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范文_第1页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范文_第2页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范文_第3页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范文_第4页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2篇)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篇1

题目:体验民间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实践单位:周口淮阳乡村

实践时间:20xx年2月3日至20xx年2月25日共22天

实践目的: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详细要求,变更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增进生活的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在农村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专业学问、个人生活的家庭背景,我顺当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实践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依据我对农村的了解进行了如下安排。我首先对美食方面比较感爱好,因此我在挚友的帮助下,了解了我们那个地区的饮食文化习俗。我又和挚友调查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然后对节日进行了记录。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周口的文化习俗时,我们实行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觉我们农村的过年习俗其实和城市过年的习俗差不多。过年讲究喧闹、喜庆,年俗也特殊多。

有民谣道出过年的习俗: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我们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春节的打算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置办年货:选购 春节用品,如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盛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给孩子买新衣服,以图喜庆;春节期间出去给长辈拜年的礼物等等。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依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观赏性和好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宠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农村还有一些地方喜爱把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

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肯定不能说买。

祭神祭祖

春节时,我们那里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水果等,这些不仅是我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我们那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需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富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守岁与“年夜饭”

我们那里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过年夜饭起先,这顿年夜饭要渐渐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始终要吃到深夜。菜必需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爱的定。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聚,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许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愿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华蜜甜蜜。其实这个祝愿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过年还会备许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放鞭炮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爱的节目了。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等等。

初一初二不扫地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孝感人不扫地、不挑水、不生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起先挑水。大初一早上我们那个地方,要起的很早。起来之后要放鞭炮,烧香,吃饭,拜年。

拜年

大年初一的早上,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拜年,一般状况下家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要给老人磕头的。然后大人打算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愿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上午起先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许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初三要到岳父家拜年。也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丈人”之说。

串亲戚

从初二起先大家都要走亲串友了。初二我们有外甥要去给舅舅拜年,在我们那里舅舅说话是比较有权威的,所以大家肯定要去给舅舅拜年。在初三闺女回娘家,在这一天。大家都会带许多东西去娘家拜年。初四要去姑姑家或者阿姨。“破五”吃饺子,吃面片

“破五”也就是初五。初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华蜜的寓意。早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吃面片,是为了补去年全部的不好,今年把不好留在昨年。正月初六是财神爷的生日

正月初六,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很有特色的过年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早在宋朝时,送穷风俗已相当普遍。宋以后,送穷风俗依旧流行。在正月初六的早上大家起来的比较早,因为正月初六是抢财的好日子。大家起的早就是为了今年生意兴隆,多挣点钱。

正月初九是老天爷的生日

在这一天,大家也都很重视。起来洗刷完之后要烧香,祈福希望老天爷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华蜜健康欢乐。

从初九始终到元宵佳节。大家好像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吃吃喝喝串亲戚。

在元宵节时,家家都做面灯,而灯形如碗盏,俗称灯碗。用玉米面做成的叫金灯,用白面做成的叫银灯,用荞麦面做成的叫铁灯,做成型后上锅蒸熟后,插上用棉絮缠裹的芦苇做成的灯芯,面灯碗里倒满灯油,面灯就算做成了。然后依次把这些面灯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皂王板上,送到仓库、牛马圈、井台、碾磨房等处,送到大门旁、大路口。还有在元宵节大家都喜爱放烟花,吃元宵。吃元宵代表着团团聚圆。

然后要把这面灯送到墓地,放在已故亲人的每个坟头上。而现在大多采纳红色的蜡烛来代替原来的面灯,油灯了,红色蜡烛表示喜庆,天刚刚黑的时候,家里的男人带着灯,纸到自家的祖宗的坟头前,给先辈烧纸,在茔门口点燃蜡烛,即为送灯,然后在回家的路上遇上十字路口都要点一支灯,女人在家里给家里灶台,猪羊圈,井口,粮仓旁,牲口圈都要点上灯,而且在屋内要点上一家人的属相以示一家平安,至于送灯的意义不同的地方传闻也不一样,有一说是:送灯是给老祖宗照亮抓虱子,在十字路口送灯是要老祖宗回家过灯节能找到回家的路,当然送灯也有送丁之意,希望祖宗能够保佑自己家族能够人丁兴盛,后代千万。但是呢!现在生活都在改变好多风俗都已经被遗忘了。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大人才能记得。

