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3.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难点:认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小口瓶、漏斗、橡皮泥、烧杯、水槽、玻璃杯、面巾纸、塑料瓶、气球、

锥子、注射器、橡皮、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验,导入新知

师:(出示空文具盒)问:文具盒里有文具吗?师讲述:文具盒里没有文具,这块空着

的地方叫做空间。

师:将铅笔放满文具盒,现在这个文具盒的空间怎么样了?

说得真好,“占了”、“装满”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准确的词〃占据”(板书:占据)

谁用“占据、空间”把刚才的现象说一句话?

师:像这样铅笔占据空间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发现了这么多,真了不起。

二、空气占据空间

1(出示半瓶红墨水)师:瓶子里有什么?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出来?用上我们刚

才学的占据空间看谁学的最快?

2出示空瓶师:有没有东西占据他的空间?(没有)真的什么也没有吗?板书(空气?)

3你怎么知道的?

4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就请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一下怎样充分利用

这些器材来,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呢?

5学生做实验

6交流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做实验都都很捧呢!现在那个小组愿意给派个

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实验呢?

三、展开实验

1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其他的材料,你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材料也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呢?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又多又好。

2出示课件

3发实验材料

4交流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各种的实验。现在大家能不能再想想看这几个实验都

说明了什么?

生:(齐)空气占据空间。

生:我们是用餐巾纸和塑料杯做的实验。

师:是怎么做的?生:(学生演示)我们把餐巾纸放在塑料杯里,然后把杯子倒竖在水

槽中,杯中的纸没有湿。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生:这说明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去,所以纸没有湿。

师:现在,你有办法让杯中的纸湿掉吗?生:(学生演示)只要把杯子倾斜,有气泡出

来,纸就湿了。

师:这又说明什么?生:有气泡跑出,说明空气从杯中跑出来了,水就能进入占据杯子

的空间,纸就湿了。

师:还有什么好的设计吗?生:我们是用乒乓球和塑料以及剪刀做的实验。

师:能介绍一下你们又是如何设计的?生:我们把乒乓球放在水槽中,它是浮的,然后

把塑料杯倒扣在乒乓球上,乒乓球就被压倒了水下。

师:这说明什么?生:因为杯中有空气所以乒乓球浮不起来。

师:你能让乒乓球浮起来吗?生:可以。(学生演示)只要用剪刀在塑料杯上剪一个小

孔,乒乓球就浮起来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生:因为剪了小孔后,杯中的空气就从小孔跑了出来,水就进去占

据了杯子的空间,这样乒乓球也就浮起来了。

师:其他小朋友是否听明白了呢?让我们再放得看一看。【课件展示】

师:其他的小朋友又是怎么做的?生:我们用塑料瓶和气球及剪刀做的实验。

师:就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吧!生:我们把气球放在塑料瓶中,然后向气球里吹气,气

球怎么也吹不大。

师:这又说明什么?生:因为瓶中的空气被空气占据了,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师:瓶子里面的气球有办法吹大吗?

生:有。(学生演示)只要在瓶子上剪一个洞,气球就能吹大了。因为瓶子里的空气跑

出了,气球就能去占据瓶子里的空间。

师:同学们还有别的设计吗?我们把塑料瓶的盖扎两个孔,把两根吸管放进去,向一个

管里吹气另一个就会流出水来。说明什么?瓶中的空气占据了空间,所以水就流出来了。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各种的实验。现在大家能不能再想想看这几个实验都说

明了什么?

生:(齐)空气占据空间。

四、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现在我们了解到了,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的时候,

和水它们比较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2、研究这个问题需要请出我们的好朋友。[示注射器]

3、投影出示实验要求:

1)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怎样做到同样多?抽到相同的刻度)

2)每组2个注射器,请组长分配好,组上成员两个两个合作(两个同学做往里压的实

验,另两个同学做往外拉的实验,注意先将管口堵住)

3)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并填好记录表。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

水占据空间的大小是()的。

4学生实验。

5交流:同学们刚刚实验都做得很投入,真像科学家。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

么?

老师觉得你们不像科学家,你们就是科学家,发现了这么多。知道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

压缩或扩张。

7联系实际:空气占据空间能被压缩,在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比如气球,你还能说出

有哪些地方运用到这一现象呢?

如打气筒、篮球、喷水瓶、气枪救生圈橡皮艇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在科学的大千世界里还有很多很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

去发现,希望你们运用你们的智慧在科学的海洋的遨游。

【板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2.空气有质量吗

1.教学内容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书本、水果、水等物体有质量,但对于看不见、摸

不着的空气,却很少思考过它是否有质量这一问题。本课从提出“空气有质量吗”的问

题入手,通过搜集证据,证明空气有质量,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小棍平衡状态的变化,判断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在此之前可

以做一个猜测。

第二部分,用电子天平分别称木块、小石块、水杯、夹子、回形针、羽毛等,知道

物体都有质量。再称瘪皮球和充气30下以后的皮球质量,通过电子天平显示的数字,

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有质量。

第三部分,提供阅读资料,帮助学生了解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实验方

法,从科学史中了解科学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2.教学目标

能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

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有质量的性质。

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空气有质量的性质。

难点:用小棍平衡实验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操作细节。(如何让小棍平稳、怎样

给气球充气、怎样给充足气的气球打结、如何把气球挂在小棍上、如何放气等等)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各种称量物品、细长棍、线绳、支架、打气筒、气球、电子天平、

皮球(或排球、篮球)。

5.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相关性质,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无色、无味、气体、能流动、占据空间)

2.师:那么你觉得空气有质量吗?

