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的思考本科学位论文_第1页
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的思考本科学位论文_第2页
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的思考本科学位论文_第3页
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的思考本科学位论文_第4页
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的思考本科学位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PAGEiPAGEI前言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至今已走过20年的历程.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民族品牌的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会计工具的发展,会计工具的不断网络化,不断现代化,不断先进化。但是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希望的是不断完美,完善我们的工具。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去完善,需要再加强,需要我们不断去探讨。本文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阐述了会计点算化存在主要问题,就此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将其完善。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希望老师批评指示提出宝贵建议。目录1.企业一般概况 22.企业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22.1.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32.2.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32.2.1.产品量因素 32.2.2.产品品种结构影响 42.3.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43.企业期间费用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53.1.营业费用的分析 53.2.管理费用分析 53.3.财务费用分析 64.企业利润分析 64.1.利润总额的分析 64.2.主营业务利润分析 64.3.其他业务利润分析 64.4.投资收益分析 74.5.营业外收支分析 75.企业会计报表体系 75.1.企业会计报表分析 75.2.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85.3.损益表的分析 105.4.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116.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 116.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26.1.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26.1.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36.2.营运能力分析 146.2.1.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 156.2.2.生产资料营运能力的分析 156.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86.3.1.企业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 186.3.2.社会贡献能力分析 196.4.财务综合分析 207. 财务综合分析 20摘要 23关键词 231.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231.1渐进性 231.2动态性 23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242.1会计电算化特点 242.2现存的问题 243.会计电算化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253.1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253.2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253.3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253.4会计软件存在缺陷 264.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274.1重视理论研究,提高思想认识 274.2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274.3原始凭证电子化 284.4加快开发管理会计软件的步伐 284.5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284.6结合实际,制订完善的实施规划,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29结束语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2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PAGE32一般部分1.企业一般概况山西奥伦胶带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阳泉市,是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自供司,2001年8月改制并更名为山西奥伦胶带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1月正式从山西省阳泉市北大街305号,搬迁到阳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东路99号。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公司法》要求,设有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公司下设市场部、计财部、供应部、工艺质量部、产品研发部、人力资源部、发展研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售后服务中心等职能机构及输送带厂和机械厂。现有职工270人,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现有总资产35969.9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5975.14万元。注册资本2339.11万元,其中国有资本2137万元占91.36%,员工个人资本202.11万元,占8.64%。其中阳煤集团2000万元,职工200万元。公司主要产品为“奥伦牌”PVC、PVG整芯阻燃输送带、普通用途尼龙、棉帆布输送带及耐酸、耐油、耐寒、耐热等特殊输送带,现生产规模为PVC阻燃输送带30万米,叠层带系列产品100万平米,生产能力可达1亿元。公司现有资产440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30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400万元。负债2200万元,所有者权益2200万元。2002年完成销售收入5000万元,实现利润217万元。人均价值效率达到18万元,人均利税贡献2.72万元。公司除了现有输送带生产线占用厂房外,还有一个40000平方米的厂区可利用。其中有1个长132米、宽18米的三跨连体厂房7200平方米,还可拆除、新建厂房8300平方米,合计规划厂房面积可达15500平方米,去年以来公司已累计投资400万元,对该厂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彻底改善。现有生产规模和能力在山西省名列第一,在国内同行业位居前6名,达产后可望进入前3名。将继续增加生产能力,5年内规模上到5亿元,名列全国前茅。所有生产线均采用国内输送带制造业顶尖设备,全部实现PLC自动化控制,工艺技术在国内属于一流水平。2.企业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劳动耗费并进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面“镜子”,通过对成本费用的比较分析,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更加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劳动耗费,比较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生产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成本和费用水平的高低制约着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因成本费用水平低而亏损倒闭的企业不胜枚举.在同等价格的条件下,成本费用水平降低可以使企业的利润水平提高,从而可以增加企业的积累,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同等利润水平条件下,企业的成本费用水平低,可以使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相应降低,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能力.反之,成本费用水平高的企业,其市场竞争率就弱.因此,降低成本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通过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行最优化的生产经营决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2.1.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是对商品产品成本计划以及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的分析和评价。