实践总结:春节,全国各地除了一些共同的习俗外,各个地方也有自己的地域色调。如我们的春节习俗除了和北方很多地区一样之外,自身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习俗。近些年来,我们的过年的风俗文化在渐渐的发生着改变。一些微小的改变使我们的春节文化,渐渐越来越淡。社会上关于传统民间习俗问题的争辩不少。有人认为应当移风易俗,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但反对者认为,假如把以前的习俗都改了,节日就会不像节日,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人提出,假如一律不放鞭炮,那么过年还像过年吗?正因为此,所以一些城市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又改为有条件的开禁。

由于价值观的取向不一样,喜好不一样,遇到详细事物时,我们要详细分析。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实行包涵的看法,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绝大多数人的相识趋于一样时,自然而然就实现了与时俱进。假如不顾现实和民众心理,单凭志向就去推行所谓的新政策、新观念,那会遭到群众抵制的。而我们的传统习俗的形式和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变更,我们只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篇2

渐忘了自己的家乡风俗。因此我从家乡文化入手,通过搜集资料,了解高校生对家乡文化的相识的层度。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目前我校在校学生对家乡文化了解的真实状况,我们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高校生

三、调查地点: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楼

四、调查时间:20xx年5月27号——20xx年5月29号

五、调查方法:

调查采纳集体开卷式,不记名问卷的方法。学生问卷,共发下调查问卷35份,总共收回有效问卷35份,全部数据全部采纳人工统计处理分析,有效率达101%。

六、调查内容:

七、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1、关于家乡习俗的了解(由来):调查结果也很令人意外,10%的人对于家乡的文化还是相当了解的,60%是比较了解,30%的人稍有了解,这种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足的,大多数人还是保留着当地的风俗,身为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他的文化不应当是了解甚多的吗?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生要更加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且文化背后的故事。例如:每个地方的春节,过法也是千姿百态,有早上吃团年饭的、有晚上吃的、有关冰灯的、有舞龙狮的、有吃饺子的等,这些都是因为各个地方的故事不同所纪念的节日方式不同。

2、关于高校生对家乡饮食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25%的人家乡喜食辣,22.5%人家乡口味清淡,27.5%的人家乡口味较重(咸),25%的人家乡全部口味都喜爱,从上结果我们还调查出有许多的个人爱好,也受家乡饮食的影响。民间的文化与饮食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主动与爱好,值得赞扬的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对自己家乡的特色食品都是赞叹不已,从不同的饮食文化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的继承人已经起先趋於成熟了。美食文化节一方面展示了地区的特色食品,另一方面引导我们我接受和关注我们自己家里的文化差异关于高校生对家乡饮食的了解:许多人都会说,我的家乡没有什么好吃的,我早都吃够了,我还是喜爱在外面吃小吃,或许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最原滋原味的东西才最有养分。但是,每个地方的食物都有其地方的特色。

3、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特色:20%的人认为在服装上,12.5%的人认为在节日上,45%的人认为在饮食上,22.5%的人认为在其他的方面,饮食上的民俗文化是最为突出的,中华美食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饮食在发展中形成了“十美风格”,讲究味、色、香、质、形、序、器、适、境、趣的和谐统一。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讲究菜肴的美感,留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样,因此地区的饮食特色比较丰富。

4、关于高校生对家乡传统习俗的看法:32.5%的人认为是活跃气氛,22.5%的人认为是为了增加家庭凝合力,40%的人认为是为了继承传统文化,5%的人认为是老人们的旧观念。看来大多数的家乡文化都被渐渐的继承了下来,希望把它们发扬光大,且被后代子孙接受,还渐渐与这个时代相融合,但还有少数子孙不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底蕴深厚,很多方面我们了解的都不够,传统的节日文化是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宝,是须要我们仔细加以传承和发展的。