(1)学生讨论,作出猜测。

(2)全班交流想法,并说出猜测依据。

3.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同学们刚才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了猜测,那么这节

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板书:《空气有质量吗》)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过渡:空气到底有没有质量呢?让我们进入活动一,一起通过实验来证明。

活动一: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独立阅读教材第5页相关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L做一做:根据课本所示步骤,完成实验,观察现象。

2.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1.出示活动一,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阅读活动二要求。)

2.师:让我们先阅读课本了解实验的步骤。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实验步骤。)

3.师:实验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平衡尺”。

(老师介绍“平衡尺”的相关知识。交流:杠杠两端的气球就相当于钩码)

4.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和观察。

(学生进行实验,师巡视指导。)

5.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呢?

(全班交流,平衡尺向未放气的气球一端倾斜)

5.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板书:空气有质量)

活动二:电子天平的使用

活动一: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独立阅读教材第5页相关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做一做:根据课本所示步骤,完成实验,观察现象。

2.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过渡: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已经验证了空气是有质量的,那么一定体积的空气质量

是多少呢?我们能测量出来吗?

我们一起进入了活动二,了解我们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电子天平”o

活动二:学会使用电子天平

独立阅读教材第6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活动。

1.了解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使用电子天平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并及时记录。

1.出示活动二,师:请同学们阅读活动二的要求并完成活动。

(学生独立阅读课本第6页并完成活动。)

2.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水平放置、较零、读数保留一位小数)。

3.师:看!老师这边有一些物品,你能用电子天平测量出它们的质量吗?

4.师:组长到前面领取材料,小组合作测量相关物体的质量并及时记录。

(学生进行实验,师巡视指导。)

5.师:哪一小组愿意将测得的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呢?

(学生交流,总结出现误差的原因)

活动三:测量皮球中空气的质量

过渡:同学们,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学会了使用电子天平。现在,你能用电子天平测量

皮球中空气的质量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三,测量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活动三:测量皮球中空气的质量

1.做一做:测量皮球中空气的质量。

2.读一读:了解科学家对空气质量的研究。

1.出示活动三,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阅读活动三要求。)

2.师: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来测量皮球中空气的质量。

(学生讨论、回答。先测量未充气的皮球的质量,再测量充气后皮球的的质量。)

活动二:学会使用电子天平

独立阅读教材第6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活动。

1.了解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使用电子天平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并及时记录。

活动三:测量皮球中空气的质量

1.做一做:测量皮球中空气的质量。

2.读一读:了解科学家对空气质量的研究。

质量,两个质量相减便得到皮球内空气的质量。)

3.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如何用打气筒给皮球充气。(师演示)

4.师:根据活动手册第1页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做好记录。

(学生进行实验,师巡视指导。)

5.师:哪一小组愿意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实验的发现)

6.师总结:充气越多,皮球和空气的总质量越大,再次证明空气有质量。那科学家是怎

样的来描述空气的质量的呢?请独立阅读第6页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D1L空气的质量是多少?(2)阅读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

(学生阅读,班级交流)

7.师总结:人类掌握的许多科学知识都是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也能用

于探索。2瓶农夫山泉水大约是1L,而1L空气的质量只有1.29克,相当于3个回形针。

因此,空气的质量很轻。

(教师在空气有质量后补充板书:很轻(lL=1.29g))

三、课堂总结,拓展交流。

1.师:通过这一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说学习的收获。)

2.师:关于空气你还有哪些问题,课后可以通过查资料等方法进一步加以了解。

【板书设计】

2.空气有质量吗

无色无味气体能流动占据空间有质量很轻

3.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能借助其他物体觉察冷热空气的流动。

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利用模拟图推想风的成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难点:烟在冷热瓶中流动实验;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蜡烛、火柴、纸蛇、细线、铁架台、大塑料袋、水槽、玻璃瓶、玻

璃片、线香、热水、空矿泉水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在平常的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可是当空气受热或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

呢?

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

错误的,如果空气是流动的,我们就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4.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自主探究

1.空气的流动

(1)研究热空气的上升原理。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哪里。

③学生实验。学生汇报。(热空气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提问:说明热空气可能向哪里流动呢?

④学生回答。

⑤提问:能设计实验证明热空气向上流动吗?

⑥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⑦实验2: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⑧学生实验。

⑨学生汇报。(纸蛇转动)

⑩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呢?实验说明了什么?