通过成本分析,可以考核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价企业过去的成本管理工作;可以揭示问题和差距,促使企业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因此,产品成本指标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拉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杆。2.2.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可比产品是指以前年度或上年度曾经生产过的产品。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主要是检查其计划降低指标是否完成,分析影响计划降低指标完成的原因,影响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指标的原因主要有:产量因素、品种结构因素、单位成本因素、其中产量因素不影响降低率。2.2.1.产品量因素产品产量变动必然直接影响成本的增减。但当产品品种结构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时,产量不会影响成本降低率,因为当品种结构不变时,说明各种产品的产量计划完成率都相同,在计算成本降低率时,因分子、分母都具有相同的产量增减比例而不变。其计算公式如下:(1)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本年计划单位成本)](2)计划成本降低率=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成本)×100%(3)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2.2.2.产品品种结构影响由于各种产品成本降低率不同,对产品产量不是同比例增长时,就会使降低额和降低率同时发生变动。如果提高成本降低率大的产品在全部可比产品中的比重,就会使成本降低额绝对值的增大,并使成本降低率相对值增大;相反,则会减少成本降低额的绝对额和降低率的相对值。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的影响的计算公式为:(1)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2)品种结构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2.2.3.产品单位成本因素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都是以上年单位成本为基础计算的。这样,各种产品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降低或升高,必然引起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实际比计划相应地升高或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与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动。计算公式如下:(1)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单位成本)](2)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数÷∑(实际产量×上年计划单位成本)2.3.产品单位成本分析在成本分析中,除对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从总的方面进行一般评价外,还应对产品单位成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下对本月材料、工资、制造费用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产品单位成本分析通常是选择最主要的或成本水平升降幅度较大的产品,深入研究其单位成本以及各个成本项目的计划完成情况,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具体途径和方法。2.3.1.直接材料2.3.2.直接人工直接工资费用的分析必须结合工资制度来进行,因为工资制度的不同,会导致影响直接工资的因素不同。单位产品工时数量变动影响=(实际工时数量-计划工时数量)×计划小时单价小时工资单价变动影响=(实际小时工资单价-计划小时工资单价)×实际工时数量单位产品工资费用变动合计=单位产品工时数量变动影响+小时工资单价变动影响。3.企业期间费用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期间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营业费用。奥伦胶带期间费用变化情况如表1:表1:期间费用变化情况表单位:元项目本年实际上年同期比上年增减额(万元)比上年增减变化率(%)营业费用4298654.163932482.07366172.099.31管理费用14482020.107580876.226901143.8891.03财务费用2739670.75317061.002422609.75664.08合计21520345.0111830419.299689925.7281.913.1.营业费用的分析营业费用其实就是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自制半成品和工业性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由于没有给出组成营业费用的各下级科目的上年实际数因此在此无法进行原因分析但从总体上看奥伦营业费用比上年超支366172.09元说明营业费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须采取可行措施。3.2.管理费用分析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费用。管理费用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业务招待费增加241650.49元。说明奥伦在管理费用的控制方面较差有关方面应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3.3.财务费用分析财务费用是指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其主要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财务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利息支出比上年超了2466800.25元说明奥伦在财务费用的控制方面较差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利息的支出。总之,期间费用都有增加,其中财务费用增加幅度很大,管理费用增加较大,营业费增加幅度较小。企业应编制严格的费用开支制度,努力降低各项费用开支,提高经济效益。4.企业利润分析4.1.利润总额的分析企业的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由于该企业在本期没有对外进行投资,投资收益在本期没有发生额。4.2.主营业务利润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分析是在实际产品销售与计划产品销售的基础上,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影响主营业务利润的各个因素,主营业务利润取决于销售收入与产品成本和税金之间的差异。影响主营业务利润的基本因素有:销售数量、产品销售单价、单位销售成本、单位产品销售费用、税率和品种构成。由于没有给出奥伦公司2006年和2007年的销量、单位售价、单位销售成本、单位销售税金所以无法进行因素分析法,只能从销售收入总额和销售利润总额分析企业2007年主营业务利润情况,2006年奥伦主营业务利润为7543182.88元,而2007年为17200729.25元。2007年比2006年增加9657546.37元。上升百分数为128.03%(9657546.37÷7543182.88×100%)。4.3.其他业务利润分析表2:其他业务利润分析表单位:元项目收入成本利润2006年0002007年1085962.77678393.18407569.59变动额1085962.77678393.18407569.59从表2可以看出,奥伦公司2007年其他利润的情况从表中得知:2006年奥伦公司其他利润为0,而2007年为407569.59元。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407569.59元。4.4.投资收益分析因为奥伦公司未对外进行投资因此在此不对其进行投资收益分析。4.5.营业外收支分析表3:2007年奥伦公司营业外收支明细表单位:元项目20062007增加金额(元)增长率(%)一、营业外收入278659276700-1959-0.7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0700700二、营业外支出153101.85444530.98291429.13190.35其中:罚款及违约金64545.170-64545.17-100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18556.687512.42-11044.26-59.52三、营业外收支净额125557.15-167830.98-293388.13-233.67由表3可知,2007年奥伦公司营业外收支净额为-167830.98元比去年减少了293388.13,即-233.67,主要原因是营业外减少了1959元,营业外支出增加了291429.13元,总体看来,2007年比2006年的营业外收支净额有所下降。5.企业会计报表体系5.1.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不要求编制和提供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除外)。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分部报表等有关附表。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在会计实务中,财务报表附注可采用旁证、附注和底注等形式。报表底注所提供的信息十分广泛,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动、财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或有项目、期后事项等。5.2.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资产负债表是制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程序,把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后编制的。