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_第1页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_第2页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_第3页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_第4页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由于经济管理一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许多人误码以为经济学与管理学大同小异.事实上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是有很大区别的两门学科.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人在经济学与管理学中都是行为主体,但作为独立学科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并不研究每一个具体的、各不相同的人;而是根据各自的学科目的与研究对象,基于人们的一般的普遍的行为特点,对人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假定,以便于分析.这样得出的对人的认识就是行为主体的基本假定,这种基本假定是进一步分析的基本前提.因此对行为主体的不一样认为或假定导致以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根本区别.经济学与管理学中对行为主体假定的表现在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与相互关系两方面.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区别(序言)经济学的人性假设经济学以节约成本、扩大产出、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考虑规则的合理性,只能从大多数的一般行为出发进行分析,所以假定人是经济人(EconomicMan)、理性人(RationalMan),或者是具有机会主义(Opportunism)倾向的人.经济人的行为决策从自己的经济利益出发,通过收益和成本的比较使其净收益最大化.当然,讲到最大化时都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尽可能大,而不是无限大,即最大化是条件极值.理性人的基本倾向和经济人一致,只是把经济利益扩大到综合利益与长期利益.如暂时的奉献是为了长远利益或心理上与声望上的满足.但是,经济学同时也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而且具有可测性、可比性与客观性,因而是衡量交易对象的价值与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难以替代的尺度.所以综合利益的基础当然是经济利益,其衡量尺度也多用市场交易价值.因此.经济学的行为就是理性的行为,理性的行为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经济人假设借助于可计量的货币作尺度,特别有利于定量化分析或模型化,但经济人的假定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学的目标,而不是为了计量与模型化,这可从较少使用定量分析与模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制度主义经济也挖于假定人是经济这一事实中得到证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性假定,但隐含着经济人的假设.因为马克思把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把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把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贪欲作为其理论前提.无疑,马克思是把行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前提的,只是这一前提在分析抽象规律与资本家的行为特点时强调的多;而在分析工人的行为特点时强调的少.新制度经济学仍然认为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特征,只是对行为的理性程度颇有微词,认为人只具有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但是他们认为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总想搭便车(FreeRider).机会主义就是不仅追求自身利益,而且想方设法用诡计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尽管不一定所有的行为主体都表现为明显的机会主义,但很难肯定那些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更小.显然,新制度经济学在否定完全理性的同时却更强调追求经济利益及其手段.从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来看,这和经济人假设并没有很大的区别.管理学人性假设管理学以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必须兼顾多数人的一般行为与少数人的特殊行为,因为少数的特殊行为以对提高组织效率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坚守着经济人(机会主义)假设,而管理学却认为追求经济利益虽然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属于低级需要,因而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早已超越了经济人假设,而有了复杂人、社会人、管理人等新理论,沿着这一方向,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起来.较早的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麦格雷戈把这种传统称为人性假设的X理论.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人性假设一度取得了共识.但不久后,梅奥从“霍桑实验”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要求外,人们对社会与心理方面的要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从不一样侧面强化社会人假设.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社会人假设发展为一个经典又精致需要模型.当代管理学学派犹如丛林,对对人性的假设也犹如丛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978年诺贝尔奖得主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人性假设.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组织中不一样层级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管理人.人性假设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影响经济人假设简单明了、便了分析,经济学以此为核心形成了公理体系与系统的方法(技巧)、原理与定律;而社会人、管理人等假设内涵丰富、复杂,难以形成公理体系.管理学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实践,形成了艺术性与技巧(经验)性很强的许多方法(技巧)原理与定理.二者各有优缺点,但区别是明显的.通俗地说,经济学中类似于“坏人假设”,管理学中类似于“好人假设”.当代经济学与管理学都是学派林立众说纷纭.但由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比较一致,因而经济学原理与实证分析领域的分歧并不是很大,分歧主要的在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规范分析方面.例如,经济学在不一样时代都有比较权威的教科书,非权威的教科书也是大同小异.而当代管理学由于其人性假设分歧较大,导致了几乎没有经典或权威的理论,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框架,更没有权威的通行的教科书.有位经济学家曾经说,两个经济学家在一起讨论就会有三个经济学流派.借用这一思路能说,两个管理学家在一起讲座至少会有四个管理学流派.行为主体关系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性假定,但隐含着经济人的假设.