⑴学生讨论、回答。

⑵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⑵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①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②实验3:在木棍两端各挂一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

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个纸杯内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⑤学生回答。

⑥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

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你知道热空气有那些性质么?

2.学生回答。

二、自主探究

⑶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①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学生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进行推理。

③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④学生讨论、回答。(如: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风飘向哪里?打开冰箱时,看看“白

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⑥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⑷探究风的成因

①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风是什么?风是怎么形成的呢?

②学生思考、讨论。

③学生看课本P8上插图开展分组讨论并汇报。

④(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小结: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

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2.热空气的用途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孔明灯和热气球的升空原理

“有谁知道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和知识吗?”

(3)利用光盘介绍有关孔明灯和热气球的知识。

三、回顾和解释

1.通过对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研究,你有什么样的发现?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2.那么,在一个空间范围内生活中的空调和取暖器各应摆在什么地方最合适。

四、评测活动

1.你能科学地解释大自然中风的形成吗?

板书设计

3、热空气和冷空气

空气是会流动的

热空气向上升

冷空气向下降

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4.土壤的成分

教学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中的样态。

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通过实验,识别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等重要成分。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难点:做实验,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包含各种成分的土壤样本。

学生分组材料:

(1)采集土壤的工具:小铲子、瓶子等;

(2)观察土壤的工具:托盘、培养皿、小棍、筛子、放大镜等;

(3)研究土壤的工具:纸巾、250mL烧杯(或一次性透明塑料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L师:同学们,之所以地球能成为一个孕育生命的星球,离不开各种植物(出示PPT图

片),那你知道植物都生长在哪里吗?

生:土壤、水中等等。

2.师: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植物,它们大多生长在土壤上面,那同学们想象一下没有

土壤的世界会如何呢?

(学生回答)

3.师:所以土壤是我们地球上重要的资源,那你们知道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学生

交流自己的看法)

4.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成分。(板书课题:《土壤的成分》)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寻找土壤

过渡:想知道你们说的对不对嘛?既然要了解土壤,那我们就需要去寻找它们了,在上

一节课我给大家布置的作业就是寻找土壤,你们找到了吗?

活动一:寻找土壤

展示你采集的土壤样本。

1.说一说你的土壤来自哪里。

2.分享一下你的采集过程。

1.出示活动一,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阅读活动要求。)

2.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

(学生回答)

3.师:通过亲自去采集,可以看到每位同学都对土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4.师出示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活动二:观察土壤

过渡:有了土壤,我们就进入活动二来一起观察它吧!

活动二:观察土壤

1.观察你的土壤样本里有哪些东西。

2.试着将不同的东西挑拣出来,分类摆放。(注意垫好纸巾,保持卫生。)

3.将你观察到的东西填写到活动手册第三页的图中。

1.出示活动二,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阅读活动二要求。)

2.师:接下来各小组按活动要求进行观察,注意保持卫生,做好记录。

(学生实验)

3.师: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你的观察。

(生回答,师板书:成分一一小石子、沙子、黏土(教师解释黏土就是非常细的泥土)、

树枝、树叶、小虫等等,将学生回答到都进行板书。)

4.师:土壤里有这么多东西呢!那它们都是土壤的成分吗?

(学生讨论回答,比如树叶、小虫、蜗牛壳等不是土壤的成分,教师在黑板上将其划掉,

最后教师做好补充,将学生未说出来的进行讨论。)

5.师总结: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土壤的成分有:沙子、黏土、小石子。

活动三:探究土壤成分

过渡:原来我们挖的土壤里面有这么多的东西,有没有我们没看到的东西呢?

让我们进入活动三继续探索。

活动三:探究土壤成分

1.用干纸巾包住土壤,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看纸巾有什么变化。

2.将刚刚捏出的团状土块放入水中(注意选取泥土要适量),观察放入之后水中的现象。

3.先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土壤在水中的变化。

注意:保持桌面清洁卫生。

2.师:同学们都明白怎么去做了吗?注意这次我们用的土壤样本里只保留它的成分哦!

最重要的还有玻璃棒的使用,使用时不能碰到烧杯,不能听到铛铛的声音。(教师边讲

解边演示)

(学生小组实验)

3.师: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们观察到的现象,并说一说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纸巾湿润——有水分;产生气泡一一有空气;分层——有大小不同的颗粒。

师板书:水分、空气)

4.师:看来土壤里面还藏了水和空气呢!有同学发现沉淀后的土壤大颗粒在下,小颗粒

在上,这是为什么?大家小组里讨论一下。

生:土壤不溶于水,静置过后,大的颗粒重先沉,小的颗粒轻后沉,就形成了上小下大

的现象。(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的回答)

三、课堂总结

1.师:经过一节课的探索,谁来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说学习的收获)

2.师:原来土壤里面藏了这么多东西,但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作为地球上最宝贵的资

