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翻译与解读_第1页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翻译与解读_第2页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翻译与解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翻译与解读《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翻译与解读

宠辱若惊01,贵身若大患02。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03,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身若大患?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04;及吾无身,吾有何患05?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06;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07。

今译

世俗之人得到宠爱、受到污辱都感到惊恐。看重自身就如同有大的祸患。什么叫得宠爱、受污辱都感到惊恐呢?得宠爱为至上,受污辱为卑下。得到宠爱会惊恐不安,失去宠爱也会惊恐不安,这就叫“宠辱若惊”。

什么叫看重自身就如同有了大的祸患呢?我所以会有大的祸患,就是因为我看重自身,假如我不看重自身,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能忘记自己而能贵重自身为天下百姓做事的人,才能把天下大任寄托给他;能忘记自己而爱惜自身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人,方可把天下大任付托给他。

评议

本章是讲如何进行道德修养,才能担负国家重任的人生哲学。具体地说,本章含有两层内涵:其一,含有宠辱不惊,不患得患失的思想。“宠辱若惊”,是指世俗患得患失而言。其二,含有老子“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思想。

老子认为,世俗之人,患得患失,得宠与受辱皆惊恐不安,故曰“宠辱若惊”。而有修养的至德之人,非同凡俗。“宠辱”一样,本不足言,世俗之人,“以宠为上,以辱为下,自萌好恶之心,故得之失之皆动其心”(林希逸说)。

老子曰“贵身若大患”,是从反面而言,其中含有“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哲理内涵。林希逸的训释极为明白,他说:“身者,我之累也,无身则无累矣。人反以为贵,是不知其真身之身也。知其真身之可贵,知其真身之可爱,虽得天下,不足以易之。人能如此,则可以寄托于天下之上矣。‘寄托’二字,便有天下不与之意。此章两‘何谓’自有两意,乃古文之妙处。”

解释

01宠:宠爱。吴澄曰:“宠,犹爱也。”辱:污辱。若:乃,而,亦。惊:惊恐,惊慌。句谓:得到宠爱,受到污辱,皆感到惊恐。河上公曰:“身宠亦惊,身辱亦惊。”

02贵:吴澄曰:“贵,犹重也。”若:犹如也。与前句“若”字意不同。患:祸患。按:楚简本《老子》、严遵本、帛书乙本、王弼本皆作“贵大患若身”。吴澄曰:“‘贵大患若身’,当云‘贵身若大患’。倒而言之,古语类如此。”

陈鼓应说:“王纯甫说:‘贵大患若身’,当云‘贵身若大患’。倒而言之,文之奇也。古语多类如此者。(《老子臆》)这句话,前人注解多不妥,王道(字纯甫)的解释为优。焦竑《老子翼》录王纯甫之说。”(《老子注译与评介》)

03宠为上,辱为下:谓得宠爱为至上,受污辱为卑下。按:此两句,楚简本、王弼本作“宠为下”,误。今据景福碑、陈景元本、李道纯本。

04有身:即有自我,亦即没有忘掉自我。

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