因为马克思把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把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把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贪欲作为其理论前提.无疑,马克思是把行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前提的,只是这一前提在分析抽象规律与资本家的行为特点时强调的多;而在分析工人的行为特点时强调的少.新制度经济学仍然认为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特征,只是对行为的理性程度颇有微词,认为人只具有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但是他们认为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总想搭便车(FreeRider).机会主义就是不仅追求自身利益,而且想方设法用诡计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尽管不一定所有的行为主体都表现为明显的机会主义,但很难肯定那些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更小.显然,新制度经济学在否定完全理性的同时却更强调追求经济利益及其手段.从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来看,这和经济人假设并没有很大的区别.管理学人性假设管理学以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必须兼顾多数人的一般行为与少数人的特殊行为,因为少数的特殊行为以对提高组织效率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坚守着经济人(机会主义)假设,而管理学却认为追求经济利益虽然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属于低级需要,因而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早已超越了经济人假设,而有了复杂人、社会人、管理人等新理论,沿着这一方向,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起来.较早的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麦格雷戈把这种传统称为人性假设的X理论.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人性假设一度取得了共识.但不久后,梅奥从“霍桑实验”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要求外,人们对社会与心理方面的要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从不一样侧面强化社会人假设.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社会人假设发展为一个经典又精致需要模型.当代管理学学派犹如丛林,对对人性的假设也犹如丛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978年诺贝尔奖得主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人性假设.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组织中不一样层级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管理人.人性假设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影响经济人假设简单明了、便了分析,经济学以此为核心形成了公理体系与系统的方法(技巧)、原理与定律;而社会人、管理人等假设内涵丰富、复杂,难以形成公理体系.管理学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实践,形成了艺术性与技巧(经验)性很强的许多方法(技巧)原理与定理.二者各有优缺点,但区别是明显的.通俗地说,经济学中类似于“坏人假设”,管理学中类似于“好人假设”.当代经济学与管理学都是学派林立众说纷纭.但由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比较一致,因而经济学原理与实证分析领域的分歧并不是很大,分歧主要的在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规范分析方面.例如,经济学在不一样时代都有比较权威的教科书,非权威的教科书也是大同小异.而当代管理学由于其人性假设分歧较大,导致了几乎没有经典或权威的理论,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框架,更没有权威的通行的教科书.有位经济学家曾经说,两个经济学家在一起讨论就会有三个经济学流派.借用这一思路能说,两个管理学家在一起讲座至少会有四个管理学流派行为主体关系的区别(经济学中行为主体的关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资源配置,分工和交易是资源配置的主要的途径.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能把行为主体的自利性动机转化为共利的结果.即实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所以经济学中行为主体的关系主要的体现为市场交易关系.市场交易的直接目的是交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因而交易双方是平等的契约关系.经济学中的人不仅在人格上与地位是是平等的,而且经常学中也不大考虑粹分工、岗位职责与个人专长等方面差异必然造成的层资差序与隶属关系.这种关系能概括为行为主体的等同性.上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在那一本教科书中明确指出,但它隐含在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中.因为经济人假设是对每一个人都有效的,经济人并不是关起门来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在交换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由于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倾向,所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限制就是别人同样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只许赚钱,不许你盈得,便不会出现经济学中需要和供给的均衡,也不会出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均衡.从经济学角度看,所谓“顾客是上帝”之类的说法都是卖主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使用的营销策略,因为供给者和需要者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这些口号具有现实意义是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供给大于需要造成的.事实上顾客为了实现自己的交易目的,也能给卖主说一些好听的话(这种情况在市场上讨债价还价中经常).总之,由于行为主体的等同性,从经济学角度看.交易双方都能向对方提出条件或拒绝对方的条件,也都能用抬高对方地位或贬低自己地位的策略实现自己的交易目的.管理学中行为主体的关系管理学以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从根本上说更加尊重人、重视人的作用.当然管理学中的个体(即行为主体,为避免和管理主体混淆暂用个体一词)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但是管理学不得不考虑组织中不一样层级与不一样个体的职能.有的人分作为领导者,有的人分作为执行者,而且在不一样的场合下同一个人也要扮演不一样的角色,因而要把人看作“术业有专攻、能力有高低、地位有区别”的不一样个体.管理学中的人虽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虽然不意味着高低贵j的区别,但意味着主体与客体、主动与被动的区别以及职能的区别、对组织贡献的区别.这种关系能概括为个体的差异性.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区分了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其中,人既是管理主体的核心,也是管理额体的核心.虽然同一行为主体在不一样的场合可能担任不一样的角色,但在同一管理过程中行为具体的人担任什么角色是明确区别的.这意味着管理学中人与人的差序关系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上,不管是行政管理还是企业管理,不管理是企业组织形式中的U型还是M型与H型,科层制(Hierachy,或译官僚制)仍然是管理组织的基本形式.