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_第1页
乐昌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_第2页
乐昌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_第3页
乐昌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_第4页
乐昌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乐昌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积累运用(29分)

1.(2023九上·乐昌期中)默写古诗文。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3)___,湘水无情吊岂知?___,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

(6)诗人常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李白《行路难》“___,___"借用姜太公和伊尹的故事,表达自己仍对前途充满信心;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流露出世事变迁、老友离散的心酸之意。

【答案】(1)雾凇沆砀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汉文有道恩犹薄;寂寂江山摇落处

(4)为赋新词强说愁

(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凇、沆砀、薄、赋、跃、璧、赋、柯"等字词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1)雾凇沆砀;(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汉文有道恩犹薄,寂寂江山摇落处;(4)为赋新词强说愁;(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及默写能力。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

2.(2023九上·乐昌期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宿营地上gōuhuǒ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2)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kèshǒu时间。

(3)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gdéyìzhāng的局面。

【答案】(1)篝火

(2)恪守

(3)相得益彰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篝火:用竹笼罩着的火。借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烧的火堆。

(2)恪守:恭谨遵守。

(3)相得益彰:指通过彼此间的作用,更显示出双方的优点和长处。

故答案为:(1)篝火;(2)恪守;(3)相得益彰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积累。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形声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对于同音字,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选择使用哪一个字。

3.(2022九上·广东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写人物传记最怕考证不实,一不小心就会闹出李代桃僵的笑话来。

B.“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进一步表明,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C.几千年来“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在文化不发达的山区,至今仍是根深蒂固。

D.一些媒体在转载他人的文章时,喜欢断章取义,任意截取自己所需的意思,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答案】A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A.使用不当,李代桃僵: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此处应用张冠李戴;BCD.使用恰当。

其余选项的词语意思是:

可望而不可即:指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也说根深柢固。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断章取义: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词义,然后再结合题意,选择最恰当的选项作为答案。平时要注意字词的积累,夯实基础。

4.(2017九上·揭西期末)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为文明古国标志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几千年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删去“几千年")

B.有关部门对大家提出的建议积极采纳,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把“积极采纳”和“认真研究"调换位置)

C.通过参观中国航空博物馆,使我了解了许多航空知识,增强了国防意识。(删去“通过”或者“使")

D.这次的“朗读者”活动主要是为了构成朗读爱好者与朗诵专家交流的平台。(把“构成"改为“打通”)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D项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应把“构成"改为“搭建”即可。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5.(2023九上·乐昌期中)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制作爱国主义主题活动专刊,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专刊栏目二《梅骨傲风雪》。下面是同学们写的文字稿。请阅读后完成各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先生从北平移居上海,他陆续排演了一批抗敌救亡、抵御外侮的戏,唤起民众强烈的爱国热情。1938年梅兰芳避居香港,日本占领香港后,他留蓄胡子,息歌罢舞,不为日本人演出。“蓄须明志”“演剧醒世"体现了梅兰芳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

同学们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插入到栏目二的文字中,来体现梅兰芳先生的性格特点。请你依据字体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

(2)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班刊主题的对联。

系心头廿四字福祉铭座右箴言万千家

(3)任务三: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表格内容相匹配。

班刊栏目:信仰的力量

人物/意象特点文段

尼摩船长追求自由、勇敢斗争①

②坚定不移、不屈不挠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A.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的人民一边!

B.饥饿,疾病,甚至死亡,都无法使我屈服。

C.镜子

D.礁石

(4)任务四:信仰,是人生的动力。有了信仰就有了无坚不摧的动力。请从任务三的两本名著中任选一本,结合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我选___(书名),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择【甲】楷书,字体端正,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就如同梅兰芳先生正直、爱国、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选择【乙】草书,字体纵横奔放,龙飞凤舞,如同梅兰芳先生敢于抗争、坚定不屈的民族气节。

(2)廿四字箴言铭座右万千家福祉系心头

(3)A;D

(4)我选择《海底两万里》;我读出了尼摩船长对自由和民主的信仰与追求,他始终关怀着被压迫的人民,在采珠人遭到身躯巨大的鲨鱼的攻击时,尼摩船长会挺身而出手拿短刀与鲨鱼肉搏。这个勇敢善良,又同情弱者的尼摩船长令人肃然起敬!