源,土壤的成分可不止这些,后面我们将继续探索。

板书设计

4.土壤的成分

5.土壤的类型

1.教学内容

经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这一课,将由观察

土壤的颗粒入手认识土壤的类型。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土壤的外观,发现其外形的颗粒状特征以及颜色、颗粒等状况,形

成对土壤特征的初步认识。

第二部分,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可以按照土壤中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不同,将

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第三部分,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的土壤,描述它们

各自的特征。运用的方法有: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颜色的深浅等;捻,感觉

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第四部分,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并能举例说出某

种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2.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

壤土三类。

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

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征。

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样本,土壤渗水性实验装置(包括过滤杯、

一次性透明塑料杯),水。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很开心,小象也很开心,因为周末大象爸爸想带小象去植物园玩。

出门旅游需要做攻略,去植物园也需要知道植物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土壤。所以同学们你

们知道这些植物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吗?

2.生:仙人掌干旱的,西瓜比较湿润的,荷花很湿润的。

3.师:同学们可真聪明,通过刚刚我们发现其实这些植物生长的土壤都是不同的,可

以把土壤有很多种类型,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类型吧。(板书课题)

二、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不同

1.师:既然土壤有这么多的类型,那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研究这些土壤呢?

2.学生回答观察方法。(用放大镜、用手捻、加水搓一搓)

3.老师归纳学生的观察方法。师:你们帮小象想出了这么多观察土壤的方法,那老师

也帮你们找了一些办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捻,和水握一握,加水搓一搓。

4.老师演示实验,讲解注意事项。

5.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6.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完这些土壤了,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8.师:你们都做的很棒,老师其实也事先做了实验填写了记录单。(贴土壤的特点)

同学们,那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1号容易搓成团而3号不容易搓成团呢?生回答。

9.师小结:1号容易成团的原因是因为一号颗粒小,孔隙小,加了水之后就容易黏在一

起,而3号颗粒大,孔隙大,比较疏松,所以不容易成团。

10.师总结:那同学们,我们刚刚摸到的有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土壤都是有名字的,那我

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土壤中有些大颗粒的摸起来比较粗糙的是沙粒,中等颗粒的是粉粒,

而一些比较细小颗粒摸起来比较细腻还会沾在手上的叫做黏粒。大象爸爸为我们准备的

这三种土壤也是按照他们含量的不同来进行区分的,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

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三、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1.师:我们和小象一起了解了土壤的类型了,但小象还是没有办法知道怎么去种植这

些植物,于是小象想到了一个办法,它把这些植物分别种植在这些土壤里。并往土壤中

浇水,发现奇怪了,为什么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快,而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慢。同

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流的快的是什么土?流的慢的又是什么土呢?

2.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3.师:为了更好的验证自己的想法。小象准备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等量的水和

过滤器。同学们待会要和小象一样来进行这个实验。

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沙质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

次之,黏质土下面的水最少。说明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保水性好。)师:那为什

么会流的比较快,而黏质土流的比较慢呢?生:沙质土,颗粒大,孔隙大;黏质土,颗

粒小,孔隙小。

6.师:我们发现所有的土壤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把土壤的特点读一读吧。

7.总结:这是我们研究土壤的特点。那小象也把自己观察到的土壤做成了一个小视频,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做的这个视频吧。(播放视频)

四、土壤的特点

1.师:小象终于可以和爸爸去到梦寐以求的植物园啦,去到植物园,爸爸问小象:仙

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那他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呢?生:沙质土。

2.师:荷花是水生植物,停水一日,荷叶边焦。生:黏质土。

3.花生需要土壤松紧适宜,有利于荚果发育。生:沙质土。

4.苹果树需要排水系统良好,土质优良,阳光充沛。生:壤土。

5.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生:壤土。

五、课堂总结

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今天我们终于帮助小象找到

了适合这些植物的土壤了。谢谢同学们。

6.肥沃的土壤

1.教学内容

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本课围绕腐殖质说开去,引导学生认识腐

殖质及其成因,了解改良贫瘠土壤的常用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土壤的认识。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土壤表层、下层颜色等方面的差异,利用图片和文字,

介绍腐殖质是什么,以及正是腐殖质的多少造成土壤颜色的深浅。

第二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土壤动物,了解土壤动物的活

动对于腐殖质的形成所产生的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介绍生产生活

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第四部分,制作一个肥料袋,让学生看到落叶等动植物的遗体是怎样一点点变成腐

殖质的。通过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肥料袋,学生将会发现腐烂的动植物随着时间在发生变

化。

2.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难点: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做肥料袋的材料(透明塑料袋、香蕉皮、菜叶、草根、土壤)。

5.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土壤的颜色,探究表层土的形成。

1.师出示土层剖面图:仔细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表

层土和下层土颜色不同。)表层土为什么比下层土的颜色黑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

3.老师带学生到指定地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4.师出示落叶腐烂过程的图片,小结:长年累月的落叶积攒下来,加上雨水的作用,压

