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对应学生用书第8页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理清:知识结构基础全通关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概况“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先后建立了霸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①国君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影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②年被秦国吞并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差异2.华夏认同表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③”。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进入战国之后④逐渐融入华夏族

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概念阐释1.华夏观念华夏最初是指史前时期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的若干部落或政治共同体,这些部落被后世视为汉文化及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左丘明在《春秋左传注疏》中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汉代之后,久而久之,“华夏”便成了汉族和中国的代称。“华”“夏”在夏、商、西周时是两个词,分别有不同的含义,而且其含义也有多种。当时“华”已有文化先进之意,“夏”不仅为地名,也为国名。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国政权与边地少数民族并立,边地落后,夷夏对称。这时,“夏”即指文化发达的东方诸国。“华”“夏”连称则指礼仪文化发达的中国。2.“春秋无义战”所谓“义战”就是指正义的战争,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相互征伐,其本质是奴隶主阶级为了争夺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链接贯通先秦的官员选拔(选择性必修1第5课P30)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农业⑤的推广,水利灌溉工程的兴建

手工业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2.社会变革(1)目的:富国强兵。(2)结果: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3)典型的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开始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经济:⑥,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

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政治:强制大家庭拆散为⑦;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特点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影响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概念辨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对立。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经济。链接贯通先秦时期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选择性必修2第7课P35)三、诸子百家学说1.孔子和老子人物孔子老子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内容(1)核心观念是“⑧”,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

(2)恢复西周礼乐制度。(3)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1)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⑨”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

(2)朴素的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3)政治: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教育成就(1)以“⑩”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2)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2.百家争鸣(1)历史背景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新兴的阶层崛起

政治环境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文化教育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华夏认同(2)重要派别儒家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

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代表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墨家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代表是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的政治主张

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代表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的政治思想

(3)影响思想解放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现实意义为新兴的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深远影响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归纳整理诸子百家思想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上,都是寻找治国平天下之道,将社会从混乱中解救出来,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其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在治国理念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在社会伦理观上孟子主张“人无有不善”,而荀子、韩非主张“人之性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而老子和庄子则主张顺应自然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墨家提倡“非命”,即不从命;阴阳家主张“天命观”在社会成员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答案①姜姓②公元前256③华夏④戎狄蛮夷⑤铁犁牛耕⑥重农抑商⑦个体小家庭⑧仁⑨道⑩有教无类士仁政相生相胜尚贤中央集权地主阶级突破:重点难点素养全研通一、社会转型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主题阐释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完成了社会的转型。由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逐步过渡到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由王国林立的时代到帝国统一的时代;由公有的井田制时代到土地私有化时代;由血缘社会转向地缘社会;由中华民族尚未形成共同的文化到形成共同的中华文化;由中华民族尚未形成到形成中华民族。中国自夏朝以来的4000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历史地位。真题验证(2022·广东·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解题秘籍试题主旨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材料分析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铁器残片的出土说明铁器的使用明确答案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在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B项正确失分点评时空错位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的商朝的青铜器可能是通过贸易等其他方式传入当地的,此地点不一定属于商朝的统治范围,排除A项时序不清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排除C项以偏概全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了铁镞(箭头)不代表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排除D项深度研习材料一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原先拥有一小块份地的国人和庶人转化成为小土地私有者,他们自耕自种,除一部分收入要交给国家外,产品都为自己所有。随着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级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这必然引发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摘编自刘焕曾、张文喜《新编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2)结合材料二,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原因。【探究步骤】第(1)问步骤1:审读设问探究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关系探究载体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内容春秋战国时期阶级结构发生的变化步骤2:信息整合材料分层材料信息所学知识分析总结第一层原先拥有一小块份地的国人和庶人转化成为小土地私有者,他们自耕自种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出现自耕农阶层第二层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级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出现地主阶级第(2)问步骤1:审读设问探究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层建筑探究载体结合材料二探究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原因步骤2:信息整合材料分层材料信息所学知识分析总结第一层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各诸侯国为了称雄而富国强兵第二层各国地主阶级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这必然引发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与旧贵族争夺领导权作答:(1)出现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2)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与旧贵族争夺领导权;各诸侯国为了称雄而富国强兵。二、思想解放潮流——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题阐释春秋战国的各家,不论属于同一学派还是不同学派,基本上都独操术业,各立门户。他们各抒己见,表现出百舸争流、并驱争先式的竞赛精神,使当时的学术界呈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般的景观,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最终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真题验证(2022·山东·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解题秘籍试题主旨法家思想的特点材料分析“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说明法家主张用法来治理国家;“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说明法家主张君臣需要用礼仪来教育百姓明确答案上述材料观点体现法家用法来治理国家,用礼节来教育百姓的思想的特点,A项正确失分点评材料未涉及材料没有涉及敬天,排除B项主旨不符德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材料强调的是法和礼,排除C项史实不符外儒内法是中国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排除D项深度研习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张守节《史记正义》材料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探究步骤】步骤1:思路梳理特点步骤2:信息整合影响①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②三场大辩论→文化并存和宽容开放。作答: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提供了理论依据。演练:创新试题从知识到见识品真题知导向1.(2022·湖南·1)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儒、墨、道、法等学派的出现本身是私学兴起和发展的表现,其传播更是冲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贵族政治是与“学在官府”局面相统一的,“学在官府”的局面受到冲击,就等于贵族政治受到冲击,故选C项,排除B项;题干中提到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分别产生于不同的地区,传播的区域有重合,也有不同,这说明有的地区多种学派共同存在,有的地区只有一种学派,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各诸侯国的思想并不统一,而思想不统一是不利于政治统一的,所以不能说上述现象促进了政治统一,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土地和人口的矛盾,或者说是争夺霸权的矛盾,而不是思想学派的矛盾,且当时各诸侯国多将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所以民间思想的传播并不会导致各诸侯国之间产生矛盾,排除D项。2.(2021·山东·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 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 D.生活态度的差异答案B解析材料大意:儒家学派注重礼乐,认为全国各地用相同的乐则会上下达到和谐,社会秩序稳定。这说明儒家认为乐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墨家学派则认为乐与君子同听,就会荒废君子的断狱治事,而与贱人同听,就会荒废贱人所做的事情,由此可见墨家认为乐是不利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这反映了儒墨两家的政治立场不同,故选B项。儒家和墨家的主张都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之道,材料主要是关于政治方面的,而不是文化取向方面的,排除A项;儒家和墨家对乐的态度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治国之策的态度,而不是关于学术的观点,排除C项;西周时礼乐是用来规范社会等级秩序的,而不是个人生活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