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02:文化自信(热点话题+时事速递+素材聚焦+人文示例)_第1页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02:文化自信(热点话题+时事速递+素材聚焦+人文示例)_第2页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02:文化自信(热点话题+时事速递+素材聚焦+人文示例)_第3页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02:文化自信(热点话题+时事速递+素材聚焦+人文示例)_第4页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02:文化自信(热点话题+时事速递+素材聚焦+人文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时政方向02文化自信一、【热点话题】传统与现代;文化种子一代鬼才黄永玉:“想我时就看看天,看看云”【人物速递】1924年8月9日,黄永玉出生在湖南常德。几个月后,黄永玉被迫离家来到福建,但是这里也为他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华侨陈嘉庚在厦门创办的集美学校,规模很大,学校有6层的图书馆,这里是少年黄永玉的乐土。而他酷爱阅读的习惯,也由此养成。15岁时,他决定离开学校,从此开始"流浪"。1947年,黄永玉"流浪"到上海。一天,得知比自己大20岁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和自己住在同一条街上,他激动万分,便带着十几幅木刻画去拜见臧克家。臧克家认真地翻看完了他的画,说自己非常喜欢,想替他送去发表。后来,那十几幅木刻画绝大部分都没能发表,但臧克家从没在他面前提过。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唐弛,那时是上海邮局的高级职员。黄永玉每次一到上海邮局,唐张无论有多忙,都会立即放下手头的活,帮他处理稿费。那时候,身边的这些人,美好得令他感喟不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么干净纯洁,我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起来的。那时候巴金先生、唐张先生、臧克家先生,还有萧乾……很多文化界的老前辈,都花时间为我的生活帮忙。现在这些对我好的人都不在了,我要拿同样的感情对待别人。"同时,他的艺名"黄永玉"也是他的表叔沈从文帮他取的。在抗战胜利后的上海,黄永玉和汪曾祺成为来往最密切的朋友。汪曾祺逝世后,黄永玉回忆:"我的画只有他一个人能讲。他死了,这样的懂画的朋友也没有了。"而在黄永玉离开前,他曾说:"想我时就看看天,看看云。"【人物素描】“作品捐赠给国家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从小"流浪",但黄永玉一直爱着他的故乡。他认为故乡是一个人感情的摇篮,是自己的被窝,或许它的气味并不好闻,却是自己最熟悉而又无可替代的气息。故乡是黄永玉的灵感来源,更是牵挂。而这种牵挂更直接和国家与民族联系在了一起。2006年,黄永玉把珍藏数十年的百余件珍贵文物和部分艺术作品捐赠给了湖南吉首大学,这次捐赠轰动了文化界。同年,他将约2米宽、3米长的巨型画《世界和平》捐献给联合国驻华系统。画上题字为:"世界不漏下一个还在受苦的人,让和平的鸟、和平的花,给全世界带来幸福温饱,没有恐惧,永远安全。"这是继毕加索创作大型壁画《格尔尼卡》之后又一幅倡导世界和平的传世之作。2014年,黄永玉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无偿捐赠了巨幅代表作《春江花月夜》和20世纪50年代为国家博物馆创作的《各族人民大团结》壁画的小稿。时任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说:"黄永玉先生以90岁高龄向国家无偿捐赠其重要作品,表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爱国情怀。"对此赞誉,黄永玉则反复强调:"只是小事一桩。"后来,黄永玉回忆说:"人老了,作品捐赠给国家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对故乡、对家国、对世界的爱,如今都凝结在了黄永玉的画作中。【人物名言——作文高分借鉴】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站在太阳下的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就是了。要对得起每一顿饭,更何况这是一个这么有意思的世界。别轻蔑少年时期感动过的东西。认认真真地做一种事业,然后凭自己的兴趣读世上一切有趣的书。诚实是简单的,掩盖要费很大的力气。所以我一辈子就是这样,不行就不行,行就行,很简单的事。二、【热点话题】文化创新;诗歌艺术《长安三万里》,大唐群星闪耀【时事速递】又一国风作品"火""出圈"!时代化的惊艳表达诠释了"何以长安""何以中国"。2023年7月,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仅6天票房便突破3亿元、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2分,成为暑期档当之无愧的黑马。电影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串起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顶流"的大唐往事,令观众在"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中穿行大漠边塞,徜徉烟雨江南,在水墨意境与最新光影技术的完美融合里,感受辉煌壮丽的中华诗歌艺术。