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3 能力提升训练(三)(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3 能力提升训练(三)(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3 能力提升训练(三)(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3 能力提升训练(三)(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3 能力提升训练(三)(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码页码页/总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页能力提升训练(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汕头模拟)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A.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B.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C.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D.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解析:选B。由材料“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可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中原汉族文化典籍,说明分裂状态下已出现了国家统一的因素,故B项正确。2.(2019·重庆模拟)南朝齐武帝宠信出身寒微的纪僧真,纪僧真想获得士大夫身份,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见当时的士族领袖。可在见面后,士族领袖竟命人把纪僧真赶了出来。这反映了当时()A.皇权与士族特权相依仗B.士族把持官吏的任免权C.士大夫自立于皇权之外D.社会等级制度十分森严解析:选C。由材料中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见当时的士族领袖却被赶出,可知士族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立于皇权之外,故C项正确。3.(2019·衡水中学模拟)太宗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中台(左右匡政)玄宗开元初年紫微省(紫微令)黄门省(黄门监)尚书省(左右丞相)上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C.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D.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紫微省和西台是中书省的别称,东台和黄门省是门下省的别称,中台是尚书省的别称,故高宗和玄宗时都是三省制,故A项错误;据所学中书、门下、尚书省长官都是宰相,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尚书省的官员设置和职权并未发生巨大改变,不能说明权力向尚书省集中,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从太宗到高宗、玄宗,三省的职权、人数设置并未发生较大改变,整体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4.(2019·济南针对性练习)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A.削弱了皇帝权力B.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C.加强了中央集权D.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解析:选B。根据“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可知,“过官”制度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故B项正确。5.(2019·昆明模拟)唐朝诗人韩愈描述了他到今天广东省阳山县当县令的情形:“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岭之险,虎豹之虞。……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这说明()A.唐朝县级官员的重要职责是征收赋税B.唐政府未能对边穷地区进行有效管辖C.韩愈致力于边穷地区的开荒垦田工作D.岭南开发在唐代已经受到政府的重视解析:选A。“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表明县级官员的重要职责是征收赋税,故A项正确;“唐朝诗人韩愈描述了他到今天广东省阳山县当县令的情形”表明唐政府对边穷地区进行有效管理,故B项错误;C、D项与材料的内容强调官员的职责是征收赋税不符,故C、D项错误。6.(2019·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列政策或措施反映北魏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是()A.“决裂阡陌,教民耕战”B.“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C.“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D.“全其部落,顺其土俗”解析:选B。“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反映北魏均田制中政府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使用,故B项正确;“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故A项错误;“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是北宋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故C项错误;“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是唐太宗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故D项错误。7.(2019·上饶模拟)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D.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解析:选B。材料中“‘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说明大运河的开凿密切了当时与东南地区的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全国政治的统一,故C、D项错误。8.(2019·北京朝阳区期中)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种植技术发展与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可以推断当时农业多种经营,江南开发加速,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能从材料得出,故排除。9.(2019·保定模拟)唐代时,来唐外商只要完成了“纳舶脚(即交船税)、收市(由市使收购部分商品)、进奉(进贡)”,任何“重加率税”的做法都是违反唐朝政府规定的,外商可不予执行。由此可知唐朝政府()A.对外商给予了国民待遇B.对外贸的管理规范有序C.奉行平等自主的对外政策D.旨在保护本国的工商业解析:选B。根据材料“来唐外商只要完成了‘纳舶脚(即交船税)、收市(由市使收购部分商品)、进奉(进贡)’,任何‘重加率税’的做法都是违反唐朝政府规定的”可知唐朝政府对外贸的管理规范有序,故B项正确。10.(2019·马鞍山质检)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旅行记、地方志和异物志,如吴人康泰的《扶南传》、佚名的《交阯外域记》、晋人释道安的《西域记》、竺法维的《佛国记》等。这反映了当时()A.造纸术促进了书籍的流传B.对外交流促进知识结构更新C.探知外部世界成为社会共识D.经济发展推动对外交流兴盛解析:选B。据题干中“出现了一批旅行记、地方志和异物志”,可推知这是对外交流的贡献,故B项正确;题干未提及造纸术的贡献,故A项错误;“社会共识”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经济发展推动对外交流兴盛,故D项错误。11.(2019·龙岩质检)《唐律疏议》是我国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德本刑用”、以礼为纲是其立法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唐朝()A.完成专制向法治转型B.推崇仁政而排斥法治C.重视法治与教化相济D.主张法本而以礼辅之解析:选C。由材料“‘德本刑用’、以礼为纲是其立法指导思想”可知唐朝以伦理道德作为治国之本,以刑罚镇压为辅助手段,法治与教化相济,故C项正确。12.(2019·广东六校联考)唐宋很多皇帝各种宗教都提倡。如唐玄宗亲自对《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三部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上述现象说明()A.儒学已经丧失其正统地位B.理学的社会基础薄弱C.三教合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D.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解析:选D。根据材料“《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和“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得出儒学、道教和佛教都被统治者利用起来维护封建统治,可见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山西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名门大姓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特权大为削弱。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为富民,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而也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期的佃耕制。——据《农业经济史研究》整理材料二佃耕制下土地地权不断流动,劳动力也随之流动。无地、少地农民在找不到雇主时,就会成为流民或半流民。在唐代以前,豪强们控制土地。失掉土地的农民很快就会沦落到豪强手中成为农奴,而成不了流民。中国的佃耕制由宋代到解放前实行了一千余年之久,流民始终是存在的社会问题。——据《庄园制与佃耕制不同时期土地改革问题的差异》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佃耕制形成的条件,并分析其形成的影响。(1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前流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11分)解析:(1)第一小问条件,据材料一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从土地的流转、社会稳定及生产关系变革角度回答。(2)据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从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和政策等角度分析。答案:(1)条件:唐代士族势力大大削弱;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庶族地主兴起奠定了基础;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影响:土地的流转使社会自由劳动力增多,有利于雇佣关系的形成;佃耕制下土地地权不断流转,加速了土地的兼并,不利于社会稳定;土地兼并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农奴,不利于社会结构的变革。(2)原因:豪强地主衰落后,庶族地主没有吸收大量流民的力量;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社会动荡;政府对小农缺乏切实的保障;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14.(2019·邯郸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12分)(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根据材料可提炼出观点,如观点一: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观点二: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观点三: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等。结合史实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述。答案:示例一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阐述:唐代取士重诗赋,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取士重策论经义,对于宋代文化的繁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试卷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作答,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推动了理学的发展。综上所述,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示例二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阐述: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主要标准,组织形式日益严密,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