表4:资产负债表编制单位:山西奥伦胶带有限责任公2007年12月31日单位:元资产年末数年初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年末数年初数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货币资金3531301.291072488.55应付账款49835615.0333271795.09应收票据860000.002088818.00预收账款5093489.472228911.09应收账款70167131.0138095589.06应付工资1947707.002564617.81其他应收款19251085.1175633028.94应付福利费1147707.002264611.81存货17226538.4713092570.84应交税费2545357.42124487.25待摊费用应交税金2466088.17122368.78流动资产合计11103605639其他应付款276527940.84119503957.24固定资产原价229751387.742144014.36流动负债合计335950109.76157693828.47减:累计折旧11139268.939106010.49负债合计335950109.76157693828.47固定资产净值248612118.8112108003.87实收资本23391100.0023391100.00固定资产净额248612118.8112108003.87资本公积60300.0060300.00固定资产合计248612118.8151229817.71法人资本21370000.0021370000.00无形资产51000.0084000.00国有法人资本21370000.0021370000.00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248663118.8151313817.71个人资本20210100.0020210100.00盈余公积155044.49140386.43未分配利润142620.7410698.20所有者权益合计23749065.2323602484.63资产合计359699174.99181296313.10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359699174.991812963.对资产负债表变动情况做出以下概括分析(1)该企业总资产本期增加178402861.89(359699174.99-181296313.10)元,增加幅度为98.40%。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固定资产的增加造成的。(2)流动资产减少了18946439.21(111036056.18-129982495.39)元,增加幅度为14.58%。就这一变化来看,表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有所减弱。(3)固定资产增加197382301.10(248612118.81-51229817.71)元,增加率为385.29%,主要是由于累计折旧的变化引起的,使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加。(4)本年负债总额增加了178256281.29(335950109.76-157693828.47)元,增加率为113.04%。主要原因是流动负债增加了178256281.29(335950109.76-157693828.47)元,增加率为113.04%。流动负债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因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付工资的增加造成的。(5)所有者权益增加了457545807.48(3113609495.16-2656063687.68)元,其主要原因是盈余公积的增加和未分配利润的增加引起的。5.2.2.对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变动情况分析(1)资产项目变动情况的分析资产的增加主要是固定资产的增加,而固定资产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累计折旧的增加。(2)负债项目变动情况分析:负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流动负债的增加,其中其他应付款增加157023983.60(276527940.84-119503957.24)元,增加率131.4%,可以看出本年度资金相对短缺。5.2.3.资产负债表变动原因分析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发现该企业资产总额较上年有所增加,说明企业的在这一时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总额增加了。负债有所增加,资产以及权益的增加均是由于企业的业务成本增加。5.3.损益表的分析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它通过把一定期间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表现,利润不仅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表5:损益表编制单位:山西奥伦胶带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2月单位:元项目本期数上年同期一、主营业务收入140444585.26111709761.38减:主营业务成本11828109.1399308215.0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817092.72665033.41二、主营业务利润21499383.41加:其他业务利润407569.59减:营业费用4298054.163932482.07管理费用14482020.107580876.22财务费用2739670.95317061.00三、营业利润386607.99-93906.38加:营业外收入276700.00278659.00减:营业外支出444530.98153101.85四、利润总额218777.0131650.77减:所得税72196.41789648.75五、净利润146580.60-757997.985.3.1.净利润的分析2007年实现净利润146580.60元,比上年增长了904578.58元。增长幅度为119.34%比较大,其原因是利润总额的增加。5.3.2.利润总额的分析利润总额是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的,利润总额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187126.24(218777.01-31650.77)元,主要是营业利润的增加和营业外支出的增加。5.3.3.营业利润的分析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的和再减去期间费用。从上表中可分析,营业利润的增加480514.37[386607.99-(-93906.38)]元,主要是主营业务利润的增加9762870.5(21499383.41-11736512.91)元和期间费用的增加9689925.72(21520345.01-11830419.29)元。5.3.4.主营业务利润的分析主营业务利润是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再减去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与去年相比增加9762870.5(21499383.41-11736512.91)元,原因是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28734823.88(140444585.26-111709761.38)元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加151959.31(817092.72-665033.41)元和主营业务成本减少了18819894.07(110128109.13-99308215.06)元,主要是由于销售单价的提高和销量的增加。5.4.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如何流出的信息,以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6.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既是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角度对企业的筹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对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政府及其他与企业利益相关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效是十分有益的。财务分析通常是从某一特定角度,就企业某一方面的经营活动所作的分析。财务评价是指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评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做的结论。财务评价以财务分析为前提,财务分析以财务评价为结论,财务分析离开财务评价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总结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6.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弥补自有资金不足,经常通过举债来筹集部分生产经营资金。但是举债必须以能偿还为前提。如果企业不能按时偿还所负债务的本息,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会陷入困境,以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利于其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而对于债权人来说,偿债能力的强弱是他们作出贷款决策的基本和决定性依据。所谓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对于经营者来说,使企业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不至于无钱还债而陷入困境,甚至于破产;另一方面,也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和信誉,增强债权人投资者和政府机构等有关方面对企业的信心,为企业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保护企业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企业的经营者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分析实现的,而债务最终是要用现金来偿付的,因而反映企业现金收支情况的现金流量表就成为报表使用者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依据。