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1页
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2页
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3页
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4页
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藝術的本質與特徵上編藝術總論第一節藝術的本質一、藝術史上關於藝術本質的幾種主要看法

影響最大的主要有“客觀精神說”、“主觀精神說”、“模仿說”或“再現說”。

—————認為藝術是“理念”或者客觀“宇宙精神”的體現。1、“客觀精神說”

柏拉圖認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德國黑格爾對藝術本質的認識同樣建立在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之上。

劉勰認為,文是道的表現,道是文的本源。朱熹認為,“文”只不過是載“道”的簡單工具,“猶車之載物”罷了。顯然,這種“文以載道”說同樣把藝術的本質歸結為某種客觀精神。2、“主觀精神說”

——認為藝術是“自我意識的表現”,是“生命本體的衝動”。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康德認為,藝術純粹是作家藝術家們的天才創造物,他強調藝術創作中天才的想像力與獨創性,可以使藝術達到美的境界。

我國南北朝時期,是文字日益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抒情言志的特點得到重視。文藝批評家把“情”、“志”歸結為作家、藝術家個人的心靈和欲望的表現,根本否定文藝與社會現實的聯繫。

我國宋代嚴羽的“妙悟”說和明代袁宏通的“性靈”說同樣也是把主觀精神的表現和抒發當做文學藝術本質特徵。3、“模仿說”或“再現說”

——西方文藝思想史上,從古希臘以來,“模仿說”一直是很有影響的一種觀點。

亞裏士多德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使得藝術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現實世界更加真實。

車爾尼雪夫斯基從他關於“美是生活”的論斷出發,認為藝術是對生活的“再現”,是對客觀現實的“再現”。

中外藝術史上還有“形象說”、“情感說”、“表現說”、“形式說”等多種頗有影響的看法。二、藝術本質問題的科學理論基礎

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它的成果構成了人類光輝燦爛的藝術文化寶庫。

三、“藝術生產”理論對藝術學研究的啟示1、“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的起源性質和特點(1)首先,從藝術的起源來看,藝術生產本身是經歷了一個漫長歷史過程才從物質生產中分化出來的。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藝術生產才逐漸獨立出來,這些勞動產品也逐漸從滿足人的物質需要變為滿足人的精神需要。藝術的起源以勞動為前提,以巫術為仲介,藝術的起源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勞動。(2)藝術生產的突出特點,是把創作主體(作家、藝術家)強烈的主觀因素滲透到整個藝術創作過程,並融合到藝術作品之中。2、藝術生產理論闡明了兩種生產的“不平衡關係”

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的發展離不開一定時代的物質生產條件。總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形成的。但兩者發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又具有相對獨立性。3、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系統的奧秘

藝術生產理論把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鑒賞這三個相互聯繫的環節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研究。

藝術鑒賞則可以被看著是藝術的消費階段,它是欣賞主體(讀者、觀眾、聽眾)和欣賞客體(藝術品)之間相互作用並得到藝術享受的過程。同時,藝術欣賞反過來又成為刺激藝術生產的動力,推動著藝術生產的發展。第二節藝術的基本特徵1、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2、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3、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一)形象性(二)主體性1、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特點;

藝術創作又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作家、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對藝術創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創作主體,藝術作品就無法產生。

藝術創作更具有獨創性的特點,每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凝聚著藝術家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感,帶有藝術家個人的主觀色彩與藝術追求,體現出藝術家鮮明的創作風格和藝術個性,具有強烈的創造性與創新性特色。2、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藝術作品作為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必然打上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的鮮明烙印。3、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總而言之,藝術鑒賞的本質就是一種審美的再創造。(三)審美性1、它必須是人類藝術生產的產品;2、它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即審美性。

正是這兩點,使藝術品和其他一切非藝術品區分開來。具體表現在:

第一,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第二,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

藝術美要以真和善為前提,並通過審美性體現出藝術中這種真、善、美的統一。

藝術中的“真”,是要通過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通過提煉和加工,使生活真實昇華為藝術真實,也就是化“真”為“美”,通過藝術形象體現出來。

藝術中的“善”,也並不是道德說教,是使藝術家的人生態度和道德評價滲透到藝術作品之中,也就是化“善”為“美”,體現為生動感人,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一、藝術起源於“模仿”(模仿說):

古希臘哲學家德漠克利特和亞裏士多德為代表,他們認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藝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種樣式和種類的藝術。二、藝術起源於“遊戲”(遊戲說):

18世紀席勒(德國)和19世紀斯賓塞(英國)為主要代表,被稱為“席勒——斯賓塞理論”。認為:藝術活動或審美活動起源於人類所具有的遊戲本能。它表現在兩個方面:

(1)、由於人類具有過剩的精力;

(2)、人將這種過剩的精力運用到沒有實際效果、沒有功利目的的活動中,體現為一種自由的“遊戲”;三、藝術起源於表現(表現說):19世紀後期以來,藝術起源於“表現”的說法在西方文藝界具有較大的影響,流行於現代西方各種美學思潮。

義大利克羅齊美學思想的核心是“直覺即表現”說;英國科林伍德認為只有表現情感的藝術才是所謂“真正的藝術”,藝術就是藝術家的主觀想像和情感的表現。四、藝術起源於巫術(巫術說):

英國的愛德華·

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最早提出藝術起源於“巫術”的理論主張。

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弗雷澤認為原始部落的一切風俗、儀式和信仰都起源於交感巫術。五、藝術起源於勞動(勞動說):

