委婉得体。

思路清晰,说理透彻。语言善用比喻、排比、虚词,或反问,或设问,或感叹,或假设,生动形象。论证上善用正反对比、比喻论证、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充分展现了他“能上、善上、敢上”的进谏艺术。任务四:劝谏有术,链接高考1.题型:主观题T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张孟谈是如何说服赵襄子同意自己隐退要求的?2.答题方法:划定区间,进行概括3.具体表述:策略+实施策略具体阐释(运用…方法说明…观点)

常见策略:以退为进、分析利弊、以史为鉴、设身处地投其所好、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威逼利诱),震之以威,示之以忠(义)

2022年全国新高考一卷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