6.1.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一般也称为支付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的变现,来偿还到期的短期债务。短期偿债能力的高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有重要影响。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表示每一元的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保证。计算公式是: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年初流动比率=129822495.39÷157693828.47×100%=82.43%年末流动比率=111036056.18÷335950109.76×100%=33.05%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年初流动比率为82.43%偿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这种现象在年末并未得到一定的缓解,低于2:1的水平,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较弱的。(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指企业的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它比流动比率更准确,一般为1:1表明企业有较好的偿债能力。计算公式是: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年初速动比率=(1072488.55+38095589.06+2088818.00+75633028.94)÷15769828.47=74.12%年末速动比率=(3531301.59+70167131.01+860000+192510858.11)÷335950109.76=27.92%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年末的短期偿债能力比年初的短期偿债能力有所下降,仍离一般标准较远,仍然处于弱势,这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还是较差。(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评价标准一般为0.2。计算公式是:现金比率=(现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年初的现金比率=1072488.55÷15769838.47=0.007年末的现金比率=3531301.59÷338950109.76=0.011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年末现金比率比年初现金比率高,但仍小于0.2,说明企业还需一步有效运用现金资产,合理安排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由于该企业流动资产结构中,速动资产、现金类资产比例较大,所以,尽管流动比率指标和速动比率指标并不理想,但对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还是应该给予肯定评价的。6.1.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其分析指标主要有三项: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1)资产负债率分析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率的评价标准一般为50%左右较好。计算公式是: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年初资产负债率=157693828.47÷181296313.10×100%=86.98%年末资产负债率=335950109.76÷359699174.99×100%=93.40%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年初资产负债率与年末资产负债率相比,年末大于年初,但现在的资产负债率在90%左右,则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还是很差的。如果这一比率超过100%,则表明企业已资不抵债,视为达到破产的境界线。(2)产权比率分析产权比率又称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这个标准一般小于1。计算公式是: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年初产权比率=157693828.47÷23602484.63×100%=668.12%年末产权比率=335950109.76÷23749065.23×100%=1414.58%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007年初的产权比率大于1,但年末有所增加,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有所降低,而且大于100%,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还是不可以接受的。(3)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当期所支付利息费用的比率。常被用以测定企业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利润总额来承担支付利息的能力。其计算公式如下: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上年已获利息倍数=(31650.77+358351)÷358351=1.09本年已获利息倍数=(218777.01+2825175.25)÷2825175.25=1.07一般来说,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反映企业投资利润率越高,支付长期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该企业已获利息倍数都不高,说明企业偿付负债利息的能力不强。6.2.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等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营运能力的分析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分析。6.2.1.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该项指标通过采用劳动效率指标来分析,对企业劳动效率进行考核评价主要是采用比较的方法,例如将实际劳动效率与本企业计划水平、历史先进水平或同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等指标进行对比。6.2.2.生产资料营运能力的分析(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平均收回的次数,是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周转期=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表6:收账款周转计算表单位:元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营业收入111709761.38141530548.03应收账款年末余额32989927.3538095589.0670167131.01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5542758.2154131360.04应收账款周转率(次)3.142.61应收账款周转期(天)114.64137.93从表6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司2007年度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2006年度有所下降,周转次数由3.14次降低为2.61次,周转天数由114.64天延长为137.93天,这说明公司的营运能力有所下降,收账缓慢,账龄较长。.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资金占用额的比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够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存货周转期=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表7:存货周转率表单位:元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营业成本99308215.06118806502.31存货年末余额19606076.1713092570.8417226538.47平均存货余额16349323.5115159554.66存货周转率(次)6.077.84存货周转期(天)59.2745.94该公司2007年度的存货周转率比2006年有所改进,存货周转率由6.07次提高到7.84次,周转天数由59.27天降为45.94天,说明该企业变现的速度提高,周转额加大,资产占用水平低..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速度的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一定时期销售收入净额与企业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之间的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周转期=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表8: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表单位:元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营业收入111709761.38141530548.03流动资产年末总额58339266.43129982495.39111036056.18平均流动资产总额94160880.91120509275.79流动资产周转率(次)1.191.17流动资产周转期(天)302.52307.69由此可见,该企业2007年的流动资产周转期比2006年的慢了5.17天,周转次数由1.19次降到1.17次,说明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所占有的时间延长了..