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学课件_第1页
银行管理学课件_第2页
银行管理学课件_第3页
银行管理学课件_第4页
银行管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金融機構體系第一節金融機構體系概述一、金融機構體系的基本含義(一)金融機構體系的概念金融是提供資金或服務,承擔一定的風險,從資金的利用者或被服務者取得收益的一切交易活動的通稱。金融包括貨幣流通與信用活動。金融業務通過金融機構體系的活動來完成。金融機構是從事各種金融業務的機構,而金融機構體系是指金融機構的組織及其管理體系,它包括金融機構的組織及其形式、管理監督、業務等方面的整體系統,它是由一個經濟體以行政、法律和經濟等手段來確定的金融系統結構。金融機構體系的產生和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緊密相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金融機構體系也會發展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機構產生於奴隸社會,在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得到迅速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中期,金融機構體系基本完成。最早的金融機構是貨幣經營業和高利貸經營業。貨幣經營業是經營兌換、保管和匯兌等業務的不完全的金融機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貨幣經營業和高利貸經營業逐步轉化成現代銀行。(二)金融機構體系的基本特點現代金融機構體系有很多種表現形式,但最基本的方面大致相同。現代較為標準的金融機構體系主要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由國家設立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的管理機構(有的國家或地區由中央銀行負責)代表國家或國家聯盟利用有關金融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等手段加強對金融機構及其業務的管理。第二,中央銀行是貨幣發行的惟一銀行(在加拿大和中國香港等少數國家和地區,作為輔幣的硬幣由政府負責發行),並具有銀行的銀行職能和政府銀行的職能。第三,形成了以中央銀行(或證券、保險監管機構)為核心,眾多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信託公司為主體,多種形式的金融機構並存的格局。第四,金融機構體系日趨多元化、國際化。

二、現代金融機構體系的基本構成金融機構按融資方式不同可分為直接融資機構和間接融資機構兩大類。如證券公司等屬於前者,而各類銀行則屬於後者。金融機構按資金籌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兩大類。(一)銀行類金融機構銀行類金融機構是以負債的形式籌集資金的金融機構。1.中央銀行2.商業銀行3.專業銀行(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是指不能用負債的形式籌集資金的金融機構。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主要有信託公司、證券公司、投資公司、財務公司、保險公司、儲蓄貸款協會和養老基金協會等。第二節主要發達國家金融機構體系一、美國金融機構體系評析美國的金融機構體系是以聯邦儲備系統為核心,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銀行金融機構並存的、機構眾多的、龐大的金融體制為特徵的。1913年,美國總統威爾遜簽署《聯邦儲備法》,據此成立聯邦儲備系統(TheFederalReserveSystem,簡稱美聯儲,是美國的中央銀行)。目前的聯邦儲備體系已成為全世界最為完善的中央銀行之一。(一)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的構成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由聯邦儲備理事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聯邦儲備銀行、四個顧問諮詢委員會和會員銀行組成。1.聯邦儲備理事會2.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3.聯邦儲備銀行4.四個顧問諮詢委員會5.會員銀行(二)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貨幣政策運作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實行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公開市場業務。當公開市場委員會決定要買進政府債券時,它就向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具體負責債券買賣的財務經理發出指示。這個財務經理召集為數不多的證券交易商,其中包括一些銀行和專業的政府證券批發商一起議價。這位財務經理不斷地與他們聯繫,要他們對各種證券投標或者報價,因此他隨時都知道這些證券的價格和收益率。假如聯邦儲備系統決定購進10億美元的證券,那麼從做出最初決定到議價結束,前後只需要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10億美元的證券就會購進,不過還應做一些書面工作,如交易員填寫票據,授權儲備銀行的政府債券業務機構收付購進的政府債券等。處理證券商交割業務的清算銀行將正式在聯邦儲備系統的簿記專案上扣除證券商的這些債券,同時,證券商保存在紐約儲備銀行和準備金帳戶上將記入一筆存款。這筆存款會立即使商業銀行系統的準備金增加10億美元。商業銀行系統存款的增加將在兩方面發生作用:一方面,商業銀行由於準備金的增加,提高了其信貸能力;另一方面,由於商業銀行在聯邦儲備系統中的準備金必然有一段時間出現剩餘,所以會增加聯邦儲備的資金。(三)美國商業銀行及其特點美國的商業銀行除在聯邦政府註冊並加入聯邦儲備系統的國民銀行外,尚有在各州州政府註冊的州銀行。州銀行自行決定是否參加聯邦儲備系統。美國商業銀行的組織形式有單一銀行制、分支行制、連鎖銀行制和銀行持股公司制。銀行持股公司是近些年來發展很快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銀行組織形式。美國現有商業銀行大約15

000家,其中前10家最大的銀行持有的國內存款占美國國內存款總額的20%左右,而100家最大的銀行持有的美國國內存款也只占45%,美國銀行業這種相對集中度較低的局面是由美國歷史上實行單一銀行制、聯邦政府不允許設立跨州銀行造成的。但是美國大銀行的規模仍然非常大,最大的銀行資產高達上千億美元。在美國排前幾名的商業銀行有花旗銀行、美洲銀行和摩根保證信託公司等。(四)美國專業銀行美國專業銀行有進出口銀行、投資銀行、互助儲蓄銀行、住房放款銀行和農業信貸機構等。1.美國進出口銀行2.投資銀行3.互助儲蓄銀行4.住房放款銀行5.農業信貸機構二、日本金融機構體系評析(一)日本金融體系概況日本金融機構分為中央銀行(即日本銀行)、民間金融機構和政府系列金融機構三大類。民間金融機構又分為銀行類金融機構與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兩大類。銀行類金融機構又分為狹義的銀行類和各類協同金融機構兩大類。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有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其他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政府系列金融機構由郵政儲蓄、政策性銀行和公庫組成。(二)日本銀行、日本金融行政及其運行政策委員會是日本銀行的最高決策機構,由總裁、兩名副總裁和6名審議委員組成。該委員會的任務是決定再貼現率、準備金率等金融政策並監督日本銀行的業務。日本銀行是非政府機構,它是獨立於政府的特殊法人。作為中央銀行,日本銀行也履行發行銀行、銀行的銀行和政府的銀行三種職能。(三)民間金融機構及其運行日本的民間金融機構根據能否辦理存款業務可分為銀行類金融機構與非銀行類金融機構。1.銀行類金融機構日本的銀行類金融機構分為狹義的銀行類和協同金融機構類。狹義的銀行類是根據法律在其名稱中可以使用“銀行”兩字並能辦理存款等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包括城市銀行和地方銀行。但狹義的銀行類和協同金融機構類之間只有組織構成和業務對象方面的差別,業務機能上並沒有任何區別。2.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日本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主要有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兩大類。第三節我國金融機構體系一、1949年以前的金融機構體系1927年10月,國民黨政府頒佈了《中央銀行條例》,1928年11月中央銀行在南京成立,並把它定為國家銀行。根據當時的規定,中央銀行擁有代理國庫、發行兌換券、發行貨幣、籌集內、外債等權力。1928年,國民黨政府將原有的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的總行從北京遷往上海,特許中國銀行為國際外匯銀行,交通銀行為實業銀行。後來通過增加官股等措施,把這兩家銀行變成國民黨政府的國家銀行。1935年,國民黨政府成立中國農民銀行。1935年,由中央銀行撥款又成立了中央信託局。1936年,又成立了中央合作金庫。從1927年開始,國民黨政府先後建立了以中央、中國、交通、農民四行以及中央信託局和郵政儲金匯業局和中央合作金庫為中心的金融體系。此外,國民黨政府還對一些重要的商業銀行(如中國通商銀行、新華信託儲蓄銀行、中國實業銀行和四明銀行等)採取摻入官股的措施,加強了對全國一切金融機構的信用業務、結算匯兌的壟斷和控制。到1936年,在全國範圍內有68家外資銀行和273家民族資本商業銀行。但是,金融業的發展由於受到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干擾,全國解放以前已面臨崩潰的邊緣。二、建國後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曲折發展和最終形成1.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2.國有商業銀行3.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外資商業銀行(1) 股份制商業銀行。(2) 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3) 外資商業銀行。4.政策性銀行和郵政儲蓄5.非銀行金融機構(1) 保險公司。(2) 證券公司。(3) 信託投資公司。(4) 農村信用社。(5) 財務公司。第二章