5、有关家乡传统文化风俗继承:20%的人认为继承的特别好,45%的'人认为继承的比较好,32.5%认为仍需改善2.5%的人认为继承的效果不好。从上看出家乡传统文化风俗继承的不是太志向,由于现代社会在时间方面普遍上运用西方公历为准,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时间,因而使现代中国大部分人很难精确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日期;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让商家获得更多、更高利润,因而商家会在洋节进行大范围促销行动,造成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喧闹形象。

(二)高校生对家乡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希望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外沟通,这无疑对我国国民视野开阔和思维开放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但在此同时,国外文化及文化产品也随之进入我国,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行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

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继承了许多年的民族文化肯定必需发展下去,思索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措施等,许多年轻的人们都不情愿去接着过那传统的节日,觉得没什么过头,都喜爱去过西方浪漫好玩的节日,导致传统节日失去了在人们心里的地位。

我们通过这次调查发觉,许多高校生对自己家乡文化的发展没有想法,觉得还要接着保持旧的、好的传统就好,对于家乡的将来更没有过多的建。但是,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确定了我们不行能撇开现代文化而去发展传统文化的问题。但是,传统文化是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象征,更准确地说,只有从传统文化的上述现状和定位动身,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并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就能更好的发展传统文化。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篇3

一、活动目的:

1、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俗文化的探究爱好,增加对家乡的骄傲感;让学生知道爱护家乡的民俗文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实力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队家乡的民俗文化进行简洁的考察,并写成简洁的考察报告。通过视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等一系列时间活动,熬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实力。

3、学问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方面的学问。

二、活动方式:

1.到图书馆查书;

2.把资料抄好;

3.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

三、活动内容:

分头行动,部分人上网查资料,部分人到图书馆查资料。

四、活动打算:

我们先确定今日谁应当查名人,谁应当查民族风俗。然后再分别查资料。

五、行动过程:

我们打算好后,就各自动身,我查名人名事,汤思宁查湖南古城,叶双查民族风俗……

(一)活动过程与活动方式

1.开展探讨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农桑文化、军事文化、工商文化和科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闻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扬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供应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惹眼处,宣扬自己的家乡。

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

④开展题为“家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探讨会,引导学生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变进行探讨。

4.就“如何利用家乡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服务”写一份方案。

(二)总结方式

可在个人自我总结、小组内总结的基础上,再在班级内进行沟通活动。总结形式可多样,可是个人的日记、作文,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与建议,也可是在班级探讨中的发言和资料展示。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篇4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建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要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它的民俗文化。文化因地而异,因人而异,那么,我们各自眼中自己家乡的民俗和风情又是怎样的呢?本文通过从“风味小吃”和“名俗风情”两个方面来介绍自己家乡清镇市的民俗文化,希望通细致的描述,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让家乡的民俗文化广为传播。

关键词:

家乡,民俗文化,风味小吃,民族风情

家乡简介:

我的家乡在漂亮的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上的清镇市,这里位于贵州省中部,距省城贵阳22公里,面积1492平方公里。辖内有四个镇六个乡,现在有彝族、白族、壮族、苗族、回族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

清镇市气候温柔潮湿,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丰富,被人们誉为“珠联璧合之地”。闻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和东风湖,就是镶嵌在这块宝地上的三颗绚烂的明珠。

家乡的`民俗文化

我的家乡清镇历史悠久,是一个文化丰富,底蕴深厚的古老城市。据史记载:清镇县地,古为牂牁、夜郎境,唐宋时属蛮州清州地。下面,我从“风味小吃”和“民族风情”两方面浅谈家乡清镇市的民俗文化。