在我國文藝理論界佔據主導地位的理論,是認為藝術起源於生產勞動。19世紀芬蘭希爾恩的《藝術的起源》和俄國普列漢諾夫的《沒有地址的信》中通過對原始音樂、原始歌舞、原始繪畫的分析,以大量人種學、民族學、人類學和民俗學的文獻證明了藝術發生於勞動的觀點。

恩格斯曾經指出:“首先是勞動,然後是語言和勞動一起,成為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它們的影響下,猿腦就逐漸地過渡到人腦。從這種意義上講,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第二節人類實踐與藝術起源的多元決定論

法國的阿爾都塞認為,社會發展不是一元決定的,而是多元決定的,並進而提出了多元決定的辨證法,或者說是結構的辯證法。

希爾恩認為,藝術本身就是一種綜合性的現象。因此,研究藝術的起源必須從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藝術起源的奧秘。

藝術生產經歷了一個從實用到審美,以巫術為仲介,以勞動為前提的漫長的歷史過程,其中也滲透著人類模仿的需要、表現的衝動和遊戲的本能。,2、藝術對於大至天體、小至細胞的自然現象同樣具有審美認知功能;1、藝術對於社會、歷史、人生都具有審美認知功能;闊:能和作用主要包審美認知的功二、審美教育作用

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藝術欣賞活動,受到真、善、美的薰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啟迪,實踐上找到榜樣,認識上得到提高,在潛移默化的作用下,使人們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發生深刻的變化,引導人們正確地理解和認識生活,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特點:1、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第一個特點是:“以情感人”;2、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第二個特點是:“潛移默化”;3、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第三個特點是:“寓教於樂”;三、審美娛樂作用

主要是指通過藝術欣賞活動,使人們的審美需要得到滿足,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賞心悅目、暢神益智,通過閱讀作品或觀賞演出,使身心得到放鬆或休息。藝術審美娛樂功能的作用主要體現在:1、通過欣賞藝術,使人們的審美需要得到滿足,精神上產生一種愉悅、美感;2、使人們通過藝術欣賞得到積極的休息;

美國的馬斯洛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種“高峰體驗”。在這種時刻裏,人會感受到強烈的幸福、狂喜、頓悟、完美。第二節藝術教育一、美育與藝術教育

教育總長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認為這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美育的核心是藝術教育。二、藝術教育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藝術教育可以豐富人的想像力,發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強人的創造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愛因斯坦曾經講過藝術培養了他的感知力和創造力,而李政道有一句名言:“科學與藝術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誰也離不開誰”。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對藝術教育空前重視。

顯然,文化作為一個大系統,包含著諸多子系統。從總體上講,文化大系統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子系統,而它們又包含著許多更低層次的子系統。二、藝術在人類文化中的地位;

(1)、在整個文化的組成部分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始終參與和推動著人類文化的歷史發展進程;

(2)、藝術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統的制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這些作家、藝術家和他們創作的作品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文化大系統從文化結構來看,物質文化是基礎,制度文化是仲介,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決定和制約精神文化。

僅僅從精神文化內部來看,藝術同哲學、宗教、道德、科學之間,也是相互關聯,彼此作用的。這種關係表現在:

一方面,藝術要受到哲學、宗教、道德、科學等其他精神文化的影響;

另一方面,藝術反過來影響著它們。第二節藝術與哲學一、哲學與藝術的相互關係1、哲學對藝術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對藝術家的影響;2、哲學對藝術的影響,還表現在出現了一批哲理性的藝術作品;二、西方現代哲學與西方現代派藝術本體論上,大多具有唯心主義色彩;在認識上,大多具有非理性主義色彩;在人類哲學上,大多具有悲觀主義色彩;第三節藝術與宗教一、宗教與藝術的相互關係

藝術與宗教在認識,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某些共同之處。

感知、想像、聯想、情感等諸多心理因素,在藝術與宗教領域中都佔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占重要地位。審美感情與宗教感情一樣,往往都是超脫日常生活的感情,追求精神愉悅而不是物質滿足。

藝術與宗教的密切聯繫,更重要的原因是宗教對藝術的利用。在西方,尤其表現在中世紀的歐洲,而在我國,從佛教傳入後,對中國各門藝術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宗教對藝術的影響:(1)宗教對藝術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利用各門藝術來宣傳宗教,為藝術提供了宗教題材的內容;(2)宗教對藝術的影響,尤其表現在它具有促進藝術發展和阻礙藝術發展兩種相反的作用上;藝術對宗教的影響:(1)藝術對宗教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參與宗教活動;(2)藝術對宗教的影響,還表現在宣揚宗教思想;(3)藝術對宗教的影響,更表現在強化宗教氛圍上。藝術與宗教有著本質的區別:

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識的喪失,藝術卻是對人的自由創造本質的確證;宗教作為鴉片麻痹人的精神,而藝術確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的必要手段;1、宗教藝術中,建築藝術佔有相當大的比重;2、繪畫、雕塑在宗教藝術中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二、形形色色的宗教藝術4、宗教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也不能低估;3、在宗教藝術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文化特有的石窟藝術,它集建築、繪畫、雕塑於一身,保存了大量古代的藝術珍品。第四節藝術與道德

所謂道德,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關於善與惡、是與非、正義與非正義等等倫理觀念和行為規範的總和,它包括道德意識、道德關係、道德活動等內容。一、道德與藝術的相互關係1、一方面是道德影響藝術;(1)首先表現在,一定時代和一定社會的倫理道德思想總是要通過藝術作品的主題、題材、情節、人物、思想性、傾向性、內在意蘊等體現出來;(2)其次,道德對藝術的影響,尤其表現在作家、藝術家的世界觀和道德觀對藝術創作有重大的影響。2、另一方面是藝術影響道德;

