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上海市春考语文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1页
2021-2023年上海市春考语文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2页
2021-2023年上海市春考语文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3页
2021-2023年上海市春考语文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4页
2021-2023年上海市春考语文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上海春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2)夕阳下,,两三航未曾着岸。马致远《【双调】寿阳曲•》

(3)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与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句所描绘场

景相近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

(1)如果古代有手机,下列哪一项最有可能受影响而不出现的是()。(2分)

A.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B.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C.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D.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一.艺术可以保持对

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②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③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

④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

A.③②①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④③D.③①④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7分)

①有人说,语言是思维的牢笼,比如说如果语言中没有“将来”这个词或将来时态,我们

就无法理解“将来”的概念。

②这种观点让人印象深刻,可是当我们关注具体语言的具体特点,并讨论这些特点如何

与具体的思维特质产生联系时,问题就产生了。至少我们不会通过抹去“痛苦”这个词来追

求快乐也不会把词语“死亡”删掉让所有人都得到永生。

③对这种观点的批判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点教训。这种观点存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没有

事实依据或依据不充分,我们如果想正确地描述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就一定要吸取这个错误

带来的教训。

④我们得到的教训是,如果要说语言对其使用者的思维有任何影响,就一定要有事实的

支持,要经过论证。如果我们要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思维确定不同,就必须依据语言以外而不

是语言本身的事实。即使思维的不同得到证实,还必须以可靠的方式证明导致这种差异的是

语言而不是文化或环境中的其他因素。

⑤我们必须抛弃“语言牢笼”这样的说法,因为根本没有证据显示某语言会成为使用者

的智力疆界并限制使用者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妨碍他们理解其他语言使用者的想法。

⑥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如果一种语言中完全没有某些话题的相关词汇,那么讲述这种语

言的人就无法理解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试想一下,要把洗碗机的说明书翻译成一个猎部落

的语言,你很快就会卡壳,因为没法在他们的语言中找到自来水,橡皮管,洗染剂这些词语。如

果想把数学或物理学的抽象概念介绍给他们,也会碰到类似的困难,不过,这种困难并不是因

为他们逻辑思维能力不够,而只是因为他们不熟悉相关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他们的母语,给他

们清楚地解释那些具体概念如自来水,洗涤剂,或者通过借用词汇,延伸他们现有词汇涵义的

方法,来表达那些抽象概念如数学概念。任何语言都能表达复杂的思想观念,无数事实已经证

明了这一点。

⑦还有一种流行的表现是语言对思维基本没有影响。持这种表现的学者认为,语言在深

层上都有着相同的普通语法,基本概念,假如有外星人,他们会觉得所有的地球人都讲着同一

种语言因此,即使语言对思维有所影响,这种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⑧我们的观点与这种流行看法也不完全一致,我们认为语言确实会影响其使用者思考问

题和看待世界的方式,这种影响体现在逻辑推理之外的直觉、感知、记忆、联想等领域。

⑨所以我们应关注最接地气的日常语言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语言对思维影响更多也是

通过日常生活,通过持续使用的日常语言中的特定表达而潜移默化形成的。那些我们牙牙学

语时细细区分的词语,那些日常交流不断迫使我们梳理清晰的信息,那些语言使用中需要我

们转别留念的细节,那些不断印在头脑中的词汇的相互关系,所有这些语言面貌影响着我们

的思维习惯。

⑩所以,语言的作用不能从“不同语言'允许’使用者思考什么”方面去找,而应该从“语

言的力量"会'激发’人们做什么的角度去寻找。这句话没能脱离隐喻的层面而显得有些模

糊不过,它是对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研究,把原来显得模糊的显现得更加清晰一些。

(选自《话境》(文章有删改))

3.第①段”语言是思维的牢笼”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4.根据文意可以推断()(3分)

A.狩猎部落是无法理解代数概念的

B.掌握多种语言无助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C.语言的不同和思维的不同并无多少关联

D.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他们的色彩感知方式不同

5.作者在第②段对第①段中的观点作了反驳,你认为反验是否有力?请具体评析。(4分)

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7.小明记录了一些语言材料,想选择其中一则作为例子支持本文作者的观点,请给他推荐你

认为合适的一则,并说明理由。(4分)

A说方位时有的语言用东西南北,有的用前后左右,这会影响人的记忆模式。

B有德国人认为,他们的思维有条理、合逻辑,是因为德语很清晰、有条理。

C汉语方言中“脚”被用来称腿或脚及腿,这会引起交流的不便。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我的导师珀希拉

蔡维忠

①病毒学家珀希拉•谢甫三十五岁时接到哈佛医学院的聘书,聘她为副教授。五年过去

了,是检验的时候了,珀希拉晋升教授的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②珀希拉拥有典型北欧女性之美,五官典雅大方,皮肤白皙,双眼皮下一双大眼睛。她看

人时眼睛闪着柔光,谈话时唇角微翘,双唇轻启,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种知性美。她举止优雅,

刚柔相济,恰到好处。当然,作为病毒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她有种叱咤风云的气场,不怒自威。

这是我的第一眼印象。我和她见面的第一天就选定了课题。我沿着既定的方向做研究,做得

比较顺利,有时候我会跳出既定的范围,做一点病毒研究的新探索,其中有一篇论文算是意外

的收获。

③人们一般把病毒看成凶狠的攻击者,把人体细胞看成无助的受害者,一旦受感染便被

摧毁。病毒学家的任务是了解病毒如何杀死细胞,期望在了解后研究出药物,阻断病毒对细胞

的残杀。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者充当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世界上绝大多数病毒学

家,包括珀希拉在内,都是沿着这个思路做研究,并且做出了很好的成果。

④后来我到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做新药研究,与珀希拉的交集变得很少了。十五年后,我接

