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节-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_第1页
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节-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_第2页
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节-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_第3页
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节-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_第4页
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节-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节-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目录CONTENTS引言神经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针灸对神经系统调节作用机制常见神经系统疾病针灸治疗方法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总结与展望01引言针灸学定义针灸学历史针灸学理论体系针灸学概述针灸学是研究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穴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针灸学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实践,已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包括经络学说、腧穴学说、刺灸法等内容。

神经系统与针灸关系神经系统概述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针灸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针灸刺激可以通过穴位、经络等途径作用于神经系统,调节神经递质、神经肽等物质的释放,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对针灸的反应神经系统对针灸刺激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如产生痛觉、触觉等感觉,同时也会引起一系列生理效应。VS探讨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为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意义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在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中具有独特优势。深入研究针灸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揭示针灸治病的科学内涵,推动针灸学的现代化发展。同时,该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02神经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突触传递神经元和突触传递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叫做突触。根据突触接触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轴突-胞体式突触和轴突-树突式突触。在突触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元的胞体含有细胞核,其轴突将兴奋从胞体传向终末,树突则将冲动传向胞体。小脑小脑通过复杂的调节和反馈机制成为维持平衡和肌张力的协调中枢,它还能使躯体肌肉系统完成精细的技巧性运动。小脑像计算机一样能扫描和协调感觉传入并调节运动传出。脑干脑干上承大脑半球,下连脊髓,呈不规则的柱状形。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组成及作用脑神经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叫脑神经,共有12对,绝大部分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和运动器官,只有一对很长的迷走神经沿颈部下行,分布在胸腔的大部分和腹腔的内脏器官上。脊神经与脊髓相连的周围神经叫脊神经,共有31对。脊神经可以调节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周围神经系统分布及功能03针灸对神经系统调节作用机制针灸刺激作用于皮肤上的感受器,如痛觉、触觉、温觉等感受器,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入途径针灸刺激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针灸信号可通过多种传入途径传递,如神经节的传递、神经干的传递、神经丛的传递等。030201针灸刺激感受器及传入途径针灸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进行整合,涉及多个脑区的激活与抑制,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调控。中枢整合中枢整合后,针灸信号通过传出神经纤维传递至效应器官或组织,引起生理效应。传出效应针灸信号可通过多种传出途径传递,如神经节的传递、神经干的传递、神经-体液调节等。传出途径中枢整合与传出效应针灸可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与代谢,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针灸可影响受体的表达与功能,如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等。受体针灸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受体系统,进而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如蛋白激酶激活、基因表达调控等。信号转导针灸对神经递质/受体影响04常见神经系统疾病针灸治疗方法常用穴位百会、风池、太阳、列缺、合谷等治疗方法根据头痛部位循经取穴,采用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7-10次为一疗程针灸治疗原则疏调经脉,通络止痛头痛、偏头痛针灸治疗常用穴位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等针灸治疗原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治疗方法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不同表现,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灸治疗,采用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中风后遗症针灸康复针灸治疗原则滋补肝肾,熄风止颤常用穴位百会、四神聪、风池、太冲、合谷等治疗方法根据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灸治疗,采用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可配合艾灸、拔罐等疗法以增强疗效。帕金森病针灸辅助治疗05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123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调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动物实验表明,针灸可以刺激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针灸对疼痛缓解的作用动物实验发现,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针灸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动物实验研究成果展示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试验01通过设计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针灸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试验02针对慢性疼痛患者设计的临床试验显示,针灸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试验03通过临床试验发现,针灸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精神心理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临床试验设计及效果评价安全性问题探讨在某些情况下,针灸治疗可能不适用或需要谨慎使用。这些情况包括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局部皮肤感染等。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针灸治疗的禁忌症为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必须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范,包括消毒、选穴、刺激强度等方面的要求。针灸操作规范及安全性保障虽然针灸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针灸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06总结与展望03临床试验证据不足虽然针灸在神经系统调节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据仍然不足。01针灸机制不明确目前针灸对神经系统调节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02标准化和规范化不足针灸操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医师的操作手法和效果存在差异。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深入研究针灸机制随着神经科学和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揭示针灸对神经系统调节的确切机制。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针灸操作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提高针灸治疗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多学科交叉融合针灸学将与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针灸在神经系统调节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未来发展趋势预测01020304加强针灸基础研究提高针灸医师技能水平加强针灸临床试验研究推动针灸国际化发展提高针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