藝術影響道德,主要表現在藝術作品對人民群眾的道德教育作用上。由於藝術具有生動、感人的形象和特殊的魅力,因此,它對道德觀念的評價和道德行為的選擇都具有很大的影響。二、藝術與道德的區別

雖然藝術與道德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是,作為兩種不同的文化現象,它們畢竟有著本質的區別:從範圍來看;

藝術不僅可以反映人的道德關係,而且可以表現人們的政治關係、經濟關係、法律關係等等,所以,藝術是從更廣泛的範圍來反映人們的社會生活。從方式來看;

道德是以概念、原則和規範來反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藝術卻是以形象來具體地描寫、刻畫或表現這種關係。從評價標準來看;

道德評價和審美評價之間也存在著差異,前者常常以“善”為惟一標準,後者往往以“真善美”的統一作為標準,形成對藝術作品的道德評價和審美評價的差異。三、藝術中的道德內容

由於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各種倫理觀念和行為規範的總和,那些再現社會生活的藝術種類如文學、話劇、戲曲、電影、電視等,受道德的影響自然更加明顯。

此外,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本身是由經濟關係決定的,並隨著經濟關係的改變而改變,因此,道德具有時代性和社會性的特點。第五節藝術與科學一、藝術與科學的聯繫和區別

從人類文化史來看,藝術與科學之間早有聯繫;(藝術與科學的聯姻,有著三個輝煌的時期)

藝術與科學聯姻的第一個輝煌時期,是在古希臘時期;

藝術與科學聯姻的第二個輝煌時期,是在文藝復興時期;

藝術與科學聯姻的第三個時期,是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至今仍然方興未艾的當今社會。

藝術與科學之間確實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對立的現象:從實質上講:

科學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知識總和,藝術是人類進行審美創造的最高形式;從目的上講:

科學求真,它的任務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藝術求美,它的任務是滿足人們精神文化方面的審美需要;從思維方式上講:

科學主要運用抽象思維,強調理性因素;而藝術主要運用形象思維,強調情感因素。從成果上講:

科學理論應當具有普遍性,而藝術作品必須具有獨創性;1、現代科學技術對藝術的影響,表現在為藝術提供了新的物質技術手段,促使新的藝術種類和藝術形式的產生;二、現代科學技術對藝術的滲透和影響2、現代科學技術對藝術的影響,還表現在為藝術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環境和傳播手段,為藝術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3、現代科學技術對藝術的影響,又表現在藝術與技術、美學與科學的相互結合和相互滲透,對人類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也促進了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自身發展;一、建築藝術

建築藝術是指按照美的規律,運用建築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築形象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具有象徵性和形式美,體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感。

建築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段非常豐富,包括空間、形體、比例、均衡、節奏、色彩、裝飾等許多因素,正是它們共同構成了建築藝術的造型美。建築藝術語言的構成:二、園林藝術“園林”,是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築山、疊石、理水),種植花草,營造建築和佈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優美的自然環境和休憩境域。如東方園林、歐洲園林以及阿拉伯式園林。園林藝術的基本特徵:1、一方面,實用性與審美性、技術性與藝術性相結合,但更加側重於審美性和藝術性;2、另一方面,園林藝術又具有文化美。三、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工藝美術”,又可稱為使用工藝,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觀上具有審美價值,與人類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環境相關的一類的工藝美術品的總稱。(一)工藝美術

工藝美術直接受到物質材料和生產技術的制約,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和民族特色。

工藝美術品的範圍極其廣泛,具體來講,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類:

一類是經過藝術處理的日常生活實用品,這些用品多是以實用為主,裝飾為輔,或者說,它們是在實用的基礎上兼有觀賞的功能,如漂亮的繡花枕頭、美觀的玻璃器皿等;

另一類是民間工藝美術品,它們採用的原材料一般比較普通,工藝比較簡單,價格也比較便宜,既可供實用,又可供觀賞,如竹編器件、草編器件、泥塑、木雕、剪紙等;

再一類是特種工藝美術品,它們採用的原材料比較珍貴,工藝非常精細,價格也比較昂貴,主要供觀賞和珍藏之用這些特種工藝品實際上已經不具有實用價值,而主要是具有審美簡直和藝術簡直,如景泰藍器皿、象牙雕刻、瓷器玉雕等。

實用工藝美術品,顧名思義,首先應當具有實用性,而審美性寓於實用性之中。

工藝美術品的審美特徵與建築藝術相仿,集中體現為造型美。(二)現代設計或工業設計

現代設計(Design),從狹義上講也被稱作工業設計或工業美術,是從傳統的工藝美術事業中發展起來的。現代設計或工業設計,是20世紀中葉迅速發展起來的,其涉及範圍十分廣泛。

其一是產品設計,從傢俱、餐飲、服裝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車、飛機、電腦等高新技術產品,都屬於產品設計的範疇;它最突出的特點是將造型藝術與工業產品結合起來,使工業產品藝術化。

現代設計或工業設計,大致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其二是環境設計,是指人類對各種自然環境因素和人工環境因素加以改造和組織,對物質環境進行空間設計,使之符合人的行為需要和審美需要;

其三是視覺設計,是指人們為了傳遞資訊或使用標記所進行的視覺形象設計。從狹義上講,視覺設計又被稱作平面設計。視覺設計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包括裝幀設計、印刷設計、包裝設計、展示陳列設計、視覺形象設計、廣告設計等;第二節實用藝術的審美特徵一、實用性與審美性