一、清镇风味小吃

(1)刘姨妈黄粑

刘姨妈黄粑是清镇市的闻名商标,也是上百年的历史的闻名小吃,黄粑又名黄糕粑,主要成分是黏米、糯米、黄豆、白糖等原料。从20xx年起先,刘姨妈食品厂对传统产品进行了创新改进,在保持黄粑原有糯香味的同时加入五仁、糯玉米、鲜肉等,于是有了现在的糯米、小米、玉米、五仁、甜荞、八珍、鲜肉、熏肉、黑糯米、竹叶粑等来个品种。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三国时期,贵州被称作夜郎。据说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征战孟获,在夜郎国与黔国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奢侈呀,原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命火头军士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连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味道。三下两下便吃了个精光,当地百姓也仿此手法制作,世世代代持续下来,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风味小吃———黄粑。

(2)羊肉粉

这里主要是指当地回民的吃法,流传开来,以清汤羊肉粉为主,不放一点辣椒,味道鲜美无比,但是用于佐餐的炸朝天椒,那是奇辣,一般外地人,吃一个小小的红辣椒,就受不了,而当地人,要吃一碟。每天早上排队吃羊肉粉的清镇人以学生为主。

(3)三角花园小吃一条街

清镇市区人口不多,入夜,市中心的三角花园广场却喧闹非凡,小吃档口始终摆到路中间,有各式烧鸡,烤肉、络锅土豆、汤园、冰粉冰浆,始终要吃到零晨4点,人群才散去。

二、民族风情

(1)苗族四月八(跳花场):每年的正月初八或农历四月初八,清镇各个支系的苗族同胞们都会成千上万地聚集在草坡上,大家吹着芦笙、踩着舞步、载歌载舞。花坡上除了苗族青年跳花之外,还有地戏表演、少男少女对唱等,是一个民族大联欢的节日。

(2)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布依族同胞会身着节日的盛装,大家纷纷聚在一起,以对唱、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风情风貌。同时,布依族姑娘会唱起美丽好听的《敬酒歌》,请您品尝她们亲自酿造的米酒。

(3)彝族火把节:清镇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是日夜,男女老少皆手持青杠柴、松枝、干竹等火把,游行村寨、田间,以坝子作为节日活动场所,堆砌宝塔形火炬,选一根青松柱立在中间,点燃后,全民歌舞,夜以继日。节日期间,杀猪宰羊祭诸神。

(4)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仡佬族最讲究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的龙日或八月的蛇日,新谷即将收割时,摘取谷穗,回家炒干,去壳成米,将新米煮成饭,一是为祭祀祖先,二是为供奉谷神。每逢节日还邀请地戏班子演唱地戏,欢送祖宗神灵和五谷之神。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篇5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

xx省xx市xx区

调查方法:

在互联网上收集资料。问长辈

调查人:xx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样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很多地区的`人们喜爱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观赏性和好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特别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宠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夫,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夫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闻、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非常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妙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饰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妙祝福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庆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起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愿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打算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欢乐等祥瑞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消遣。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篇6

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呈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

20xx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点:

茂名市信宜

调查对象:

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

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

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给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始终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觉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殊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假如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祥瑞的预兆。一个正月到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运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特别关注,假如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盛,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好像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溢了信念和美妙的希望。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假如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盛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这些在简洁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

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将来美妙生活的一种憧憬,由此产生动力去创建生活创建华蜜。此次调整报告文字简短,语言平实,但对于我这个始终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次调查报告也是对自身对待风俗文化看法的一种修正。同时系统的搜集了东北地区乡村年俗的信息,把我们这朴实的年俗文化变成文字,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一般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开文化大量流失。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篇7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深化了解当前我村精神文化建设状况,以促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依据学院的支配,由我对本村绽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2022年1月8日至20日,我通过访问、视察等形式了解我村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状况,并在仔细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育新型民,这就对农夫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在我的家乡,农夫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镇时间,对我村农夫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夫的生活状况基本上是相像的,因此我们村是整个县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帮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张家庄村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查访和统计,而对旁边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挚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