【知识点】材料探究;诗歌对联;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海底两万里》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1938年梅兰芳避居香港,日本占领香港后,他留蓄胡子,息歌罢舞,不为日本人演出”“蓄须明志"“演剧醒世’体现了梅兰芳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可知梅兰芳的性格是正直、爱国、坚贞不屈。据此可知,我们选择的字要能体现梅兰芳以上性格特点。[甲]是正楷,字体端正,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与梅兰芳正直、爱国、坚贞不屈的精神一致;[乙]是行楷,字形比较随意、灵动、洒脱,笔道流畅、潇洒多姿,与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及民族气节不符。据此分析即可。(2)

(2)系心头廿四字福祉铭座右箴言万千家

“廿四字"修饰“箴言”,做主语,谓语是“铭座右"。

“万千家”对“廿四字",都属于偏正短语且前两个字都是数字。“福祉”对“箴言",都是动词。“系心头”对“铭座右",都是动宾短语。根据上仄下平的原则确定上联是:廿四字箴言铭座右;下联是:万千家福祉系心头。

(3)①尼摩追求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向往的是自由,他的心永远在为人类的苦难而悲痛和忧伤。对所有受奴役,受迫害的种族和个人怀着仁慈的爱,他外表冷酷无情,而内心对人类又是一分何等的热忱!他嘴上似乎对陆地上的生活不屑一顾,而他却仍然人性未泯,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心向被压迫国家的人民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永远地站在被压迫国家的人民的一边!”他的身份充满了问号,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他是个伟大却人类不知道的英雄,他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他也只想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②“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出自诗歌艾青的《礁石》。《礁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此诗语言凝练,采取烘托、比拟等手法,以冷静客观的描写手法,以旁观者的叙述视角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义或感情的阐发,把其中的意韵留给读者去体会,十分富于诗歌美。

(4)从任务三两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主人公尼摩船长或艾青的形象谈自己的感悟,言之有理即可。比如:我选择《海底两万里》

我读出了尼摩船长对自由和民主的信仰与追求,他始终关怀着被压迫的人民,在采珠人遭到身躯巨大的鲨鱼的攻击时,尼摩船长会挺身而出手拿短刀与鲨鱼肉搏。这个勇敢善良,又同情弱者的尼摩船长令人肃然起敬!

故答案为:(1)选择【甲】楷书,字体端正,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就如同梅兰芳先生正直、爱国、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选择【乙】草书,字体纵横奔放,龙飞凤舞,如同梅兰芳先生敢于抗争、坚定不屈的民族气节。

(2)廿四字箴言铭座右万千家福祉系心头

(3)A;D

(4)我选择《海底两万里》;我读出了尼摩船长对自由和民主的信仰与追求,他始终关怀着被压迫的人民,在采珠人遭到身躯巨大的鲨鱼的攻击时,尼摩船长会挺身而出手拿短刀与鲨鱼肉搏。这个勇敢善良,又同情弱者的尼摩船长令人肃然起敬!

【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及书法赏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3)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4)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二、阅读(41分)

(2023九上·乐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靠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缣: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属予作文以记之___

前人之述备矣

南极潇湘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8.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A.范文正公轻财好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尤厚于族人/相与步于中庭

C.既贵/既出

D.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择其善者而从之

9.用“/"给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10.《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6.同“嘱",嘱托;详尽;至、到达

7.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8.B

9.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10.示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

【知识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岳阳楼记;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5)本题考查根据文章某一内容谈观点的能力。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确定一个观点后进行论述。

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广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不同吧

(有时)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相互应答,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6.①译句: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属“"同“嘱”,嘱托。

