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建议_第1页
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建议_第2页
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建议_第3页
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建议_第4页
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准分析

精细备考目录contents01命题规律总结02高考政策解读03高考试题分析04命题趋势判断05复习策略探讨01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对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事关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大计。高考政策解读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9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的指导意见》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1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高考政策解读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能力立意知识立意1.02.03.0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素养立意高考进化史高考政策解读新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考查内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查要求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一核四层四翼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总体特征可以从“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和“情境载体串联线”三条线索进行理解和把握,其中“核心价值金线”贯串高考命题和评价的始终,“能力素养银线”成为高考命题和考查的重心,情境作为考查载体,是“金线”和“银线”的串联线。情境68次高考政策解读核心价值金线世界观思维观念政治立场立德树人方法论道德品质综合素质无价值不入题高考政策解读能力素养银线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考查学生逻辑推理与论证的能力考查学生实验设计、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的能力考查学生证据识别和证据质量评估的能力考查学生独立思考、挖掘隐含前提与开放论证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考查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核心功能降低”机械刷题“和题海战术的收益服务”双减“目标和人才强国战略无思维不命题高考政策解读情景载体串联线生活实践情境学习探究情境四层四翼高考政策解读文化传统和学科史料情境重大现实问题与关键历史事件情境生产生活实践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境科学探究、实验探索与科学前沿情境情境类型无情境不成题02命题特点总结命题特点总结2022年高考命题特征:第一、落实立德树人,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第二、考查关键能力,创设真实情境,突出思维品质,培育创新能力。第三、遵循课程标准,打破“以纲定考”,实现教考衔接,有效引导教学。第四、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凸显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充分发挥高考正向引导功能。命题特点总结

物理学科贯彻核心价值金线特征明显,以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主题,同时紧密联系国家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境,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既有效检测了学生的科学能力和素养,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现状,体会科学对社会进步及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命题特点总结选取真实情境,突出价值观念引领命题特点总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命题特点总结科学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命题特点总结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命题特点总结

截至2022年,已有29省(区、市)宣布进入新高考,目前新高考前三批14个省市(上海

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已经实行分省命

题,新高考第四批7省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将于2024年实行分省

命题,新高考第五批8省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将于2025年实行分省命题,分省命题已经成为中国高考改革的新常态。在不再颁布《考试大纲》、深入推进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准确认识和把握分省命题的内在逻辑和特色,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巩固新高考的改革成效。分省命题的地方特色及其内在逻辑命题特点总结分省命题的地方特色及其内在逻辑第一.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分省命题都将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这两个核心文本,科学设计命题内容,保证试题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第二.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分省命题,都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本轮高考命题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要实现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变,实现从“解答试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实现从传统的“知识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考查的转变,实现从“考查内容”一维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模式的转变。命题特点总结分省命题的地方特色及其内在逻辑第三,分省命题同样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核心价值考查,紧扣时代脉搏,培养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第四,分省命题将进一步加大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力度,凸显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提高高考的选拔功能,让那些具有高阶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命题特点总结分省命题的地方特色及其内在逻辑第五,分省命题将在情境创设上融入地方或区域特色。高考情境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实现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分省命题一方面将遵循情境创设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同时也将融入地方特色或个性化的场景,如地方文化、民俗、名胜古迹、地理位置、资源物产、经济发展、社会面貌等。03高考试题分析高考试题分析分析:原子物理:涉及到核反应过程遵循的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规律等内容。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情境(学习探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中微子存在实验方案