科层制中不一样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与个性特征的差别很大,这决定了管理学中人的差序性是明显.劳伦斯.彼得对科层制中人的差序关系作为精彩的分析,甚至说他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层级组织学(Hierachiolgy).综述从上述分析能看出,尽管理管理学没有明确提出们的差序关系,但人们关系的差序性确实是管理学中隐含的前提.正是由于管理学中的人是有差序性的人,因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特别强调员工要有敬业精神,“干一岗、爱一岗”.由于实际生活中的不平等体验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管理学也很重视从心理上与感觉上给员工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以裣员工因地位与角色差序导致物不平等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小结与补充说明经济学注重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开发制度资源,因而经济学假定人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经济人,他们的相互关系是等同的.因为经济学对人的假设简化而一致,所以经济学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统一性较强;管理学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因而管理学假定人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差序关系.因为管理学对人的假设丰富且分歧较大,所以管理学的概权变性、艺术性、多样性较强.当然理论抽象的区别并不意味着实际应用的泾渭分明.恰恰相反,正象工业生产中把物理学与化学原理的应用交织在一起一样,实际应用中经济学原理和管理原理也是交织在一起的.尽管如此,理论上仍然有必要明确两者的区别.认识相者的区别有助于两门学科的相互借鉴与各自完善,也有助于两门学科的交×或边缘学科的研行为主体关系的区别经济学中行为主体的关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资源配置,分工和交易是资源配置的主要的途径.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能把行为主体的自利性动机转化为共利的结果.即实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所以经济学中行为主体的关系主要的体现为市场交易关系.市场交易的直接目的是交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因而交易双方是平等的契约关系.经济学中的人不仅在人格上与地位是是平等的,而且经常学中也不大考虑粹分工、岗位职责与个人专长等方面差异必然造成的层资差序与隶属关系.这种关系能概括为行为主体的等同性.上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在那一本教科书中明确指出,但它隐含在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中.因为经济人假设是对每一个人都有效的,经济人并不是关起门来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在交换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由于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倾向,所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限制就是别人同样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只许赚钱,不许你盈得,便不会出现经济学中需要和供给的均衡,也不会出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均衡.从经济学角度看,所谓“顾客是上帝”之类的说法都是卖主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使用的营销策略,因为供给者和需要者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这些口号具有现实意义是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供给大于需要造成的.事实上顾客为了实现自己的交易目的,也能给卖主说一些好听的话(这种情况在市场上讨债价还价中经常).总之,由于行为主体的等同性,从经济学角度看.交易双方都能向对方提出条件或拒绝对方的条件,也都能用抬高对方地位或贬低自己地位的策略实现自己的交易目的.管理学中行为主体的关系管理学以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从根本上说更加尊重人、重视人的作用.当然管理学中的个体(即行为主体,为避免和管理主体混淆暂用个体一词)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但是管理学不得不考虑组织中不一样层级与不一样个体的职能.有的人分作为领导者,有的人分作为执行者,而且在不一样的场合下同一个人也要扮演不一样的角色,因而要把人看作“术业有专攻、能力有高低、地位有区别”的不一样个体.管理学中的人虽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虽然不意味着高低贵j的区别,但意味着主体与客体、主动与被动的区别以及职能的区别、对组织贡献的区别.这种关系能概括为个体的差异性.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区分了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其中,人既是管理主体的核心,也是管理额体的核心.虽然同一行为主体在不一样的场合可能担任不一样的角色,但在同一管理过程中行为具体的人担任什么角色是明确区别的.这意味着管理学中人与人的差序关系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上,不管是行政管理还是企业管理,不管理是企业组织形式中的U型还是M型与H型,科层制(Hierachy,或译官僚制)仍然是管理组织的基本形式.科层制中不一样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与个性特征的差别很大,这决定了管理学中人的差序性是明显.劳伦斯.彼得对科层制中人的差序关系作为精彩的分析,甚至说他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层级组织学(Hierachiolgy).综述从上述分析能看出,尽管理管理学没有明确提出们的差序关系,但人们关系的差序性确实是管理学中隐含的前提.正是由于管理学中的人是有差序性的人,因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特别强调员工要有敬业精神,“干一岗、爱一岗”.由于实际生活中的不平等体验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管理学也很重视从心理上与感觉上给员工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以裣员工因地位与角色差序导致物不平等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科学技术的定义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就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需要指出的是,因为人们研究客观事物的不同,"科学"与"科学技术"是两个可以互相转化概念,也就是科学可以说成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也可以是科学。比如汽车发动机理论相对汽车这个事物而言,这个理论就可称之为汽车发动机科学,而汽车理论就是诸如发动机科学,机械传动科学,电子科学等科学综合应用的汽车科学技术;而发动机理论也是一门科学技术,是包含材料科学,燃料科学,力学等科学综合应用的科学技术。所以,讲科学和科学技术要有针对性,否则科学和科学技术的概念就容易混淆。编辑本段定义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一般认为,高科技是一种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风险密集、信息密集、产业密集、竞争性和渗透性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学技术。这将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编辑本段"科学技术"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但据介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给科学技术下的定义为世人所公认,把科学技术与实力、进步和贡献组合在一起问题就更复杂.