②译句: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③译句:南面直到潇湘。极:至,到达。

故答案为:同“嘱”,嘱托;详尽;至、到达

7.①重点词:以,介词,因为。物,外物。

②重点词:微,如果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和谁一道呢。

故答案为: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8.A.都是喜欢,爱好;B.介词,对/介词,在;C.都是已经;D.都是选择;故选B。

故答案为:B

9.句意: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既贵”做整个句子的时间状语,要断开;“于姑苏近郊"做地点状语,可断开,也可不断;“买良田数千亩"和“为义庄”构成连动关系,因此中间断开;“以养群从之贫者"表目的,是对以上动作行为的补充说明,也断开。故断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或者“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故答案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10.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观点看法。由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范仲淹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与孟子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由乙文“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可知,范仲淹不止语言,更从行动上践行了自己的忧乐观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故答案为:示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

(2023九上·乐昌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材料一】

①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②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③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④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⑤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⑥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⑦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⑧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⑨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⑩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材料二】

①《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遗情”。

②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困》:“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锺书《读》)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C.“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阔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景致。

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

12.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13.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11.C

12.材料二首先提出我国古代也有画诗不同质的类似观点,接着论述莱辛的议论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最后引用中国古代绘画的例子证明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

13.①材料中阐述了“诗画异质"的观点:绘画只宜于描写静物,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而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是一条绵延的直线,因此动作不宜于画。②“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是因为对于画家来说,运笔作画,表现“手挥五弦"一瞬间的物态和景象并不难,而“目送归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人物和飞鸿不同时间的连续动作以及内心活动,要画出来就远非易事了。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论证过程;议论文阅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2)本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理解重点语句,首先需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把关键词语作为答题的切入点,其次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分析时要理解到位,最后需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若是句子在文章中间,则需要考虑是否承上启下,若是句子在文章结尾,则需要结合全文分析,并且联系主题。

11.A,根据材料一第⑦段“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第⑧段”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可知,“诗”与“画"分别适宜描绘动作与静物,是各自有擅长的领域的;“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过于绝对,表述有误。

B.根据材料一第⑨段“菜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第⑩段“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可知,绘画也能够叙述动作,根据画作推想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表述有误。

D.材料二第二段“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论述的是本段前文“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的观点;与后人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无关。

故答案为:C

12.第①段,“《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先点出莱辛的“诗画异质”观点,

然后列举我国古代提出的类似的观点。第②段:先具体阐述莱辛的观点,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列举唐代的传说和宋代沈括的批判作为例证,证明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这两者之间形成照应。

故答案为:材料二首先提出我国古代也有画诗不同质的类似观点,接着论述莱辛的议论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最后引用中国古代绘画的例子证明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

13.此题要结合题干中“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特点进行作答,要注意引用文中关于诗画异质的观点表述进行分析说明。“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体现了“诗画异质"说,材料一第⑧段中说绘画只宜于描写静物,画作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是不宜于画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中“手挥五弦"是一瞬间的物态和景象,对于绘画者来说并不难表现;但“目送归鸿”则是指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把人物和飞鸿不同时间的连续动作、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等画出来是比较困难的。

故答案为:①材料中阐述了“诗画异质"的观点:绘画只宜于描写静物,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而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是一条绵延的直线,因此动作不宜于画。②“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是因为对于画家来说,运笔作画,表现“手挥五弦"一瞬间的物态和景象并不难,而“目送归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人物和飞鸿不同时间的连续动作以及内心活动,要画出来就远非易事了。

(2023九上·乐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那夜的歌声

①我至今还清晰记得,那一夜的戈壁滩很冷。炉膛的火苗跳跃着,把铁皮做的烟管烧得通红,坐在炉子上的铝壶在夜里依旧欢快地唱歌。

②临睡前,我将一壶冷水坐在炉子上,无烟煤在炉膛里呼呼地燃烧。无人搭理的水壶自己在后半夜烧开了,便自顾自鸣唱,四周水蒸气弥漫。在戈壁滩上寒冷、干燥的冬夜里,一壶滚开的水就是房间的加湿器,这是我的发明创造。我洗漱完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却听到隔壁女兵们在唱熟悉的军歌:“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