物理观念水平2: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能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高考试题分析分析:热学:涉及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P-V图像等内容。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图像信息提取能力。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为状态c,其过程如p—V图中a→c直线段所示,状态b对应该线段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是等温过程B.a→b过程中气体吸热C.a→c过程中状态b的温度最低D.a→c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情境(学习探索):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科学思维水平4,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所学的物理模型;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高考试题分析情境(学习探索):密立根油滴实验分析:静电场:以历史上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为背景,涉及到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共点力平衡等内容。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字母的运算能力。4.密立根油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接,板间产生匀强电场。用一个喷雾器把密度相同的许多油滴从上板中间的小孔喷入电场,油滴从喷口喷出时由于摩擦而带电。金属板间电势差为U时,电荷量为q、半径为r的球状油滴在板间保持静止。若仅将金属板间电势差调整为2U,则在板间能保持静止的球状油滴所带电荷量和半径可以为()A.q,rB.2q,r C.2q,2r D.4q,2r科学思维水平4,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所学的物理模型;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高考试题分析分析:机械振动:涉及到简谐运动特点、胡克定律、摩擦力、平衡条件等内容,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5.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小物块Р和Q,用轻质弹簧连接后放在水平地面上,Р通过一根水平轻绳连接到墙上。P的下表面光滑,Q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用水平拉力将Q向右缓慢拉开一段距离,撤去拉力后,Q恰好能保持静止。弹簧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剪断轻绳,Р在随后的运动过程中相对于其初始位置的最大位移大小为()情境(学习探索):简谐运动、弹簧连接体科学思维水平4,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所学的物理模型;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高考试题分析分析:能量与动量:涉及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矢量运算法则等内容,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7.一质点做曲线运动,在前一段时间内速度大小由v增大到2v,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速度大小由2v增大到5v。前后两段时间内,合外力对质点做功分别为W1和W2,合外力的冲量大小分别为I1和I2。下列关系式一定成立的是()科学思维水平4: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所学的物理模型;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情境(学习探索):质点做曲线运动高考试题分析分析:电磁学:涉及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做部分圆周运动的特征、洛伦兹力、向心力、牛顿运动定律、比荷等内容,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8.在如图所示的平面内,分界线SP将宽度为L的矩形区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充满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另一部分充满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SP与磁场左右边界垂直。离子源从S处射入速度大小不同的正离子,离子入射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且与SP成30°角。已知离子比荷为k,不计重力。若离子从Р点射出,设出射方向与入射方向的夹角为θ,则离子的入射速度和对应θ角的可能组合为()情境(学习探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科学思维水平4,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所学的物理模型;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高考试题分析分析:电磁学: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运动的分解等内容,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10.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从坐标原点О射入,并经过点P(a>0,b>0)。若上述过程仅由方向平行于y轴的匀强电场实现,粒子从О到Р运动的时间为t1,到达Р点的动能为Ek1。若上述过程仅由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实现,粒子从O到Р运动的时间为t2,到达Р点的动能为Ek2。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科学思维水平4: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情境(学习探索):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高考试题分析分析:电磁学:涉及安培力、牛顿运动定律、临界极值问题等内容,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水平5:能在新情境中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情境(学习探索):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高考试题分析情境(学习探索):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科学探究水平4:能分析数据,发现其中规律,形成合理的结论,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能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对科学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与反思。分析:力学实验:通过竖直面部分圆周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高考试题分析电学实验:测量材料的电阻率源于教材学生实验测量金属的电阻率,但在实验原理进行了变更(替代法),数据处理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图像法),解决了电阻箱阻值不连续导致的误差问题。增加了实验的探究性和综合性。着重考查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解读图像的能力、误差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情境(学习探索):多用电表测电阻率;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科学探究水平4:能分析数据,发现其中规律,形成合理的结论,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能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对科学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与反思高考试题分析分析:力电综合题,属于电磁感应综合问题,题目情境典型,通过变换条件,巧妙将动力学知识,电路知识、电磁感应知识分三问,层层递进,突出基础之上的综合应用。考查内容涉及到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分解、安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内容;考查学生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情境(学习探索):线框在磁场中的运动科学思维水平4: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所学的物理模型;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高考试题分析分析:必修2万有引力:本题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为背景,涉及万有引力定律、向心力、第一宇宙速度、同步卫星、超重与失重等内容,考查了学生推理能力、信息提取能力、模型建构能力。情境(生活实践):我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2.2022年5月,我国成功完成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形成的组合体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约9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组合体中的货物处于超重状态B.组合体的速度大小略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组合体的角速度大小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大D.组合体的加速度大小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小科学思维水平3,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根据需要选用所学的恰当的模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能对常见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高考试题分析分析:直线运动: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v-t图像的理解和应用等内容,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6.我国高铁技术全球领先,乘高铁极大节省了出行时间。假设两火车站W和G间的铁路里程为1080km,W和G之间还均匀分布了4个车站。列车从W站始发,经停4站后到达终点站G。设普通列车的最高速度为108km/h,高铁列车的最高速度为324km/h。若普通列车和高铁列车在进站和出站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均为0.5m/s2,其余行驶时间内保持各自的最高速度匀速运动,两种列车在每个车站停车时间相同,则从W到G乘高铁列车出行比乘普通列车节省的时间为()A.6小时25分钟 B.6小时30分钟C.6小时35分钟 D.6小时40分钟情境(生活实践):乘高铁出行科学思维水平4,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所学的物理模型;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高考试题分析分析:以社会生活中水族馆训练海豚为情境,涉及到平抛运动与光的折射、折射率等内容,考查了学生理解能力和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水平3,能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根据需要选用所学的恰当的模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能对常见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情境(生活实践):水族馆训练海豚高考试题分析分析:力学综合题:以社会生产中打桩机工作为背景,分三问,层层递进,突出基础之上的综合应用。考查内容涉及到共点力平衡、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绳连接体的关联速度、求极值等。考查学生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情境(生活实践):打桩机工作过程科学思维水平4: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所学的物理模型;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高考试题分析分析:电磁学:涉及到变压器的变压原理、变压规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信息提取能力。9.近年来,基于变压器原理的无线充电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简化的充电原理图如图所示。发射线圈的输入电压为220V、匝数为1100匝,接收线圈的匝数为50匝。若工作状态下,穿过接收线圈的磁通量约为发射线圈的80%,忽略其它损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接收线圈的输出电压约为8VB.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中电流之比约为22:1C.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相同D.穿过发射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与穿过接收线圈的相同情境(综合):无线充电技术科学思维水平5,能将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的物理模型;能在新情境中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高考试题分析题号分值必备知识14原子物理:核反应规律24力学:万有引力、人造卫星、超重失重、宇宙速度34热学: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44电磁学:电场强度与电势差关系、共点力平衡54机械振动:简谐运动、摩擦力及临界、胡克定律64力学:匀变速直线运动74力学:动能定理、动量定理84电磁学: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94电磁学:变压器原理104电磁学: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运动的分解114电磁学:力电综合、安培力、牛顿运动定律、临界极值问题选择题:力学:4道(机械振动1道、直线运动1道、万有引力1道,动量与能量1道);电磁学4道(电场1.5道、磁场1.5道,变压器1道)、力电综合1道;热学1道;