中央銀行業務第一節中央銀行的產生與發展一、中央銀行產生的歷史背景及經濟原因中央銀行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17世紀中後期。在此之前,習慣上稱為商業銀行的銀行已經存在和發展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中央銀行產生的歷史背景大致經過了以下4個階段:社會生產力與商品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商業銀行的普遍設立階段;貨幣信用關係廣泛存在階段;經濟發展中新的矛盾日益突出的階段。中央銀行產生的經濟原因包括:統一銀行券發行的需要;統一票據交換與清算的需要;保證銀行支付能力的需要;加強金融監管的需要;保障政府融資的需要。二、中央銀行的產生與發展(一)中央銀行的產生在世界各國中,最早的中央銀行是瑞典銀行。它成立於1656年,雖然經營很多中央銀行業務,但成為真正的中央銀行卻是1897年以後的事情。現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蘭銀行。英格蘭銀行的成立是中央銀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是現代中央銀行的鼻祖。英格蘭銀行成立之初,它擁有一般商業銀行的業務,與其他商業銀行只處於一般的往來關係。後來,才享有一般銀行不能享有的特權。首先,它向政府放款,滿足英國連年殖民戰爭的資金需要;其次,它獲准以政府債券為抵押,可發行等值銀行券。再後來,英格蘭銀行還代理國庫和管理政府證券。1826年,英國國會通過法案,准許其他股份銀行設立,並可發行鈔票,但限制在倫敦65英里以內,以區別於英格蘭銀行。1833年,英國國會通過法案,只有英格蘭銀行具有鈔票的無限法償的資格。這樣,英格蘭銀行成為全國法償貨幣的發行銀行。1844年,英國的銀行法案《英格蘭銀行條例》(又稱比爾條例)從中央銀行的組織模式和貨幣發行上為英格蘭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奠定了基礎。隨後,英格蘭銀行逐步壟斷了全國貨幣發行權,並於1928年成為英國惟一的發行銀行。(二)中央銀行的發展1.法蘭西銀行2.英格蘭銀行3.德意志聯邦銀行4.歐洲中央銀行(三)二戰後中央銀行發展的新特徵自從1920年的布魯塞爾國際金融會議以來,到1942年,世界各國改組或設立的中央銀行有43家,全世界金融業進入中央銀行制度的普遍推行階段。從1945年起至1971年止,全世界金融業進入中央銀行制度的強化階段。1.中央銀行國有化2.中央銀行日益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工具3.貨幣政策運用綜合化4.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合作不斷增強第二節中央銀行的性質、職能與作用一、中央銀行的性質中央銀行的性質是指中央銀行自身所具有的特有屬性。中央銀行的性質是由其業務活動的特點和所發揮的作用決定的。從中央銀行業務活動的特點看,它是特殊的金融機構。一方面,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活動同樣具有銀行固有的“存、貸、匯”業務的特徵;另一方面,它的業務活動又與普通的金融機構有所不同。從中央銀行發揮的作用來看,它是保證金融穩健運行、調控宏觀經濟的國家行政機構。中央銀行通過國家特殊授權,承擔著監督管理普通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重要使命。同時,由於中央銀行處於整個社會資金運動的中心環節,是國民經濟運行的樞紐,是貨幣供給的提供者和信用活動的調節者,因此,中央銀行對金融業的監督管理和對貨幣、信用的調控對宏觀經濟運行具有直接的重要影響。隨著國家對金融和經濟實施干預和調控的加強,中央銀行的國家機關的性質也趨於強化。當然,中央銀行也不同於一般的國家行政機關,主要表現在:第一,中央銀行履行職能時主要依靠經濟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第二,中央銀行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主要依靠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調節。第三,相對於其他行政機關,中央銀行在政策制定上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二、中央銀行的職能(一)發行的銀行(二)銀行的銀行1.銀行存款準備金的保管人2.銀行的最後貸款人3.全國票據清算中心

(三)政府的銀行1.代理國庫、管理政府資金2.為政府提供信用3.保管外匯和黃金儲備4.制訂和實施貨幣政策5.對金融業實施金融監督管理6.為政府提供經濟金融情報和決策建議三、中央銀行在政府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中央銀行對政府的相對獨立性中央銀行的相對獨立性包括如下兩個方面:一是中央銀行要為政府服務,特別是在政府債務的籌集與管理方面給予支持,而不能完全獨立於政府不受其約束,也不能淩駕於政府機構之上;二是中央銀行作為具體制定和貫徹執行宏觀貨幣政策及相關措施的機構,要以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目標為根本目標,遵從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貨幣信用規律,獨立的制定和執行符合國民經濟發展根本需要,並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特定階段需求的貨幣政策措施。(二)中央銀行相對獨立性的不同形式1.相對獨立性較強的形式在這種形式下,中央銀行一般可以獨立地制定並實施貨幣政策,中央銀行直接對國會負責,政府不得直接對它發佈命令和指示。現以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和德意志聯邦銀行為例說明該形式的特徵。(1)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獨立性的表現。(2) 德意志聯邦銀行獨立性的表現。2.相對獨立性中性的形式在這種形式下,中央銀行名義上隸屬於政府,但在實際上保持著較大的獨立性,現以日本銀行和英格蘭銀行為例介紹該形式的特徵。(1) 日本銀行獨立性的表現。(2) 英格蘭銀行的獨立性表現。3.相對獨立性較弱的形式在這種形式下的中央銀行必須服從政府的指令,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要經政府批准,政府有權停止、推遲中央銀行決議的執行。這種模式中最為典型的是義大利中央銀行。(三)中央銀行的作用中央銀行從萌芽、產生至發展到今天,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總的來看,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穩定貨幣,為國民經濟體系的正常運行提供保障。(2) 調節經濟,促進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3) 加強聯繫,促進國際金融的合作與交流。第三節中央銀行制度的類型與組織結構一、中央銀行制度的類型(一)單一式中央銀行制度(二)多元式中央銀行制度(三)准中央銀行制度(四)跨國中央銀行制度二、中央銀行的所有權類型(一)國家所有制形式(二)公私混合所有制形式(三)非國有資本形式(四)無資本形式(五)多國共同所有制形式三、中央銀行的機構設置(一)中央銀行的權力分配結構1.決策與執行權力集於一身的模式2.決策與執行權力相互分開的模式3.決策與執行權力相互交叉的模式(二)中央銀行的內部職能機構與分支機構1.中央銀行的內部職能機構(1) 與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直接相關的部門機構。(2) 為中央銀行行使職能提供諮詢、調研和分析的部門機構。(3) 為中央銀行有效行使職能提供保障和行政管理服務的部門機構。2.中央銀行的分支機構(1) 按經濟區域設置分支機構。(2) 按業務需要設立分支機構。(3) 按行政區設置分支機構。第四節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目標、

