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砀山县联考2024届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宿州砀山县联考2024届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宿州砀山县联考2024届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宿州砀山县联考2024届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宿州砀山县联考2024届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宿州砀山县联考2024届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面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希特勒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相比较,罗斯福新政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使美国A.彻底摆脱经济危机B.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C.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D.成为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2.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A.城市领导农村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城市武装起义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201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选项可作为板报内容的有()①十月革命的影响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③北伐战争的胜利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民族交融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下列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5.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引发这场革命的发明是A.珍妮机 B.火车机车 C.发电机 D.蒸汽机6.1958年,《红旗》杂志发表文章,号召成立大公社。不久,北戴河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这充分反映了A.平均主义和“共产”风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共同愿望B.国家发展经济毫无计划和目标C.国家在发展经济时没有制定出总的路线方针和政策D.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普遍愿望7.中国在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之习。直待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醋睡之声,乃渐惊起。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中甲午战争对国影响的是A.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B.开启了“自强”“求富”的近代化探索C.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D.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8.刘细君嫁给乌孙国王,成为“万里和亲第一人”。这件事发生在A.汉武帝时期B.唐太宗时期C.元世祖时期D.明太祖时期9.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是A.《大公报》B.《新青年》C.《申报》D.《东方杂志》10.历史传说虽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信息,但不能等同于历史史实。历史史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下列属于历史史实的是()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炎帝教民农作C.黄帝发明舟车 D.大禹治水11.下列关于中外近代历史上各国出现过的土地政策,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是①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③实行地税改革④平均地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2.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A.“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B.二战后美国独霸世界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D.国际恐怖主义的肆虐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是由谁提出来的?二十世纪末,我国哪两块领土的回归,有力证明这一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4.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民族团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清朝前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管辖,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各举两例)(2)清朝统治者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15.请列举出冷战政策的表现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古国B正确。经济危机不可能彻底摆脱,故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开启的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故排除C项。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是在日本,故排除D项。故选B。2、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带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它创造性地开辟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创造性的革命道路”即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合题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3、C【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而③北伐战争的胜利是1927年,此时,中共还没有成立,不符合题意,应该排除③,所以答案选择C4、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指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和亲,文成公主入藏,把唐朝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给了藏族人民。A反映民族交融,选项A符合题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草原景色;“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反映的是戍边;“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中日文化交流;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珍妮机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后来,其他如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1958年,《红旗》杂志发表文章,号召成立大公社。随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分析选项,AB明显错误,国家在发展经济时没有制定出总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识错误,因为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导下制定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促使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高潮,故选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7、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直待既割”,割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二百兆偿款既输”巨额的赔款,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所以A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开启了“自强”“求富”的近代化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进行的。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择B。8、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国王,被称为“万里和亲第一人”。故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9、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0、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历史史实的是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A符合题意;BCD项都是属于远古传说,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决本题需要灵活运用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与考古验证。11、C【解析】

①.太平天国时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解决土地问题,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②.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提出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属于资产阶级改革。③.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权;属于资产阶级改革④.孙中山提出民主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平均地权”。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2、A【解析】

依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德国一分为二”“朝鲜爆发战争”“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都与冷战有关,美苏冷战引发了美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的“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故A符合题意。二战后美苏争霸,并不是美国独霸世界,故B不符合题意。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和第三世界等力量的崛起,故C不符合题意。国际恐怖主义的肆虐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邓小平香港、澳门【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了途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问题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14、(1)平定准葛尔贵族、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建立对达赖、班禅册封制度和金瓶掣签制度,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2)联络少数民族贵族感情,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目的。(3)恩威并重(书上)或刚柔并济(教参中)【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天山北路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乾隆时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乾隆时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后,重新统一新疆,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代建立对达赖、班禅册封制度和金瓶掣签制度,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2)依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主要目的是联络少数民族贵族感情,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目的。(3)依据所学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