③那晚直到后半夜,我依旧迷迷糊糊听见有人在唱歌,歌曲一首接着一首,朦朦胧胧。后来愈来愈真切,是女兵们在夜里唱歌,是压低声音在唱的。

④天亮后,住在我隔壁的女兵们就要退伍回老家了。那夜是她们在团里的最后一晚。那一夜女兵们的歌声有点特别,和站哨的士兵夜里用粗糙的嗓子唱歌不一样,柔软牵肠,如一泓清泉慢悠悠流淌,一朵洁白的云彩缓缓飘移。

⑤我坐起来在屋里踱步,尽量不发出声响。看来,今夜,我肯定是睡不着觉了。让她们尽情唱吧。我用手在黑暗里打拍子。女兵们唱的是《当兵的历史》:“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尽管隔壁屋子女兵们唱歌的声音压得很低,在夜里我还是听得真切。

⑥差不多也是十八岁的年纪,这些女兵们移防到塞外军营,当时是我去接站的。她们一下火车,就被祁连山下十月的寒风打了一个跟头。女兵们住在我隔壁房间里,夜里炉膛的火灭了,冻得她们蜷缩着不肯出被窝,几个人在夜里唱歌,拼命用手擂我的墙。我披着军大衣顶风过去给她们引火。第二天,我教她们如何在临睡前封炉子,才不至于炉火在半夜熄灭。

⑦天开始泛白,女兵们在唱《战友之歌》,歌声非常整齐:“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钢铁集体……"

⑧我在屋子里和着女兵的歌也在低声的合唱:“战友战友,目标一致,革命把我们团结在一起,同训练,同学习,同劳动,同休息,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

⑨隔壁的女兵歌曲接龙:“战友,战友!为祖国的荣誉,为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并肩战斗夺取胜利,夺取胜利!"

⑩我的泪水挂在腮边。是的,这些移防过来的女兵们,很快就适应了戈壁滩上的恶劣气候。她们也爱美,偷着改肥大的军裤,让我训得满脸泪花。她们的坚强与乐观超出了她们的年龄。

她们也经常向我抱怨,皮肤粗糙了,嘴唇干裂了。当真正要离开的时候,她们却万般不舍,一夜未眠,唱歌到天亮。

清晨,欢送老兵的火车站台上歌声一片。军歌嘹亮,声音大得让人听不见火车汽笛声。哭红眼睛的女兵们向我敬礼,然后和男兵一起唱军歌。火车站的军歌和昨晚女兵们唱的军歌不太一样,有男兵加入的军歌显得雄壮激昂。

四个女兵站在月台上,大方地唱起《相逢是首歌》:“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许多年了,现在想起那夜女兵们唱了一夜的军歌,熟悉的旋律仿佛就在昨天。

她们在聚会上一起唱歌,唱的依旧是那首《战友之歌》,还有那首《相逢是首歌》。

(选自《人民日报》2021.8.9,有删改)

14.有人认为删去第⑥段后文章更为简洁,且上下文更为连贯,不影响文意理解。你觉得该不该删去?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15.文章多处写了歌词的具体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6.第⑩段写“我的泪水挂在腮边",“我”流泪的原因有哪些?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17.文章主要描写戍守边塞的女兵形象,但文中还写了她们爱美(偷改军裤)、抱怨等事件。有同学认为这样有损女兵形象,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请简要阐述理由。

【答案】14.不应该删去。第⑥段从“我"的视角回忆当初女兵们刚到塞外军营时受冻的情形;一方面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与女兵们后来的成长形成对比,从而体现出女兵们不畏艰险、坚强乐观的精神,抒发女兵们对军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5.文中详写歌词的具体内容,充分表现了女兵们对部队的热爱,以及对战友的不舍之情,对军营的留恋之情,从而彰显女兵积极向上的人物精神,突出新时代人民子弟兵的光辉形象。