到Z君和丫君邀请,到Y君家给珀希拉开送别晚会。那是自助餐式的聚会,大家随意走动交谈,

只有她自始至终坐在主厅的椅子上,没有走动过。她患了帕金森氏症,已经无法胜任哈佛教授

的工作,准备搬到亚利桑那州图森市。我给她挑了一盘菜,坐在她旁边陪她用餐说话。她还是

思维敏锐,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丝毫未减。只是,她用叉子挑食物时动作很慢,咀嚼食物时很小

心,说话时声音很轻。那些动作使她显得越发优雅,当年叱咤风云的风范却是不见了。病魔正

慢慢地吞噬她的神经元,侵蚀她的肌肉,不可阻止,不可逆转。

⑤地的朋友玛德兰几天后开车八千里路,横跨美国,把她和她养的两条狗从东北部的波

士顿送到西南部的图森。玛德兰的年龄比珀希拉稍小几岁,玛德兰觉得自己是个蠢笨、迷茫

的人,对人生的走向懵懵懂懂。珀希拉在大方向上为她指路,在具体的事情上亲自动手帮忙,

帮她渡过难关,使她走上生活的正轨。如果说珀希拉是我的科研导师,那么她是玛德兰的人生

导师。

⑥珀希拉虽然体力虚弱不听使唉,脑子却依然活跃。她一边指导研究,一边建新房子。新

房子建成后,她搬进去只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因为叫不醒便被送进医院。她肺部感染,

大脑出血,意识消失,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停止了。那时她六十八岁。

⑦在珀希拉逝世将近十年时,我查到了玛德兰的电话号码,和她通了话。我们谈了大半个

晚上。玛德兰向我叙述了她和珀希拉的交往过程,和珀希拉生命中最后两年的经历,如上文所

述。珀希拉是个在事业上和生活上都非常独立的单身女性,为自己治病不在她优先考虑之内。

她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玛德兰也为此付出了几乎全部的精力和体力。珀希拉这样独立的女

性,能赢得另一个人无怨无悔为她做出了极大的牺牲一也算是一种莫大的成就。玛德兰对那

段艰难岁月已淡忘了许多,只有思念不断。我打电话的那天,她正想念着珀希拉,很高兴听说

我也在想着珀希拉。

⑧珀希拉去世时,哈佛医学院为她降半旗。国际疱疹病毒大会每年以她的名义为年轻的科

学家发奖。我告诉玛德兰,只要人们记得珀希拉,她就还活着。人们确实记得她,我们都记得

她。

8.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我”在病毒研究中的新探索?(3分)

9.玛德兰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10.请以第③段为例评析本文的语言风格。(4分)

11.在纪念珀希拉的活动上,你作为年轻科学家的代表发言:“如果珀希拉还在世,我希望做她

的学生,因为,请结合全文补全发言内容(100字左右)。(4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早行

(宋)晁端友

马上鸡初唱,天涯星未稀。

惊风时坠笠,零露暗沾衣。

山下疏钟发,林梢独鸟飞。

远峰烟霭淡,迤通见朝晖。

12.依据题材,本诗不能归入下列类别的一项是()。(2分)

A.游览类B.状景类C.送别类D.羁旅类

1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2分)

A.以所见所闻写出对自然细腻的感知。

B.以宽阔的景象体现诗人丰富的想象。

C.以精巧的语言绘出壮丽奇峭的景色。

D.语言疏放明朗体现清新淡雅的诗味。

14.此诗将时间移换融入景物变化之中,构思巧妙,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赏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夏忠靖公传

①公讳原吉,字维结。十三丧父,贫甚,教里塾以资养。以诗领乡荐,升国子生,例入禁庞

书诰勃。太祖幸书所,见公字格方正,特赐绯衣一袭。复遣人察诸生所为,独公端坐正书,竟日

色不惜。上以原吉端厚,特实授户部主事。

②太宗登基,以公旧臣负重望,迁左侍郎,公辞疾,不许。寻进尚书。凡贡赋役法悉命详定。

公酌古今,为经久计,其所议多从厚,曰:“不可使后难,固吾民也”

③永乐初两浙大水,国用告乏,命公往治。至则奏罢本民妨政数十事,派访耆宿,相度地势,

疏河导渠,修筑堤堰,俾水归于海。又奏发縻粟三十余万石,所活不可胜计。乃分给牛种,督之

耕种,民忘其饥。有干泽者奏水退田淤,宜召民佃耕以足国用。公得报,数目:“民疲极矣,可

重役乎?”里奏云:“水不胜扉①,却已后时,劳且无益。”事始寝。吴人至今怀之

④永乐七年,兼掌刑部,有二指挥冒支官粮,上欲斩之。公曰:“罪自有律,若真盗者,何以

加诸?”乃止。尝从皇太孙周行乡落,取民间菱黍以进,日:“愿知此味。”召见乡老令陈风俗

赐老给孤表著节义民皆感叹。

⑤公弟原启至京,上召见,赐酒馔。濒归,遣人送之,见舟中惟米二石,问公曰:“卿弟贫,

毒少赠之?”公对目:“臣所遗俸费已寄之,无以为赠。”

⑥宣德五年,卒。谥忠靖。

【注】①扉:汲水工具,此指向淤田灌水。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至则奏罢愚民妨政数十事()⑵毒少赠之()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相度地势()

A.辅助B.治理C.互相D.观察

(2)垩奏云()

A.突然B.立即C.仓促D.不久

17.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公酌古今,为经久计,其所议多从厚,曰:“不可使后难继,困吾民也”。

18.为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3分)

召见乡老令陈风俗赐老给孤表著节义民皆感叹

19.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夏公反对“召民佃耕”的理由。(3分)

20.小明在旅游时发现一处夏原吉故居,房屋槛柱上悬挂一副对联,辞日:

独端坐正书,诸生无此口□;

必□□定罪,皇帝从其循规。

其中有四个字因年代久远而残缺了,请你根据本文第①段和第④段的相关内容加以补足。(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芷堂记