工具和傳導機制一、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目標(一)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概述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施既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採取的各種控制、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總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包括政策目標、政策工具和政策效果三個方面的內容。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包括擴張性貨幣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和均衡性貨幣政策三種類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是涉及宏觀經濟指標的,是著眼於控制社會總需求的目標,以間接調控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干預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的經濟政策。(二)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目標1.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目標的含義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目標是中央銀行組織和調節貨幣流通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中央銀行貨幣目標一般分為最終目標、中期目標和效果指標三個層次2.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一般有穩定物價、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等四個。3.貨幣政策的仲介目標和操作目標貨幣政策的仲介目標是實現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中間性或傳導性金融變數,它是距離政策工具較遠但接近於最終目標的金融變數,是中央銀行不容易對它進行控制,但與最終目標的因果關係比較穩定的變數。操作目標是接近中央銀行政策工具的金融變數,是直接接受政策工具的影響,中央銀行容易對它進行控制,但與最終目標的因果關係不太穩定。貨幣政策仲介目標和操作目標的建立,對於及時測定和控制貨幣政策的實施程度,使它正常運行並保證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順利實現有重要的意義。此外,貨幣政策的時間滯後現象的存在也要求建立貨幣政策的仲介目標和操作目標。(1) 選擇貨幣政策仲介目標和操作目標基本標準。第一,可控性。第二,可測性。第三,相關性。第四,穩定性。第五,適應性。(2) 貨幣政策仲介目標的金融指標。第一,長期利率。第二,貨幣供應量。第三,信貸規模。二、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一)中央銀行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1.存款準備金政策(1) 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政策的基本內容。(2) 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政策的特點與運行。2.再貼現政策(1) 再貼現政策的基本內容。(2) 再貼現政策的作用。3.公開市場業務(1) 公開市場業務的基本內容。(2) 公開市場業務的作用。(二)中央銀行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除了上述的一般貨幣政策工具以外,還有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所謂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對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貸而採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是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必要補充。但與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不同的是,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通常可以在不影響貨幣供應總量的條件下,通過影響商業銀行體系的資金投向和不同的貸款利率來發揮作用。這類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費信用控制、不動產信用控制、證券市場信用控制和優惠利率四種。1.消費信用控制2.證券市場信用控制3.不動產信用控制4.優惠利率(三)中央銀行其他貨幣政策工具1.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中央銀行以行政命令等方式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的直接干預和控制。其手段主要有利率上限、信用配額管理、流動性比率管理、直接干預和特種存款五種方式。2.間接信用指導間接信用指導是指中央銀行運用各種間接辦法對商業銀行的信用業務施加影響的一種控制手段,主要包括道義勸告和窗口指導兩種方式。三、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仲介目標,進而影響經濟體系內的各種經濟變數,從而實現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途徑和過程。(一)貨幣政策的一般傳導機制1.從中央銀行至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2.從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至企業和居民3.從企業、居民的投資和消費至產量、物價、就業、國際收支的變動(二)貨幣政策傳導管道1.貨幣傳導管道2.信貸傳導管道3.資本市場傳導管道第五節中央銀行業務與資產負債表一、中央銀行業務活動的一般原則(一)非盈利性(二)流動性(三)主動性(四)公開性(五)相對獨立性二、中央銀行業務活動的一般分類(一)銀行性業務銀行性業務是指中央銀行作為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政府的銀行所從事的業務。(二)管理性業務管理性業務是指中央銀行作為一國最高金融管理當局所從事的業務,這類業務主要服務於中央銀行履行宏觀金融管理的職責,主要包括金融調查統計業務和對金融機構的稽核、檢查、審計業務等。三、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是反映其基本業務活動的綜合會計記錄,是中央銀行發揮職能的基本體現。要瞭解中央銀行的業務活動和資產負債的情況,必須首先瞭解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及其構成。為了便於各國之間相互比較和瞭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定期編制的《國際金融統計》刊物,以相對統一的口徑提供了各成員國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基本格式,稱之為“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表2-2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的主要專案。表2-2簡化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國外資產儲備貨幣國內資產對中央政府的債權定期儲備和外幣存款國內資產對各級地方政府的債權發行債券國內資產對存款貨幣銀行的債權進口抵押和限制存款國內資產對非貨幣金融機構的債權對外負債國內資產對非金融政府企業的債權中央政府存款國內資產對私人部門的債權對等基金政府貸款基金資本專案其他(一)資產一國貨幣當局的資產包括兩大類:國外資產和國內資產。1.國外資產國外資產主要包括中央銀行持有的可自由兌換外匯、黃金儲備、不可自由兌換的外匯、地區貨幣合作基金、國庫中的外國資產、其他官方的國外資產、對外國政府和外國金融機構貸款、未在別處列出的其他官方國外資產、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持有額等。2.國內資產國內資產主要由中央銀行對政府、金融機構和其他部門的債權構成。(1) 對中央政府的債權也就是中央政府對中央銀行的債務,它包括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國庫券、政府債券、財政短期貸款、對國庫的貸款和墊款以及法律允許的透支額等。(2) 對各級地方政府的債權是指地方政府對中央銀行的債務,包括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地方政府債券和其他證券、貸款、墊款等。(3) 對存款貨幣銀行的債權是指存款貨幣銀行對中央銀行的債務,包括再貼現、擔保信貸、貸款、回購協議、其他債權和中央銀行在一些銀行的存款等。(4) 對非貨幣金融機構的債權與上面對存款貨幣銀行的債權二者內容基本相同,區別在於債權對象是兩類不同的金融機構。(5) 對非金融政府企業債權是指中央銀行持有的“為政府所有和控制並大規模向公眾出售工業或商業貨物和勞務的企業”的債權,包括票據、證券、國內貨幣墊款、外幣貸款和墊款、非金融政府企業的出口資金融通、長期發展貸款和其他放款等。(6) 對私人部門債權是指中央銀行對非金融私人企業、家庭及私人非盈利組織的債權,主要包括對私人票據的直接貼現、對企業和個人的直接擔保貸款、對中央銀行職工提供的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款以及在公開市場購買的私人企業的證券等。(二)負債 1.儲備貨幣2.定期儲備和外幣存款3.發行債券4.進口抵押和限制存款5.對外負債6.中央政府存款7.對等基金8.政府貸款基金9.資本專案10.其他第六節中央銀行業務管理一、中央銀行負債業務管理(一)貨幣發行業務1.中央銀行貨幣發行的原則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發行貨幣時一般都遵循以下原則。(1) 壟斷發行原則。(2) 信用保證原則。(3) 彈性原則。2.貨幣發行制度(1) 貨幣發行準備制度。(2) 貨幣發行約束制度。(二)代理國庫業務(三)集中存款準備金業務(四)資金清算業務(五)其他負債業務二、中央銀行資產業務管理(一)貸款業務中央銀行的貸款對象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國家政府。1.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2.中央銀行對國家政府的貸款(二)再貼現業務再貼現又稱重貼現,是商業銀行在資金周轉困難時,將其由貼現而取得的商業票據賣給中央銀行或抵押的形式向中央銀行取得貸款等經濟行為。中央銀行再貼現業務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作為金融體系安全的保障因素,二是作為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政策手段。(三)金銀外匯儲備業務(四)證券買賣業務證券買賣業務是中央銀行穩定金融、調節貨幣流通的主要手段。證券買賣業務是在公開市場上進行。中央銀行認為需要緊縮銀根、減少市場貨幣供應量時,便在市場上拋出證券,回籠貨幣。反之,便在市場上發行貨幣,收回證券。(五)其他資產業務除了以上主要的資產業務外,各國中央銀行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辦理其他一些資產業務,例如有些國家中央銀行辦理一部分對個人和企業的貸款等。三、中央銀行支付清算服務和調查統計業務管理(一)中央銀行支付清算業務管理中央銀行的支付清算業務是在中央銀行的職能活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央銀行支付清算業務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經濟安全和金融穩定。“結算”和“清算”是兩個密切聯繫的概念。結算是為實現因商品交易、勞務供應和其他經濟活動所引起的債權債務的清償及資金轉移而發生的貨幣收付的經濟行為。結算有現金結算和銀行結算兩種。清算是通過一定的清算組織和支付系統,處理支付指令的各種金融票據的發送、接受、對賬和確認、收付金額的統計軋差、金額與差額的結清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1.支付清算體系中央銀行的支付清算體系由清算機構、支付系統、支付結算制度和聯行清算制度組成。2.支付清算服務的主要內容基本都包括如下幾項:組織票據交換清算、辦理異地跨行清算、為私營清算機構提供差額清算服務、提供透支便利、提供證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務和跨國支付服務等。3.支付清算系統的運行為了順利進行清算業務,各金融機構首先在中央銀行開設帳戶。中央銀行利用這些帳戶直接進行收付款項的轉賬劃撥,完成清算。(二)中央銀行的調查統計業務1.金融統計的含義金融統計是對金融活動的現象的數量資訊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從而向社會提供決策依據及政策建議的經濟活動。金融統計活動必須遵循一般統計的基本原理,並符合有關的法律法規。2.金融統計的基本原則金融統計工作應遵循如下基本原則。第一,客觀性原則。第二,科學性原則。第三,統一性原則。第四,及時性原則。第五,保密性原則。3.金融統計的主要內容金融統計主要包括貨幣供應量的統計、信貸收支統計、現金收支統計、對外金融統計、金融市場統計、保險統計和資金流量統計等內容。在進行金融統計時,主要對金融機構、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進行統計。4.金融統計的業務程式金融統計和一般統計的業務程式基本一致,即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等。第七節中央銀行金融監管一、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的目標與原則(一)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的目標金融監管的目標是實現金融有效監管的前提和監管當局採取監管行動的依據。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監管的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保護金融秩序的安全2.保護存款人和公眾利益3.維護銀行業公平有效競爭4.保證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順利實施(二)金融監管的原則1.監管主體的獨立性原則2.依法監管原則3.“外控”與“內控”相結合的原則4.穩健運行和風險管理原則5.金融監管的國際協調原則二、金融監管體制金融監管體制是指金融監管的職責和權力分配以及組織的方式。由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經濟發展水準、法律和歷史的原因,世界各國採用的金融監管體制存在一定的差別。按照金融監管機構的設立來劃分,金融監管的體制可以劃分為由中央銀行獨家承擔監管職責的單一監管體制和由中央銀行及其他金融監管機構共同承擔監管職責的多元監管體制;按照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範圍劃分,金融監管體制可以劃分為集中監管體制和分業監管體制。一般來說,實行單一監管體制的國家都是實行集中監管的體制,實行多元化監管體制的國家都是實行分業監管的體制。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可劃分為兩個階段。1998年以前,中國的金融監管體制是集中監管體制。1998年11月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監會)成立,負責對保險業進行監管。2003年4月28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監會)成立,負責對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的監管。我國由此形成了由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一行三會”為主共同負責金融監管的新格局。三、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的內容與方法(一)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的主要內容1.事前監管事前監管又稱為市場准入的監管。對金融機構市場准入的監管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金融機構開設以後的盈利前景和對當地經濟、金融業的影響。二是申請人的財產基礎,通常為對申請人資本金的要求;三是申請人、高級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素質和經歷。2.事中監管事中監管是指對金融機構經營過程中的日常監管,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 資本充足率的監管。(2) 流動性監管。(3) 業務範圍的監管。(4) 貸款風險的管理。(5) 外匯風險管理。(6) 準備金管理。(7) 存款保護管理。3.事後監管事後監管也稱為市場退出的監管。儘管有事前、事中的監管,仍然會有一些金融機構由於種種原因陷入困境或瀕臨倒閉。出於審慎監管的目的,監管機構有必要對金融機構的倒閉和清算進行有力的監管,以維護存款人的利益,保證金融業服務的連續性。(二)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的方法金融監管當局綜合運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政策手段和行政手段進行監管。不同的管理體制和國家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但歸納起來有如下主要的幾種:事先檢查篩選法;現場檢查法;定期報告分析法;內外審計結合法;信用評級和內部監管。第三章

