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实录_第1页
七下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实录_第2页
七下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实录_第3页
七下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实录_第4页
七下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下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实录《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具体整合展示人物全貌的写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具体整合展示人物全貌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题目切入,走进文本世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要上的课是什么呀?

生(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师:读了题目,你觉得文章会写些什么?

(师板书题目、作者。)

生:我觉得这篇散文应该会写在叶圣陶先生身上发生的几件事,或者是作者和叶圣陶先生相处的几件事。

师:很好!你抓住文体,从标题入手,找到了跳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跳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二、跳读课文,读散文“散"事

生:第一件事是叶圣陶先生改文章的标点。

师:好,修改标点。

生:第二件事是虽然叶老的普通话不标准,但他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文章。

师:修润文章。

生:第三件事是叶圣陶先生悔恨出去了没有见到“我",之后又给“我”回信。

师:回信。

生:还有一件事,是他晚年不能起床跟人告别时还要举手打拱。

师:这是文章的第4自然段,这段除讲了叶老晚年送客,还讲了他平常送客的情况,所以可以概括为——

生:送客。

生:第6自然段写了他念文章像说话一样,并不是念稿,叶圣陶先生觉得这样才算及了格。

师:好,我们把这概括为作文。你找的比别人要快一点,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的?

生:就是要抓住重点。第6自然段第一句说“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已,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一句过渡句,表明前面写的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事情,后面写的就是他为人严厉的一面。我就是这样分两部分去找事情,没有叙事就略读,发现有事情就停一下。

师:的确,抓住过渡句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我们可以把过渡句,还有关键句,如总起、总结句作为跳读的支点,通过跳读、略读,观文章大略,粗知文意。

(师板书“代描标点”“润改文章"“送客”“回复信件"“作文”。)

三、品读文字,读叶老其人

师:文章写了那么多事情,哪一个最打动你?

生:送信。第5自然段写了第二天就接到了叶老的回信,可见叶老回信之快,十分有心。

生:修润作文最打动我。第2自然段说“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第3自然段又说“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叶老领导编课本,但他却向“我"请教,他是在不耻下问。

师:你抓住看似矛盾之处读出了叶圣陶先生的不耻下问。

(一)教师引导,精读示范

生:送客特别打动我,文中写了“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三道门"“四道台阶”“鞠躬"这些词语都写了他送客送得很远。我觉得他特别有礼貌。

(师板书“有礼”。)

师:那叶圣陶先生的这个送客和同学的送客哪里不一样?

生:前面第2自然段作者说“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由这个“当然”可以读出叶圣陶先生的名望当时已经比较大,他这样一个受人爱戴的人还这样送客,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像第3自然段作者所说的“待人厚"的人。

(师板书“宽厚”。)

师:我们也经常说“不要送,不要送",这种口头上的表达我们一般称为“劝阻”,文中张中行先生用的词是什么?

生(齐):“拦阻"。

师:“拦阻”和“劝阻"有什么区别?

生:劝阻是语言上的,就是我们说的客套客套,拦阻则是行为上不让再前送,是真心、诚恳地不要再送了。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中行先生用词之准确。

(师板书“诚恳”。)

生:还有,告别的时候,他鞠躬,口说谢谢。特别是鞠躬,他给那些来看望他的人鞠躬,我感觉他很平易近人。

师:鞠躬你分析得很好,老师还有一个发现——“口说谢谢",后文也出现了一个谢谢,但前面的修饰词不同。第一遍出现时是什么?

生(齐):“口说谢谢。”

师:第二次出现呢?

生(齐):“不断地说谢谢。"

师:为什么要变呢?

生:后来他已经不能起床了,他是想多说一些谢谢来弥补他不能把客人送到门外的歉意。这是一种补偿,写出了他内心的愧疚之情。

师:叶老这样送客,但张中行先生却说这是“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末节"是什么意思?

生:不起眼。

师:你觉得这些事是末节吗?

生:在叶老眼中这此事是最末节的事,由此可见叶老待人的真心我们常人很难及。

师:那张先生为什么要记下这些末节呢?

生:因为叶老的这种真心深深地打动了张先生。小事见人,末节叶老都做得这样好,更何况其他呢?

师:你说得真好,我也被打动了。由此可见张中行先生所用文字意蕴之丰。

(二)生生互促,精读品析

师:关注文字,短短几句就让我们认识了有礼宽厚、诚恳真心的叶老。难怪启功先生会说:“张中行写人具有勾魂摄魄之功。”课文中还有打动你的细节吗?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第8自然段有“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一句,由“小至”“以至"可以看出叶老是何等认真、专注。

生:“做”和“作"也可以体现叶老的认真。

生:还有修饰词“零碎的”。

生:还有“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的“决”字。

(师板书“做事专注"“认真严谨”。)

生:第3自然段写了吕叔湘先生去拜访叶老的时候,看到叶老在帮他改标点。后文叶老却让“我"帮他修润,而且是让“我”直接动笔,还说如果改不好他再改回来。他对待文章真的是不厌其改。

师:不厌其改,你很好地化用了成语。这段文字中,还有什么字词值得推敲啊?