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年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从而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2固定资产周转期=计算期天数÷固定资产周转率表9:固定资产周转率计算表单位:元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营业收入净额111709761.38141530548.03固定资产年末净值13012985.6412108003.87248612118.81平均固定资产净值12560494.76130360061.34固定资产周转率(次)8.891.09固定资产周转期(天)40.48330.28以上计算结果表明,2007年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比2006年的有所下降,表明企业固定资产使用率不高,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下降。.总资产周转情况分析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企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总资产周转期=计算期天数÷总资产周转率表10:总资产周转率计算表单位:元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营业收入111709761.38141530548.03资产总额年末总数73693060.57181296313.10359699174.99平均资产总额126467686.84270497744.05总平均周转率(次)0.880.52总资产周转期(天)407.56692.31以上计算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率降低。6.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6.3.1.企业盈利能力的一般分析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资金不断增值的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成本利润率,总资本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的分析销售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表11:营业利润率计算表单位:元项目2006年2007年营业利润-93906.38386607.99营业收入111709761.38141530548.03营业利润率-0.08%0.27%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7年的销售利润率比2006年的销售利润率有所上升,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发展潜力变大,获利能力变强。.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分析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利润与成本之比。其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表12: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表单位:元项目2006年2007年营业成本99308215.06118806502.31营业税金及附加665033.41817092.72销售费用3932482.074298654.16管理费用7580876.2214482020.10财务费用317061.002739670.75成本费用总额11803667.76141143939.73利润总额31650.77218777.01成本费用利润率0.03%0.16%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7年的成本费用率比2006年的成本费用率有所提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变小了,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但不明显。.资本保值利润率的分析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所有者权益的期末总额与期初总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2006年资本保值增值率=13844820.93÷14300182.61×100%=98.13%2007年资本保值增值率=23749065.23÷23602484.63=100.62%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7年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表明企业资本保全和增值状况较好。6.3.2.社会贡献能力分析.社会贡献率的分析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工资+劳保统筹+待业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利息净支出+应交税金+利润。它是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社会积累率的分析社会积累率包括上交国家财政总额包括应交增值税、应交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收等。6.4.财务综合分析所谓财务综合分析,就是将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分析系统之中,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下: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财务综合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就是将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分析系统中,全面的对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解剖的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财务分析方法很多,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下: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主营业务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其中:主营业务净利润=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1÷(1-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0.87%权益乘数15.12总资产净利率0.058%权益乘数15.12总资产净利率0.058%净利润÷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资产平均总额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年初86.98%年末93.39%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0.11%52.32%1÷(1-资产负债率)93.39%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总额+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得税费用141530548.03-141143940.04-167830.98-72196.41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年初157693828.470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年初157693828.470年末335950109.760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年初181296313.10年末359699174.99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118806502.31+817092.72+4298654..16+2739670.75专题部分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的思考摘要: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账的基本方式。如何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会计工作提供优效、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贸易的复杂多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日趋活跃,为会计的管理、记账、结算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客观地分析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辨证地了解会计电算化的现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不仅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而且对整个会计系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手工记账;会计软件;会计信息系统1.