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丝·华顿在《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中对人性的理解_第1页
伊迪丝·华顿在《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中对人性的理解_第2页
伊迪丝·华顿在《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中对人性的理解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伊迪丝·华顿在《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中对人性的理解伊迪丝·华顿是一位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美国女作家。她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作品题材广泛。虽然她的作品在生前一度曾受冷落,争议不断,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肯定她,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她的作品。研究最多的当属她的两部经典之作《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迄今为止,对这两部作品的分析角度涵盖了女性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道德意识,还有小说中的性别、种族、宗教、语言等问题。但很少有涉及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其实华顿非常擅长细腻而又栩栩如生的心理刻画,也曾因此被评论家誉为心理现实主义的代表。本文就将尝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两部小说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结合华顿本人的个人生活和写作经历,来探寻她对人性的理解。作者认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她的理解具有模糊性和矛盾性,传统性和局限性。这些都直接地体现在《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两部作品中,尤其是在她对其中几位主人公的内心的细致而生动的刻画上。丽莉·巴特、纽兰·阿切尔、梅·韦兰和埃伦·奥兰斯卡这几个人物本身就充满了各种模糊性、矛盾性、传统性和局限性。丽莉·巴特是一朵挣扎的玫瑰花,美丽坚强却成了牺牲品;纽兰·阿切尔是一个勇敢的懦夫,渴望自由却只是个理想主义者;梅·韦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产物,看似单纯无知却是最后的赢家;埃伦·奥兰斯卡是位对传统不彻底的叛逆者,神秘而又与传统格格不入,却最终也只落了个受害者的下场。他们处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受两类主要矛盾冲突的影响:一是不同社会群体间的矛盾,以及理想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矛盾。同时他们身上又有华顿本人的影子,他们的故事里有这位女作家丰富而又坎坷的人生和写作经历。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华顿在人性的理解上的模糊性、矛盾性、传统性和局限性。本文将分以下四章进行阐述。第一章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伊迪丝·华顿本人,她的作品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方对华顿作品的文学评论;其次是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各章概述。伊迪丝·华顿是一位美国非常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她的两部小说《欢乐之家》和《纯真年代》让她名声大噪,获得了很大成功。但她同时也是位很具争议的女作家。她和她的作品在她有生之年和死后都一直是文学评论的焦点。第二章将深入讨论华顿在对人性理解上的模糊性和矛盾性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在这两部小说中,华顿刻画了几位主人公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活动,都充满了模糊性和矛盾性。透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华顿在对人性理解上的模糊性和矛盾性,其根源就在于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还有她本身作为作家和女性的双重身份。第三章重点探讨她在人性理解上的传统性与局限性及其深层的根源。这里所选的几位主人公身上发生的故事又揭示出华顿在人性理解上具有传统性与局限性。她所生活过的年代本身就具有其局限性,并且影响了她的价值观。另外她个人的写作和生活经历也是总要的原因之一。最后第四章总论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并重述本文的主要观点。作为一位女性作家,伊迪丝·华顿对旧时的纽约和那里的一切都怀有非常矛盾复杂的态度。面对这个已逝去的世界,她仍旧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而完全丢弃传统。这些都可以从她笔下的人物身上看到。大的历史环境,小的社会圈子和华顿本人特殊的人生经历一起构成了她在人性理解上具有模糊性和矛盾性,传统性与局限性的根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