16.①为歌声中的深厚情感而感动;②为女兵们在戈壁滩上的成长而欣喜;③为女兵们坚强乐观、顽强不屈的精神而感动;④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不舍;⑤为战士们不畏艰苦、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而自豪。

17.没有损害女兵形象。写女兵们爱美和抱怨,一方面体现了她们作为女性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能够表现女兵们为了保家卫国,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饱满。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章结构方式;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探究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的表现手法有:象征、侧面描写、联想想象、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等。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文章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即可知道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2)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某个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及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这一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②这一内容与文章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③这一内容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4)本题考查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

14.首先回答观点,不能删去。第⑥段“差不多也是十八岁的年纪,这些女兵们移防到塞外军营,当时是我去接站的“从“我”的视角回忆当初女兵们刚到塞外军营时受冻的情形,“她们一下火车,就被祁连山下十月的寒风打了一个跟头。女兵们住在我隔壁房间里,夜里炉膛的火灭了,冻得她们蜷缩着不肯出被窝,几个人在夜里唱歌,拼命用手擂我的墙"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这与后面第四段“这些移防过来的女兵们,很快就适应了戈壁滩上的恶劣气候。她们也爱美,偷着改肥大的军裤,让我训得满脸泪花。她们的坚强与乐观超出了她们的年龄"形成对比,表现了女兵们对军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故答案为:不应该删去。第⑥段从“我”的视角回忆当初女兵们刚到塞外军营时受冻的情形;一方面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与女兵们后来的成长形成对比,从而体现出女兵们不畏艰险、坚强乐观的精神,抒发女兵们对军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5.第②段“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第⑤段“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第⑦段“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钢铁集体……",第③段“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这是女兵们在不同的阶段唱的歌词,充分表现了女兵们对部队的热爱,以及对战友的不舍之情,对军营的留恋之情,每首歌词都积极向上,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彰显了女兵积极向上的人物精神。

故答案为:文中详写歌词的具体内容,充分表现了女兵们对部队的热爱,以及对战友的不舍之情,对军营的留恋之情,从而彰显女兵积极向上的人物精神,突出新时代人民子弟兵的光辉形象。

16.结合第⑨段“隔壁的女兵歌曲接龙:‘战友,战友!为祖国的荣誉,为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并肩战斗夺取胜利,夺取胜利"可知“我”为女兵们的歌声所感动,歌词中的内容充满了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为战士们不畏艰苦、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而自豪。结合第四段“是的,这些移防过来的女兵们,很快就适应了戈壁滩上的恶劣气候。她们也爱美,偷着改肥大的军裤,让我训得满脸泪花。她们的坚强与乐观超出了她们的年龄",也看出“我”为女兵们坚强乐观。顽强不屈的精神而感动。同时,这是在他们分别之时,所以也有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不舍。

故答案为:①为歌声中的深厚情感而感动;②为女兵们在戈壁滩上的成长而欣喜;③为女兵们坚强乐观、顽强不屈的精神而感动;④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不舍;⑤为战士们不畏艰苦、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而自豪。

17.首先表明观点,文中还写她们爱美(偷改军裤)、抱怨等事件没有损害女兵形象。结合⑩段“她们也爱美,偷着改肥大的军裤,让我训得满脸泪花",写女兵们爱美和抱怨,体现了她们作为女性对美的追求。结合第段“她们也经常向我抱怨,皮肤粗糙了,嘴唇干裂了。当真正要离开的时候,她们却万般不舍,一夜未眠,唱歌到天亮”,这女兵们为了保家卫国,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饱满。

故答案为:没有损害女兵形象。写女兵们爱美和抱怨,一方面体现了她们作为女性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能够表现女兵们为了保家卫国,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饱满。