①吾同姓自昭居何山,近市如陋巷,家惟芷一本,五十年根浮瓮,香出屋,客至意销。有羡

焉欲得之者,其家尊目:“吾父所植也”。问自昭,日吾:“祖所植也”。无不恻然已,惘然去。

比年马之过市也如织,高垣重闭,丹青草木无得保所素玩,却是美植。口睨者不至,至者不取,

亦若有守之者。问何道,自昭日:''吾惟托之无可奈何,而亦无与竞也。”

②问其所以培塑而寿,自昭日:“自吾见吾父未尝溉,溉亦无所受,根而已。片蓬挖日,雪

霜亦于是,其得于天者狭。今其叶可二尺,而花之层出者拔其萃以长,比他植最早,又后表。吾

与之生长,更世大变,以及乎此,愿有以记之也。”

③盖自何百里求予记于荒林之下。噫!吾城居人也,往年辟一室号“问不知”,有方外道

人养盆芷廿年,算以好我,岁再花而予迁,迁而避于方山之下。它日过吾居,未焚,有马于庭方

是根以饱,予闵然三叹,赋之去。彼其芳也与予同,又养于方外不为浅,然一入吾室,曾不能挖

其足。今君之穷也三世而芳如昨,虽蹈焉爱之,而不溉不修,自然而已,不迁不吝,亦自然而已

此其有数存乎?意者亦君之祖德有以阴种之也。昔之知数者于一花、一叶、一饮食而占其盛

表况大寒大暑,大兵大乱,三世五十年之久,无所比赖,无敢爱,无敢害。王之槐,魏之紫,方陈

之荔,或更代易姓,为人所感叹,而君之芷亦异于是。诗书容膝,子孙绕前,花时对客,墙沽老瓦,

近而抚之目睫。旧庐旧邑,不见乔木,此何生在上而芬犹未沫,兢兢焉不出户庭,若得于天者,

侥幸至足,此其足恃以久也,而岂独此芷之为验哉!予于是愧君矣

④虽然,有患是花也,五十年藏于市如曦,今君之号芷堂也始著,则后之求君者必于芷,求

芷者必于君,君得无累是芷乎?夫予之芷已若芷矣,又为君记之,虽君不累,得无予累之乎?君

日:“吾惟惧兹芳之易朽,以及此也。”则为约目:吾为君记耳,藏于君,藏于君子孙,君之芷五

十年矣,又五十年乃出之。

【注】本文作于南宋灭亡之后。作者刘辰翁经历宋末兵荒马乱,入元不仕,隐居以终。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苟B.然C.且D.故

22.对第①段画线句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当时社会环境动荡不宁

B.人们纷纷加强自家防护

C.许多珍贵草木毁于战乱

D.怡可趁机抬高美芷身价

23.分析刘自昭请作者为芷作记的原因。(3分)

24.第③段写了作者自家的芷,请分析这一内容在文中的作用。(4分)

三写作70分

25.有人说,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幸,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2021年高三语文试卷答案

1.(5分)(1)一骑红尘妃子笑

(2)酒旅闲远浦帆归

(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2.(1)(0(2分)

(2)(A3分,Cl分)(3分)

3.第①段“语言是思维的牢笼”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答案:语言是思维在智力、逻辑推理方面的束缚限制

(评分说明:牢笼,用其他比喻替换,不可以得分,无关信息没有错不扣分,有错扣分)

4、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B).(3分)

5.作者在第②段对第①段中的观点作了反驳,你认为反驳是否有力?请具体评析。(4分)

4分示例:反驳不够有力。

第二段虽然抓住了对方脱离具体语言事实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反驳,但所举例子用事实层面

的获得暗换了思维层面的概念理解,“得到永生”是事实层面而“无法理解'将来’的概念”

是思维层面,两者并不相同。第②段举例并不严谨,反驳不够有力。

3分示例:反驳有力。

作者指出应从语言具体特点和具体思维特质的联系进行论证,抓住了对方脱离具体语言事实

这一根本问题进行反驳;另外,第①段中的观点是全称判断,第②段所举的不会通过删去“痛

苦”“死亡”两词来获得快乐和永生是有针对性的反例,可以反驳第①段中的观点,增加反驳

的力度。

(评分说明:根据作答的思维品质给分,4分;或者从违反同一律角度来分析思维层面事实层

面,阐释清晰。答“反驳有力”最多3分。)

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答案示例:文章先给出“语言是思维牢笼”这一反面观点并加以反驳,得出语言对智力及逻辑

推理不造成束缚限制的结论,并提出论证的基本要求;国通过狩猎部落的例子,使前述结论

更加严谨。然后又给出另一反面观点“语言对思维基本没有影响”并加以辨析,得出日常生

活的语言习惯影响思维中的直觉、感知、记忆、联想等方面的结论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也可以从选言命题的角度概括论证思路。)

7.小明记录了一些语言材料,想选择其中一则作为例子支持本文作者的观点,请给他推荐你

认为合适的一则,并说明理由。(4分)

A.说方位时有的语言用东西南北,有的语言用前后左右,这会影响人的记忆模式

B.有德国人认为,他们的思维有条理、合逻辑,是因为德语很清晰、有条理。

C.汉语方言中“脚”被用来指称脚或脚及腿,这会引起交流的不便

答案示例:选A.