政策性銀行業務

第一節政策性銀行概述一、政策性銀行的產生與發展(一)政策性金融存在的必要性1.政策性金融是彌補市場缺陷的有效機制2.政策性金融是政府宏觀協調的重要手段(二)政策性銀行的產生與發展二、政策性銀行的特徵(一)政策性銀行由政府出資或參股建立1.政府出全資直接創立2.政府參資聯合其他銀行共同設立3.政府通過另一金融機構間接設立(二)政策性銀行不以盈利為目標(三)政策性銀行有明確的業務範圍政策性銀行必須服務於特定、有限的業務領域和對象。政策性銀行的業務領域主要是農業、經濟開發、進出口貿易、房地產業等部門和領域。1.對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的領域2.經濟發展較薄弱的領域和環節3.有利於社會穩定發展的部門和地區(四)政策性銀行有特殊的融資原則政策性銀行是政府根據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特殊需要,依據一定的特殊目的建立起來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它要遵循特殊的融資原則。1.政策性銀行具有特殊的融資資格或條件2.特殊的融資內容和利率3.特殊的融資導向和政策政策性銀行在遵循特殊的融資原則時需要滿足的條件:一是不能屈從於外部壓力向不符合政策性條件的專案貸款,要堅持獨立地進行專案貸款評審、核查;二是不能超出業務領域範圍貸款;三是對政策性專案的風險,必須精確計算可以承受的風險,研究如何規避風險。(五)政策性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很弱(六)政策性銀行有獨立的法律依據三、政策性銀行的職能政策性銀行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機構,其職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信用仲介職能2.直接扶持性職能3.政策導向性職能4.補充輔助性職能第二節政策性銀行的資金來源