《长安三万里》受到追捧,是优秀传统文化热潮涌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从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到舞蹈《只此青绿》,再到将宋词与戏曲巧妙融合的热门歌曲《光亮》,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重获"新生"。这背后的成功密码,正是在守正创新中找到了时代化的惊艳表达。素材聚焦1诗词的视觉化传承《长安三万里》气势磅礴,主题深刻,但它并不想"教"我们怎样去度过一生。而是在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反而可以从中汲取了营养。在那个人人会写诗的大唐,剧中人物皆出口成章。不管是洒脱而天真的李白大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是百折不挠的高适道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一首首名家名篇再度以全新的视觉化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为所有观带来了一种国学课般的奇妙观影体验。在那个璀璨的盛唐,那些如明珠一般的诗篇,我们的前辈会读,我们这一代会读,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代也会读,这是诗的魅力,更是美的传承。素材聚焦2电影中众星拱日月的大唐盛世电影《长安三万里》以高适和李白的交往为时间线索,渐次呈现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以及在此前后大唐诗人的群像和生命际遇。李白与高适,一者飞扬,一者沉稳。一者趋近天空的自由,行为处事随心所欲,如行云流水一般;一者如同大地的厚实,待人接物往往诚心实意,恪守信条。二人互为镜像,折射出的是他们彼此的遭际和心事,也是千年后观众的遭际和心事。电影结尾,高适踏上重返长安之路。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山河破败、民生凋敝。故园破碎、老友零落,而高适对小书童说:"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电影将长安的诗意、大的诗意、中国的诗意阐释得极为成功和纯粹。【素材入文示例】在影片中,古诗《黄鹤楼》《将进酒》《燕歌行》被浓墨重彩地呈现出来,尤其是演绎《将进酒》的这一篇章。有网友说,《将进酒》一节,满足了其对盛唐"浪漫主义"的全部幻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在这个片段中,诵读着自己千古名作的李白,引领众人乘坐仙鹤,冲向云霄,飞越千仞瀑流,直登天上宫阙。"谪仙人"带着观众一起在梦幻的旅程中徜徉,观众的所有感官都被充分打开,心和情都融入了诗篇当中,为之震撼不已。中国人独有的浪漫被挥洒得淋漓尽致,横跨千年的李白依旧是"顶流"。李白和高适在"海天霞"中策马扬鞭,李白在"碧山"里"轻舟已过万重山",王维在"库金"内弹琴……这些"听上去就很美"的中国传统色,包含千百年来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各个细节中不断呈现,不断进行创新的表达。三、【热点话题】阅读,知识的力量读书博主:在喧嚣中坚守读书的意义【时事速递】“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当下的网络平台上各种与读书相关的视频、笔记越来越多,越来越“火”,“读书博主”也跟着走红,且以一种岁月静好的理想职业“霸屏”——“狂练文笔的第七天,我的人生像开挂一样。”“免费看书月入过万,三步秒变读书博主”小红书上,关键词为“读书博主”的笔记就有10万多篇。热爱阅读的人越来越多,这本来是件好事,但为了保持高曝光率和变现能力,读书博主们不免受到网络平台推荐逻辑的影响,在书籍选择和解读角度上追求流量,他们中一部分人的推文常有言过其实和同质化倾向,对此不少网友吐槽:“推来推去就那几本!”“跟着推荐读完后发现完全不一样!”更有人担忧“5分钟读完《百年孤独》;消解了人们慢品书籍的乐趣。当“带你走出低谷期”“超级治愈好书”等雷同标签被打在大部分推荐书籍上时,当“水过地皮湿”的阅读方式成为一种被一些人引以为傲的流行时,我们不得不接受“互联网、短视频正在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一现实。素材聚焦读书产业的社会现状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2年4月底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2105分钟。45.6%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1.9%的成年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从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来看,群众对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图书推荐需求巨大。但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辑林一(化名)表示:“对读者来说,读书笔记的'种草’式营销令人反感。事实上,出版社在推广图书时最青睐的并不是泛泛的读书博主,而是有着垂直内容的博主。比如,推荐育婴书籍,就会找'奶爸’“博士妈妈’类博主。如果能深耕科普、文学、社科等某一领域,甚至更垂直更小众领域的专家,这样的博主所推荐的图书更具信服力。【素材入文示例】阅读是一种需要长期培养的习惯,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是一个自我探索和认知的过程,而绝非像某些博主那样,将分享作为“文化资本”和“立人设”的工具。