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_第1页
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_第2页
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_第3页
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_第4页
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论第八章解表药一、学习目标与要求1.掌握解表药概念、作用、适应范围、禁忌及使用注意事项。2.明确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宣毒透疹、宣肺止咳平喘、通窍止痛、祛风通痹、宣肺利尿等概念。3.掌握本章详细药品功效、应用及功效相同药判别。4.了解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性能特点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页

二、课程内容1.辛温解表药

(1)掌握:麻黄桂枝紫苏叶(附:苏梗)防风白芷羌活细辛

(2)熟悉:荆芥藁本香薷生姜苍耳子(苍耳草)

(3)了解:葱白辛夷鹅不食草

2.辛凉解表药

(1)掌握:薄荷蝉蜕菊花葛根(附:葛花)柴胡升麻

(2)熟悉:牛蒡子桑叶

(3)了解:蔓荆子木贼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页

一、概念: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效)药物,称解表药。

二、立法依据:《内经·素问》“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

三、分类:1.辛温解表------风寒表证。(发散风寒)2.辛凉解表------风热表证。(发散风寒)

四、功能:发汗解表

五、适应证:表证。(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证侯。)临床表现:发烧恶寒(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兼见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等症。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页

六、配伍:

各种体质均可感冒(患外感表证),根据素体情况适当配伍。

1.季节性:四季不一样,用药不一(祛暑.化湿.润燥)

2.气虚外感:配补气药,如人参,黄芪——参苏饮

3.血虚外感:配补血药,如当归,热地——葱白七味饮

4.阴虚外感:配补阴药,如玉竹,石斛——加减葳蕤汤

5.阳虚外感:配补阳药,如附子,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汤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4页七、注意事项:

1.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耗伤津液。2.多汗,热病后期,疮家、淋家、亡血家、不宜发汗。

3.入汤剂不宜久煎久药,因为解表药大部分含有挥发性物质,或挥发性油,一加热就要发散,从而使药效降低,所以不宜大火和久煮。

4.季节用药:夏量轻,冬量重。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5页明确几个概念:

1.解表:是治疗表证方法,依据《内经》:“其在表者,汗而发之”解表也称“发汗”是中医八法之一(汗法),出汗使表邪外解。

2.表邪:指自然界季节、气候改变,外邪侵袭人体肌表全部一切致病原因,如风寒、风热、风湿、暑气等等。3.表证:外感病邪侵入肌表,正气与邪气相争而出现恶寒发烧,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证。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6页第一节辛温解表药本节药性味多属辛温,主要功用:发散风寒;主要适合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表实证):恶寒、发烧、无汗或有汗、头痛、身痛、项背强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亦适合用于咳嗽,水肿,疮疡以及风湿痹痛等含有风寒表证者。表虚证有两种:

1、表证表虚:外感风寒(邪)表虚,恶风、自汗为表证表虚

2、内伤表虚:肺脾气虚,卫气不固,自汗易被外邪侵入,为内伤表虚。

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7页麻黄(麻黄科)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8页麻黄《本经》

1.发汗解表: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配桂枝.杏.草----麻黄汤适当配伍可治阴、阳、气、血虚感冒。

2.宣肺平喘: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咳喘证。配杏仁.甘草(三拗汤)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之说。若兼内有寒饮:配细辛.干姜.半夏---小青龙汤;若兼肺内壅热:配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汤;若风寒外束痰热内壅之哮喘证:----定喘汤。

3.利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配生姜、白术----越裨汤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9页4、散阴疽,消症结。用于阴疽,痰核(包含一些肿大淋巴结),从阳和汤得启发。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茸胶、炮姜碳、肉桂、甘草)------《外科全生集》。还可温散寒邪治疗痹证(寒痹)。

疽:漫肿平塌,皮色不变,不热少痛,未成脓难消、已成脓难溃,脓水清稀,破后难敛。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0页桂枝《本经》

1.发汗解肌(表):