與資金運用一、政策性銀行的資金來源(一)政府提供(二)發行金融債券(三)借款(四)吸收存款(五)其他政策性銀行還可以利用社會保障基金等特殊方式籌集資金。例如,巴西是將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險同政策性銀行的資金籌措結合起來,全國住房建設銀行保管擁有巨額款項的“保障就業基金”,該基金的“流動資金”成為全國住房建設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而“政府職工基金”的“流動資金”則成為全國經濟開發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當然這些資金的使用不是無償的,需要償還。所以,政策性銀行確定專案是必須選擇好,否則給政府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二、政策性銀行的資金運用作為特殊的政府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職能的發揮,在於合理調節融通資金,通過資金的合理高效轉移,體現政府的政策意圖。(一)政策性銀行資金運用的目的和方針1.政策性銀行資金運用的主要目的是實現社會經濟效益2.政策性銀行資金運用的方針是自主經營和保本微利(二)政策性銀行資金運用的基本原則1.政策性原則政策性銀行的經營管理活動必須始終服從和貫徹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區域發展政策,並為這些政策的實施服務。政策性銀行通常是通過其貸款投向、貸款期限和貸款利率的安排來具體體現國家政策的要求。2.安全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即保證政策性銀行資產安全,順利回收本息。3.流動性原則資金的正常流動,資金迴圈正常,資金使用效率提高,才能使政策性銀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政策性銀行在運用資金時,要考慮資產和負債的合理搭配,保證資金有一定的流動性。4.效益性原則政策性銀行在業務經營時,應該遵循效益性原則。其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追求社會效益,這是由政策性銀行自身的性質決定的;二是在追求社會效益的同時,努力提高資金運用的經濟效益。(三)政策性銀行的資金運用形式政策性銀行資金運用主要包括貸款業務、投資業務和擔保業務等形式。1.政策性銀行的貸款業務政策性銀行貸款是政策性銀行把籌集起來的資金,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按有借有還的貸款原則,向國民經濟相關部門發放的貸款。政策性銀行的資金運用中貸款形式占最重要的位置。政策性銀行貸款不同於一般商業貸款,具有自身不同的特點:貸款以社會效益為第一追求的標準;貸款受到國家政策、社會經濟總體發展規劃和國民經濟計畫的約束;貸款的期限長、數量大和風險高;貸款條件特別優惠。政策性銀行貸款的種類包括:普通貸款和特別貸款;直接貸款和間接貸款;聯合貸款和政策性銀行貸款的優惠方式。2.政策性銀行投資業務在政策性銀行資金運用中,投資是一項重要的資產業務,但是同貸款業務相比,投資業務在政策性銀行資金運用中則相對處於次要地位。在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從事投資活動的主要是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投資一般採用股權投資或證券投資兩種形式。股權投資主要用於政府或政府部門需要控制的行業,而證券投資是政策性銀行認購的符合產業政策和經濟發展規劃的專案發行的中、長期債券。例如,印尼開發銀行對那些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國內外企業進行參股,菲律賓開發銀行通過其股權投資等方式來支持私人開發銀行和鄉村銀行的建立,而韓國開發銀行的投資活動,則有股權投資和債券投資,即韓國開發銀行的投資既可以認購中長期公司債券,又可以參加股權投資。政策性銀行的投資準則主要是服從宏觀經濟與政府政策的目標要求。從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投資來看,它們對農業經營、土地經營、農村公路設備、農業工程、鄉村企業投資。3.政策性銀行擔保業務政策性銀行擔保業務是政策性銀行提供給符合產業政策和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的帶有政策性性質的專案所提供的信用保證業務。當借款人到期無力償還貸款時,由政策性銀行負責償還全部或部分貸款。政策性銀行從事擔保業務,其目的在於為政策扶持對象廣辟財源,籌措發展資金,並對那些非政策性金融機構從事政策性貸款活動給予鼓勵和支持,從而以較少的資金推動和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向政策性融資目標,緩解政策性銀行資金不足的矛盾。政策性銀行開展擔保業務,有助於改善借款人的融資地位和條件,降低其融資成本,刺激和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擴大貸款額,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較其他金融機構而言,政策性銀行的擔保業務具有獨特優勢,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政策性銀行最為重要的業務活動之一。4.政策性銀行業務委託政策性銀行由於分支機構的限制,常常把部分業務操作委託給商業銀行經辦。政策性銀行把業務委託給商業銀行是可以指定專案和資金數量,也可以只給予範圍由商業銀行自己根據政策性銀行的政策來發放貸款。政策性銀行一般對經辦業務的商業銀行支付手續費。有時還採用收益分成形式。政策性銀行的資金運用,除開展貸款業務、投資業務和擔保業務外,還可以較多地採用諸如貼現業務、利息補貼業務、信貸保險業務等方式進行運用資金和開展業務活動,但這些業務的規模和影響都不大。三、政策性銀行的專案貸款管理(一)界定業務範圍所謂界定業務範圍就是指政策性銀行貸款和投資業務範圍的明確界定,也就是要防止政策性銀行同商業銀行競爭商業性金融業務。為了實現政府宏觀調控意圖,政策性銀行資產業務的主要領域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基礎產業,如重要能源、原材料、交通運輸設施產業等。第二,農業部門和主營農副產品收購、儲備的部門。第三,支持本國大型、成套設備的出口。(二)可行性分析從宏觀角度來看,政策性銀行資金運用的可行性分析應該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補位二是引導投資三是杠杆作用從微觀角度來看,政策性銀行的專案貸款可行性分析與一般性商業貸款沒有本質區別。(三)借款人資格審查(四)明確與代理行的職責(五)加強檢查監督第三節我國政策性銀行業務管理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業務管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實行行長負責制,行長為其法人代表,行長直接由國務院任命,全面負責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日常工作。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有資本金、企業存款、財政支農資金、中央銀行再貸款、發行金融債券和境外籌資等。其中,資本金為200億元人民幣,屬國家資本,其中一部分從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基金中劃轉,其餘部分由財政部撥補。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目前的主要業務是保證農副產品收購資金的封閉運行和良性迴圈。根據《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章程》,二、中國進出口銀行業務管理中國進出口銀行成立於1994年7月,總行設在北京,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府全資擁有的國家政策性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外經貿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為擴大我國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推動有比較優勢的企業開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資,促進對外關係發展和國際經貿合作,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註冊資本金為33.8億元人民幣,由國家財政全額撥給。到2000年底,經過歷年的稅收返還和資本公積金轉增,實收資本已達50億元人民幣。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一樣,中國進出口銀行不以盈利為目的,實行自主、保本經營的金融企業。中國進出口銀行目前在國內設有8家營業性分支機構和5個代表處,在境外設有東南非代表處和巴黎代表處,並與全球140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係。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董事會由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經貿委、財政部、外經貿委、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所組成。該行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行長負責制。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資金來源是財政部門撥付的資本金、中國人民銀行的再貸款、境內外發行金融債券等有價證券和向國內外金融機構籌資。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業務範圍三、國家開發銀行業務管理國家開發銀行成立於1994年3月,總行設在北京,是國務院直屬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目前在全國設有32家分行和4家代表處,註冊資本金為500億人民幣。國家開發銀行的主要職能是:貫徹國家產業政策的地區經濟發展政策;對國家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中的大中型政策性專案及其配套工程提供融資服務;從資金來源上對固定資產投資的總量和結構進行宏觀調控。國家開發銀行的經營方針是“不以盈利為目的,取大讓小利”。國家開發銀行監事會由國務院根據《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暫行條例》委任派出,對國務院負責,並依據該《條例》的規定對國家開發銀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管理情況實施監督。國家開發銀行的資金供給取決於貸款需求,資金來源管道包括發行債券、向中央銀行借款、稅收返還、同業拆借市場等,此外還吸收了某種程度的客戶存款,但這些存款僅限於從該行貸款或與該行貸款有關的客戶。國家開發銀行的大多數資金還是來自於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發行的債券。目前,該行的資金來源中金融債券籌資占80%以上。除信貸業務外,目前開發銀行已經得到批准並開展的業務包括:①管理和運用國家預算內經營建設基金和貼息資金業務;②承銷有信貸關係的企業債券;③經批准在國外發行債券,根據國家計畫籌借國際商業借款業務;④辦理有關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轉貸業務;⑤辦理人民幣同業拆借業務;⑥建設專案貸款的評審、諮詢和擔保業務;⑦外匯貸款業務;⑧與貸款專案有關的本外幣企業存款和結算業務;⑨貸款項下的外匯匯款業務;⑩貸款專案進口設備項下的國際結算;貸款專案進口設備項下代客資金保值的代客外匯買賣業務;外匯擔保;自營外匯買賣;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同業外匯拆借業務;資信調查、諮詢、見證業務;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規定批准的業務。國家開發銀行在長期的貸款實踐中始終堅持以下三個基本原則:第一,大力支持中國政府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實現社會目標;第二,充當中國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催化劑;第三,不斷增強國家開發銀行的市場生存能力,提高融資能力,使國家開發銀行能夠長期穩定發展。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業務的戰略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繼續加大對基礎設施重點行業的支持包括電力、公路、鐵路、石油石化、煤炭、郵電通信和公共基礎設施。第二,資金投向進一步向西部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傾斜。第三,拓展國際業務,加強國際合作。第四,加大對農村和縣域經濟發展的投入。第五,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第六,加強對教育、住房、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等事業的支持。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分類包括以下內容。(1) 硬貸款和軟貸款。(2) 人民幣貸款和外幣貸款國家開發銀行的外幣貸款主要包括自營外匯貸款和轉貸款,其中轉貸款包括外國政府貸款轉貸款、出口信貸轉貸款、境外發債轉貸款、國際銀團貸款轉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轉貸款等。外幣貸款主要用於為重點專案引進外國技術、原材料、設備和諮詢服務。國家開發銀行執行中國人民銀行統一頒佈的利率規定,對長期使用開發銀行貸款並始終保持優良信譽的借款人,專案貸款利率可適當下浮,下浮的幅度控制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幅度之內。第四章