原子物理1道;题号分值必备知识127力学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竖直面部分圆周运动、系统误差分析、有效数字139电学实验;测量材料的电阻率、螺旋测微器、等效替代法、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效数字149平抛运动、折射定律、折射率1515电磁学: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安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1616力学:共点力的平衡、机械能守恒定律、绳连接体速度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实验题:

1力1电;计算题:平抛运动、光学综合1道;

力电综合(电磁感应)1道;力学综合1道;高考试题分析(2)形式:突出图像的呈现方式(12道题有图),重点考察信息获取与推理能力;注重典型模型的变式考查、深度考查,注重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形式灵活多变。(3)增加实验的探究性,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两个实验创新点(实验情境和数据处理创新)、能力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解读图像能力,误差分析能力)基本一样(1)内容:试题以“力学”部分与“电磁学”部分为核心,兼顾到机械振动、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小板块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也会考到不常用的知识点,如T5;整套试卷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试题特点高考试题分析(4)阅读量很大,3600字(选择题约1900字,主观题约1600字)(全国卷约3000字),文本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要求很高(全卷除10题不需要算,其它都要算,1、2、3、5、7计算量小,其它计算量都不小)(T6、T11)。(5)今年试题区分度较强,试题总体难度较大(0.37),介于2021八省联考试题与2021高考湖北卷之间,相对2021年高考湖北卷,主要是难在选择题实验题、压轴题最后一问,出题风格更接近八省联考,没有刻意追求STSE情境,重在旧题出新意,重在教材的深度挖掘。班型平均分90—10080—8970—7960—6960以下7.8.980.67274846172预录班70.64855937848平行班58.85214607214404命题趋势判断命题趋势判断2023年1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命题趋势判断8.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持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和考务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