①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证。------桂枝汤

桂技辛散温通走肌表,能振奋气血,透达营卫,解肌腠之风寒。配白芍养血益阴和里,助桂技发汗而不伤阴。

②表实配麻黄(广义讲和麻黄一样,狭义:麻黄解表,桂枝解肌)------麻黄汤。

2.温经通阳:表现在六个方面:

①四肢之阳------桂枝附子汤。

②通胸阳---------枳实薤白桂枝汤。

③通心阳---------炙甘草汤。

④通脾阳---------苓桂术甘汤。

⑤通膀胱之阳---五苓散。

⑥通经脉之阳---温经汤、桂枝茯苓丸。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1页紫苏《本经》

1.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发汗力较强)配生姜。兼咳配杏仁,前胡;兼气滞胸闷者配香附,陈皮等。2.行气宽中(中焦脾胃)解郁止呕:

用于脾胃气滞证:胸闷,呕吐等,胸闷不舒、呕酸、恶食、恶寒、发烧,配香附、陈皮。偏寒配藿香,偏热配黄连,气滞痰结者配半夏,厚朴。又治妊娠呕吐,可达止呕、安胎作用。

3.解鱼蟹毒:食蟹而引发吐、泻、腹痛单用或配生姜、陈皮、藿香等。

(1)苏叶:发汗力强,温中快膈,用于胸闷不舒表实无汗证(后下)

(2)苏梗:重在理气安胎,治胸闷不舒,胎动不安

(3)苏子:专主润降,开宣肺气,降气祛痰而止咳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2页生姜《别录》

1.发汗解表:治外感风寒表证,轻者煎汤+红糖,重者配麻黄桂枝以助发汗。

2.温中止呕:主治胃寒呕吐。温胃和中,降逆止呕。随配伍不一样治各种呕吐:

胃寒呕吐多配半夏;胃热呕吐,多配竹茹,黄连。

3.温肺止咳:主治风寒客肺之咳嗽,配止嗽散。

4.解毒: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3页生姜:辛而微温,散风寒解表之力较弱,多用于感冒风寒轻证。且益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止咳祛痰。尤以降逆止呕为长,有“呕家圣药”之称。惯用治呕逆痰多咳嗽,以及中焦水湿痞满诸症;(走而不守)干姜:辛散之性大减而偏于治里证,以温中回阳,温肺化饮见长。(能走能守)炮姜:(即干姜炒至外焦黑内焦黄)已无辛散之性,辛劳大热:温中止泻,止血,用于寒症腹泻,虚寒性出血(便血、崩漏)(守而不走)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4页生姜汁:辛温,辛效力较强,其温中止呕作用较生姜为胜,长于止呕开痰,多用治呕吐,咳嗽痰多等症,也可用于昏厥之抢救;生姜皮:味辛性偏凉,功专和中利水,长于走表,有利水消肿之功效,以治皮肤水肿为专长;煨姜:辛散之性大减,以和中温中见长,适用治胃寒呕吐及腹痛泄泻等症。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5页四季食姜有益健康(摘自中国医药报1997.9.23)

孔子常言:“每食必姜”,“不撤姜食,不多食”。朱熹: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目标在于养生生姜含有一个类似水杨酸有机化合物(乙酰水扬酸即阿斯匹林),该物质是血液稀释剂和血液防凝剂,对高血脂、高血压、血栓生成致心肌梗死都有特殊疗效生姜中姜酚有较强利胆作用,可防治胆囊炎和胆石症生姜能调整前列腺机能,而前列腺素在控制血液黏度和凝聚方面有主要作用。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6页生姜可除“体锈”。这是体内自由基作用结果,它作用于皮肤引发“锈斑”,作用于各脏器形成类似“体锈”。自由基过分活跃,可致早衰。所以想延缓衰老,就必须及时去除体内自由基即“体锈”;而生姜正是除“锈”高手。当代医学业已证实,姜中含有各种活性成份,其中姜辣素,有很强对付自由基本事,它比人们所熟知抗衰老能手—维生素E抗衰老功效还要强得多。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7页