三、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我们都有自己的校服。它或许很丑,看着它你会有说不清的复杂情绪;它或许很重,浸透了三年来肆意挥洒的汗水;它或许很脏,到处都是不经意间留下的斑驳墨痕……它陪伴我们朝朝暮暮,装点我们的少年时光,见证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

①请以“校服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②或许你对校服有自己的理解,有不一样的创意,请你展开想象,以“我想有一件这样的校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任选一个题目;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一:

校服的故事

周末的早晨,阳光温暖。我把穿了几天的校服换下来,拿给妈妈洗。

要洗的衣服不多,又是夏天,妈妈就用手洗。妈妈先把校服浸在水里。校服的质量不好,很容易褪色,水被染成了蓝色。

把校服拧干,校服就变成了一大坨,全部皱在一起。妈妈照她的经验在水里放了一点盐,又浸泡了一会儿。

过了半个早上,妈妈终于把校服洗好了,太阳开始变得炙热,只见妈妈的头上已经冒出了汗珠,衣服也被水溅湿了,她并没有在意这些,而是把校服端到四楼晾晒。

晒衣服的架子是用木头做的,没想到把衣服搭上去会染色,我的校服上有一块白色的地方被染成了黄色,穿起来显得有些难看,也让人觉得有点儿别扭。妈妈见了,心里很不安,老是念叨着:“怎么正好染到这块白色的料子上呢真是难看极了。"

挨到星期三傍晚,妈妈迫不及待地叫我把校服脱下来,决定把校服上黄色的污渍洗掉。她用水洗了很长时间,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衣服上黄色的污渍怎么去掉呢妈妈又去“请教”百度。取柠檬水浸泡、涂牙膏、打一层厚肥皂等方法被妈妈一一搜出。清洗时,妈妈在脏处均匀地涂上一层牙膏,用毛刷轻轻刷上几分钟,再用肥皂搓洗。校服慢慢变得干净了,在水的浸泡下就像新的一样。为防止衣架褪色再次染到衣服,妈妈用晾衣架把衣服倒挂着晾晒,这样就不会再染上这种黄颜色了。

如今,每次穿起这件特别干净清爽的校服,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妈妈帮我洗校服的情景。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耳畔似乎响起阎维文的歌声,我回过神儿来,微笑着在电脑上敲下一行小字:爱可以有千千万万种,母亲的爱,是最无私的那一种。洗校服的记忆,是一首动人的爱之歌。

例文二:

我想有一件这样的校服

我想拥有一件多功能时尚高科技的校服。这种新型校服,它是采用一种新型的面料,这种面料既防雨,又能透气,而且能防辐射。这种校服不但面料新颖、色彩繁多,更重要的是它还有许多你目前无法想象的功能。

不信请你们亲自来试一试,保证给你们一个惊喜。假如在你上学、放学的路上,天突然下起大雨,如果没有雨具,同时又没有遮雨的地方,大家一定会淋得像个落汤鸡,说不定还会因此而患上重感冒。

不过,大家不要慌,我设计的这种校服,已经为大家想到了这个问题,当你遇到下雨时,你只要拉开校服的衣领的拉链,将里面的防雨帽拿出来戴上就可以了,如果雨太大,你不仅可以将帽檐从帽子里拉出,那宽大的帽檐会替你遮风挡雨。还可以将校服的下摆拉开,让它变得长一点,以免把裤腿打湿。另外,校裤的裤脚边还给你备有一双鞋套,让你临时套上防止鞋被水打湿。在寒冷的冬天,学生们往往因为冷而变得懒惰,我设计的校服帮你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在校服里,仿造电热毯将纤细的电阻丝植入在衣服里,你只要按一下校服的第一颗红色扣子,一般暖流不一会就会让你浑身感到温暖如春,同时,它还会因为热量而发出一股提神的清香,让你精神百倍。在炎热的夏天,你只要按一下校服的第二颗蓝色的扣子,植入在衣裳里的电阻丝,它又会像空调一样,将凉气传遍你的全身,使你倍感清凉,而且还有一种驱蚊的功能。