作者的观点是日常语言面貌会影响思维的直觉、感知、记忆联想等方面。

A材料中,日常生活中指示方位时用东西南北或前后左右,正是日常语言使用习惯,所影响

的方位的记忆模式则属于思维的感知记忆领域,这与文章的观点十分契合。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为止。选C最多2分,选B得0分)

8.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我”在病毒研究中的新探索?(3分)

答案示例:

新探索虽是我发起,不过这也是珀希拉后来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详写有助于我们了解珀希

拉的工作内容,同时也说明新探索的科学意义由于珀希拉的重视而得到体现,可以表现珀希

拉敏锐深刻、高瞻远瞩的科学家素质,以及她对“我”的启示。

9.玛德兰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答案示例:

本文写玛德兰得到了珀希拉的帮助,以及她对珀希拉的尊重、思念,写出了珀希拉在生活中

诚恳真挚、乐于助人;玛德兰对珀希拉的照顾、感念、牺牲,侧面突出珀希拉的人格魅力;

这些内容对作者所写“我”与珀希拉交往主要集中与学术研究方向是重要补充,使人物更全

面而立体。另外玛德兰提供了珀希拉离开哈佛大学后生活的相关信息,这使得作对珀希拉

一生呈现得更为完整。

10.请以第⑧段为例评析本文的语言风格。(4分)

答案示例:

本文的语言平直质朴,点睛之笔沉着有力,如第⑧段中记录降半旗和以珀希拉的名义颁奖,

文字简单客观;本段后两句话用重复中略有变化的语句做出评论,表达思念,用语克制,简短

有力,这种语言与“我”内敛深沉的情感也是一致的。

(评分说明:语言整体风格概括1分,分析3分)

11.在纪念珀希拉的活动上,你作为年轻科学家的代表发言:“如果珀希拉还在世,我希望做

她的学生,因为,

答案示例:

她是一位美丽优雅,刚柔相济的学者,在学术上富有天才,眼光敏锐深远,有极高的学术地位,

善于指导学生,而且对人真诚热忱,深得朋友、学生、同行的景仰和敬重,这样一位纯粹学者、

仁爱师长,若能成为她的学生,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评分说明:符合情境3分,整体表达1分)

12.依据题材,本诗不能归入下列类别的一项是(C)。(1分)

1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A)。(2分)

14.此诗将时间移换融入景物变化之中,构思巧妙,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赏析。(5分)

答案示例:

前两联的初唱、星未稀、露沾衣等自身感受,表现了天未亮时的景象;第三联写寺钟响,独鸟

飞,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表现天色渐明;第四联写远山依稀可见,慢慢透出晨曦,则己经时早

晨了。诗人通过景物细微的变化,表明时间潜移,将早行写的真切可感,诗句之间构成自然有

序的组合,传递出诗人渐行渐远的舒朗的心情。

(评分说明:逐联分析4分,落实景物变换时间转移,全诗情感1分)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伤害、危害(2)何不

16.⑴相度地势(D)(2)亟奏云(B)

17.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答案示例:

夏忠靖公参酌古今,做长远的打算,他拟定的贡赋役法多取宽大仁厚,说:“不能使将来难以延

续,使我们百姓困苦。”

18.为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3分)

召见乡老/令陈风俗/赐老给孤/表著节义/民皆感叹

(评分说明:对4处3分,3处2分,2处1分)

19.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夏公反对“召民佃耕”的理由。(3分)

答案示例:百姓疲惫不堪,不能另加劳役;向田里灌水灌不过来,难有效果;况且已经错过耕

种的季节,使百姓劳苦且无益处。

(评分说明:照抄原文最多2分)

20.答案示例:勤勉;依律(评分说明:内容2分,意思接近即)

2022年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子曰:“知者不感,,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天下云集响应,。(贾谊《》)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曹操《短歌行》的诗句是,o

2.(1)语言连贯排序题。

将下列编号的词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这个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具戏剧性的赛车

季,o,,,车手维斯塔潘

最后一圈后来居上,逆袭夺冠。

①阿布扎比亚斯码头赛道之战充满了让人无法预料的波折

②最终一次事故引发的安全车出场改写了整个结局

③等来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决战

④再大胆的编剧都想不出的剧情竟然成了现实

A.④①③②B.③④②①

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

(2)小明作为学校电视台记者采访青年企业家校友,哪一个提问表达得体?()

A.请问您重返母校,见到熟悉的校园,有什么感受?

B.作为鄙校优秀毕业生,……(关于创业影响?记不清了)

C.所谓“千虑一得",您是否可以分享下成功的经验?

D.最后,能否对学弟学妹提点建议。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相似性与网络社区融入

①近10年来,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主流的人际交往平台,人们的交流从面对面的现实世

界延伸到非面对面的网络社区,在一个“人人皆有麦克风”的意见市场中,用户可以根据自

身喜好需求,选择接受的内容,通过“关注、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社交媒体活

动中,那么用户又是如何融入到网络社区中的呢?

②社会学中的相似性效应理论及相关论述,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

③根据相似性效应理论,人们更偏爱与自己特征相似的人。相似性效应之所以产生,与

人的社会性分不开,因为相似性让人与人交流更顺畅,理解更容易,预判对方的反应也更准

确。相似性增加,人们互相之间的吸引力也随之增强。

④但是在有些社会学家看来,某些情境下相似性并不一定产生吸引,甚至会抑制吸引。

根据社会学中的自我扩展模型,人们有将新内容(如观点、资源)融入自我的需求。获得自

我成长和自我提升,基于这一模型差异较大的个体能提供更多新的信息资源,更具吸引力相

似反而具有排斥作用。

⑤用户融入网络社区的情形可以印证社会学家提出的这些看法。因在社交媒体平台,用

户通过与相似用户的互动获得并增加认同感,社交媒体平台上具有相似性的用户聚集在社区

标签下,形成虚拟社区。虚拟社区的价值理念、共同目标等要素吸引用户,并促进社会认同

的形成。用户对所在社区的认同程度影响他的行为,比如对社区高认同度的用户,更愿意与

社区内其他成员进行紧密合作。一旦用户的价值观念与社区的一致,他们就会关注集体的利

益和目标,并将用户个人的贡献与社区价值联系起来,社会认同对贡献量的影响可以通过用

户对社区的认知和情感认同来解释。以上表明,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是他们融入网络社区的动

因。

⑦然而,用户之间的相似性也会限制用户的自我扩展,如社会学家所说“人有自我扩展

的需要”。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从其他成员的想法中获取信息资源,并将其视为自我价值