当阅读沦为谈资,能为读者带来精神陶冶的好书也只会被洪流所淹没。正如卡尔维诺在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任何封皮上的话都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告诉你应该由书本直接告诉你的东西,也不能代替你将从书中汲取的东西。一切起初的快感都有个最佳时限,如果想使它变成一种持久的快乐,亦即阅读的快乐,就应掌握好这个时限。”四、【热点话题】国潮文化;民族乐曲千年国乐,在直播中创造新“声”2022年8月,中央民族乐团的百余位艺术家集体入驻抖音,在线上开辟“第二舞台”,开国家级院团乃至全国专业艺术院团的先河,成为国乐积极拥抱网络真播等新传播方式的一个缩影。网络直播为中国民乐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2022年,有87%的抖音民乐主播获得了不少的打赏收入。其中,如箜篌、埙等相对小众的民族乐器更是创造了上万级别的收入。此外一些小众、濒危的民乐类的非遗也通过直播重新获得关注。比如,少数民族京族的特色乐器独弦琴,全中国会弹的人一度只有个位数。国乐因为直播技术的革新重新焕发活力,创造新“声”。素材聚焦1跨界融合焕新颜2022年某音乐研究机构发布的《国风音乐内容生态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1年,播放量过亿的爆款国风音乐有51首;国风歌曲播放量是2019年至2020年的两倍多;播放量破百万甚至过千万的作品数量呈上升趋势。中国民乐作为一种比较“冷门”的艺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民族乐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与现代音乐技法进行有效结合。但从2019年开始,民族音乐人大胆创新,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都被他们拿来和琵琶、二胡等传,创作出大量具有跨界曲风的国乐统中国乐器“对话”新作。素材聚焦2网络直播带来新契机抖音发布的《2022抖音民乐直播数据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抖音直播覆盖民族乐器种类87个,观看人次突破61亿。2022年,抖音民乐类直播场次超过178万,同比增长95%;累计直播时长达233万个小时,同比增长101%。以-场演出时长1.5个小时计算,相当于每天有4270场民乐演奏会在抖音上演,平均每场观众达2319人。网络直播为民乐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民乐人通过直播可以获得打赏收入,找到了民乐的“市场蓝海”。【素材入文示例】从钧天广乐到江南丝竹,从寄托文人雅士志向的琵琶到悠扬四方的竹笛,绵延千年的国乐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勾勒出源远流长的气韵风华,彰显着包容并蓄的文化风骨,陪伴着代代国人历经亘古千秋。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一度陷入传承困境的国乐,也因为科技的发展重焕生机。五、【热点话题】保护文化遗址;文化成就未来诗与瓷的邂逅!这首唐诗,首次展出【时事速递】2022年11月15日,在长沙博物馆举行的“长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礼”特展上,一件唐代瓷器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值得注意的是,这件长沙窑青釉瓷碗上题有一首早已失传的五言唐诗,在《全唐诗》中也未见记载——“住在绿池边,朝朝学采’。长沙窑研究专家、长沙博物馆副馆长张海军介绍:莲。水深偏责就,莲尽更移肛”“'肛’就是'船’,这首诗描绘了劳动人民采莲的场景。文字朴实无华,意境恬淡自然。”这一诗文用褐彩书写,施釉烧制而成,瓷碗出土于长沙望城铜官镇。对这首失传的五言唐诗,公众倍感奇妙和惊喜。素材聚焦1长沙窑的兴衰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望城铜官一带生产的长沙瓷:器,兴起于8世纪未至9世纪初叶,兴盛于晚唐,衰落于五代。其产品曾出口至西亚、南亚、东亚等地。唐代诗人李群玉的诗句“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描写的就是当年瓷器生产的情景。长沙也曾出土了大量的长沙遗物,其中,长沙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长沙窑精美瓷器最多,共计7000余件,这些瓷器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古人的生活面貌,也向我们提供了了解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素材聚焦2诗与瓷的浪漫邂逅长沙窑是第一个将诗歌通过书法装饰于瓷的瓷窑,也是“唐诗到元和体变新”的见证。长沙窑瓷器题铭诗根植于民间沃土,并以民间喜好与愉悦为基点,形成一种连接民间情感的链条,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在瓷器装饰上开辟出了一条人文关怀的渠道。目前已发现的长沙窑器物题写各种诗句有110首,其中只有10首能在《全唐诗》中查到,著名的《君生我未生》就是其中之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题有此诗的瓷瓶于1982年在望城铜官窑址出土后,轰动一时,广为流传。这些诗歌题材涉及品茶、离别、思念、风景、民间故事、劝学、礼仪教化等,真实记录了唐代长沙的民俗风情,其中有不少是流行在市井街巷的歌谣。