在最下面的落叶会慢慢腐烂掉,变成土壤的一部分,使得土壤发生改变。

5.明确“腐殖质”的概念: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二)观看视频,探究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师:除了落叶,土壤中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它们的这些活动对土壤的改变有影响

吗?学生猜想、汇报。

2.观看视频,了解一些常见的土壤动物。

3.师小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科学家通过辛勤工作,迄今已经从土壤中发现1000

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它们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

壤通气;通过吞吃和排泄食物,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

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三)观察家乡贫瘠土壤照片,学习改良土壤。

1.师出示家乡某山区土壤照片:这些土地肥沃吗?学生汇报。

2.介绍家乡某地区土壤的特点,并分析原因: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

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3.土壤经过改良才能适应多种植物的生长,你知道人们是怎么改良土壤的吗?学生汇

报。如:施肥、换土、埋树叶、翻地等办法。

4.小结: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讴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我们家

乡的绿化来之不易,是多少人辛勒耕耘的结果,我们要爱护家园,保护土壤。

(四)制作肥料袋,坚持观察记录。

1.师:想不想亲自观察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究竟会怎么变化,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

就能得到结果的,要持续几个星期才行,能坚持下来吗?

2.教师结合课本P19插图,讲解做肥料袋的方法。师:在做肥料袋中还需要注意什么问

题呢?

3.学生讨论、汇报。

如:选择香蕉皮、韭菜叶等容易腐烂的植物,并要记录好往塑料袋中放了哪些物品,以

便今后查寻、对照。

4.给学生分发透明塑料袋、土壤,学生拿出实验器材制作肥料袋。

(1)学生将土壤和自己带来的一些果皮、菜叶等装进塑料袋。

(2)用小棒将土壤和其他物品混合在一起。

(3)往肥料袋里均匀洒一点水,扎好塑料袋。

(4)填写好标签内容,并在肥料袋上贴上自己的标签。

(5)将肥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

5.师巡视、指导。

6.小结:肥料袋制作好了,同学们要记得经常翻动肥料袋,并坚持观察五个星期,同时

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板书设计

6.肥沃的土壤

腐殖质改良土壤肥沃

7.保护土壤

1.教学内容

在本课中,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与人类及动植物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存的

重要性,了解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土壤造成的危害,引发保护土壤的意识,并从自身

做起,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保护家乡的土壤。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读图与讨论,了解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包括为植物生长提

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安身之所,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

相关。

第二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和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认识到植物对于保护土壤的重

要性,以及失去植物保护的土壤会出现怎样严重的问题。

第三部分,通过读图与讨论,了解人类的哪些行为破坏了土壤,哪些行为是在努力

保护土壤。

第四部分,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并指出我们可以为保护

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2.教学目标

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能够举例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

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什么和怎么做。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难点: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解释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做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的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托盘、一块草皮、±

壤、铲子、洒水壶、水)。

5.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

1、课前欣赏:动画。

2、谈话:这美丽的场景,把我们带入了鸟语花香的世界。是不是每个人的心情也因为

这美妙的音乐和漂亮的田园景色而变得愉悦起来了?相信你们会和老师一样感受到大

地的神奇与美丽。是这样吗?

说一说: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

的认识。结合刚才的视频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说一说,土壤为动植物和人类都做了哪些

贡献?(随机出示图片并板书:土壤)

4、学生汇报。

5、小结:看来土壤做的贡献还真不少。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壤是位伟大

的母亲。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物质,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

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我们这美丽的家园,正因为

有了土壤,才有了这可爱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好土壤。(板书课题)

二、关注土壤状况,引出水土流失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吗?请大家了解一下吧。

(视频:土壤的形成)。

2、提问:你了解到土壤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

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

3、思考:土壤的形成如此不容易,即便如此,土壤还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出

示课本插图)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现象长此下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有没食物……)

4、感受水土流失真实情景:真的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可怕吗?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吧!

(视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看了这段视频,老师接收到了你们满是担忧的信息。

那你们能谈谈此时的感受吗?(治理和改变……)

5、小结: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土壤资源正遭到破坏,导致土壤流失、土壤退化等。

而土壤流失还会加剧水资源的流失,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土地荒芜、环境恶化。

三、实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1、谈话: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置之不理,老师也看到了同学们的决心和热情。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得找到原因。

2、讨论:同学们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水土流失呢?(下雨)下雨下到平坦的

地上会产生水土流失吗?(有坡度)那就说明水土流失的地带肯定是有坡度的。

3、猜一猜:猜测一下还有其他原因能产生水土流失吗?(没有植被)植物像被子一样

将土壤覆盖起来,我们称其为植被。也就是说可能和有无植被有关。

4、设计实验: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如何证明你的猜测是对的?

可以一起做一做实验。但是这个实验怎么做呢?我们得需要一些东西来模拟降雨和坡

度,你们觉得用什么材料来模拟降雨和坡度呢?(水、木板)下面我们还需要什么材料?

(土壤,小草)土壤需要准备几份?