生:“恳切"一词可以看出叶老对追求文学的深切。

(师板书“谦虚恳切”。)

生:两个“不客气"很有意思。

师:我们试着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

生:第一个“不客气”是叶圣陶先生让“我"改他的文章“不客气”,叫“我"可以直接在上面改。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改的人身份、地位、学识会高一点,但这里却反过来了。

生:还有一个是后面的叶老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里叶老是在询问和尊重“我"的意见。

师:此处,从“我”的不客气可以读出——

生:叶老对“我"的尊重。

师:从叶老的不放弃客气又可以读出——

生:叶老对修润文章的严谨。

师:叶圣陶先生对于推敲文字的严谨就是这样躬身践行。同学们,通过咀嚼文字,分析一件件小事,叶圣陶先生的形象就如电影画面一般呈现在我们眼前。

(师板书“躬身践行”。)

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叶老先生——

生(杂):有礼宽厚,诚恳真心,认真专注,治学严谨,谦虚恳切,躬身践行……

师:叶老就是这样一位认真专注、治学严谨的编者,谦虚恳切、躬身践行的师者,有礼宽厚、诚恳真心的儒者。他对张中行先生的影响浸润颇深,张先生“准而丰"的文风就来源于叶老,来源于对叶老简洁文风、写话文风的继承。

(师板书“师者”“编者"“儒者”。)

四、诵读咀嚼,品张老其情

师:“叶圣陶先生,人,往矣",这句用了三个标点。八个字却用了这么多标点,同学们想一想,这句是不是可以删去一个标点,改成“叶圣陶先生,人往矣”?

生:我觉得不可以。写成“叶圣陶先生,人,往矣",作者是想表达叶圣陶先生不是寻常人。

师:叶老是大写的人,是由这些品质(指板书)铸成的人。

生:我也觉得不可以,“人”后面加上逗号,使整句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哀,表现了张中行先生对叶老的缅怀与敬仰。

生:我觉得在“人"后面加逗号,突出的是这个“人”,而不是他死了。即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叶圣陶先生的死亡,而应该关注他身上的品质和精神。因为他身上的品质和精神是不会死亡的。

师:大家说得真好!男生来读一读,要用朗读把这种情感传达出来!

(男生读。)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可不可以给点建议?

生:“往矣"要读得长一点。

生:“人”后要停顿得再长一点。

生:语调可以起伏一点。

师:用什么语调读会比较好?

生:颤音,颤音适合表达悲伤。

师:你能试读一下这句吗?

(生读。)

师:很不错。颤音的确是表现沉痛之情的好方式,可以和停顿很好地配合,“人"后要长停顿,“叶圣陶先生”这五个字也需要一字一顿,因为一字一字读完,叶老也就在文字里离我们远去了。大家再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生配乐朗读。)

五、剖析双层悲哀,读张老其思

师: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中,叶老这样的师者没有了,这样的编者没有了,这样的儒者没有了(师边说边擦去板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可是,文章中却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还有一层悲哀是什么?

生:第二层悲哀是张中行先生当时也已年暮,他也有点悲伤。

师:伤年暮。

生:我觉得第二层悲哀是叶圣陶先生做事那么敬业、认真,待人那么诚恳、真诚,张中行先生对这样的人非常尊敬和爱戴,但像叶老这样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师:谁也是像叶圣陶先生一样的人?

生:张中行先生。

师:我们来看看有关张中行先生的两段文字。

(屏显材料。)

生:朋友的太太把面包丢了,怕回去被婆婆责骂,他让朋友的太太回去说是自己的太太的不是。他急人所急,这样的宽厚就和曾经的叶老一样。

生:看了材料我觉得他们真像。张中行先生帮叶圣陶先生整理要出版的《稻草人》,因为发现一个“语音不顾字面”的错,便觉得自己没有尽心尽力完成对方所托之事,直到发现《红楼梦》中也有这样的用法心下才安然。这个“心下才安然"写出了他内心的忐忑、愧疚和严谨。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在治学的严谨方面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读懂了张中行先生。几十年前,叶圣陶先生践行着美好的品行,张中行先生延续了这种品行,现在教材的编者把这篇文章选入教材,是要把这种品行传给谁呢?

生:传给我们这些学生,让我们去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