香薷(夏月麻黄)1.发汗能表,化湿和中:----阴暑证----香薷饮2.利水消肿:----水肿脚气。有没有表证均可治疗。现用治:急性胃肠炎痢疾霉菌性阴道炎预防感冒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8页

荆芥《本经》

1.祛风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证,配防风、羌活驱散风邪主要药(恶寒轻,发烧重、头痛、身痛、有汗、恶风、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还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多泪等,疮疡早期而有表证者。2.透疹消疮

(1)麻疹早期透发不畅或风疹瘙痒。芳香辛散,透疹止痒,配紫草、蝉衣等。

(2)疮痈早期兼有表证。3.止血:用于吐、衄、尿、便血、崩漏等荆芥炭和芥穗炭用于止血并可治疗产后失血过多和血晕;荆芥散全身风邪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9页羌活《药性论》

1.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烧,头痛身痛等证,因为能胜湿,所以治外感兼湿者(兼有身体沉重,骨节疼痛,嗜卧,不愿转侧等)效果更加好。配防风(九味羌活汤)

2.祛风胜湿,止痛:治风寒湿邪侵袭所致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更加好。配防风,姜黄(蠲痹汤)。羌活除用为辛温解表药外,“祛风湿”也是它一大特点,对治疗风湿相搏而致全身骨节疼痛、颈项疼痛、脊背强痛、脊柱骨节疼痛等有良好作用。治风湿痹痛有没有表证均可使用。

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0页藁本《本经》1.祛风散寒: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烧、头痛、巅顶痛、无汗、鼻塞等,本品辛温之品,芳香性烈,专入膀胱经而走肌表,解除表证为太阳经风寒专药。配细辛、羌活。

2.除湿止痛:辛温气雄,能通督脉而达巅顶是本经专药。

(1)治风寒犯脑,巅顶剧痛,痛连齿颊及偏头痛等证,配白芷、川芎。

(2)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配羌活,防风、威灵仙、苍术等。藁本直上头顶部又为头顶部引经药。

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1页白芷《本经》

1.解表散风: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能散风寒、止头痛、止痛、通鼻窍尤为显著,治头痛配羌活、细辛;特点:入阳明经治阳明头痛,入肺利气而走肌表,驱腠理之风邪,表汗不可缺也。

2.祛风止痛:主治头痛(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齿痛。风湿痛。单用即“都梁丸”

3.通鼻窍:治鼻渊

4.燥湿止带:

(1)寒湿带下:配鹿角霜、炮姜、白术、山药——白带丸。

(2)湿热带下:配黄柏、车前子

5.消肿排脓:治疮痈肿痛。

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2页细辛《本经》

1.祛风散寒:

(1)阳虚外感:见恶寒、发烧、脉反沉者配麻黄、附子----麻黄附子细辛汤

(2)寒邪偏盛头痛。体痛较甚者常配细辛----九味羌活汤。

2.祛风止痛:

(1)头痛(风寒偏头痛)配川芎、白芷、羌活----川芎茶调散,亦可单用研束搐鼻。

(2)治牙痛:单用/配白芷,胃火牙痛配石膏黄芩

(3)风湿痹痛:配羌活、防风(水煎剂有镇痛,镇咳作用。)

3.宣通鼻窍:治鼻渊,配白芷、辛夷、薄荷等。4.温肺化饮:

寒饮伏肺,咳喘,痰多清稀者----如小青龙汤。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3页解表药治头痛:藁本散督脉经风寒:善治头顶痛。羌活散太阳经风寒:善治后头痛。白芷散阳明经风寒:善治前头痛(眉棱骨痛)川芎散少阳经风寒:解少阳经血瘀,善治两侧头痛。辛荑(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为治鼻渊头痛要药。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外感风热头痛,偏头痛。

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4页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本类药味多辛凉,发散作用亦较辛温解表药缓解,含有疏泄腠里,发散风热作用,适合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病早期等证临床表现:

