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_第1页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_第2页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_第3页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_第4页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基本知识中医理论指导下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药品称中药中药主要起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中药功效取决于中药材药性、药品形质和入药部位等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1页中药自然属性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形质(形体部位、生长趋势、颜色、质地)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2页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平)疾病有寒证和热证之分:治疗热证药品属于寒凉药;治疗寒证药品属于温热药。寒凉药多含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惯用于阳证、热证;温热药多含有回阳、救逆、散寒等作用,惯用于阴证、寒症。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3页不一样药性药品寒凉药:黄连、黄芩、金银花、知母、西洋参、罗汉果、薏仁等温热药:红枣、桂圆、肉桂、附子、干姜等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4页五味:酸、苦、甘、辛、咸、(淡、涩)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苦能泄能燥,有降泄燥湿作用。甘能补能缓,有补益、缓急、和中作用。辛能行能散,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5页五味代表药品

酸:五味子、乌梅、金樱子等苦:大黄、杏仁、黄连、苍术、黄柏、知母等甘:人参、熟地黄、甘草等辛:干姜、香附、川芎等咸:芒硝、昆布、牡蛎等淡:茯苓、赤小豆等,普通将淡附甘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6页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品作用趋向。疾病因为病因不一样,所表现症状也各有区分,有向上,如呕吐、呃逆、喘促;有向下,如泻痢、脱肛、崩漏、带下;有向外,如阳气浮越;有向内,如表邪不解、热入心包、疹毒内攻等。与之相适应药品,就有升、降、浮、沉功效。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7页升降浮沉升浮药——主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等作用;沉降药——主下行而向内,有潜阳、降逆、收敛、清热等作用。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8页升降浮沉

普通而言,凡含有升阳发表、驱散风邪、涌吐开窍等功效药品,药性大多是升浮;而含有清热泻下、重镇安神、利尿渗湿、消食导滞、息风潜阳、止咳平喘及降逆收敛药品,其药性大多是沉降。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9页中药毒性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发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大毒”。如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雷公藤、巴豆等。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发主要脏器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有毒”。如附子、商陆、牵牛子、常山、洋金花、蜈蚣、白花蛇、雄黄、轻粉等。小毒:中毒症状轻微,普通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如细辛、猪牙皂、鸦胆子、苦杏仁、密陀僧、干漆等。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10页中药中毒原因剂量过大,如砒霜、胆矾、马钱子、附子、乌头等毒性较大药品,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造成中毒。误服伪品,如误以华山参、商陆代人参,独角莲代天麻使用。炮制不妥,如使用未经炮制生附子、生乌头制剂服法不妥,如乌头、附子中毒,多因煎煮时间太短,或服后受寒、进食生冷。配伍不妥,如甘遂与甘草同用,乌头与瓜蒌同用而致中毒。另外,个体差异与自行服药也是引发中毒原因。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11页预防中药中毒办法掌握有毒中药品种及其使用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要依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要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可能出现毒副反应,做到早诊疗、早停药、早处理。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12页毒性中药给药凭处方供给调配医疗单位供给和调配毒性药品,凭医生署名正式处方。药店供给和调配毒性药品,凭盖有医生所在医疗单位公章正式处方。有毒和有小毒中药品种,其使用方法用量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要求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医师应该再次署名。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13页中药分类按药品功效分类按药用部分分类按有效成份分类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14页中药材特征性成份含鞣质及多元酚类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类含有机酸类含糖类成份药材含挥发油类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15页中药煎煮方法煎药工具:以砂锅、砂罐为好,也可用搪瓷罐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煎药用水:以水质纯净、新鲜自来水、井水,符合饮用水标准为好。用水量:普通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水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16页中药煎煮方法先将药品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品,普通沸后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而矿物药、贝壳类及补益药等,普通宜文火久煎30分钟以上。每剂药普通煎两次,滋补药可煎三次。同一处方中,一些药品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一样,而有特殊煎服法。特殊煎服法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17页中药处方中先煎品种生石决明、生石膏、生磁石、生紫石英制草乌、制川乌、珍珠母、龟甲、鳖甲鹿角霜、生牡蛎、生蛤壳、生瓦楞子、水牛角紫贝齿、生龙骨、生龙齿、生寒水石附片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18页中药处方中后下品种薄荷、广藿香、鲜藿香佩兰、鲜佩兰、砂仁、豆蔻苦杏仁、香薷、钩藤、鱼腥草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19页中药处方中包煎品种旋覆花、车前子、葶苈子六一散、青黛、马勃、蚕砂生蒲黄、滑石粉、蛤粉、海金砂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20页中药处方中烊化品种阿胶、鹿角胶、鹿骨胶龟板胶、鳖甲胶、鸡血藤胶饴糖、蜂蜜、龟鹿二仙胶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21页中药处方中另煎品种人参西洋参鹿茸片羚羊角片西红花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22页中药处方中冲服品种牛黄(含人工牛黄)朱砂粉、熊胆粉三七粉、珍珠粉羚羊角粉、沉香粉琥珀粉、水牛角浓缩粉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23页中药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证候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24页中药用药禁忌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25页中药用药禁忌证侯禁忌:指因为药品性能不一样,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实用范围,使临床用药有所禁忌,称证侯禁忌。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26页Inquiry

中药用药禁忌妊娠禁忌

一些药品含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药品。依据药品对于胎元损害程度不一样,普通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药品,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包含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品,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27页中药用药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忌口。在古代文件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一些药时不可同吃一些食物。另外,因为疾病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膻及有刺激性食物,都应依据需要给予防止。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疮疡及皮肤病病人忌食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28页中药给药护理给药要求给药时间与护理服药方法与护理服药后护理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29页给药要求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主要确保。明确给药方法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毒副反应掌握给药时间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30页给药时间和护理给药时间应与人体内部活动节律相一致。即阳药用于阳长时,阴药用于阴长时。升药用在升时,降药用于降时。依据疾病部位确定给药时间:如治疗上焦疾病,宜在饭后服药;治疗下焦疾病,则宜在饭前服药。病在骨髓、四肢者,宜在夜间吃饱饭后和在早晨空腹服药。依据病情确定给药时间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31页给药时间和护理普通疾病口服给药分一日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饭后0.5-1小时给药。

危重病证应及时给药,并应选择能最快发挥疗效给药路径。

解表药,若病情许可,应于中午前阳分时间给药,以顺应阳气升浮,助药力祛邪外出。

治咽喉疾病,给药可不拘时屡次频服,缓缓咽下,使药液能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

平喘药,应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给药。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32页给药时间和护理健胃药,应在饭前服用;用于消食导滞药品,则在饭后服,以达开胃、导滞之功效。

对胃有刺激性药品宜在饭后服。

涌吐药,宜清晨午前服。

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服用,以利消除肠胃积滞;泻下药,按"日哺人气收敛"之理,应入夜睡前给予;止泻药,按时再服,泻止药停。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33页给药时间和护理补益药,普通宜饭前服用。补阴药,宜晚上一次服;补阳药,宜午前服。调经药,普通于经前或经期服用。对肝郁气滞之痛经病人,应在行经前3-5天服用疏肝理气药。若在月经期服用理气活血方药,不但可使痛经缓解,而且也有利于月经周期调整。安神药,应于睡前半小时服用特殊情况应遵照医嘱执行。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专家讲座第34页服药方法服药温度汤剂服法:分服法、顿服、频服、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