诗与瓷的邂逅,凝固了大唐的风华。【素材入文示例】诗瓷邂逅,凝固了历史风华。一千多年前唐时的长沙匠人们,自信地将充满灵感的文字和画作,绘于瓷器上。瓷器随着古船一道漂洋过海,在更广阔的地域和人群中传播中华文化。古与今的重逢,唤醒了尘封的记忆;一千多年后的考古发掘,让一批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物重见天日。那些讲述爱意、前途与离别的诗句,正成为后人研读历史、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六、【热点话题】文化与城建;保护文化资源金庸图书馆不拆了!善待它,也是守护一份文化念想【时事速递】2023年4月,一位网络博主在其公众号上发表一篇有关“恳请不要拆除金庸图书馆”的文章,引发大众对金庸图书馆去留问题的关注。2023年4月23日,。承载着金庸拳拳赤子之情的图书馆最终保留下嘉兴市多个部门明确表示“不拆了”来,这样的结果当然让人感到欣慰。通过相关报道和博主科普,公众也不难意识到这座图书馆承载的多重文化价值。同时,如何做好运营工作,让金庸图书馆焕发生机也是“不拆”之后的重中之重。素材聚焦1嘉兴的城市文化名片近30年来,金庸图书馆一直是嘉兴市的城市文化名片,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金庸读者心中的文化圣地。图书馆建成后,金庸先生曾手书“感我桑,赐以嘉名,愿尽菲薄,助振斯文”的肺腑之言。又如,金庸曾有心在作品中多次植入“嘉兴元素”,创作出醉仙楼比武、法华寺练功等让无数读者熟知的“名场面”。再如,金庸图书馆馆舍设计别致,取江南民居之法,采用高低错落、前后错位之布局,该馆还曾入选《中国图书馆建筑集锦》一书,成为嘉兴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素材聚焦2鲜有人问津、几近荒废的坎坷命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金庸图书馆都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很多人直到上述事件引发奥论热议时,才知晓这座“宝藏图书馆”的存在。据当地文旅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金庸图书馆并不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在嘉兴市社会面上的知名度、影响力相对有限。再者,金庸图书馆所在的嘉兴学院早在2010年就已搬迁,金庸图书馆的藏书有了新家,师生在这里讲读、学习,在柳烟河畔思考交谈的机会也大幅减少。可见,即便没有这次的拆除危机,金庸图书馆也面临着少有人问津、逐步走向荒废的尴尬境况。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金庸图书馆的运营规划,使其重新“活”起来,与尽力保全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同等重要。【素材入文示例】在旧城改造工程中,嘉兴市留存金庸图书馆,是保护当地文化资源、延续地方文脉的明智之举;更有先见之明的当是借此去留问题引发热议的契机,敞开大门,集思广益,让承载着金庸拳拳赤子之情的图书馆全力发挥“助振“活起斯文”的功效,“亮起来”“热起来”来”,让更多人有兴趣、有机会来的当地展开一场文化之旅。七、【热点话题】汉字价值;科技与文化事关6000万人的汉字难题,解法有了【时事速递】上面一个“鸟”,下面一个“甲”,这个字读“nià”。它是云南省丽江市傈僳族一支氏族的姓氏,这个氏族以鸟为图腾。2023年4月21日,微博话题“因姓氏太罕见全村集体改姓鸭”登上热搜。由于当前的电脑系统无法识别,近700名村民办理证件时,被迫改姓“鸭”“全村被迫改姓”的话题因此引发了大家的讨论,不少网友建议更新系统。有网友留言:“姓氏是一种血脉和文化的传承。如今这种传承被信息化生生切断了,希望能够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解决系统问题,让文化得以99传承下去。”素材聚焦生僻字数字化,志在必行2023年4月20日是“联合国中文日”,为解决生僻字使用难题,《光明日报》全媒体、汉仪字库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官方组织发布了全国首个“生僻字征集”小程序,面向大众征集更多重要却无法输入的生僻字。据统计,全国约6000万人名中含有生僻字。生僻字“罕用”,却并非“不用”,在数字化时代呈现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价值。作为汉字的有机组成部分,生僻字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发挥着文化传承的功能。2022年7月,我国发布新版《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新增1.7万余个生僻字。标准“扩容”和强制实施,让生僻字数字化有了方向指引和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汉字数字化,激活汉字在数字化时代的活力,正是让汉字及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在数字化时代传承壮大,为人类文明贡献更多中国力量的应有之义。【素材入文示例】随着社会信息传递量的迅猛增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汉字量也随之增加。而生僻字包含丰富的思想观念、道德审美,也凝结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从历史中走来的汉字,铭刻着中华民族久远文化记忆,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存续的载体。汉字不息,文明永存。八、【热点话题】中国故事;匠人匠心;文化保护与传承48万粉丝!