的一部分。结果感受到社交媒体教会了自己很多新东西,带给自己很多新体验,从而满足自

我扩展的需求,但是相似性较多的用户,熟悉彼此的认知边界,能为对方提供的新的信息资

源就少。这样,自我扩展倾向突出的用户的需求就难以得到满足,他们也就难以融入网络社

区。

⑧那又如何使这部分用户纳入网络社区呢?我们可以根据用户认知需求加以调节,以满

足他们的扩展。事实上,这部分用户的认知需求是有差别的。高认知需求的用户倾向于收集

新信息,处理复杂信息。因此,针对这样的用户,社交媒体可以减少用户间相似性的提示或

重现,帮助其通过自我扩展获得成长。低认知需求的用户喜欢明示性信息,倾向于浅层信息

加工。社交媒体也可以争取相应的策略给予满足,通过这些调节,自我扩展倾向突出的用户

也能融入到网络社区中。

3.“人人皆有麦克风”在文中的含义是«

答案示例: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借助社交媒体传播。

评分说明:“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借助社交媒体传播”为2个点,1点1分。

4.为印证本文观点要设计调查问卷,哪个问题最不可能在问卷中出现?()

A.在社交媒体上,你是否更倾向于与教育背景相似的人交流?

B.你是否觉得经常浏览网络论坛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C.你在微博上更希望看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留言吗?

D.你认为在网络社区中分享个人生活能增加对社区的认同么?

5.根据文意可以推断的一项是()«

A.人际间交流越流畅,人们互相之间的吸引力变得越强。

B.用户间相似性越多,用户与社区其他成员间的合作意愿越弱。

C.用户社会认同越低,用户在社区中对集体做出的贡献越少。

D.用户间相似性越少,用户通过自我扩展获得自我成长越难。

6.第⑧段划线句的推断是如何成立的?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7.概括文章论证思路。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8T1题。(16分)

归宿终安在

王琴

母亲说,有人看上了“欢迎蛋”的那棵柿子树,六千块,只要同意,马上付钱,下午挖

了装车运走。

我在电话里喊,不卖!

母亲又说,好几棵树都挖走了,我们家的那棵给的价最高,再说,有几年不结柿子了。

我急了,大声说,六千块钱能干什么,你眼皮怎么那么薄,见钱就卖,你晓得一棵树长

那么大需要好多年不?

没等我说完,母亲就挂了电话,我知道她也不高兴了。去年,母亲告诉我,她和父亲年

岁大了,得准备寿木了,不需要我们兄妹出一分钱,他们自己也想办法。我想,说不定卖柿

子树也是母亲的办法之一,于是决定回去看看。

“欢迎蛋”是村里一片田的一个小地名,临近磨刀河。那里横七坚八地卧着很多大大小

小的石头,我家在那里分了一块八分的田,田边还有棵两人合抱大小粗壮的柿子树,曾经年

年枝头上都挂满了小灯笼一样的圆柿子。

回到家,我拉上母亲一起去了“欢迎蛋”。田里的油菜已经长了一手掌深,柿子树下落

了几个柿子,烂泥一样瘫在地里。抬头一看,那么大的树上也没结几个,比起十多步之外的

那棵柿子树上的一片红火实在冷清。

手放在树干上,摩挛了几下,树皮的粗粉几乎可以磨破手心,再抬头看,那些不规则的

弯曲的铁锈一样颜色的枝丫向四方的天空伸展出去,站在树下往上看,看见的就是一把只剩

下骨架的大伞。我知道,这就是有人看上他的缘由,那些嶙峋的枝丫据说具有美学意义,用

来装点城市的公园,让那些城里人在城里也能闻到乡村的气息。

母亲说,这棵柿子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几十年过去了,老了,柿子一年比一年结

得少。我不知道怎么和母亲说我的感受,这棵树叶掉得光秃秃的柿子树就应该自在地呆在蓝

天白云下,呆在空旷的田野里,在四季轮回中安然地度过属于她的光阴,至于柿子,结不结

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看母亲,她半蹲着匀走多余的油莱苗,脚边已经堆了几大把了,她说,晚炒一盘。

我问母亲,妈,你还记得我小时候吧,这棵柿子树下铺了厚厚一层稻谷草,我们家的小

牛就卧在那里,你一个女人家还会使牛耕田呢,母牛很听你使唤,一上午就把这八分田耕好

了。

直起腰,母亲说,不提那些事,不提了。多乖的牛,多乖。骨头都烂没了。

我又去看那棵柿子树,就像那里有一个树洞,储存了我的一段光阴,那段光阴陪伴我的

还有两头黄牛。

夏天,这个田刚收完稻谷,九月的天空篮得干净,初秋时节,空气渐渐收缩水分,稻谷

割掉了,水珠从稻谷茬里冒出来,周围依然湿漉漉的。要把田耕了,平整了,准备种上油菜。

只是那时候这棵柿子树还年轻,就像年轻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向四周伸展出去的枝丫长