这种校服不但有以上种种功能,它还有一种保护学生的功能。当你遇到坏人时,你可以将衣袖右上边的一颗扣子按一下,里面便会喷射出催泪剂,让你能避免遭到坏人的袭击,而在这个时候,你就有充足的时间,将衣袖左上边的一个超薄的折叠式的手机拿出来呼救,这是一种专为学生设计的只能拨打急救电话的纸手机。

另外,校服的内荷包里,备有几张创口贴和一个密封的固体胶似的碘酒,当你受到外伤时,可以让你暂时自救。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校服,虽然这种校服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来,但我相信未来会有新型多功能校服问世的。

现在开始,我要发奋读书,学有所成时亲自去研发这种我理想的校服,让广大学生受益。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①题目为《校服的故事》,要写自己与“校服”相关的故事,可以写自己的成长,还可以写和同学、老师之间发生的事情,抒写友情、师生情等。也可以以时间为轴,一开始自己对校服的看法,后来经过一些事,才明白校服是一段青春记忆的承载,表达对自己不断成长的感慨,表达“我"的思想变化过程,抒写自我成熟的感慨。

②本题要求展开想象,以“我想有一件这样的校服”为题写作,题目即为《我想有一件这样的校服》,其中“这样"为代词,写作时要把“这样”指代的内容具体展现出来。既然是展开想象去写校服,那么这件校服是区别与现实生活中的校服的,现实生活中为了统一管理,彰显校容校貌,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等,学校为学生定制校服,要求在校期间穿校服。想象的校服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可以为“我"的校服起一个名字,而且会说话,让这件校服充当一个正能量的角色,或帮我改正错误,或在我遇到困难时鼓励我,或指引我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等。突出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还可以想象未来我理想中的校服,校服的制作融入了高科技元素,它多功能,时尚、大方。借此表达我要为理想的实现而发奋读书的主题。

【点评】①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②本题考查写作想象作文的能力。写想象作文要注意:①生活是想象作文的基础;②想象要合理、丰富;③想象要创新,文贵于新。想象作文也要求想象新颖。想象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使是再现想象,学生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照搬生活,改动、取舍是肯定有的。改动、取舍就是学生的创造,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尽量让其想象呈现多样化趋势。

1/1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积累运用(29分)

1.(2023九上·乐昌期中)默写古诗文。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3)___,湘水无情吊岂知?___,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

(6)诗人常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李白《行路难》“___,___"借用姜太公和伊尹的故事,表达自己仍对前途充满信心;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流露出世事变迁、老友离散的心酸之意。

2.(2023九上·乐昌期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宿营地上gōuhuǒ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2)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kèshǒu时间。

(3)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gdéyìzhāng的局面。

3.(2022九上·广东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写人物传记最怕考证不实,一不小心就会闹出李代桃僵的笑话来。

B.“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进一步表明,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C.几千年来“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在文化不发达的山区,至今仍是根深蒂固。

D.一些媒体在转载他人的文章时,喜欢断章取义,任意截取自己所需的意思,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4.(2017九上·揭西期末)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为文明古国标志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几千年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删去“几千年”)

B.有关部门对大家提出的建议积极采纳,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把“积极采纳"和“认真研究”调换位置)

C.通过参观中国航空博物馆,使我了解了许多航空知识,增强了国防意识。(删去“通过"或者“使”)

D.这次的“朗读者"活动主要是为了构成朗读爱好者与朗诵专家交流的平台。(把“构成”改为“打通")

5.(2023九上·乐昌期中)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制作爱国主义主题活动专刊,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专刊栏目二《梅骨傲风雪》。下面是同学们写的文字稿。请阅读后完成各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先生从北平移居上海,他陆续排演了一批抗敌救亡、抵御外侮的戏,唤起民众强烈的爱国热情。1938年梅兰芳避居香港,日本占领香港后,他留蓄胡子,息歌罢舞,不为日本人演出。“蓄须明志"“演剧醒世”体现了梅兰芳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

同学们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插入到栏目二的文字中,来体现梅兰芳先生的性格特点。请你依据字体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

(2)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班刊主题的对联。

系心头廿四字福祉铭座右箴言万千家

(3)任务三: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表格内容相匹配。

班刊栏目:信仰的力量

人物/意象特点文段

尼摩船长追求自由、勇敢斗争①

②坚定不移、不屈不挠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A.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的人民一边!