(无植被的土壤和有植被的土壤模拟)还需要哪些材料?

(1)确定材料:结合大家的要求,老师准备了土壤、植被、喷壶、水、水槽等。

(2)确定方法: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坡度可不可以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那

我在模拟雨水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呢?可不可以一个雨水很大,一个雨水很小?(雨水量

一样多,倾倒角度一样)(教师演示)

5、讲解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要求。

(1)取两块土壤,一块有植被覆盖,另一块没有,分别斜搭在两个水槽的边沿上。

(2)往两块土壤上浇同样多的水,模拟自然界的降水情况。

(3)观察并记录土壤被冲刷和积水的情况。)

6、温馨提示:

注意实验的公平性

(1)相同:倾斜角度、土量、水量、水流

⑵不同:一个有草皮,一个没有草皮

(3)组内分工合作,合理利用时间。

7、汇报实验: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有植被的水较为清澈,流

失的水也少。)

8、思考:为什么了有植被之后,水土就会流失的较少呢?那有植被的土壤有什么结构

呢?简单观察一分钟。(植物的根牢牢抓住了土壤,植物还能吸收水分)

9、小结:其实植被不仅仅对于土壤流失有影响,对土壤的蓄水能力也有影响。当植被

被破坏,不仅影响土壤流失,还会影响蓄水能力。

四、探究解决保护土壤的方法

1、讨论:看来,没有植被覆盖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请大家分析人们以下的这

些活动对于土壤的保护是好还是坏呢?(出示:砍伐森林、修筑梯田、开窑烧砖、轮作

休耕的图片。)

2、讨论分享:说出自己的理由。

3、讨论:破坏土壤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可我们人类却用我们的无知

一次次让伟大的母亲流泪一一长此下去,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我们将没有地种,就

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既然我们找到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那我们能不能为

保护土壤做些什么吗?(板书:植树造林、环保宣传)

4、视频:大家要为土壤妈妈做的事情好多呀!最重要的是这些办法是否切实可行呢?

如今黄土高原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5、小结:看来,我们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这下我们就放心了。

五、学以致用,做环保小卫士

1、欣赏:总之,大家都是深爱土壤妈妈的。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一首小诗《爱

土壤妈妈》,再次感受一下土壤妈妈的伟大。

《爱土壤妈妈》

小草儿可爱,是因为有土壤妈妈的呵护;绿枝儿美丽,是因为有土壤妈妈的滋养;小鸟

儿快乐,是因为她有茂密森林的保护;我们快乐,是因为有小草、森林和小鸟……朋友

们,请一起来爱护土壤吧,让生长在上面的小草、森林……更加的健康,让我们的生活

更加的美好!

2、小任务:土壤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从地球上的生命诞生的那一时刻起,这位

伟大的母亲就用它那庞大的身躯孕育着世间万物。你还想对土壤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

么吗?课后请将你想说的、想做的,制作成视频或手抄报和大家共同分享。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是人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也了解了保护

土壤的常识。希望大家把这些知识讲给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听,让他们也加入到保护

土壤、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共同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环保理念,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板书设计:

7.保护土壤

无植被植树造林

---------->水土流冬J治理<;

降水、坡度、环保宣传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8.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

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

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固体的性质。

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纱巾、羽毛、面粉、积木、粉末、尺、量杯、玩偶、盐或沙子、粉

笔、纸、蜡块、铁锤、剪刀、小刀、塑料垫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两只鸡蛋(一生一熟)

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现在,我把它们打碎,去掉蛋壳,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中,

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2、小结: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去掉蛋壳的生鸡蛋是液体,煮熟的鸡蛋是固体。

关于固体和液体你们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3、揭题

好的,真不错。同学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认识固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老师课前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材料,你们瞧!

1、课件出示桌上的物品(螺帽、纯净水、石块、文具盒、牙膏、玻璃杯、橡皮、饮料、

榔头等)。

咦,不知是谁不小心给弄乱了,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小组合作进行分类。

课件演示验证。

提出问题: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呢?

想不想看看牙膏是怎样做的?

教师演示:碗里放入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状。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像不像牙膏?它里面有些什么?(水、面粉)

问:水和面粉分别是固体还是液体?

(牙膏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

问:还有哪些物体是属于这类呢?

2、师:刚才听同学说液体是会流动的,固体不会流动,可我看见了一个奇怪的东西(课

件演示沙漏):这里面沙子也在流动,难道“沙子也是液体!”你觉得呢?

(学生动手验证并汇报)

三、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教师引导:固体都具有固定的形状,不过,每一样物体的形状都不一样,那么我们怎样

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接下来,请大家试着比较下面三组固体的体积大小。

第一组:三组积木

出示积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组积木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比较这三组积木的体积大小?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本小组使用的方法,如果方法合理,我们可以当场验证一下,看

能不能比较出这三组积木的体积大小。

教师小结:比较这三组积木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积木进行拆分,如果每块积木的形

状和大小一样的话,就可以采用数积木的方法进行比较。

第二组:一堆面粉和一堆玉米粉

出示一堆面粉和一堆玉米粉,引导学生看一看,预测一下这一堆面粉和一堆玉米粉,谁

的体积大?