1.风热感冒:恶寒轻,发烧重,头痛,无汗或有汗,口渴,咽喉肿痛咳嗽,痰多粘稠(或痰黄)苔薄白而干或黄而干脉浮数。

2.用于温热病早期或麻疹早期而有风热表证者:

3.肝火目赤:还归肝经,所以可治肝热目赤肿痛。注意:

(1)辛凉解表药,发汗缓解,所以热盛者配清热药

(2)辛凉解表药,都是芳香易挥发,所以入煎剂时间要短。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5页

薄荷《新修本草》1.疏散风热:主治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头痛,发烧,微恶寒者配银.连等—银翘散2.清利头目利咽喉:

1)用治头晕、头痛、目赤肿痛,多泪羞明(如急性角膜炎)配桑叶、菊花(风热上攻所致)

2)利咽喉治风热壅盛所致咽喉肿痛,配板兰根.山豆根.牛蒡子。3、透疹:麻疹早期或风热外束肌表而疹发不畅。配紫草、芦根。还治风疹肤痒,配蝉蜕,防风,地肤子等。4.舒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证。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6页

牛蒡子《别录》

1.疏散风热、宣肺祛痰:治外感风热咳嗽、咯痰不利(外感风热+咽痛)外透邪毒,内泄痰热而宣畅肺气,外感风热咳嗽痰粘难咳,往往用为主药。配荆芥,桂枝,甘草等。

2.利咽透疹:治麻疹不透及风疹瘙痒等。疏散风热,透泄热毒,促使疹子透发。配银花,升麻.蝉蜕等。疮痈肿毒配.大青叶.升麻等。3.解毒消肿:入肺胃经而行气分利咽喉。治热毒疮肿,丹毒、痄腮、喉痹等,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配板兰根,连翘,野菊花。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7页

蝉蜕《别录》1.疏散风热利咽开音:外感风热和温病早期,发烧头痛咽喉肿痛,本品疏散风热,开宣肺气清利头目,配菊花;咽痛配桔梗,牛子2.透疹止痒:治麻诊早期,疹出不畅及风疹和风热证皮肤瘙痒。本品宣散助疹透发葛根.牛蒡子;疏风止痒配白疾藜.荆芥等。3.明目退翳:治肝经风热、目赤翳障、多泪。本品有疏肝经风热以退目翳之效,配菊花、木贼(蝉花散)4.息风止痉:用于肝经风热,小儿惊哭夜啼之急、慢惊风及破伤风证。配全蝎、僵蚕、钩藤;治小儿夜啼配钩丁,灯芯。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8页桑叶《本经》

1.疏散风热:外感风热,发烧,头昏头痛,咳嗽及咽喉肿痛等证。

2.清肺润燥:用于肺热咳嗽,燥热咳嗽,咳嗽痰稠鼻.咽干燥之证—桑杏汤.清灶救肺汤。

3.平肝明目:

(1)肝阳上亢证头痛眩晕----配钩藤、天麻等。

(2)用于肝火目赤,肝经实热或风热所致目赤,涩痛,多泪等证配菊花、决明子、车前子、龙胆草等,亦可煎汤外洗。

(3)用于肝虚目昏,肝明不足,目暗昏花,两目干涩,配黑芝麻、白芍、枸杞子。

尚能凉血止血----血热妄行之咳.吐衄.尿血。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9页

蔓荆子《本经》

1.疏散风热:

治外感风热所致头昏头痛及偏头痛等证。气清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长于升散头面部风热并有止痛作用。单用浸洒服;风热头痛配防风,菊花《千金方》头风头痛配藁本,川芎。

2.清利头目:

治风热上扰所致目昏或目赤肿痛多泪等证。本品能散肝经风热,清利头目。配菊花、蝉蜕、白蒺藜等还治耳鸣耳聋—益气聪明汤。中药解表药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0页柴胡《本经》

1.解表退热:

(1)外感风热表证,尤以发烧较显著者,配甘草—柴胡散,柴葛解肌汤等。

柴胡注射液,专治外感以发烧为主(退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