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会计电算化”的这个“化”字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即从非电算化逐步过渡到电算化;从初级电算化过渡到高级电算化这样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演变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准确把握这个过程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1渐进性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应包括实现如下几个转变过程:从单项应用向综合财务处理转变;从财务会计电算化向将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后的电算化转变;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转变。与此同时,对会计数据的管理应从数据库管理向数据仓库管理方向发展。1.2动态性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将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相互结合和交叉并推动会计学科的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不仅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变化的,而且对传统会计也不能看成是静止的。这里我们应该明确会计电算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一般认为,会计电算化是我国在会计领域中使用电子计算机的通俗说法,会计电算化工作包括电算化会计制度的建立、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等。在此形式下,我们所讨论的会计电算化实际上就是会计核算基础上的会计信息化。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2.1会计电算化特点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总的情况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会计电算化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会计记账向电脑会计记账的转变。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机制符合我国《企事业会计准则》及其配套的行业会计制度。人员素质逐渐提高,操作水平日益熟练,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加强,显示财政系统会计电算化以向优良、稳定、科学的方向发展。2.2现存的问题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与之适应,才能促进工作的高效率。从会计系统的情况看,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涉及:2.2.1人们思想认识问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2.2.2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2.2.3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2.2.4会计软件存在缺陷总之,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跟不上需要,操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门管理不够科学,相应的管理措施明显与现实不符,存在漏洞;优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少,性能不完善,使用说明书不规范,不详尽;会计软件之间缺乏兼容性,致使重复开发过多,造成资源浪费;会计软件频繁升级,无法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相对稳定性;当前会计软件无法满足会计数据保密性的要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未充分应用,商品化软件开发推广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因此,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这些现实说明:高效、务实、安全、稳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任重道远。3.会计电算化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3.1人们思想认识问题3.1.1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3.1.2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3.1.3一些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3.1.4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3.1.5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3.2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责任,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会计系统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加上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3.3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3.3.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一般会计人员业务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3.3.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而已。3.3.3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缺乏,没有系统性。这些问题已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3.4会计软件存在缺陷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质基础,决定着电算化工作的深入程度,也关系到能否顺利的做好“甩账”工作。但目前财政系统使用的软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在业务操作的关键时刻,计算机突然以“待机”、“死机”等手段“磨蹭”和抵抗,致使会计业务难以按部就班进行。如在数据录入操作中,操作员尚未对录入数据确认存盘,计算机却突然“死机”;在对下属单位报来的软盘进行数据采集时,系统却以“待机”为由长时间的“磨蹭”。更严重的是,操作员当前根本没有执行任何违规操作,而计算机却突然提示“执行了非法操作,即将关闭”等信息,使辛辛苦苦的劳动一瞬间化为乌有。作为高科技通病,无疑此现象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核算的质量和效率,已经构成现代会计工作的障碍。总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其一安全性与保密性差。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扬,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容易产生问题。其二各核算模块缺乏衔接。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4.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4.1重视理论研究,提高思想认识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电算化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和会计工作的新特点。加上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已经难以完成现有会计核算工作,为此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作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它一方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有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会计电算化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4.2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鉴于财务软件处理对象的特殊性,处理结果要求高度可靠,在满足一致性、安全性等普通要求的同时,必须符合会计准则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宏观管理。4.3原始凭证电子化单据的电子化将不仅克服纸质凭证因人工传递而速度慢的影响,而且从Internet接收之后即可自动确认和转换为记账凭证,使得许多经济业务在其发生的同时其信息就能“实时”地进入企业会计系统,从而大大促进财务核算和管理的速度和效率。因此,电子凭证化必将逐步取代大部分的纸质凭证,这是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4.4加快开发管理会计软件的步伐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同时,也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目前会计财政系统实施电算化还属初级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建立起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针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4.5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