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分值:150分时间: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欺侮wǔ眼眶kuàng闭塞sè 消声匿迹xiāo

B.龟裂guī晦暗huì追朔sù 戛然而止jiá

C.沙砾lì撺掇cuān冗杂rǒng 天衣无缝fèng

D.缄默xiān枯燥zào怅惘wǎng 人情事故shì2.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个人的出现吓了他们一跳,于是锤声戛然而止。B.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C.每当日薄西山,林中的鸟儿便销声匿迹;旭日东升时,密林中又嘈嘈杂杂。D.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3.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由不少地方政府只搞形式,不重视信息公开造成的。(把“由……造成的”去掉) B.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不仅严格履行自身职能,而且把能否帮助当地居民发展生产视为自己的责任。(将“而且”改为“还”) C.美国抛出的人权报告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捏造事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恶毒污蔑和深刻仇恨。(“仇恨”后加“的内容”) D.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3分)A.小说《社戏》选自《彷徨》,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B.《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全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展开说明,其语言兼具生动性与准确性。C.俄国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取材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全书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保尔这一具有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精神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D.“记”这一文体可叙事、写景、抒情、状物,选自明末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一书的《核舟记》就属于状物一类。5、古诗文默写。(8分)(1)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钟鼓乐之。(2)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3)挑兮达兮,___________。(4)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真挚的友谊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名著阅读(3分)《经典常谈》作者是,是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全书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8分)山房春事(其二)【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7.本诗体裁是,押韵。(2分)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3分)9.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文言文阅读(一)(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10.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填序号)(2分)俨yǎn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2.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3分)13.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3分)文言文阅读(二)(14分)小石潭记[唐]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佁然不动佁然: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6.选文是怎样从侧面写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3分)1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一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B.文章开篇以珮环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四、说明文阅读(9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申少铁①近日,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服务疫情防控需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什么是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呢?②新冠病毒有4种结构蛋白,其中N蛋白是表达量最大的。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N蛋白会出现在咽喉部。抗原检测就是检测N蛋白,是否检测到N蛋白,就可以间接反映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一旦抗原检测为阳性,再用核酸检测进一步确认即可。③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异性是指检测结果为阳性,确实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抗原检测的特异性可以达到99%,而核酸检测的特异性能达到100%。抗原检测的敏感性比核酸检测的敏感性要低,但如果说感染早期、病毒浓度较高时,通过抗原检测的方式病毒就很容易被检测出来。④我国疫情防控做得很好,新冠病毒流行来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但近两年来,新冠疫情不断在我国部分大、小城市局部爆发,尤其近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等强传染性变异毒株的出现,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这一情况下,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作为检测的补充手段尤有必要。在一些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地区,或者面向一些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的集中隔离人员,使用抗原检测,与需要专门实验空和复杂仪器的核酸检测相比,更便捷,出结果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或有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均可使用抗原检测的方法自测,这样可以降低核酸采样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⑤需要强调的是,抗原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依旧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在进行核酸检测确认过程中,如果核酸检测呈阳性,无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8..本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9..本文第④段加粗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我国疫情防控做得很好,新冠病毒流行率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

2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抗原检测是否检测到N蛋白,可以直接反映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B.核酸检测的敏感性要比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C.抗原检测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和复杂仪器。D.在一些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地区,抗原检测是新冠病毒的确诊依据。五.现代文阅读(12分)碎暖包利民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低着头慌张地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时,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⑥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抛弃,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21.请阅读选文②~⑧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4分)___--___--温暖地融入--___--___--温暖地召唤22.按要求赏析句子。(4分)①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②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低着头慌张地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其作用)23.结合第⑤段,请概括出老师让“我”敬服的优点,并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2分)24.结合选文,试分析标题“碎暖”的妙处。(2分)六综合性学习(10分)25、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八年级(1)班将举办以“低碳生活,人人有责”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低碳生活拟一则宣传标语。(2分)(2)为实现“低碳生活”,你要向同学们提出什么建议?至少写两条。(4分)(3)下面是邀请函的初稿,在格式和语言表达上共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邀请函王教授:为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我班开展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您在生态环保方面有深入研究,特地邀请您下周三下午两点在我校学术报告厅有幸为我班师生做“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专题讲座,敬请按时来校。×年×月×日××中学八年级(5)班七、作文(60分)26.生活中,一缕幽幽弥散的书香,一番耐人寻味的话语,一段感人肺腑的真情,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都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美好。请以“,浸润我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700;、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1、C2、B3、B4、B5、(1)左右芼之窈窕淑女(2)欲济无舟楫(3)在城阙兮(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朱自清传统文化经典137、七言绝句a8.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9.运用了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华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10.②

11.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