学生进行预测,有的预测玉米粉的体积大,有的预测面粉的体积大。

教师趁机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先分小组交流自己的办法,再进行全班交流,看谁想的办法更加合理,教师将比较

好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选用自己认可的办法来进行实验,看看玉米粉和面粉谁的体积更

大?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使用的方法以及实验的结果。

设计说明:此处建议使用透明的玻璃杯测量的办法,把面粉或和玉米粉分别装入玻璃杯

中,然后用尺子量一量面粉和玉米粉的高度,谁的高一些,谁的体积大,反之,谁的体

积小。

第三组:两个玩偶

出示两个玩偶,引导学生预测,哪个玩偶体积大。

学生预测玩偶体积的大小,并想办法证明自己的推测。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想出的办法,看看谁的办法更加合理、有效

预测:

方法一:埋盐法

具体操作方法为:取足量的盐,利用量杯测出盐的体积,把玩偶埋入盐中,测出玩偶和

盐的总体积,看谁的总体积大,那么玩偶的体积就大,反之,玩偶的体积就小。

方法二:可以把盐换成沙子、玉米粉、面粉、米等等。

方法三:如果是塑料玩偶,或者其他不吸水材质的玩偶,可以使用水来测量玩偶的体积。

各小组使用自己认为合理有效的办法,来进行验证。

全班交流,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

教师小结:刚才比较三组固体的体积大小,我们分别使用了数积木、用量杯量、埋盐法。

其实比较固体大小的方法非常多,比如刚才同学们提出的把物体埋入水中,把物体埋在

沙子中等等方法,只要能把物体的体积测量出来,都可以使用。

引导学生完善好实验报告单。

四、他们还是固体吗?

教师引导:我们刚刚了解了固体的特点和体积。如果一个固体形状发生了改变,大小发

生了变化,那么这个物体还是固体吗?

出示图片: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烛

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还是固体吗,并谈一谈自己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没有变的东西认识到,尽管物体的体积、形状发生了改变,但是,构

成这些固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所以,他们仍然是固体。

出示一座山的图片,引导:这座山上的岩石,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

成什么?他们还是固体吗?

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会变成细小的沙粒石子,不过,因为构成石头的物质状

态没有改变,因此,他们还是固体。

出示自然界中岩石的变化图,引导学生仔细观看,直观的感受岩石的变化过程。

教师小结:总之,无论固体的大小怎样改变,形状怎样改变,只要构成固体的物质状态

没有改变,那么,他们仍然是固体。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同学们了解了有关固体的许多知识,你能说一说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其实固体还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究,让我们课外继续研究吧!

【板书设计】

8.认识固体

固体的共同性质

有确定的形状、体积、质量。

9.认识液体

1.教学内容

本课以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液体的性质。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寻找生活中的液体,说出它们属于液体的理由,归纳液体的共同性质。

针对学生容易想到的液体“会流动”这个特征,教材特意安排了“飘动的烟”〃流动的

沙〃来让学生分辨是否属于液体,让学生意识到“会流动”并非是液体独具的特征。

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活动,进一步认识液体的性质。这部分由三个活

动组成:活动一,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指导学生从颜色、气味、透明度、黏稠度等方

面对不同的液体进行观察比较;活动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活动

三,比较液体的质量。通过后两个活动,让学生知道液体虽然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确

定的体积和质量。

第三部分,认识水平面,学会使用水平仪。这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引导

学生认识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活动二,承接

上一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平仪并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来测量课桌、

讲台、窗台等是否水平。

2.教学目标

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难点:学会使用水平仪。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油、水、牛奶、蜂蜜、液体流速板、量筒、烧杯、电子天平、两个

相同的小瓶、水平仪等。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谁来说一说,固体有哪些性质?

一般来讲,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既然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那么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

固体的体积大小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液体。

板书课题:9.认识液体

二、观察液体,初步了解液体的基本性质

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找一找图中哪些是液体?为什么称他们为液体?

全班交流讨论,图中的液体有打针的药水、池塘里的水、头上流下来的汗水、小狗撒的

尿、妈妈做饭用的食用油、醋、酱油水、牛奶、汽车加的油等等。

除了图中观察到的这些东西是液体之外,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液体?

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液体,如饮料、眼泪、血液、柴油等等。

出示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两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也

是液体吗?