在其中的“进一步深化高校考试招生改革”部分提出高考命题要求和强基计划实施要求,对2023届高考备考释放出最新信号.命题趋势判断1.落实立德树人,鲜明体现时代主题

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高考试题命制中,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鲜明特征和坚定方向,这在过去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将是2023年高考命题的核心要旨。

新高考试题历经多年积累,试题不再回避热点,而是直接面对热点,在引导课堂教学与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现实热点和生产生活实践。

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不断强化考试的育人功能,系统性地加强考试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紧扣时代脉搏,夯实信仰根基,彰显五育并举,由注重智育评价的人才选拔向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载体转变,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命题趋势判断2.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

突出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试题命制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

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方法,引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命题趋势判断3.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

高考评价体系聚焦“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有助于将学生从传统的对知识的简单占有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强化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培育,推动高水平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在“考思维”“考能力”的引导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从教师传授知识向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课堂教学将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成为更有效的教学教育模式。随着高考内容和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学将逐步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到“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转变。命题趋势判断4.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转变

高考评价体系有效引导教学,实现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向指挥作用,积极引导高中教育教学,形成“招-考-教-学”良性互动,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

高考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内容限定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和重点内容的考查,引导中学依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高考命题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悟,以考促教,服务教学提质增效。命题趋势判断

为了实现考查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或者说高阶思维能力,高考命题除了在情境设计方面下足功夫,在试题设问方式方法上也有了新的创新,加大开放性、探究式的设问,鼓励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此类试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试题对思维考查的不足。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命题将持续优化试卷结构,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创设新的题型,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开放性,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备考中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开放性命题设问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试题的应有开放度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和评价问题解决结论的素养。不仅要考查学生是否会解决他人给予的问题,更要考查学生能否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仅要考查学生是否会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更要考查学生能否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或方法;不仅要考查学生是否知晓和能否应用已学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能否审视、追问、评价、改进已学知识。命题趋势判断

结合过去三年高考试题的情境设题规律和趋势,2023年高考试题将进一步加大情境设题的多元性和开放度,引导学生培养综合素养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①高考命题会进一步丰富文本和背景材料选择的类型和广度,扩大试题文本体裁的范围,彰显开放性的考查要求。②情境设题将继续关注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关键历史事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将持续得到关注。通过以上特定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增强“四个自信”。命题趋势判断③情境设计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现实生活、生产实践与科技发展前沿话题,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体现学科的应用价值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④将继续引入体美劳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注重增强体质、提高审美情操、锻炼坚强意志以及培养劳动意识。⑤将引入更多的虚拟科研场景,要求学生具有科学实验的临场体验感,而不只是熟悉书本上的知识。虚拟科研场景可以间接提供信息,而非主动告知特定的数值,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情境迁移能力,在虚拟场景或者示意图中获取关键信息,并梳理出逻辑关系。此外,图片、数据、表格等形式也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未来的高考中。命题趋势判断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3、力的合成和分解4、共点力的平衡5、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6、运动的合成和分解7、抛体运动8、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9、功和功率10、动能和动能定理1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2、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3、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4、环绕速度15、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横波的图像简谐运动公式和图像16、库仑定律17、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18、电势差19、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2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21、欧姆定律22、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3、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24、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25、洛伦兹力公式2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27、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8、楞次定律29、理想变压器原子结构原子核光电效应考试主题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核心考点(29个)命题趋势判断1.挖掘新教材第二批使用新教材省市(2020年):浙江、江苏、河北、湖南、湖北、广东、福建、重庆、山西、安徽、云南、黑龙江、吉林(13个)新高考、新教材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P59页”科学漫步”上有介绍,并且专门提到了能量损耗。新教材选必修2:P57-58探究电压比与匝数比关系的实验(新增探究性实验)2022湖北卷第8题情境:无线充电技术考点:变压器的变压原理命题趋势判断启示:要重视新教材、关注教材上课前情境问题、课本例题、课后习题、新增的课本探究性实验、科学漫步等素材单击此处添加文本,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均可自由编辑、改色、替换,建议您在展示时字体选择微软雅黑等系统自带字体。如果需要特殊字体需要设置选项里面选择嵌入字体以方便演示。您的文字内容新教材必修二P83页例2上有原型2022湖北卷第16题情境:打夯命题趋势判断必修一P43-44命题趋势判断必修二P29命题趋势判断必修三P45直线加速器