讨论科学技术的涵义本来不是本文的题旨,可是,我们又不能避而不谈。●区别与联系1.概念不同。2、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明确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通常合称为“科学技术”。3、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这里的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这里的生产力是指由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综合构成的社会一般生产力。4、而科学技术则是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包含社会科学.另外,本人还就续志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同仁们商榷.1续志与前志如何衔接比较好。5、1医院现代化的概念现代化(Modernization)在科学技术上是指安装技术上先进的机器代替旧机器.现代化不同于用一台新机器去置换一台相似的旧机器,因为现代化设备的优越性在于技术进步,而不是单纯的新旧问题。6、科学技术是指科学的发展及其成果在生产实践领域中的应用.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的加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7、科学技术是指关于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手段一般不包括社会科学.同经典的经验模型相比网络模型具有更强的过滤能力在处理带噪声或稀少数据时比经验模型强。8、科学技术(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而言的.科学技术是要通过运用于生产实践,从而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9、然而当今在中国有些人认为,科学技术就是指自然科学,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科学技术是否包括社会科学等问题,庄认识上还不尽一致,甚至有人还怀疑社会科学是否是科学,是否是生产力。10、我们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其中的科学技术乃是指科学技术整体,就是既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也包括管理科学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完整体系。11、科学技术是指人类掌握、认识和应用客观自然规律的实际能力.科技成果是指这种实际能力的当期水平.由于科技水平就是人类认识和应用客观规律的程度所以这一程度每近一步就是一个科技成果。12、第三,科学技术(这里主要是指与档案工作直接相关的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决定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创造工具,档案科技创造档案的载体工具、保管与管理工具、信息传递工具等,并进而影响档案工作的模式、社会关系与地位。13、而“科学”与“技术”连用,称为“科学技术”,是指关于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手段而言的,一般不包括社会科学.这种企业并不总是股份公司或私人公司,它们可以是合作社或国家所有的实体。14、科学,今天通常与技术一词并用,称为科学技术,它包含基础科学(纯科学)和应用科学两大部分,这是人所共知的.在一般意义上说,前者,代表了科学技术的认识论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15、在这几种基础科学门类和基本技术中已十分明显地包括了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即包含了硬科学技术和软科学技术并统称为科学技术.当然人们传统观念所指的科学技术主要是硬科学技术(如机械物理化工和生物技术等)。16、正是科学、技术的一体化发展趋向,人们将科学和技术统称为科学技术.而作为科学和技术二者统一的科学技术同样是人的目的性和自然界的规律性的矛盾统一体。17、科学技术(这里主要是指技术)是历次生产力和社会大发展的支柱是首要的和现在很流行的iPod,具有根本意义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274)邓小平的论断第一次确切地指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地位。18、虽然习惯上将二者合称为“科学技术”,但应当明确这是一个并列词组.由于科学与技术不同,对应的管理方式也不同。19、而技术则是科学在生产中的运用,所以从近代产业革命以后,科学和技术真正地一体化而并称为“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具有超越地域局限的普遍意义或普遍效准:科学技术的现实运用,必然要求社会生产的不断变革和社会成员的全面流动,从而导向全球化。20、我曾经撰文,主张将中国采用的11个学科门称为“科学技术”.在这一组关系中,自然科学处类进一步概括成自然科学(Science)、工程技术于基础的地位,而工程技术则是它的应用。21、我们常常统称为“科学技术”,或简称为“自然科学”.设置所有这些学科的大学被称为“理工科大学”.事实上,中国现阶段的大多数理工科大学只包括理科和工科,而不包括农科或医科。●通俗的理解,就是高科技必须进行产业化,才能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并且高科技无国界,需要全球高科技产业联合应对人类共同的命运问题。●高科技的“高”,是相对于常规技术和传统技术说的,因此它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带有一种历史的、发展的、动态的性质。今天的高科技,将成为明天的常规科技和传统科技。有人估计,今天人们利用的技术和知识,50-60年后就只剩下1%了,99%将过时。●从世界各国高科技的发展来看,高科技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科学、技术、工程最前沿的新技术群。这个群体的各种成分,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同时,由于高科技是与高技术产业连结在一起的,因此它又是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并且受到市场的大力推动。●除此之外,高科技也不同于般科技意义上的所谓“经验的积累”。它不是什么积累起来的经验,而是基于科学的发现或创造而产生的科技。●高科技并不神秘,高科技其实就在你身边。高科技以人为本,高科技是人类智慧的展现。扑面而来的高科技浪潮冲击着、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冲击这,震撼着每个人的心。高科技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关注高科技。编辑本段科技(一)科技的词源1.科学“科学”一词是英文“Science”翻译过来的外来名词。清末,“Science”曾被译为“格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把“Science”译为“科学”。康有为首先把日文汉字“科学”直接引入中文。严复翻译《天演论》和《原富》两本书时,也把“Science”译为“科学”,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2.技术“技术”一词的希腊文词根是“Tech”,原意是指个人的技能或技艺。早期,指个人的手艺、技巧,家庭世代相传的制作方法和配方,后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涵盖力大大增强。(二)科技的含义1.传统认为,科学是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2.我们所说的“科学”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3.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三)科技与社会生产的关系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科学技术一开始就由生产决定。社会生产不断给科学技术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的研究对象。科技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又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概念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一词,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与技术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的新的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等,技术是科学的实际运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实际意义。