第一,應當對實用性作比較寬泛的理解;

我們在認識實用藝術的實用性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二,實用藝術是以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為基本特點,但對於大多數實用藝術品來講,實用性是為主的,審美應當從屬於實用,服務於實用;

第三,實用藝術與生產技術具有緊密聯繫,物質材料直接制約和影響著實用藝術的發展。實用工藝美術與科學技術和生產成就的聯繫更為密切,從某種意義上說,工藝美術生產的水準常常代表了那個時代生產力發展的水準;

第四,由於實用藝術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物質材料和人工勞力,所以它的實用性也應當考慮產品的用料,費時,加工和成本等問題,儘量做到省工省料和降低成本,使其具有較低的消耗和較高的使用價值。二、表現性與形式美

實用藝術作為表現性空間藝術,它不注重模仿客觀事物的再現性,而是注重表現某種朦朧抽象的情調和意味。因此,表現性是實用藝術一個重要的美學特徵,也構成了它與戲劇、小說、電影等再現藝術的根本區別。

所謂形式美,主要指各種形式因素的有規律的組合,從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徵和法則,它包括色彩、線條、形體等因素,也包括均衡、多樣統一等形式法則。

實用藝術的表現性,使它比其他藝術更加偏重於形式美。三、民族性與時代性

實用藝術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色,因此,實用藝術還有一個重要的審美特徵,就是民族性與時代性的有機統一。

首先,作為建築、園林、工藝美術等各門實用藝術,無一不體現出民族的風格和特色,無論它是中國的還是國外的;同時,實用藝術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實用藝術的時代性,首先在於它總是表現出特定時代、特定社會的情感和理想;

造型藝術是一種再現性空間藝術,也是一種靜態的視覺藝術。造型藝術主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書法等。造型藝術與實用藝術的聯繫和區別:

造型藝術與實用藝術二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造型藝術和實用藝術都屬於空間藝術,並且都是以平面或立體的方式,用物質材料創造出靜態的藝術形象,使人們憑藉視覺感官就可以直接感受到;從聯繫上講:

造型藝術(繪畫、雕塑、攝影、書法)的基本特徵是造型性,即通過再現和塑造外部形象來體現內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現性潛藏於再現性之中,因而,造型藝術屬於再現性空間藝術。從區別上講:

實用藝術(建築、園林、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的基本特徵是表現性,即通過美的形式來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並不直接模擬或再現客觀對象,因此,實用藝術屬於表現性空間藝術。一、繪畫藝術

它是一門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的藝術手段,在二度空間(即平面)裏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的藝術。

從世界繪畫的兩大體系來看,以中國畫為代表的東方繪畫和以油畫為代表的西方繪畫,各有自己的基本特徵和歷史傳統,從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表現形式與審美特點。(一)中國畫藝術

中國畫,簡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成為東方繪畫體系的主流。同西方繪畫相比,中國畫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中國畫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工具材料上,往往採用中國特製的毛筆、墨或顏料,在宣紙或絹帛上作畫。因此,中國畫又可稱為“水墨畫”或“彩墨畫”;

第二,中國畫的另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在構圖方法上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多採用散點透視法(即可移動的遠近法),使得視野寬廣遼闊,構圖靈活自由,畫中的物象可以隨意列置,衝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

第三,中國畫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繪畫與詩文、書法、篆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補充,交相輝映,形成了中國畫獨特的內容美和形式美;

第四,從根本上講,中國畫的特點來源於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美學思想。(二)西方繪畫藝術

西方繪畫藝術也是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其中,油畫是世界繪畫藝術中最有影響的畫種。

西方繪畫注重再現與寫實,同中國繪畫注重表現與寫意,形成了鮮明的差異,成為世界美術領域中的兩大體系。

西方繪畫的審美趣味,在於真和美,西方繪畫追求對象的真實和環境的真實。

西方繪畫從古希臘、羅馬開始,經歷了中世紀的基督教藝術時期,在13世紀至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日趨繁榮。二、雕塑藝術

雕塑是立體(三度空間)的空間藝術和視覺藝術,它是用一定的物質材料製作出具有實體形象的藝術品,由於製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兩大類,故被稱為雕塑。西方雕塑史上有四個最為輝煌的高峰期:

第一個高峰期是古希臘羅馬時期,雕塑藝術在當時就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第二個高峰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第四個高峰期是20世紀西方雕塑。第三個高峰期當屬19世紀法國雕塑;三、攝影藝術

攝影藝術是攝影師運用照相機作為基本工具,根據創作構思將人物或景物拍攝下來,經過暗房工藝處理,塑造出可視的藝術形象,用來反映社會生活與自然現象,並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種藝術樣式。

作為一門現代的紀實性造型藝術,攝影藝術與繪畫、雕塑等其他造型藝術具有共同的審美特徵,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攝影藝術獨具的審美特徵主要表現在紀實性與藝術性的統一上。

攝影藝術形象的創造,需要攝影師熟練掌握攝影的藝術技巧和藝術語言,熟練運用畫面構成、光線、影調(或色調)三種主要的造型手段。攝影藝術的樣式和體裁繁多:

按體裁劃分,可分為肖像攝影、風光攝影、舞臺攝影、體育攝影、建築攝影等;

按感光材料和畫面顏色,可以分為黑白攝影和彩色攝影;

