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5课《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5课《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5课《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5课《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梳理故事情节,探究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多方面原因。

2.体会小说精巧的布局,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腐朽的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批判,学会善待弱势群体。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布局,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难点:探究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多方面原因,体会作者对腐朽的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批判。

四、教学方法

1.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孔乙己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瞧他那得意劲儿,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得意吗?因为他考中进士了!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他当然得意了!可是,在封建科举体制下,像他这样金榜题名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读书人甚至连个秀才也考不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群不幸者中的代表——孔乙己。

2.整体感知:

1.朗读文章第1-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明确:地点——鲁镇咸亨酒店,时间——“这是20多年前的事"。

(2)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几类人,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长衫客:衣着长衫,坐着吃酒,趾高气昂;短衣帮:衣着短衫,站着吃酒。

(3)酒店掌柜更喜欢哪一类人,从何看出

明确:更喜欢长衫客,从掌柜对他们极力逢迎的态度中看出。

(4)思考讨论,作者描写咸亨酒店的环境有何作用

明确:对咸亨酒店的环境描写属于典型环境的描写,有助于刻画孔乙己这一典型人物形象,也揭露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揭露小说反封建的这一主题。

2.朗读文章第4—6段

(1)结合段落,分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及性格是什么

(明确: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杂伤痕”“花白胡子"表明他备受生活折磨,也能够看出他竭力保持读书人的姿态,体现出他自视清高的性格特点,这充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2)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找出第四、六段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能够看出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动作描写—排、绽;神态描写—涨红了脸、不屑置辩、颓唐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穷酸、自命清高的性格。)

3.朗读文章第7-9段

(1)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孩子们分茴香豆说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对小伙计的不热心表现出惋惜,及对孩子们说“多乎哉,不多也"体现出他的迂腐可笑,但同时也体现出他的善良诚恳。)

(2)思考:第九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各个场面不同人的笑,下启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内容上寄托着作者对孔乙己既同情又批判的复杂感情。)

4.朗读文章第10-13段

(1)讨论:“忽然”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忽然"说明偶然想起,上承“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下启“他打折了腿"。)

(2)思考: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不同,有何作用

(明确:通过对比说明封建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思想,还毒害了他的肉体;人们仍对他取笑,则说明了人的麻木不仁。)

(3)文章最后一段“大约”“的确"该如何理解

(明确:没有人确切讲过孔乙己死了的消息,但从孔乙己的处境和遭遇来看,推测出他在这种生存环境下死亡是必然的,即使是死亡也不会有人关心,又因事隔20多年,小伙计说孔乙己死亡但并没有确切的消息,所以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1.语言描写: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句话通过对孔乙己的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他的迂腐和自命清高,他认为“窃书”不算“偷",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2.动作描写: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里的“排"字,生动地描绘了孔乙己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仍然试图显示自己的阔绰和自尊的心理。

3.神态描写: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句神态描写表现出孔乙己在被人揭穿偷窃的事情后,内心的尴尬和无奈。

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使读者对他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3.深入探究: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1.社会地位低下: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他没有固定的职业,生活十分艰难。他常常穿着破旧的长衫,在酒店里喝酒,却付不起钱,这表明他在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

2.迂腐可笑: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他坚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他对自己的读书人身份十分看重,即使落魄也不愿放下身段从事其他工作。他的语言和行为充满了迂腐和可笑,如他坚持认为“窃书不能算偷”,并为自己辩解。

3.善良和热心:尽管孔乙己生活困苦,但他内心深处仍然保留着一些善良和热心。他会教小孩子认字,分享自己的知识,这显示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心。

4.孤独和悲哀:孔乙己在社会中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和理解,他的孤独和悲哀贯穿了整个故事。他与周围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存在凸显了社会的冷漠和残酷。

5.悲剧性:孔乙己的命运是悲惨的,他最终因为偷书被打断了腿,过着更加凄凉的生活。他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总的来说,孔乙己是一个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既让人觉得可笑,又让人感到悲哀。通过对孔乙己的描写,鲁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和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思考其在文中的作用。

1.酒店的格局和氛围: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描写,如“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这样的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具体的背景,也营造出了一种特定的社会氛围。

2.天气的描写:例如“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这句环境描写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烘托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暗示了孔乙己的命运。

3.众人的笑声:文中多次描写了酒店里众人的笑声,如“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种环境描写反衬出孔乙己的孤独和凄凉,也突出了社会的冷漠和人们的麻木。

4.最后一次出场时的环境:当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在酒店时,“中秋前的两三天”“一天凉比一天"“风比以前更猛了”等环境描写,进一步烘托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也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氛围。

这些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营造氛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使读者更好地感受故事的情感基调。

2.反映社会现实:环境描写可以揭示出故事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特点,为理解人物和主题提供参考。

3.烘托人物形象:环境的特点可以衬托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和命运,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4.推动情节发展: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故事的发展产生影响,推动情节的展开。

5.增强艺术效果:巧妙的环境描写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体会作者对孔乙己的复杂感情,理解小说的主题。

1.同情:孔乙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他的命运悲惨,遭受着贫困、屈辱和忽视。鲁迅对他的同情表现在对他困境的描绘和对他不幸遭遇的关注上。

2.批判: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他的思想和行为都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鲁迅通过对他的刻画,对封建制度和文化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其对人性的扭曲和压迫。

3.悲哀:孔乙己的孤独和无助让人感到悲哀。他在社会中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关爱,他的存在像是一个被遗弃的灵魂。鲁迅对他的悲哀之情体现在对他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上。

4.怒其不争:尽管孔乙己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他却没有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困境。鲁迅对他的这种不争气的态度可能感到愤怒,认为他应该有更多的觉悟和反抗精神。

4.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讨论:孔乙己的悲剧是由什么造成的?

孔乙己的悲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社会环境、个人性格和命运等。

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孔乙己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中,社会等级分明,贫富差距大,对于像他这样的穷人来说,很难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此外,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程度不够,孔乙己虽然有一定的文化,但却无法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从个人性格方面来看,孔乙己是一个迂腐、好喝懒做的人,他虽然有一些知识,但却不懂得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他过于自负,不愿意放下自己的身段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也导致了他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最后,孔乙己的命运也是造成他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在生活中遭遇了许多不幸和挫折,如被人打断腿等,这些事件使他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综上所述,孔乙己的悲剧是由社会环境、个人性格和命运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弱点,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困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