满了翠绿宽大的树叶,枝头上挂满了圆圆的青色的小柿子。母牛也很年轻,下的牛崽才半岁。

田才犁了一半,母亲就让母牛休息了,她在树荫下铺了一层稻谷草,上面卧着小黄牛,尾巴

甩来甩去驱赶着牛蝇,嘴巴里嚼着谷草。我没有什么可吃的,柿子树下不过放了一瓶开水,

还有凉着开水的缺了几块瓷的餐盅。我喜欢那头小黄牛,如果世界上有最美丽的眼睛,那一

定是牛的眼睛,即使是现在,过去了那么多年,我依然这样想。圆溜溜的眼睛啊,还看得见

眼睛里荡漾的水波,浓密的双眼皮里长出一排长睫毛,最主要的是那眼神,不会和任何人直

视,总是温和地安静地眨着,既天真又淡定。母牛走到柿子树,小黄牛就甩着尾巴站起来,

阵地叫了一声,钻到他母亲肚子下吃奶了。

我的母亲端起瓷盅喝了一口凉白开,说,用牛要晓得牛辛苦。我晓得母亲的意思,要晓

得心疼牛,牛耕田辛苦。麻绳从鼻子里穿过,背上套着迦担,拖着的犁头,深深插进板结的

土里,在田地里来回地走,每一个转身,身后就是一列松软了的泥土。我去看那一对牛母子,

小黄牛吃着奶,母牛的乳房胀鼓鼓的。

母亲在看柿子树。她说,今年的柿子结得好呢,恐怕要摘几大背髡柿子哦。我也抬头看

了看柿子树,是结得多。那天是星期六,我从学校里带了一本影集回来,那是初三第一次考

试的奖励。我想带回来给母亲看看,顺便多要一块钱。学校大门旁的照相馆是两层楼,有同

学把她在楼梯上照的相片给我看,她站在楼梯上眺望远方的神情好看极了,我也想照一张。

那时候,“欢迎蛋”的这棵柿子树不会孤单,树的一边有八分的良田,树下有母亲,有

黄牛,还有一个藏着心思的我,肯定还有其他一些什么,那是一些我不知道柿子树一定知道

的事。

“欢迎蛋”的这一片田,柿子树很多,站在高一点的地方一望,到处都是柿子树。紧挨

着我家柿子树几百米之外的田城上就有一棵同样高大好看的柿子树,我们家柿子树上的鸟雀

说不定就刚从那棵柿子树上飞过来的,他们也许带来了另一棵树的信息,把一些悄悄话传来

传去,微风中那些枝叶的轻摇就是他们在互相打招呼,就像我和要好的同学之间的一次次眨

眼。

那时候的柿子树在我心里就是这样的富有灵性,她是黄牛母子的伴儿,也是我和母亲在

“欢迎蛋”的伴。我无论站着还是坐着,看着这一些,心里就什么也不会想了。

我现在想,人不离开一个地方可能就不会去回望那个地方,也不会在心里记挂那个地方。

就像我,走出了磨刀河远离了“欢迎蛋”,才会静静地在脑海里勾勒关于那里的一切。

黄牛母子被卖掉了,家里太缺钱了。我躲在门后,看得见苍白的月光下那个牛贩子和母

亲讨价还价,他们的手指不停地伸出收回,都在摇头。母牛已经辛苦了一天,她和小黄牛卧

在圈里安静地嚼着稻草,应该也看见了圈外那两个指手画脚的人了吧。

我不敢出去,我害怕看到小黄牛的眼睛,那双眼睛除了安静没有其他的神情。那根摇来

摇去的还没长大的牛尾,爬山梁的时候我拽过,母亲呵斥我,她说拽了牛尾巴小黄牛就长不

大了。那时候,我哪里知道,这头小牛注定不会和我一起长大。

我和母亲说好,不卖小黄牛,还要问清楚买牛的贩子,不能买去宰了卖肉,只能换个人

家继续耕田。

价钱谈好了,母亲打开圈门,嘴里吆喝了一声,母牛乖乖地站起来,走出圈门。

小黄牛看见母亲关圈门站起来哗哗地叫,他想要跟着母牛也从圈里走出去。牛贩子拉住

穿过牛鼻子的麻绳,带母牛上路。可是她不走啊,脑袋向后弯,弯成了一个弧形,扭头看着

牛圈内的小牛,也不停地哗哗叫。

我还是不敢出去,躲在门后从半开的门缝里看着清白的月光下那些人和那些牛,母牛和

小牛的叫声不那么高亢,就像在你呼我应,但我听了第一声就不再想听第二声了。牛贩子使

了劲地拉绳子,母牛就是不回头。我心里说,不卖了吧,照相的钱我不要了,我不吃食堂里

的土豆丝了,我就吃咸菜。

母亲最终还是打开圈门,让牛贩子也带走了小牛。我听见母亲对父亲说,小牛还那么小

没卖上价钱,就是觉得分开太可怜了。我在半开的门内看着那一对黄牛母子迈着步子慢腾腾

地从院坝前走过,走了十多步绕过邻居家的竹篱笆就看不见了,偶尔传来的牛铃声也渐渐地

消失在清冷的空气中,他们当然不知道门后有一双躲闪的流泪的眼睛。

又一天早晨了,我一夜没睡好,起床打开大门,就看见了空荡荡的牛圈,圈门开着。我

跟着母亲去了“欢迎蛋”,她说,田也耕好了,趁我还在家有个帮手,赶紧把油莱籽种上。

柿子树下铺的稻谷草还在,母亲抡起锄头敲碎大的土块,说,明年耕田只有向别人家借了。

我抬头看了看柿子树,没有接话。

很多年,我都没有再去“欢迎蛋”,不是刻意不去,是没找到必须去的理由。在家的时

间越来越少,母亲不再大声武气地使唤我,她最多说说,出去走走吧,现在田坝里的路修好

了,四通八达的,连去“欢迎蛋”路也修成了水泥路。我问,那棵柿子树还结柿子不。母亲

有点恼怒地说,树没有怎么往大里长,柿子也结得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个冬天,母亲说,有人看上了那棵柿子树,有些事就这样冒了出来。