教师引导: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这种飘动和流动跟液体的漂动

和流动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如果我们把烟的颗粒和沙的颗粒进行放大,我们可以看到什么?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

教师出示放大的烟的颗粒图和放大的沙子的颗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识到烟和沙

子的颗粒虽然很小,但它们都有固定的形状,因此,不可能是液体。

老师小结:飘动的烟,流动的沙,它们与液体的流动有着本质的差异,烟尽管在飘动,

沙尽管在流动,可是构成烟和沙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因

此,他们是属于固体,而不是属于液体。

总结,引导学生说一说液体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教师相机引导并板书: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没有确定的形状。

出示固体的性质,引导学生把液体的性质和固体的性质进行比较,发现液体和固体的差

别在于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而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这是区分液

体和固体的一个重要标准。

学生完成活动手册,并交流。

三、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液体,那么它们的性质都一样吗?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牛奶、

蜂蜜和油这4种液体的性质。

出示活动记录单,引导学生了解我们需要比较的是哪些液体?比较哪些方面?

液体

性质

油水牛奶蜂蜜

颜色

气味

透明度

黏稠度

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相互交流,并填好活动记录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

情况,并相机指导。

各小组交流观察比较的情况,共同完成活动记录单的填写。

出示填写好的活动记录单,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4种液体不同的性质。

学生完善好自己的活动记录单。

三、测量液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液体和固体一样,也有一定的体积,那么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液体

的体积呢?

出示课本上测量液体的操作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材料,了解

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点。

教师特别强调:在把液体倒进量筒的时候,量筒要略倾斜,烧杯口要紧挨着量筒口;滴

落的液体要用专门的抹布擦拭,不要用手去摸;在读量筒上的数字时,眼睛要平视,既

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

教师出示一杯盛了液体的量筒,引导学生读一读上面的数字,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读取

量筒数字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测量一杯水的体积。

特别说明:这杯水是教师已经准备好的,各小组水的体积都是一样的,便于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测量体积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教师再次强调,读量筒上的数

字时,目光要平视。

四、比较液体的质量

引导:液体的体积,我们可以用量筒去量,那么液体的质量我们该如何去测量呢?

出示实验室天平,引导学生认识天平,教师相机讲解使用实验室天平的方法。

布置活动任务:请各小组量出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比一比它们的质量相同吗?

不同的话,谁的质量大一点,谁的质量小一点?

教师强调实验步骤:要先用量筒分别量出50毫升的油和50毫升的水,再把50毫升水

和50毫升油放在实验室天平上,进行比较,看看谁的质量大,水的质量小。

各小组进行活动测量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测量情况,并纠正不正确的做法。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活动的过程及时活动的结果。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可以看出来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他们的质量

各不相同,50毫升的水的质量要大一些,50毫升的油质量要小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水和油的密度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学习到。

五、认识水平面和水平仪

认识水平面

教师出示一个装着半杯蓝色水的玻璃杯,平放在讲台桌面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杯水

的水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水面,发现水平面非常平。

教师再把这半杯水倾斜放在讲台桌面上,引导学生再看一看水平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尽管玻璃杯已经倾斜了,但是水平面仍然是平的,并没有受玻璃

杯倾斜的影响。

出示句子: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学生读一读,了解水平面的水平面的特点一一始终保护水平。

认识水平仪

引导:因为静止的水平面一般都保持水平,聪明的人们根据水平面的这一特点,发明了

水平仪。

出示水平仪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水平仪。

水平仪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出示文字: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

面,待气泡稳定后再做判断。

教师进一步讲解:水平仪里面有一个水泡,当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时,气泡如果

稳定在中间,那么这个物体的表面就是平的,反之,水平仪中的气泡在哪端,说明物体

的哪段就偏高。

学习了水平仪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利用水平仪来测量一下我们的课桌、讲台、窗台、

地面等等,看它们是否是水平的?

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测量的物体,利用水平仪进行测量,看一看被测的物体表

面是否是平的。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纠正个别使用水平仪不当的行为。

全班交流,学生汇报自己利用水平仪测量的物体及测量的结果。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液体,知道了液体的基本性质,那就是液体具有一定

的体积和质量,但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同时我们还认识到了静止的水面一般都是保持水

平的,人们根据这个原理还发明了水平仪,用来测量各种物体的表面是否平整。课后请

大家,认真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看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固体和液体。

【板书设计】

9.认识液体

液体的共同性质

有确定的体积

有一定的质量

没有确定的形状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教学内容

本课在认识固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目光和思维聚焦到“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这

个问题上。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列举了三种固体混合物,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更多的固体混合物,聚

焦固体混合的现象,渗透“混合物”的概念。

第二部分,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是否会变化。一方面,利用天平测

量来比较固体混合前后质量的大小;另一方面,利用量筒测量来比较固体混合前后占据

空间的大小。通过测量、比较、解释,让学生认识到物质混合后“占据的空间”会发生

变化,但“物质的量”不变。

第三部分,生活中有时需要将固体混合,有时需要将固体分离。如何分离,针对不

同的固体需要找到适当的方法。这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交

流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活动二,亲自动手,用不同的方法将一些固体

混合物分离开来。这既考查学生对所学固体知识的实际运用,也可以进一步认识一些物

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

2.教学目标

能联系生活,举出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

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并作出合理解释。

能用不同的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开来。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解释比较结果。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固体混合物分离开来。

4.教学准备

教师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