攝影藝術自誕生以來有100多年的歷史,在世界各國出現了各種不同的風格流派,其中最主要的有:繪畫主義攝影、紀實主義攝影、印象主義攝影、超現實主義攝影等,除此之外,西方現代派攝影還有抽象派攝影、前衛派攝影等。四、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主要通過漢字的用筆用墨,點畫結構,行次章法等造型美,來表現人的氣質、品格和情操,從而達到美學的境界。形式上,它是一門刻意追求線條美的藝術;內容上,它是一門體現民族靈魂的藝術。

書法藝術可分為五種書體:即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其基本技法和表現形式主要是用筆、用墨、結構、章法、韻律、風格等幾個方面。第二節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徵一、造型性與直觀性

造型藝術最基本的特徵就是造型性。造型性是指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出欣賞者可以通過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藝術形象。

直觀性,或稱視覺性,是造型藝術的重要特徵之一,它是由造型性派生出來的,都是直接訴諸欣賞者的眼睛,憑藉視覺來感受的。造型藝術的直觀性,使造型藝術同文學、音樂等其他藝術門類區分開來。二、瞬間性與永固性

造型藝術抓住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某一瞬間形象,將它用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固定下來,就是瞬間性。由於將事物發展變化的典型瞬間固定下來,具有了永固性的特點。一、音樂藝術

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樂音在時間上的流動來創造藝術形象,傳達思想感情,表現生活感受的一種表現時間藝術。從某種意義上講,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時間的藝術,也是表現的藝術、再創造的藝術。

音樂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段非常生動,主要包括旋律、節奏、和聲、複調、曲式、調式、調性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旋律、節奏和和聲。

旋律堪稱音律的靈魂,節奏體現出音樂的時間感,而和聲體現出音樂的空間感。(一)旋律:“旋律”,稱得上是最主要的表現手段,它把高低、長短不同的樂音按照一定的節奏、節拍以至調式、調性關係等組織起來,塑造音樂形象,表現特定的內容和情感。(二)節奏:“節奏”,也是音樂最基本的表現手段,是指音響的長短、強弱、輕重等有規律的組合,它是音樂的骨幹,也是樂曲結構的主要因素,使樂曲體現出情感的波動起伏,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三)和聲:“和聲”,同樣是音樂最基本的表現手段之一,指多聲部音樂按照一定關係構成重疊複合的音響現象,使音樂具有結構感,色彩感和立體感。

此外,複調、曲式、調式、調性,以及速度、力度等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段,也都是通過有規律的變化與組合,共同將樂音在時間中展開來塑造出音樂形象。“交響樂”,形成於18、19世紀之交,以海頓、莫紮特、貝多芬三為音樂巨匠為首的維也納古典樂派,使得交響樂真正進入了黃金時代。“交響樂”可以說是音樂藝術的精髓,是音樂創作的最高形式,是人類文明的積澱。二、舞蹈藝術

舞蹈是以經過提煉加工的人體動作來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運用舞蹈語言、節奏、表情和構圖等多種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觀性和動態性的舞蹈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樣式。從總體上講,舞蹈可分為生活舞蹈與藝術舞蹈兩大類別。(1)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是指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聯繫的一類舞蹈,這種舞蹈動作簡單,未曾受過專門訓練的人也容易學會,目的主要在於自娛或社交,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普及性。(2)藝術舞蹈

藝術舞蹈是指專業或業餘舞蹈家通過藝術創作在舞臺上表演的藝術作品。這類舞蹈常常需要較高的技藝水準,完整的藝術構思,鮮明的主題思想和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作為表演性舞蹈的總稱,藝術舞蹈有多種分類方法。

從表現形態區分,藝術舞蹈可以分為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組舞、歌舞;

從表現風格區分,藝術舞蹈還可以分為古典舞與現代舞,民間舞與宮廷舞等。

從表現特徵區分,藝術舞蹈又可分為情緒舞、情節舞以及舞劇。民間舞:

民間舞是指在民間廣泛流傳的舞蹈形式,它生動地反映出各地區、各民族的性格愛好、風俗習慣和審美趣味,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四方色彩。芭蕾: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形成於法國。古典芭蕾舞有一整套嚴格的程式和規範,尤其是腳尖鞋的運用和腳尖舞的技巧,更是將芭蕾舞與其他舞蹈品種明顯地區分開來。芭蕾舞動作要求規範化,尤其注意穩定性和外開性。第二節表情藝術的審美特徵一、抒情性與表現性

抒情性:音樂和舞蹈抒發情感的能力是十分驚人的,它們不但可以直接表現人類各種細微複雜的情感情緒,而且可以直接觸及人的心靈最深處,激發和宣洩人的激情。

音樂、舞蹈這一類表情藝術,難以模擬或再現客觀對象,長於表現或傳達創作主體的情感情緒,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音樂形象的不確定性,非語義性、多義性和朦朧性,既有它的局限,又是它的長處,它為聽眾的聯想、想像和情感體驗留下了更加廣闊的自由空間,從而可以獲得更加豐富雋永的審美感受。

第一,由於音樂形象具有多義性、模糊性和朦朧性的特點,常常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正因為如此,音樂藝術才有百聽不厭的特點,而這種欣賞特點,恰恰是其他藝術欣賞諸如讀小說、看電影等所不具備的;

第二,由於音樂形象具有抽象性、象徵性和複雜性的特點,使得音樂最具有形而上學的意義,最富有哲學的深度,正因為如此,許多思想家和哲學家都格外看重音樂。二、表演性與形象性