母亲说,村里专门有人领了外地人走村串户地看树,看起哪棵就去和主人谈价,谈拢了,

找来挖机三下五除二就挖了树拖到货车上拉走了。母亲告诉我,外地人看见我们的那棵柿子

树,赞美了很久,说这树的造型好看,要是移栽到公园里,城里的人肯定高兴得很。我听出

了母亲的一点动心,她告诉我,近几年柿子都结得不好,稀稀

拉拉的还烂了很多,掉到地上成了一摊烂泥,鸟都不吃。

我没有问价格,再高的价格对于一棵柿子树来说都是无意义的。我想起了当年卖黄牛的

那个有着淡淡月光的夜晚,隔了几十年,那一双大眼,叮当的牛铃,轻轻地一声嗓,都会让

我心里发痛。至今,我也没问过,那一对黄牛母子卖了多少钱。

母亲扯起油莱苗掐去沾着泥土的根,她说,人老了就没用了,钱在门前也挣不了。我知

道母亲说的是村里种植中药的事,承包商每个人一天出八十块钱请人除草,母亲也跃跃欲试,

计划着也去除草,用她的话说,也不是好辛苦的事,边耍边做了。可是,母亲是偷不了懒的

人,她担心被人说速度慢了,就不停歇地干活,不到两天就累病了,连着吃了好几天的药。

我也责怪她,享不了清福,瞎折腾,能挣多少钱。母亲却说,只要不到做不动的那天就不会

依靠子女,自己的事自己晓得做。

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都会做好寿木放在家里,也不是什么忌讳,可是我不愿意,那些事

我不愿意去想,我总是说,我的父母一定会活到百岁。母亲就会笑,说,那不成妖精了,还

吃不得动不得的,有什么趣。每每这个时候,我就想要去抱抱我的母亲,就像她曾经抱着我

那样。

“欢迎蛋”有几棵柿子树已经被连根挖了运走了,不知道到了哪一个城市的哪一个公园,

也不知道能否把根须深植在另一片土地上。

我想,要和母亲好好聊聊了。我要用足够的耐心,告诉她,万物都应该有最好的归宿,

就像这棵柿子树,哪怕一颗柿子也不结,这棵老树最温暖的归宿也应该属于“欢迎蛋”。当

然,有些话我也会告诉母亲,好多事是作为晚辈去考虑的,他们,好好的就好。柿子树,我

们就不卖了。

8.第④段对柿子树的描写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9.文中三次出现小黄牛的眼睛,感情真挚动人,请加以分析。

10.文中写到柿子树、黄牛、母亲,三者相互关联,共显主题,请加以赏析。

11.《乡土中国》中的《乡土本色》:

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

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行为,因

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最后归结到心安二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

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我与母亲的“相处”是否依然符合费孝通对乡土社会“孝”的

特点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别双温树

(唐)李绅©

诗序:往年於惠山书房前手植。今已嵩柯。数寻干云。葱翠荫日。此树移过江多死。有类丹

橘。

翠条盈尺怜孤秀,植向西窗待月轩。

轻剪绿丝秋叶暗,密扶纤干夏阴繁。

故山手种空怀想,温室心知不敢言。②

看尔拂云今得地,莫随陵谷③改深根。

[注释]①李绅,(772—846),早年居无锡,曾在惠山寺读书。本诗写于其贬官准备前

往洛阳时。②这句用西汉孔光典故。孔光为官谨慎(记不得了,百度凑:孔光,字子夏,西

汉后期大臣,孔子的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官至大将军、丞相、太傅、太师。自幼随父

徒居长安,聪颖好学,通经学,年末二十即举为议郎。他性格刚正,直谏无忌,常不合汉元

帝之意,被贬出朝任一小官,后辞官回家收徒讲学,所教弟子多数成就为博士、大夫。汉成

帝即位,举为博士,几次到各地检查冤狱,教化风俗,赈济灾民,后迁为仆射、尚书令、御

史大夫。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后因在朝中力主扶正除邪,傅太后指使亲信加以诋毁,

被罢免还乡。孔光回乡不到一年,朝中接连换了三位丞相,廷议皆不如孔光。傅太后去世,

哀帝又令孔光入朝,授光禄大夫,不久再拜为丞相。他与大司空何武

拟定限田、限奴婢方案,规定逾限者归官,以缓和激化的阶级矛盾。因遭贵族官僚反对,未

能实施。哀帝死后,平帝刘衔年仅9岁,由太皇太后临朝称制,政事尽委于大司马王莽。孔

光担心有不测之事,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于是,按王莽之意拜孔光为太傅,次年拜为太师。

后称病辞职。元始五年四月乙未,孔光病故,享年七十岁。朝廷令谏大夫持节护丧,公卿百

官吊唁送葬。谥简烈候。)

※温室:汉宫殿名。《三辅黄图》卷三:“温室殿,武帝建。冬处之温暖。”心知不敢言,

《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尚

书省)中树皆何木叶?'光默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③陵谷:形容世事变化巨大。

12.诗歌题材选择题()

A.登览类B.咏物类

C.送别类D.怀古类

13.本诗理解分析选择题()

A.首联交代缘起,叙写诗人可怜树苗孤单弱小。

B.颔联对仗工整,描绘树在不同季节的样貌。

C.颈联转向虚写,由树联想到诗人过去的经历。

D.尾联运用拟人,写诗人临行借树寄托志向。

14.联系诗序和注释,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5—20题。(19分)

傅良弼传(唐)李翱

傅良弼,字安道。清河人也。以善弓矢显。仕于成德军。流辈称其朴厚。博野、乐寿。

本隶瀛州,诏以与成德军。其后以公选为将,而镇于乐寿。公善抚士卒,与之同苦乐,得士

卒死力。

长庆初,幽州继乱,成德杀其帅宏正,将庭凑因盗有地。公奋日:“吾岂可以为贼乎!”