技术对科学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提出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编辑本段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因历史时期而不同,从技术领先到科学领先发展,从技术与科学分离到科学与技术精密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加使科学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的应用开发之间的时间缩短,尤其系统科学的诞生,导致了自动化、计算机、通讯技术从科技到产业化的迅速转化,而系统科学应用于生物医学又导致了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之间偶合,将迅速导致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的应用,从而导致个体化医学、转化医学与医疗工程化系统的生物医学与生物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越来越凸显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现代科技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的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几乎后悔我出生得过早,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本杰明·富兰克林。高科技就像沟通现实与未来的使者,引导人们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走向的具有活力的新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它的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引导着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变革,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画面。生命科学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在20世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o"查看图片"

DNA双螺旋结构施,更使得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由于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于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空间科学空间科学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人类进入空间,在那里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无限的空间资源,定居、旅游,以致建立起空间文明,这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将依赖于空间技术的进步。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应用卫星的广泛应用,人类开创了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勘测和空间科学、军事应用等前所未有的新领域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空间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开发和应用空间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编辑本段主要科学家及其贡献艾萨克·牛顿(1642-1727)英国科学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发现影响深远。维尔纳·冯·西门子(1816-1892)德国工程学家、企业家;电动机、发电机、有轨电车和指南针式电报机的发明人,改进过海底电缆,提出平炉炼钢法,革新了炼钢工艺,西门子公司创始人。约瑟夫·约翰·汤姆逊(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1897发现物质结构的第一种基本粒子一电子。富尔顿(1765—1815)美国发明家。1807年,富尔顿制成蒸汽汽船。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1844一1929)德国工程师。1868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三轮内燃机汽车。伏打(1745-1829)意大利物理学家。1800年,他制成伏打电堆,不久又发明伏打电池,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稳定而持续的电流。尼考罗斯·奥古斯特·奥托(1832一1891)德国工程师。1876年,制成第一台四冲程循环的煤气内燃机。使汽车和其后飞机的问世成为可能。戴姆勒(1834一1900)德国机械工程师。1883年制成的第一台汽油机,1886年又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塔尔科特·帕森斯(1854—1931)英国发明家。1884年制成第一台多级反动式汽轮机。鲁道夫·狄塞尔(1858-1913)德国工程师。1897年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贝塞麦(1813—1898)英国工程师。1856年发明转炉炼钢法。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1931)美国发明家。他一生完成1300多项发明,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1897年,他成功地研制出白炽灯。莫尔斯(1791—1872)美国发明家。1837年,发明电报机,1844年5月24日,拍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报。亚历山大·贝尔(1847—1922)美国发明家。1876年发明电话。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工程师。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1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信。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1866年,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并且创立了诺贝尔奖。马克斯·普朗克(1858.4.23.―1947.10.3.)德国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从此结束了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德裔美国科学家,为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1856年-1943年),1856年7月10日出生,是世界最知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主要发明有交流电,特斯拉线圈,粒子束武器,特斯拉涡轮发动机,异步发动机,旋转磁场,地面固定波,双线线圈,无线技术。他在电磁学和工程上的成就,无人可以超越,同时特斯拉也被认为是机器人学、弹道学、咨询科学、核子物理学、理论物理学、互联网的先驱,后人因为他的启示,很多获得了诺贝尔奖。他被誉为是“创造20世纪的人”,其中很多超时代的理论,如超时空传输、无线能量传输、真空能量提取、自由能源、反重力等理论,被美国政府保存,外界不得而知.编辑本段社会作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目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0。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军事上的战斗力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政治上的影响力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可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编辑本段中国的科技发展背景材料1.人类基因研究成就巨大1.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已被译出首对人体染色体遗传密码,\o"查看图片"

