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监测_第1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_第2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_第3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_第4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源性疾病监测2021/10/10星期日1目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概念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和意义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食源性疾病病原学检验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2021/10/10星期日2食源性疾病监测概念食源性疾病监测,就是通过长期、系统、连续地搜集有关食源性疾病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趋势,早期发现和预警食源性疾病暴发等重大食源性疾病危害,为食品安全标准制订修订提供依据,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决策参考。需要明确2个相关概念:食源性疾病、疾病监测2021/10/10星期日3食源性疾病监测概念什么是食源性疾病?一般性定义:食品引起的疾病。《食品安全法》定义: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定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WHO: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foodbornedisease)一词作为正式的专业术语,以代替历史上使用的“食物中毒”一词,并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2021/10/10星期日4食源性疾病监测概念食源性疾病的特征:1、由食品引起的疾病。2、概念的外延,即疾病的种类,比较宽泛。无论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都涉及疾病种类较多。感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单就细菌来说,已知的多不胜数,更何况还有我们未知的。病毒、寄生虫也是同样的。中毒性疾病中引起中毒的物质多种多样,如生物毒素、有毒植物、金属元素超量摄入、化学物质的误食、人为添加等等,每一种情况涉及的物质种类都多不胜数。从疾病分类来说,除外伤外的所有疾病都可由食品引起,包括传染病或非传染病,器质性的功能损伤或精神性的疾病,急性的、亚急性的,甚至是慢性的。3、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患食源性疾病,对人体健康以及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都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21/10/10星期日5食源性疾病的影响。食源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普遍和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的全球发病率难以估计,但据报告,仅2005年就有180万人死于腹泻病。这些病例的大部分可归应于食品和饮用水污染。此外,腹泻是婴儿和幼儿中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工业化国家,据报告,每年罹患食源性疾病的人口百分比高达30%。例如,在美国,估计每年发生约7600万例食源性疾病,造成325,000人次住院和5,000人死亡。虽然该问题未得到良好记录,但是由于存在一系列广泛的食源性疾病,包括由寄生虫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许多发展中国家腹泻病的高患病率表明重大基本的食品安全问题。

虽然大多数食源性疾病为散发性并且通常未得到报告,但是食源性疾病暴发可呈现极大规模。例如在1994年,在美国发生了一次由污染的冰淇淋引起的沙门氏菌病暴发,估计影响224,000人。1998年,中国由食用污染的蛤蜊引起的甲肝暴发影响了约30万人。

卫生部2012年9月25日公布我国首次制定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提出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致病菌在多类食品中的限量要求。在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主题宣讲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指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三大敌人依次是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残、兽残、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监测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每6.5人中就有一人曾经发生过食源性疾病。2021/10/10星期日6食源性疾病监测概念疾病监测(surveillanc)概念疾病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2021/10/10星期日72021/10/10星期日82021/10/10星期日92021/10/10星期日10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和意义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是早发现、早预警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掌握主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疾病负担。(《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食源性疾病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风险评估、标准制订修订以及食品安全政策措施制定的基础。2021/10/10星期日112021/10/10星期日12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1、被动监测: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2、主动监测:各国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即属于被动监测范畴。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尽力去收集资料)。我国卫生防疫单位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以及按照统一要求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进行重点监测,努力提高报告率和报告质量,均属主动监测。对于同样的流行情况,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的结果往往会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差别。例如我国多数地区肠道传染病的实际发病率比报告发病率高2~5倍,只有通过漏报调查这种主动监测方式,才有可能查清这类传染病实际发生的情况。2021/10/10星期日132021/10/10星期日142021/10/10星期日152021/10/10星期日162021/10/10星期日172021/10/10星期日182016年黔东南州食源性疾病监测的主要内容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又分为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报告:所有哨点医院食源性腹泻病原学检验:州医院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各县市疾控中心2021/10/10星期日19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目的:通过对个案病例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以及病原学检验,了解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线索,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包括病例信息采集和病原学检验两部分工作内容。2021/10/10星期日20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的病例定义1.食源性疾病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见《手册》附录2。2.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以上两个病例定义就是我们哨点医院信息采集和报告对象。2021/10/10星期日2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和报告的要求哨点医院应在病例就诊后2个工作日内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报送监测信息。2021/10/10星期日22食源性异常病例信息报告的

特殊要求(1)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的食源性异常病例后,哨点医院应及时组织专家会诊,确认后将《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见《手册》附表1-5)及病历复印件上报至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报告卡后,应立即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协助其组织信息核实。(3)信息确认后,由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写并上报,同时将信息反馈哨点医院。2021/10/10星期日23食源性腹泻病原学检验的病例定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就诊病例。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思考:腹泻不是疾病名称,而是疾病的症状。这样的病例定义,对食源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或特异性有何影响?2021/10/10星期日24有关实验室在病原学检验中的分工监测实验室包括哨点医院的临床检验实验室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微生物实验室。哨点医院承担生物标本采集,由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特定病原体检验。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州医院上报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的复核。2021/10/10星期日25实验室检验内容五项: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诺如病毒2021/10/10星期日26病原学检验的目的和意义1.掌握重要食源性疾病病原体的感染状况,为相关疾病的预测、预警提供基础数据。2.为食源性疾病诊断提供病原学确证,通过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深入分析,从病原学上提供病因相关证据。2021/10/10星期日27检验目的的实现路径哨点医院完成检验后,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报送检测结果。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州医院上报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进行复核,并上送阳性菌株。省疾控中心,或上送国家风评中心,对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药敏试验。最后,将食源性致病菌分子分型图谱或BioNumerics软件分析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录入“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TraNet)”系统。原则上从接收菌株至结果上报不超过两周。2021/10/10星期日28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目的:通过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和归因分析,掌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高危食品和危险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2021/10/10星期日29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监测内容:1.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对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中环境、食品、生物标本中致病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2021/10/10星期日30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监测主体: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县(市)疾控中心及各医疗机构。2021/10/10星期日31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监测信息来源:1.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发现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监测发现的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后通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021/10/10星期日32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监测结果报告: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调查后,及时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基本情况;调查完毕一周内上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送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2.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TraNet)报送食源性致病菌菌株信息、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3.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每日登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查看各地食源性疾病暴发情况,完成季度、年度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分析报告并提交国家卫生计生委。2021/10/10星期日33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报告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