遂誓众喻以逆顺,闭城拒贼,潜疏以闻。诏以乐寿为神策行营,命公以为都知兵马使,与深

州将牛元翼、博野李寰特角相应。贼屡攻之。卒不能克。

拜郑州刺史。公本用武力进,未尝治人,于是痛自刻凛,清已率下。凡从公将卒本与公

同立于乐寿者,皆饬惧,不敢越条令以侵物。故郑州称理。虽他时文吏,罕能过者。

闵帝初,以公为银、夏、绥、宥等州节度使。居河阳,濡民不耕织,党项千余落,以畜

牛羊马代田业。先时将帅多贪,至有盗其善马者,蕃落咸怨走,以出他境。及公之至,蕃人

来见,或献马者,公拒而不受。蕃人喜,传以相告,未愈月,而部落相劝皆归,蕃人之有罪

者,惧而来奔,故事皆使蕃人出马以赎,公日:“吾将于此,职当禁其逃亡,有罪何俟于赎。”

皆执之以付其蕃落,蕃人益喜。

太和二年九月,以公为横海军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俾治齐州,图沧景之冠。知兵者感

以为命将之当必且有成矣旌旗及于陕而得疾疾愈即路。十月晦,薨于碳石驿。春秋五十有六。

15(1)以善弓矢显(2)十月晦

16.实词选择:(2分)

(1)皆饬惧(B)

A.整齐B.谨慎

C.教导D.斥责

(2)故郑州称理(C

A.治理B.有理

C.安定D.法纪

17.遂誓众,喻以顺逆,闭城拒贼,潜疏以闻

18.断句:知兵者咸以为命将之当必且有成矣旌旗及於陕而得疾疾愈即路

19.傅良弼擅长管理属下将卒,请结合①一③段,加以分析。

20.第④段中番人先“喜”,后“益喜”,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原因。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十君子堂记

(清)江阊

堂以君子名,重竹也。十者何?志不孤也。竹而日君子者何?君子之树德,立身虚受,

砥砺名行,夷险一致,恒取配于竹,□进而予之曰“君子”。竹何在?萧爽玉立于堂以南者

是也。堂外不皆竹,若柳,若菊,靖节之风尚存焉。固君子之亚也。旁有隙地,杂以园蔬。

园圃,小人之业,乌乎取?虽然学稼学圃无伤为君子,亦得以君子概之。

予之初入均城也,民默默然犹若不相接也,期年民则粥粥然敬而惧矣,三年民且斤然

悦烽而安矣。州事之繁者渐简,简者渐归无有矣。以故守土之吏暇日渐多。一日辟官斋之西,

除秽浊榛芜,随意栽插长短竹树,未几则皆欣欣然而向荣矣。于此葺草堂焉。

堂之制无取乎涂嬖、雕绘、辇石、凿池、嘉树名花以疲工力也。深十尺,广倍于深。堂

四壁土以代陶,门与牖竹以代木,堂阶整碎石子以备沮海,堂宇之下则仍其地而稍稍削平之。

或人且病其仆陋过甚,夫岂知我之安于陋也。非无谓矣。于此苟积沙土以为台,高不十数尺

即出缭垣,上坐,见连山叠嶂苍翠不一状,千百里毕列咫尺间,安在其为陋也?抑或后之来

者继而新之,又安见他日之池馆宏丽不权舆于此草堂乎?倘继此而废之,将此草堂未可必其

久而不坏也。况其为不陋者乎。迟之以数十年之久,生齿桑麻,当不似今日初离兵甲,莱蒿

满目。

留此一堂以待后之君子,庶知此日之官舍止于如此,即可以想见此时此地之民生愁楚,

或者不至重劳吾民,以求不愧于君子,不愧于竹夫。然后知筑此草堂之意,固又不仅存乎竹

已也。

21.单字虚词()

A.且B.则

C.然D.故

22.对文章第二段分析正确的是()(3分)

A.草堂的建成颇费功力

B.草堂宽度大约二十尺

C.草堂的门窗用木制成

D.草堂之前以碎石铺地

23.结合第四段,分析作者“留此堂”的用意。(3分)

24.文章名为《十君子堂记》,结合第一段,分析作者如何善用堂外之物,巧妙地表达自己

对“君子”的理解。(4分)

三写作70分

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缩写读物是原著的浓缩,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浓缩……人们倾

向于认为“浓缩的就是精华”,对这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2春季高考语文参考答案

1.(1)仁者不忧(2)赢粮而景从过秦论(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1)C(2)A

3.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借助社交媒体传播

4.D

5.C

6.作者给出的条件:高认知需求用户倾向于收集新信息,处理复杂信息。

从上文可知,这是追求自我扩展的表现,因此高认知需求用户自我扩展需

求大,而作者对用户间的相似性会限制自我扩展已做了论述。这两个隐含

条件,可以推出结论,社交媒体减少用户间相似性的提示或呈现,能帮助

高认知需求用户通过自我扩展获得成长。

7.文章首先从现实入手,提出了用户如何融入网络社区的问题;接着引入

社会学中的相似性效应理论和相关论述,指出相似产生吸引,也会抑制吸

引,借此分析社交媒体中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既增加社会认同,增强归属感,

也限制自我扩展,妨碍融入社区;最后针对自我扩展倾向突出的用户,建

议社交媒体“依据用户认知需求加以调节”,使他们也能融入网络社区。

8.先从触觉的角度写出树皮的粗糙坚利,再从视觉上描写柿子树瘦骨嶙峋;

另外,运用比喻“像剩下骨架的大伞”来表现柿子树衰老、几乎丧失实用

价值、仅存一点美学意义的特点,极具画面感。

9.第一次细致刻画小黄牛天真温顺的眼睛,充分表现“我”对弱小生命的

怜爱;第二次写小黄牛不知命运即将改变、依然安静的眼睛,表现离别时

“我”内心的痛苦和不舍;第三次是几十年后的回想,表明卖牛留下的伤

痛深重难泯。笔墨一次比一次简练,情感越来越深沉。

10.本文开篇写母亲因考虑身后事要卖柿子树,与“我”产生矛盾,引出“我”

和母亲回忆卖牛的往事,再回到“我”劝母亲不必为身后事操劳。柿子树、

黄牛、母亲三者围绕“归宿”,取材互为补充,叙述承转自然。三者共显

主旨,即世间万物不管有无实用价值,都应顺其天命,安然度过自己的生

命时光,体现作者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11.①本文记叙“我”与母亲的相处之事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