音樂、舞蹈都屬於表演藝術。所謂表演藝術,是指通過演員表演並借助舞臺來完成的藝術形式,除音樂、舞蹈外,還包括戲劇、戲曲、曲藝等藝術種類。

對於同一個音樂作品或舞蹈作品,由於表演者對作品的理解不同、藝術風格不同和表現形式不同,完全可以產生十分不同的藝術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說,音樂形象和舞蹈形象的存在,必然依賴於二度創作的表演。

對於音樂和舞蹈這一類表演藝術,表演性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使它們區別於作家直接創造的文學形象和畫家直接創造的繪畫形象。

同其他藝術種類一樣,形象性也是音樂藝術和舞蹈藝術的重要審美特徵,但音樂形象和舞蹈形象又各有自己的特點:

(1)舞蹈形象的塑造,完全要依靠演員的形體動作來實現,可以說,舞蹈中的表演性是形象性的基礎。因此,舞蹈形象總是具有直觀性、動態性和表情性的美學特徵。(2)音樂形象的塑造,完全依靠聲音為材料來完成。因此,音樂形象不具有空間性,而具有時間性,它與舞蹈、繪畫、雕塑等具體直觀的藝術形象不同,不佔有空間的位置,只是在時間的流動裏存在。三、節奏性與韻律美

在藝術領域中,節奏是最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關於節奏的本質,中外古今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但大多數都將節奏的根源歸結為運動。

在音樂中,節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現手段,音樂節奏具體指樂音的長短、高低、強弱等變化組合的形式,它是旋律的骨幹,也是樂曲結構的基本構成因素。同時,節奏是表現藝術的生命,舒緩的節奏使人沉靜,激越的節奏使人振奮,沉重的節奏使人壓抑,歡快的節奏使人陶醉。

綜合藝術將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再現藝術與表現藝術、造型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特點融合到一起,具有更加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第一節綜合藝術的主要種類一、戲劇藝術

戲劇是在舞臺上由演員以對話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為觀眾當中表演故事情節的一門綜合藝術。

從廣義上講,戲劇包括話劇、中國戲曲、歌劇、舞蹈乃至目前歐美各國影響廣泛的音樂劇等。從狹義上講,戲劇主要指話劇。戲劇自身所獨具的特徵:(1)戲劇性,就是戲劇藝術通過演員扮演的角色之間的衝擊來展開劇情、刻畫人物,藉以吸引觀眾,實現藝術效果和審美作用的特性,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2)劇場性,人們常把劇本、演員和觀眾稱作戲劇藝術的三要素。其中最本質的要素自然是演員。因此,戲劇的中心應當是演員的表演藝術。二、戲曲藝術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的總稱。中國戲曲藝術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將表現審美意境作為最高的審美追求,在世界戲劇藝術中獨樹一幟。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地有三百多個劇種,其中包括全國性的劇種如京劇,也包括地方戲,如川劇、秦腔、河北梆子等。在世界上,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和中國戲曲,被稱為三種古老的戲劇藝術。

中國戲曲具有自身的審美特徵,尤其是表現在綜合性、程式化、虛擬性這三方面。這是東方戲劇與西方戲劇的明顯區別。三、電影藝術

電影是現代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電影藝術是通過畫面、聲音和蒙太奇等電影語言,在銀幕上創造出感性直觀的形象,再現和表現生活的一門藝術常常被人們稱為“第七藝術”。1895年12月28日晚,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放映了他們自己拍攝的《火車進站》、《水澆園丁》等短片,這一天被電影史家們定為電影正式誕生的日子,標誌著無聲電影時代的開始。在世界電影發展史上,曾經有過三次重大的變革:(1)電影藝術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變革是從無聲到有聲,標誌著電影史上一個新時代的開始;(2)電影藝術史上的第二次重大變革是從黑白到彩色;(3)電影藝術史上的第三次重大變革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至今,表現在電影藝術正大踏步進入高科技時代,以極富想像力的藝術手段和逼真的藝術效果,大大增強了電影藝術的魅力。電影藝術又是綜合藝術的結晶,電影藝術的綜合性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其一,它是各門藝術的綜合;其二,它是科學與藝術的綜合;其三,它是美學層次上的綜合;

電影藝術的綜合性,使得影視藝術成為一種集體創作的藝術,將編、導、攝、美、錄、音、道、服、化等多個職能部門集合在一起,在導演的總體構思和製片人的宏觀策劃下來共同完成攝製任務,具體表現在:第一,電影和電視劇都與戲劇有著密切的關係;

戲劇既是綜合藝術,又是表演藝術,戲劇藝術多年來在編劇、導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藝術規律,為電影藝術提供了許多可貴的經驗。第二,影視藝術也受到文學的極大影響;

文學的各種體裁都曾經直接對電影產生過巨大影響,出現過詩電影、戲劇電影、散文電影和小說電影等。第三,電影藝術從繪畫、雕塑中,吸取了造型藝術的規律和特點,使得造型性成為電影藝術重要的美學特徵之一。

電影藝術的這種造型性為電影藝術的畫面造型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營養,顯示出電影藝術造型性的巨大生命力。第四,電影藝術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音樂成為影視作品概括主題、抒發情感、渲染氣氛的重要藝術手段,尤其是廣為傳唱的影視歌曲更是成為影視藝術美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五,電影藝術與攝影藝術有著與生俱來的天然聯繫。德國電影理論家克拉索爾甚至認為,電影的基本特性就是照相性。

影視藝術特性,體現在運動著的畫面、聲音以及完成畫面、聲音組合的蒙太奇之中。“蒙太奇”“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譯,原為建築學用語,意為裝配、組合、構成等,在影視藝術中,這一術語被用來指畫面、鏡頭和聲音的組織結構方式。蒙太奇的完整概念,應當包括以下三層含義:

其一,從技術層面上講,蒙太奇就是剪輯;

其二,從藝術層面上講,蒙太奇應當是電影的基本結構手段和敘事方式;

其三,從美學層面上講,蒙太奇是影視藝術獨特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創作方法。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蒙太奇思維是影視藝術獨特的思維方法。四、電視藝術

電視藝術主要是指電視螢幕上播出的各類文藝節目,其中包括:電視劇、電視綜藝節目、電視藝術片、電視專題文藝節目以及音樂電視(MTV)、電視文藝談話類節目、電視娛樂節目等等。電視劇的品種較多,主要包括單本劇、連續劇、系列劇或小品等。電視又具有自己獨具的特徵:(1)首先,電視的技術性形成了這門藝術的特徵;(3)再次,電視傳播的迅速性形成了這門藝術更加生活化的特點。(2)其次,電視的介入性形成了這門藝術的觀賞特點;第二節綜合藝術的審美特徵

戲劇、戲曲、電影和電視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規律和表現手段。但是,作為綜合藝術,它們又具有許多共同的審美特徵,尤其表現在以下幾點:一、綜合性與獨特性

綜合藝術既有綜合性,又有獨特性。雖然都是綜合藝術,戲劇和戲曲是古老的傳統藝術,而電影和電視則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它們之間的區別可以說是一目了然。二、情節性與主人公

戲劇、戲曲、電影、電視基本上都屬於敘事性藝術,它們一般都應當具有故事情節,並且以矛盾衝突作為情節發展的主要線索。

主人公,是指戲劇、戲曲、電影、電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主人公應當是戲劇影視作品集中刻畫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內容的中心,是矛盾衝突的主體,是情節展開的依據。

由於文學總是以語言為手段來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語言作為藝術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人們一般將文學稱之為語言藝術。一、詩歌

詩歌是文學的基本體裁之一,也是用語言塑造形象來反映生活和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藝術。

一般情況下,按照作品的性質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將詩歌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按照詩歌的歷史發展和語言有無格律,又可將詩歌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一)抒情詩:

抒情詩主要通過直接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袒露詩人的內心世界,來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抒情詩並不追求人物的刻畫和情節的描述,而是注重個人情思的抒發。(二)敘事詩:

敘事詩常常通過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來間接反映詩人對生活的認識、評價、願望和理想。敘事詩通常不像抒情詩直接抒發詩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將敘事與抒情水乳交融地結合在一起,將詩人的主觀感情熔化在寫人敘事之中。(三)格律詩:

又稱舊詩,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韻規律寫出的詩歌作品。無論中國還是外國,格律詩都是古代形成的詩體。

又稱新詩,因與格律詩相對而言,一般是指那些只求節奏和諧,押韻合轍的詩歌作品,而在句式、行數、字數、音韻上沒有嚴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四)自由詩:

詩歌的特徵是通過詩人強烈的情感和豐富的想像,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觀現實生活。在詩歌中,社會生活往往需要通過詩人主觀情感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來。具體表現在:(4)優美的語言。(3)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觀現實生活;(2)豐富的想像;(1)強烈的情感;二、散文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不受拘束的文學樣式,能夠迅速地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選材範圍廣泛,表現手法多樣,結構自由多樣,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藝術特長來集中而凝練地體現主題思想。

散文的種類豐富多樣,一般將其分為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和議論散文三大類。(1)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注重在敘事寫人時表現作者主觀的感受與情緒,通過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抒發作者微妙複雜的獨特情感,將濃郁的思想感情融會在動人的生活畫面之中。(2)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包括報告文學、特寫、速寫、傳記文學、遊記等,側重於敘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並且將作者的主觀情感蘊藏在對於人物和事件的敘述之中。(3)議論散文:

議論散文,主要是指雜文,它將政治性和文學性結合在一起,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以及比喻、反語等手法,乃至以幽默、諷刺等作為銳利的武器,進行精闢深刻的說理和妙趣橫生的議論,具有以理服人理論說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藝術感染力。

散文的一個重要特徵是自由靈活,表現在題材的廣泛性,手法的多樣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散文的自由靈活性,還表現在它的文字可長可短,結構不拘一格。散文的特徵:

散文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形散而神不散。顧名思義,散文由於其自由靈活的特點,在結構形式上顯得比較“散”,事實上,優秀的散文總是“形散而神不散”,具有深刻的意蘊和凝練的主題。三、小說

小說是一種以敘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為主的文學體裁。特點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礎上用虛構的方式來再現生活,人物、情節和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

文學是人學,人物在小說中是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之一,通過多個側面和多種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說最重要的特徵。

情節是小說另一個基本的構成要素。一般來講,情節對於所有敘事文藝作品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不同種類和體裁的藝術作品中,情節的地位和作用是有所不同的。

環境同樣是小說一個基本的構成要素,環境一般是指文藝作品中人物活動於其中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任何一部小說,它所描述的情節和刻畫的人物,都只能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條件下存在,絕對不可能脫離環境而存在。第二節語言藝術的審美特徵

文學以語言作為藝術媒介,因而形成了許多自身獨具的審美特徵,並形成了與其他藝術重大的區別。文學的審美特徵主要決定於語言的特性,集中體現為間接性與廣闊性、情感性與思想性、結構性與語言美等幾個方面。