命题趋势判断2.跨学科

课程学习中要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或整合学习等方法,促进学生基于真实情境下学科和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命题趋势判断命题趋势判断①参考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②能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③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④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⑤光:"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高中物理与语文古诗词整合命题趋势判断高中物理与化学学科整合①起电方式:由原子结构可知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列的,从里到外。最外层8个电子的结构叫做稳定结构(特殊的是稀有气体中的氦是最外层2个电子)。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②原电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电流的装置称为原电池,也可以说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原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③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mol),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命题趋势判断高中物理与地理学科整合①开普勒第二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用于解释地球公转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的速度大小关系)②极光是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地球的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③地转偏向力:当物体相对与地球表面运动时会受到一个叫地转偏向力的力的影响而改变方向,但地转偏向力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力,而是一种惯性力。④当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时,有两种形式,一种叫做P波,又叫做纵波。另一种叫做S波,又叫横波。命题趋势判断高中物理与政治学科整合高中物理与政治学科的衔接主要是哲学。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母学科。高中物理很多教学内容都蕴含哲学思想,物理教学中也提倡渗透哲学思想,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提高。①“运动是有规律的”,政治上在阐明这一哲学观点时,以永动机为例。如果学生能理解“真理是有条件的”,对理解物理规律有适用条件,经典力学有局限性等有帮助。②构建“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这一哲学观点,对学生在受力分析时“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运用,以及电路动态分析时从“部分”到“整体”再到“部分”的理解有较大帮助。③“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这一哲学思想的建立,对学生构建和理解如质点等物理模型有很好的帮助。命题趋势判断3.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运用极值问题函数法几何法三角函数二次函数重要不等式导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命题趋势判断命题趋势判断变式命题趋势判断重复多次问题数列归纳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命题趋势判断命题趋势判断命题趋势判断变量累积问题微元法运动学:变速求位移v-t图像力学:变力做功F-x图像

命题趋势判断

命题趋势判断4.时事热点墨子号卫星问天实验舱句芒号羲和号发射变轨对接环绕反冲模型椭圆轨道多过程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天体质量天体密度重力加速度失重气体变化降落天宫课堂命题趋势判断福建舰下水电磁弹射阻拦索舰载机起飞飞机转弯投弹常规动力电磁感应运动学图像多过程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热学命题趋势判断“极目一号”型浮空艇升空降落定位气压变化大气监测导航匀变速直线运动参考系、坐标系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定律动量与能量多过程运动05复习策略探讨复习策略探讨第二轮复习以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

查漏补缺知识重组提升能力

第一轮复习以夯实基础为指导思想第三轮复习以提高应试能力为指导思想复习策略探讨正确理解构建体系提升能力科学思维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把握学科特点、渗透物理思想、掌握物理方法提取、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用学科思想审视问题,用学科方法解决问题,用规范用语回答问题)复习策略探讨一、明确重点,主干知识系统化专题划分力和运动专题动量和能量专题电磁学专题(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知识专题近代物理专题计算专题图像专题实验专题方法专题复习策略探讨专题划分整体隔离法控制变量法微元法极限法类比法等效法比值定义法理想模型法放大法排除法单位制法特殊值法根据物理方法的整合设置专题一、明确重点,主干知识系统化复习策略探讨专题划分根据物理模型整合设置专题1.运动学——去而复返、先加后减、追及和相遇问题2.动力学一一传送带问题、板块模型、弹簧模型3.机械能一一功能关系、竖直平面的圆周问题、弹簧问题4.静电场一一加(减)速问题、类平抛模型、圆周运动问题5.恒定电流一一电动机电路、含容电路、电阻测量、实验设计6.磁场一一放缩圆模型、旋转圆模型、复合场问题7.电磁感应一一导体棒切割模型、线圈穿越磁场模型一、明确重点,主干知识系统化复习策略探讨二、立足学科主干,提升综合能力整合综合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动量和能量的综合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串、并联电路规律与电学实验的综合复习策略探讨二、立足学科主干,提升综合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基本实验,重在掌握物理实验目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