商業銀行概論

第一節商業銀行的起源、特徵及職能一、商業銀行的起源與特徵銀行最初是建立在貨幣經營業基礎上的。在前資本主義社會,由於貨幣鑄造權分散,造成各種鑄幣的重量、材料、成色不統一,貨幣的不一致導致了交易的困難。為了滿足貨幣兌換的需求,逐漸從商業社會中分離出一種專門從事貨幣兌換的商人即貨幣兌換商。隨著貿易的擴大,為了解決商人保管和攜帶貨幣所產生的風險,貨幣兌換商開始貨幣保管及貨幣支付、結算業務,即貨幣經營業。但當時的貨幣兌換、保管、支付、結算等業務是由貨幣本身的職能引起的單純的技術性業務活動,還沒有涉及信用活動。現代西方商業銀行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信用制度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現代西方國家商業銀行是通過如下兩個途徑建立起來的。一個是由過去的高利貸性質的私人銀行逐步演變過來;另一個是新建立起來的股份制銀行。在其發展過程中,商業銀行又大致遵循了兩種模式:英國模式和德國模式,即職能分工型模式和全能型模式。現代商業銀行具有以下三個特徵:(1) 商業銀行是特殊的企業。①商業銀行的經營對象和內容具有特殊性。②由於其經營對象的特殊性使商業銀行對整個社會經濟影響和受社會經濟影響的程度較其他企業都要大。(2) 商業銀行是特殊的金融機構。(3) 商業銀行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基礎和重要管道。二、商業銀行的職能(一)信用仲介職能商業銀行通過信用仲介的職能,對經濟發展過程起了多方面的調控作用:①可以把暫時從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游離出來的閒置資本,轉化為職能資本。②可以將零散的、小額的貨幣集中起來,投入到商品生產過程中,形成巨額的生產資本,以擴大社會資本總量,加速社會再生產過程;③可以把短期資本轉化為長期貨幣資本,在利潤原則的支配下,還可以把貨幣資本從效益低的部門轉到效益高的部門,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二)支付仲介職能所謂支付仲介,主要是指商業銀行為商品交易的貨幣結算提供一種支付機制。商業銀行為工商企業提供支付工具和資金的轉賬,主要包括貨幣收付、轉賬結算、交易清算、匯總。(三)信用創造職能商業銀行信用創造是指商業銀行利用其所吸收的存款發放貸款,在支票流通和轉賬結算的基礎上,貸款又轉化為存款,在這種存款不提取現金或不完全提現的情況下,就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最後在整個銀行體系中,就形成了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四)金融服務職能所謂金融服務職能是指商業銀行利用其在國民經濟活動中的特殊經濟紐帶作用,憑藉聯繫面廣、資訊靈活等優勢,運用先進的科學方法和工具,向全社會提供財務管理、諮詢、代理應收賬款、信託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第二節商業銀行的組織類型一、商業銀行的外部組織形(一)單元制單元制又稱單一銀行制(UnitBankingSystem),是指商業銀行業務由一個獨立的銀行機構經營,不設立或不允許設立分支機構。該銀行既不受其他商業銀行控制,本身也不得控制其他商業銀行。這種銀行制度在美國較典型,並有其歷史背景。單元制的優點主要表現在:①限制銀行吞併和壟斷,防止過度競爭,減緩銀行集中的進程,從而有利於銀行業的自由競爭;②有利於銀行與地方政府的協調,更能適合本地區的需要,集中全力為本地區服務;③各銀行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沒有總行牽制,因而業務經營的靈活性較大;④銀行管理層次少,有利於中央銀行管理和控制。單元制的弱點主要表現在:①業務多集中在某一區域或某一行業,無法分散風險;②金融創新的單位成本高,不利於銀行採取先進的管理手段和發展新的業務領域;③銀行規模較小,經營成本高,不利於取得規模經濟效益;④不利於資本的合理流動。資本不足,遭遇擠兌時,難免孤立無援,給經營者帶來較大風險;資本過剩時,又缺乏調劑資金餘缺的管道,不利於提高資本收益。(二)分行制分行制又稱分支行制(BranchBankingSystem),是指在各大中心城市設立總行,本埠和國內外普遍設立分支銀行的制度。目前,大多數國家實行的都是分支行制,如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日本等。由於這些國家的分支機構遍佈國內外各個角落,因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銀行網路,控制著整個商業銀行的運作和業務開展。英國是實行分行制商業銀行制度的典型。分支行制的優點表現在:①增強銀行實力②分散風險。③有利於宏觀管理。④可以取得規模效益。分支行制的缺點表現在:①不利於競爭。②不利於管理。同時,極易導致資金過於從地方集中到大城市,犧牲地方產業的發展,從而遭受地方銀行的抵觸。(三)持股公司制持股公司制又稱集團銀行制(GroupBankingSystem),是指由某一集團成立股權公司,再由該公司控制或收購銀行而組建起來的一種特殊的商業銀行制度。根據1956年通過的美國《銀行控股公司法》的定義,銀行控股公司(持股公司)是指那些直接或間接擁有並控制某個銀行25%的有投票權的股票,控制該銀行董事會的選舉,並對銀行的管理決策和經營政策有決定性影響的大公司。持股公司所擁有的銀行在法律上是獨立的,保持其自主的董事會,對股東負責,接受管理機構的監督,但其業務與經營政策由持股公司統一控制。持股公司制的優點表現為:①持股公司設施集中化,可以節省費用開支;②銀行持股公司能夠擴大資本總量,增加自身實力和競爭力,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一銀行制的不足;③持股公司股票更加暢銷,可以降低資本成本。持股公司制的缺點主要是:易於形成壟斷集中,不利於開展競爭,不利於增強銀行活力。(四)連鎖銀行制連鎖銀行制又稱聯合制(ChainBankingSystem),是指由某一個人或某一集團購買若干獨立銀行的多數股票,若干獨立的銀行在法律上是獨立的,也沒有股權公司的形式存在,但其所有權掌握在某一個人或某一集團手中,其業務和經營政策均由一個人或一個決策集團控制。這種銀行機構往往是一個地區或一個州的大銀行組織起來,由幾個銀行的董事組成決策集團。連鎖銀行最早出現在美國19世紀90年代。連鎖銀行和持股公司有許多相同點,兩者都是為了彌補單一銀行制的不足,回避對設立分支行的限制而實行的。連鎖銀行制也是一種變相的分支行制。但兩者有一定的差異;銀行持股公司在各子銀行(或公司)之上有一個董事會,連鎖銀行則沒有;銀行持股公司經營規模一般較大,而連鎖銀行經營規模和活動地域都很小,常以一家較大的銀行為中心,從而實現資金及業務往來、若干人員交換的便利。但連鎖銀行制與銀行持股公司相比,有它的局限性,由於其受個人或某一集團的控制,因而不易獲得銀行所需要的大量資本。二、現代商業銀行的設立程式從保證整個金融業的安全穩定出發,世界各國的金融當局要求商業銀行的設立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式。現以我國商業銀行基本設立程式為例。根據1995年5月10日我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與2003年12月3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的規定:設立商業銀行,應當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准。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等商業銀行業務。任何單位不得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設立銀行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三、商業銀行的內部組織結構由於各國的銀行體制不同,經營環境不同,以及民族習慣的差異,商業銀行的內部組織結構不可能完全一致,即使在同一個國家,每一家商業銀行的內部組織結構也不盡相同。但是,各個國家的商業銀行的內部組織結構存在著很大的共性。一般而言,商業銀行的內部組織結構,可分為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三個層次。