由於文學語言必須通過讀者的想像力才能感受到藝術形象,因此,文學形象具有間接性。文學形象的間接性,可以說是文學區別於其他一切藝術的重要特徵之一。一、間接性與廣闊性

文學天地的廣闊性,同樣來自語言媒介的特徵。用語言來表現現實生活,具有廣泛而深入的表現力,幾乎很少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著更大的自由,具有極大的容量。

文學的廣闊性還表現在它不僅能描繪外部世界,而且能夠深入到人的內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種人物複雜的、豐富的精神世界。二、情感性與思想性

一切藝術作品從總體上講都離不開情感性與思想性,但是,由於語言藝術在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表現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獨具特點,因而,文學作品的情感性和思想性顯得格外突出。

任何文學作品都包含著作家的主觀情感。文學的情感性越濃烈,越能感染讀者,就越富有藝術魅力,語言藝術比起其他藝術來,更能表現人的豐富、複雜、細膩的情感,使語言藝術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實、更加深刻。

同時,語言藝術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廣度上也遠遠超過了其他藝術形式。雖然所有文藝作品總會在不同程度上表現作家、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和對生活的認識,從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在各類藝術中,還是語言藝術的形象最富有深刻的思想性。一、藝術家是藝術品的生產者和創造者。藝術家是專門從事藝術生產的創造者的總稱。

第一,藝術家內部有多種多樣的職業和分工;

第二,真正的藝術家往往具有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

第三,藝術家具有敏感的感受力,豐富的情感和生動的想像能力;

第四,藝術家具有卓越的創造能力和鮮明的創作過程,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從本質上講,藝術獨特性是藝術生產的一個重要特徵。

第五,藝術家必須具有專門的藝術技能,熟悉並掌握某一具體藝術種類的藝術語言和專業技巧,這就要求藝術家應當具有藝術表現的技巧和藝術傳達的能力。二、藝術家與社會生活

一方面,社會生活是藝術家創作的源泉和基礎;

另一方面,藝術家本人作為創作主體,總是屬於一定的民族和時代,他和社會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三、藝術家的藝術才能和文化修養。

藝術才能,是指藝術家創造藝術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稟賦和後天訓練培養相融合而形成的藝術創造力。

藝術家的文化修養包括深刻的思想修養、深厚的藝術修養,以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方面的廣博知識。第二節藝術創作過程一、藝術體驗活動

藝術體驗活動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準備階段,是藝術創作的起始階段,也是藝術創作的基礎。二、藝術構思活動

藝術構思活動就是在藝術家頭腦中形成主客體統一的審美意象,它是一種十分複雜的精神活動,也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三、藝術傳達活動

藝術傳達活動是指藝術家的藝術體驗和藝術構思,必須通過各種藝術媒介和藝術語言,物態化為可供其他人欣賞的藝術形象。第三節藝術創作心理一、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靈感思維

形象思維是人類能動地認識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藝術創作的主要思維方式。形象思維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形象思維過程始終不能離開感性形象;

第二,形象思維過程不依靠邏輯推理,而是始終依靠想像、情感等多種心理功能;

第三,形象思維具有整體性的特點。藝術創作始終具有整體性的特點,這也是形象思維的一個基本特點。二、意識與無意識

從總體上看,藝術創作無疑是藝術家有目的、有意識的創作活動,意識在藝術創作中起著主要和支配的作用。

弗洛依德把人的心理分為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三個部分,在藝術創作中又確實存在著一些無意識或下意識的活動,這種無意識或下意識常常成為激發頓悟,靈感的契機,也常常成為表演藝術二度創作的最佳瞬間。第四節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藝術思潮

正是由於藝術天地中有著許許多多的藝術風格、藝術流派和藝術思潮,才使得藝術殿堂如此多姿多彩、百花爭豔。一、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是指藝術家在創作總體上表現出來的獨特的創作個性與鮮明的藝術特色。1、藝術風格多樣性的形成(1)藝術風格的多樣性,首先來自藝術家獨特的創作個性;(2)藝術風格的形成更離不開藝術家獨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環境、閱歷修養和藝術追求;(3)藝術風格的多樣性,還來自審美需求的多樣化。2、藝術風格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1)藝術風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環境、社會狀況、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多種因素決定的,體現出本民族的審美理想和審美需要。(2)藝術風格的時代特色,是指同一時代的藝術作品常常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徵,體現出這個時代占主導地位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追求。2、藝術流派

藝術流派是指在中外藝術發展的一定歷史時期裏,由一批思想傾向、美學主張、創作方法和表現風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藝術家們所形成的藝術派別。

藝術流派的形成非常複雜,有著各種各樣的情況。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

一種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藝術主張的藝術家們,自覺結合而形成的藝術流派。他們或者有一定的組織和名稱,或者有共同的藝術宣言,甚至與其他藝術流派展開爭論,以宣傳自己的藝術主張。

另一種是由一批藝術風格相近或相似的藝術家們,不自覺而形成的藝術流派。這些藝術派別一般沒有固定的組織或綱領,也沒有共同的藝術宣言。

再一種是藝術家們本身並沒有形成流派的計畫或意願,甚至自己並沒意識到屬於某一流派,只是由於藝術風格的相似或相近,被後世人們在藝術鑒賞或藝術批評中,將其歸納為特定的流派。一、藝術鑒賞的重要意義

藝術鑒賞作為一種審美再創造活動,其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藝術系統

第一,藝術家創作出來的藝術品,必須通過鑒賞主體的審美再創造活動,才能真正發揮它的社會意義和美學價值;藝術系統

第二,鑒賞主體在藝術欣賞活動中,並不是被動、消極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進行著審美再創造;藝術系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