阿波罗登月这是人类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历史上与曼哈顿原子弹工程及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人类三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其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2.2000年6月26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绘制完成,中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地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表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起跻身国际科学前沿,并做出重要贡献。3.2000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今年绘制出。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旧,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1.2000年12月2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2张)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中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2.2001年1月10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月16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首次发射,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中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在纳米技术领域屡创佳绩中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目前中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4.超级计算机智能化\o"查看图片"

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2000年11月29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5.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览举行2001年3月,国家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共获国内外专利2000多项,发表论文47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863计划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与教材结合点分析1.从经济常识看: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2.财政的巨大作用。经济发展靠科学,科学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这些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背景材料中所列举的大量科技成果与财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3.当今国际经济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是其中重要的表现。人类基因组草图从一开始就是个国际合作计划,由美国启动,英、日、法、德、中科学家先后加盟。2.从哲学常识看:1.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由于科学家尊重了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是他们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2.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应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如人类基因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必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人们又面临着基因垄断、基因成果被过分用于追求商业利益等新问题。3.认识深化发展的观点。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人类基因技术的研究过程和中国航天技术发展情况等事实,都是认识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3.从政治常识看:1.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2国家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和组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国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并运用到经济建设中去,促进经济的发展。(一)科技的词源1.科学“科学”一词是英文“Science”翻译过来的外来名词。清末,“Science”曾被译为“格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把“Science”译为“科学”。康有为首先把日文汉字“科学”直接引入中文。严复翻译《天演论》和《原富》两本书时,也把“Science”译为“科学”,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2.技术“技术”一词的希腊文词根是“Tech”,原意是指个人的技能或技艺。早期,指个人的手艺、技巧,家庭世代相传的制作方法和配方,后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涵盖力大大增强。(二)科技的含义1.传统认为,科学是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2.我们所说的“科学”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3.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三)科技与社会生产的关系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科学技术一开始就由生产决定。社会生产不断给科学技术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的研究对象。科技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又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概念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一词,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与技术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的新的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等,技术是科学的实际运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实际意义。技术对科学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提出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因历史时期而不同,从技术领先到科学领先发展,从技术与科学分离到科学与技术精密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加使科学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的应用开发之间的时间缩短,尤其系统科学的诞生,导致了自动化、计算机、通讯技术从科技到产业化的迅速转化,而系统科学应用于生物医学又导致了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之间偶合,将迅速导致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的应用,从而导致个体化医学、转化医学与医疗工程化系统的生物医学与生物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越来越凸显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现代科技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的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几乎后悔我出生得过早,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本杰明·富兰克林。