“留守艺人”马春风:把唢呐一直吹下去【时事速递】“马庄唢呐”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而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马庄村的马春风,则是“马氏唢呐传统制作技艺”的非遗文化传承人。然而,时过境迁,唢呐演奏市场面临着新挑战。于是,马春风注册了网络账号“唢呐村的事”,把村民的唢呐表演搬进了直播间。从2022年1月到2023年5月,马春风的抖音账号收获48万粉丝,累计观看人次达3700万,全国各地的演奏邀约也纷至沓来。近年来,伴随着国潮的强势复苏,像唢呐这样的非遗文化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形成了新的关注点,而背后的推动者正是马春风这样执着的守艺人。素材聚焦兜兜转转,直播间里唢呐响20岁出头时,马春风凭借着吹唢呐和男扮女装的绝活在方圆十里闯出了一番小名堂,带着唢呐,马春风到过新疆,也去过北京。但时过境迁,唢呐演奏市场越来越不景气,村里不少唢呐匠纷纷转行,马春风则开了一家理发店。但理发店也不挣钱,马春风又买了一辆三轮车,组建临时班子,把唢呐、锣鼓、笙等装上三轮车,说走就走。但演出收入的锐减,让他不得不开始思考新时代的唢呐艺术该如何发展。2022年1月,马春风开始尝试拍短视频、做直播,讲述发生在马庄村田间地头关于唢呐的事儿。他说:“想传承好自家(技艺),不想让'唢呐村,的名声随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对未来,马春风希望能在直播间一直吹下去,让“唢呐村”找回当年的风光,而唢呐,也将在传承中被保护,在保护中焕发新的生机。【素材入文示例】马春风是个有梦想的人,在追梦过程中,他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尝试过各种法子就是为了能一直吹唢呐,他心里装着唢呐,因此走到哪里都带着唢呐。不只是他自己,他还带领村里其他人一起吹响唢呐。正是他们这些心怀热望的民间艺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艰难地传承下来。九、【热点话题】汉字文化的思考;数字时代下的传统文化不想再“提笔忘字”?改变还得从“提笔”开始周珊珊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机构开展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网友都有过提笔忘字的'哈哈哈哈’”后,“提笔忘字”成为经历。可以说,继“遇到好笑的事只会说'笑死’不少人在语言文字领域碰到的又一件难事儿。提笔忘字的首要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办公无纸化、通信电子化,除了学生和少部分与写字直接相关的职业,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需要提笔写字。加之电脑、手机等输入法不断迭代,AI联想与纠错功能日渐强大,也使得提笔忘字在一些人眼中变得“无大所谓”。除此之外,在一些场合,比起书写的规范性、完整性,人们更在意的是信息交互的简洁高效。比如,大卖场的“拖'孩’十元一双”,马路边的“不'样’停车”等书写讹误,也能在一定地域较为清晰地传递出语义指向,有时还能达到超出寻常的宣传效果。“字的对错并不重要,只要能理解就行。”在类似观念的影响下,一些人对提笔忘字产生的书写错误也更加包容。不过在更多人看来,提笔忘字的潜在负面影响应当受到更多关注。放眼全世界的语言文字,唯有汉字从诞生之日起一直被延续使用,至今没有中断。汉字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秘诀,正是传承与创新。汉语的书写和表达虽然受到技术革新的影响和挑战,但信息的传播、思想的培育也借此打开了新窗口。汉字书写之“危”,某种程度上也是重新激发人们热爱汉字、提高书写能力的“机”。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到衍生开来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与汉字相关的文化节目日益红火。从中小学普及书法课、开展写家书活动,到书法艺术活动走入菜市场,再到汉字活字印模等成为畅销文创产品,坚守与创新并举,才能让汉字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得以激活,也让汉字在当代艺术和生活的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从前,人们对文字充满敬意,矗立起“惜字塔”,但凡字纸都要诚心诚意在其中烧净。文人墨客更是看重写字:曾国藩视写字“关乎一生福分”;梁启超说写字不择时、不择地,费钱、费时间、费精神都不多,还能收摄身心,是“第一等的娱乐”;梁实秋认为“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而今,对身处数字化浪潮的人们来说,握鼠标和拿笔杆并不矛盾,每个提笔写字的机会都值得珍惜。在一笔一画中唤醒对母语和文字的情感,在一字一句中体悟文化之美、感受艺术之妙,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文化体验?正如余光中所写:“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笔锋摩擦的沙沙作响,油墨落纸的芬芳飘香,这是饱含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集体记忆不能让它们在你我这代消失。十、【热点话题】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传统技艺“中国茶”申遗成功:一盏茶香,千年传承陈重穆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