第三節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

經營方針與經營決策一、商業銀行經營環境的變化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是指商業銀行從事業務活動所依存的基本體系和總體背景。從廣義上講,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包括直接具體環境和間接環境。直接具體環境包括資金供求與利率、匯率狀態、客戶的需要、競爭對手的實力與經營策略、上級政策干預與計畫程度,它影響銀行的中短期行為;間接環境包括生產力和技術發展水準,歷史和文化因素,政治、經濟及法制制度,它影響銀行的中長期行為。以下主要論述二戰後商業銀行經營環境的變化。(一)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二)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1.金融機構競爭激烈2.金融創新層出不窮

(三)政府監管的變化1.金融監管從國內監管向國際監管轉變2.金融監管從信用風險監管向市場風險監管轉變3.金融監管從傳統業務監管向創新業務監管轉變4.金融監管從分業監管向統一監管轉變二、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方針(一)安全性①要合理安排資產內部的規模及期限結構②保持一定比例的流動性較高的資產③自有資本在全部負債中要佔有相當的比重④加強對客戶資信的調查和經營預測(二)流動性保持銀行流動性的必要是由銀行資金來源的性質和銀行業務經營的特點所決定。首先,銀行的自有資金比例小,銀行資金來源的大部分是客戶的存款和借入款。其次,商業銀行的資金運動帶有很大的不規則性,這種不規則性表現為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兩個方面的收付餘額。要實現銀行的流動性,不能僅靠資產或負債單方面的操作,必須兩者操作配合起來。從資產方面來看,商業銀行應掌握一定數額的現金資產和流動性較強的其他金融資產,並建立分層次的現金準備,運用適當的資產管理方法,以滿足資產流動性的要求;從負債方面來看,商業銀行可通過向中央銀行借款、向同業和國內外金融市場借款、發行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金融債券和銀行本票等主動型負債方式,來保持負債的流動性。只要負債經營的成本低於貸款和投資收益,對於商業銀行來說都是有利的。(三)盈利性盈利的來源主要有兩類:一是來自於資產負債表內業務的經營;二是來自於表外業務的經營與管理。商業銀行的盈利取決於資產收益、其他收入和銀行經營成本三個因素。(四)經營方針的協調商業銀行經營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個方面既有統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一般來說,安全性與流動性呈正相關關係,流動性較強的資產,安全性也好,而安全性和流動性經常和盈利性發生矛盾。三、商業銀行的經營決策商業銀行經營總目標的實現,依賴於正確的經營決策。而正確的經營決策,要以科學的經營預測為依據。(一)商業銀行的資訊管理與預測1.商業銀行的資訊管理(1) 資訊對商業銀行經營的作用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資訊對商業銀行開展其業務,提高其經濟效益起重要作用。第二,資訊對商業銀行進行決策和諮詢服務起重要作用。第三,資訊對商業銀行實現管理現代化起重要作用。(2) 商業銀行資訊管理程式。商業銀行資訊工作程式,一般分為資訊收集、資訊加工和資訊運用三個階段。其中,資訊收集是基礎,資訊加工是關鍵,資訊運用是目的,三者缺一不可。(3) 商業銀行資訊的組織與管理。商業銀行資訊的組織與管理包括如下內容:①建立商業銀行資訊網絡。②建立商業銀行資訊檔案。③建立資訊管理人才。④實現資訊處理技術的現代化。2.商業銀行的經營預測(1) 商業銀行經營預測的依據①準確的經濟資訊和金融資訊;②銀行經營的外部因素。③銀行經營內部因素。(2) 商業銀行經營預測的內容。商業銀行的經營預測主要有存款預測、貸款需求預測、流動性需求量預測、市場預測和損益預測等。3.商業銀行經營預測的方法(1) 定性預測法。(2) 定量預測法。(二)商業銀行經營決策商業銀行的經營決策,是對未來經營活動行為的抉擇,是根據對業務經營狀況的分析和對未來經營的預測,對經營的目標和方向、經營策略和計畫、經營的業務種類和經營活動等,制定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營方案,從中擇優,作為今後行動的準則,並付諸實施的過程。1.經營決策的分類及其內容(1) 銀行經營決策的分類。第一,按決策的範圍劃分,銀行經營決策可以分為宏觀決策和微觀決策。第二,按經營決策的層次劃分,銀行經營決策可以分為戰略決策、管理決策和業務決策。第三,按決策的形式劃分,銀行經營決策可分為程式化決策和非程式化決策。(2) 銀行經營決策的內容。商業銀行的經營決策有目標決策、業務決策等屬於全行性的決策和資產管理決策、負債管理決策等屬於某一方面的經營管理決策。有時還有具體業務的執行決策。第一,屬於全行性的決策的內容。第二,屬於某一方面的經營管理決策的內容。第三,屬於具體業務執行決策的,主要是各職能部門、業務管理人員根據每項具體業務的情況所進行的決策。2.商業銀行經營決策的基本程式第一,依據經營要求,確定決策目標。確第二,加強調查研究,廣泛收集資訊。第三,充分發揮各層次、各位專家的積極性,擬定各種方案。第四,權衡利弊得失,篩選最優方案。第五,組織方案實施,加強回饋控制。3.商業銀行經營決策的方法商業銀行經營決策的方法很多,本書只介紹其中最常用的幾種方法。(1) 風險型決策方法。(2) 非肯定型決策方法。(3) 肯定型決策方法。第四節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歷史商業銀行是市場經濟的產物,隨著商品經濟和信用制度發展起來。我國商業銀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而我國商業銀行得到真正發展是到新中國成立以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期,隨著非國有經濟成分迅速發展,大批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要求有新型商業銀行為其提供金融服務。以交通銀行恢復為代表,一批全國性、區域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紛紛建立,如中信實業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他們打破了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高度壟斷的金融格局。這些新建的商業銀行實行現代企業制度,迫使國有專業銀行在企業化經營和轉換經營機制方面進行改革。十四屆三中全會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建立;一批以民生銀行為代表的,為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服務的全國性、區域性商業銀行也陸續誕生,激烈的競爭迫使四大國有專業銀行加快向商業銀行方向改革的步伐。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真正進入了深化時期。1996年1月中國民生銀行在北京正式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家以民營企業投資為主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設立的初衷主要是為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在對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整頓、改組的基礎上,組建中小企業服務的城市商業銀行主要是為本地區經濟發展融通資金,重點為城市中小企業發展提供金融服務。例如,1992年成立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隨後對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改革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公司治理結構,強化內部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使其真正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使商業銀行成為真正的產權主體和市場競爭主體。總之,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銀行體系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領導,多種商業銀行並存的金融組織體系。我國商業銀行改革分兩條途徑:一是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和新建的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化,二是新建立一批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商業銀行。而第一條途徑中,國有商業銀行向股份制改造仍然是以後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第五章