高科技就像沟通现实与未来的使者,引导人们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走向的具有活力的新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它的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引导着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变革,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画面。生命科学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在20世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更使得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由于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于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空间科学空间科学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人类进入空间,在那里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无限的空间资源,定居、旅游,以致建立起空间文明,这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将依赖于空间技术的进步。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应用卫星的广泛应用,人类开创了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勘测和空间科学、军事应用等前所未有的新领域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空间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开发和应用空间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主要科学家及其贡献艾萨克·牛顿(1642-1727)英国科学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发现影响深远。维尔纳·冯·西门子(1816-1892)德国工程学家、企业家;电动机、发电机、有轨电车和指南针式电报机的发明人,改进过海底电缆,提出平炉炼钢法,革新了炼钢工艺,西门子公司创始人。约瑟夫·约翰·汤姆逊(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1897发现物质结构的第一种基本粒子一电子。富尔顿(1765—1815)美国发明家。1807年,富尔顿制成蒸汽汽船。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1844一1929)德国工程师。1868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三轮内燃机汽车。伏打(1745-1829)意大利物理学家。1800年,他制成伏打电堆,不久又发明伏打电池,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稳定而持续的电流。尼考罗斯·奥古斯特·奥托(1832一1891)德国工程师。1876年,制成第一台四冲程循环的煤气内燃机。使汽车和其后飞机的问世成为可能。戴姆勒(1834一1900)德国机械工程师。1883年制成的第一台汽油机,1886年又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塔尔科特·帕森斯(1854—1931)英国发明家。1884年制成第一台多级反动式汽轮机。鲁道夫·狄塞尔(1858-1913)德国工程师。1897年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贝塞麦(1813—1898)英国工程师。1856年发明转炉炼钢法。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1931)美国发明家。他一生完成1300多项发明,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1897年,他成功地研制出白炽灯。莫尔斯(1791—1872)美国发明家。1837年,发明电报机,1844年5月24日,拍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报。亚历山大·贝尔(1847—1922)美国发明家。1876年发明电话。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工程师。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1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信。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1866年,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并且创立了诺贝尔奖。马克斯·普朗克(1858.4.23.―1947.10.3.)德国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从此结束了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德裔美国科学家,为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1856年-1943年),1856年7月10日出生,是世界最知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主要发明有交流电,特斯拉线圈,粒子束武器,特斯拉涡轮发动机,异步发动机,旋转磁场,地面固定波,双线线圈,无线技术。他在电磁学和工程上的成就,无人可以超越,同时特斯拉也被认为是机器人学、弹道学、咨询科学、核子物理学、理论物理学、互联网的先驱,后人因为他的启示,很多获得了诺贝尔奖。他被誉为是“创造20世纪的人”,其中很多超时代的理论,如超时空传输、无线能量传输、真空能量提取、自由能源、反重力等理论,被美国政府保存,外界不得而知.社会作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目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0。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军事上的战斗力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政治上的影响力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可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中国的科技发展(背景材料)1.人类基因研究成就巨大1.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已被译出首对人体染色体遗传密码,\o"查看图片"这是人类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历史上与曼哈顿原子弹工程及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人类三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其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2.2000年6月26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绘制完成,中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地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表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起跻身国际科学前沿,并做出重要贡献。3.2000年2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