B.饥饿,疾病,甚至死亡,都无法使我屈服。

C.镜子

D.礁石

(4)任务四:信仰,是人生的动力。有了信仰就有了无坚不摧的动力。请从任务三的两本名著中任选一本,结合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我选___(书名),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1分)

(2023九上·乐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靠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缣: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属予作文以记之___

前人之述备矣

南极潇湘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8.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A.范文正公轻财好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尤厚于族人/相与步于中庭

C.既贵/既出

D.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择其善者而从之

9.用“/”给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10.《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2023九上·乐昌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材料一】

①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②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③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④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⑤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⑥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⑦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⑧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⑨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⑩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材料二】

①《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遗情"。

②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困》:“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锺书《读》)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C.“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阔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景致。

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

12.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13.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3九上·乐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那夜的歌声

①我至今还清晰记得,那一夜的戈壁滩很冷。炉膛的火苗跳跃着,把铁皮做的烟管烧得通红,坐在炉子上的铝壶在夜里依旧欢快地唱歌。

②临睡前,我将一壶冷水坐在炉子上,无烟煤在炉膛里呼呼地燃烧。无人搭理的水壶自己在后半夜烧开了,便自顾自鸣唱,四周水蒸气弥漫。在戈壁滩上寒冷、干燥的冬夜里,一壶滚开的水就是房间的加湿器,这是我的发明创造。我洗漱完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却听到隔壁女兵们在唱熟悉的军歌:“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

③那晚直到后半夜,我依旧迷迷糊糊听见有人在唱歌,歌曲一首接着一首,朦朦胧胧。后来愈来愈真切,是女兵们在夜里唱歌,是压低声音在唱的。

④天亮后,住在我隔壁的女兵们就要退伍回老家了。那夜是她们在团里的最后一晚。那一夜女兵们的歌声有点特别,和站哨的士兵夜里用粗糙的嗓子唱歌不一样,柔软牵肠,如一泓清泉慢悠悠流淌,一朵洁白的云彩缓缓飘移。

⑤我坐起来在屋里踱步,尽量不发出声响。看来,今夜,我肯定是睡不着觉了。让她们尽情唱吧。我用手在黑暗里打拍子。女兵们唱的是《当兵的历史》:“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章印着我,开花的年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尽管隔壁屋子女兵们唱歌的声音压得很低,在夜里我还是听得真切。

⑥差不多也是十八岁的年纪,这些女兵们移防到塞外军营,当时是我去接站的。她们一下火车,就被祁连山下十月的寒风打了一个跟头。女兵们住在我隔壁房间里,夜里炉膛的火灭了,冻得她们蜷缩着不肯出被窝,几个人在夜里唱歌,拼命用手擂我的墙。我披着军大衣顶风过去给她们引火。第二天,我教她们如何在临睡前封炉子,才不至于炉火在半夜熄灭。

⑦天开始泛白,女兵们在唱《战友之歌》,歌声非常整齐:“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钢铁集体……”

⑧我在屋子里和着女兵的歌也在低声的合唱:“战友战友,目标一致,革命把我们团结在一起,同训练,同学习,同劳动,同休息,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

⑨隔壁的女兵歌曲接龙:“战友,战友!为祖国的荣誉,为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并肩战斗夺取胜利,夺取胜利!”

⑩我的泪水挂在腮边。是的,这些移防过来的女兵们,很快就适应了戈壁滩上的恶劣气候。她们也爱美,偷着改肥大的军裤,让我训得满脸泪花。她们的坚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