商業銀行資本管理

第一節商業銀行資本的職能一、商業銀行資本金具有營業職能銀行在初始階段尚不能盈利時,由銀行的發起者所籌集的資本是開展業務所必需的。二、商業銀行資本金具有保護職能銀行信譽是銀行經營成功的基本因素。銀行如果擁有充足的資本,就能增強存儲戶的安全感並贏得存款者的信賴。如果存款人和借款人確信銀行擁有足以安渡難關的雄厚資本,存款人就不會向銀行擠提存款,借款人也會按期償還貸款。因此,充足的銀行資本是維持銀行信譽的重要保證,而良好的信譽又是銀行發展其業務的永久保障。三、商業銀行資本金具有管理職能銀行管理部門通過規定和調節各種業務的資本比率,實施對銀行業務活動的監控。為此,銀行管理部門制定新建銀行的最低資本額、新設分支機構的最低資本額、兼併另一家銀行所須擁有的最低資本額等。銀行監管部門的這些監管措施,有利於整個銀行部門的穩定與發展。第二節商業銀行資本的構成一、普通資本(一)普通股(二)資本盈餘(三)未分配利潤二、優先資本優先資本是指銀行資本在股息分配和資本清償上先於普通資本的那部分資本。銀行的收益和資產分配先於普通股的股票稱為優先股。優先股的股東,不具有選舉權和投票權。但是銀行破產或倒閉,優先股股東對銀行資產的清償權優先於普通股。優先股一般與普通股一樣具有永久性,沒有償還期。銀行發行優先股的優點主要是:①由於優先股股東只按固定比例獲取股息,不參加紅利的分配,因而不會影響普通股股東的紅利收入,也不會影響普通股股票的市場價格。②由於優先股股東沒有投票權,原來股東對銀行的控制力不會由於優先股的發行而受到削弱。③一般來說,銀行發行優先股可增加銀行的總收益,提高銀行財務杠杆的效力。三、債務資本債務資本是銀行可使用的外源資本,主要有資本票據和資本債券兩種。資本票據和資本債券是商業銀行的債務型資本。目前,銀行遇到財務困難時經常使用。銀行發行資本票據和資本債務的主要優點是:①由於債務利息可以從稅前利潤中支出,免繳所得稅,並且銀行此類債務無需提繳存款準備金,所以相對減少了銀行的經營成本;②資本票據和資本債券提高對股東收益的財務杠杆效應。如果一家銀行能按低於投資收益的利率借入資金,則可以增加每股盈利和股東股權的收益率。四、其他資本其他資本是指除了優先資本和普通資本以外的其他銀行資本,主要由資本準備金、貸款損失準備金和證券損失準備金等組成。(一)資本準備金所謂資本準備金是銀行為應付股票資本的減少而保持的儲備。資本準備金是銀行為了應付意外事件按照一定比例從稅前利潤中提取出來的,當銀行發生損失時,可用資本準備金進行補償。(二)貸款損失準備金所謂貸款損失準備金是商業銀行為了應付貸款的吊賬,按照一定比例從稅前利潤中提取出來的儲備金的一種。(三)證券損失準備金所謂證券損失準備金是指銀行為了應付證券價格的下跌而保持的儲備。該儲備金也是按照一定比例從稅前利潤中提取出來的。第三節銀行適度資本需要量的測定一、銀行適度資本需要量的確定所謂銀行適度資本需要量是從銀行經營者角度來說就是使銀行獲利最大的資本量。銀行經營者任何一筆資金都具有時間價值,即銀行經營者必須考慮機會成本。所謂機會成本是指一筆資金運用於某一專案後,就不能同時運用於另一專案,從而失去另一處獲得利潤的機會。機會成本決定於社會資金折現率或資本的社會平均利潤率。如果以社會資本平均利潤率電腦會成本,假定運用於銀行的資金總額為x,名義資金收益函數為f(x),實際資金收益函數為F(x),則有:F(x)=f(x)-Rx式中R表示社會資本平均利潤率。追求利潤最大化,就是追求F(x)最大,當F(x)為最大時,有F(x)=f(x)-R=0,即f(x)=R。也就是說,資金的邊際收益率等於平均利潤率(即機會成本率)時資金收益最大。這就是說,銀行資本最佳量(即銀行適度資本量)是使邊際收益等於機會成本率時的資本量。下麵借助圖例進一步說明銀行適度資本量的有關原理。圖5-1銀行資本量與資本成本曲線二、銀行適度資本需要量的測定方法銀行適度資本需要量的測定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一)資本比率法資本比率法主要有資本對存款比率、資本對總資產比率和資本對風險資產比率等三種測定方法。1.資本對存款比率通常認為,該比率保持在10%左右,表明銀行資本量是比較充足的。2.資本對總資產比率通常認為,該比率保持在8%左右,一般認為銀行資本是適度的。3.資本對風險資產比率通常認為,這個比率保持在15%以上20%以下為最佳比率。資本比率法雖然簡潔明瞭,但顯得過於粗糙,應用時應該結合其他方法全面考慮。(二)分類比率法分類比率法是根據資產的風險性或負債的易變性來分類加權測算資本需要量的測定方法。該方法有如下兩種具體的測定方法:①採用資本對風險資產比率或資本對風險調整資產比率來測定銀行資產風險性,從而確定適度資本需要量;②將資產分成六類:一是無風險資產,如庫存現金、同業放款、上存資金、政府短期證券等;二是最低風險資產,如優質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信譽好的商業票據、政府中長期債券等;三是有價證券資產,如一般公司債券、普通有價證券、普通貸款等,有價證券資產又稱為普通風險資產;四是較高風險資產,如債務人財務狀況較差、信譽不好,擔保品不足或其他不可靠因素較多的資產;五是有問題資產,如可疑貸款和證券、已逾期貸款、拖欠的證券等;六是損失資產和固定資產,如呆滯壞賬貸款、貶值證券、房屋設備等。對以上六類資產,分別按其數值的0%、5%、15%、20%、50%和100%測算出資本需要量。這種方法最初由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設計,所以又稱紐約資本充足度公式。該公式比較準確,但是其中某些資產的劃分比較困難,而且對這些資產所要求的資產量的測算不太考慮條件的變化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三)綜合分析法綜合分析法是將各種數量與非數量因素通盤加以考慮的分析方法。綜合分析法主要涉及如下八個方面:①銀行經營管理水準;②銀行資產流動性;③存款結構潛在的變化;④銀行盈利及留存;⑤銀行股東的信譽及特點;⑥營業過程的特徵;⑦銀行間接費用開支;⑧在競爭中滿足本地現在和將來金融需求的能力。綜合分析法比較全面,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難以具體確定資本適度需要量的數值。所以,在實際應用時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四)趨勢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是利用趨勢分析通覽一組比率標準,以達到多方面較為適宜的資本需要量的測定方法。該方法是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