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再思考_第1页
物权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再思考_第2页
物权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再思考_第3页
物权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再思考_第4页
物权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再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权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再思考摘要当今我国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前进的阶段,支撑其高速发展的最大基础之一就是农业的发展,只有农业的发展受到保障,其他产业的发展才能稳步前进。农业发展的主体就是我们广大的农民群众,要想从根本给农业发展保障,就必须从根本上为农民群众的权益提供合法保障。所以本文从法律的角度讨论了《物权法》里的土地承包权的各项权益。具体分别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内涵、意义以及物权法具体的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阐述,主要是为了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更好更快地发展农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关键词:物权法土地承包权农业目录TOC\o"1-3"\h\u14841引言 引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对于农民来说土地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为了保障农民最基本的合法权益,我国最新颁布并实施的《物权法》中,对农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所有以及各项保障权益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所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以签署合同的形式,将国家以及集体所有的土地按照法律的规定承包给农村某个集体或民事个体,所有者对所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利用权、处分权以及获取利润的权利,《物权法》对此权利的确立和保护为农村农民发展经济提供了保障,也增添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对稳定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2《物权法》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内涵在《物权法》这一法律法规中,以我国宪法为依据,对于物品的利用权和所有权做出了确切的规定。例如,在《物权法》的第2条法律中明确写道“在此所指的物权,主要指物权的持有人按照法律上对其的保护,行使自己对物品使用、支配的权利。其中,还包括用益物权、所有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法》中对于集体或国家所使用土地这一方面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不管是国家所有的土地,还是农民所有的土地,只要是被农民用于农业的,或者是那些使用的林地、耕地和草地,都必须要严格遵守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简称为土地承包使用权。与物权法相同,土地经营承包制度对土地的所有者所赋予的权利是一致的。这一点,在《物权法》的第125条写道“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持有者来说,可以依法使用所有权利,获取承包土地的所有成果。”这些土地经营承包权的相关规定保障了承包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又好又快发展,对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物权法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为了明确某些物品或事项的归属权和使用权问题。在物权法中,归属权和使用权还涉及到使用时间和使用范围等。一般情况下,物权特指权利所有者对其特定财产的任意支配权利。在法律上,物权即权利者对特定物品的指定权和所有权。其中,主要包括所有权、担保物权和用益物权。比如,例如,用益物权就是指权利所有者对该物体的使用权,所有物权就是用来明确该物体的归属问题。而担保物权解决的也是使用问题,使用时间是其重要属性,如果物权合同到期后权利人不归还物品,那么为了公平起见,需要将担保物抵押给原来的权利人;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物权法》中属于用益物权,农民可以在合同期限内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行使经营生产活动,土地承包人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途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使用不当得利请求权或侵权行为请求、在物权的基础上运用物权请求权、在双方达成承包合同的前提下,行使违约责任请求权等等,保护土地承包人的权益。与此同时,站在承包人的角度来讲,物权请求权在维权上远远比责权请求权更加的稳妥可靠。在请求的目的、请求成立的条件、以及法律保护时效等方面,物权请求权比责权请求权更具优势,因此,当权利人的物权遭到侵犯时,建议优先行使物权请求权。3《物权法》规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意义对于土地的经营流转来说,《物权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用益物权的存在,使得土地在流转过程中流转的是土地某段时间的所有权,实则就是土地的使用权,而并不能称的上是永久所有权。换言之,用益物权即他物权。在他人的所有权被赋予永久性的情况下,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法律上有固定的使用期限,这两种权利性质并不矛盾。反而很好地协调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追及、请求效力、排他、优先和对物支配性等多个因素是物权属性的集中体现,而没有对法定期限进行否定。本文所说的法定性期限和约定性有所不同,一方面是考虑到农民土地平权,与物权法的执行毫无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还可以为农村农民的权益提供有力保障,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对推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3.1提高农村土地的利润率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的利润率,使土地持有者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在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中,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若是还有别的制度存在,极有可能出现两种无法相提并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制度模式上,债权化和物权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二种不同制度的应用,必然会造成农村土地效益的巨大差距。如果把物权的法律法规应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上,不但可以从根本上为承包经营权人对土地的收益权利提供有力保障,而且可以确保土地的合理使用,从而保证土地价值最大化。另外,在物权化中对土地承包权期限中独特的法定要求,可以为承包经营权人带来长远的投资前景。这一法律规定,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承包经营权人的利益,而且有利于土地地力循序渐进的完成优化。3.2为承包方提供法律后盾物权化在农村土地承包权中的应用可以使承包方有效规避掉发包方所使用的任何损害承包方权益的手段,为承包方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后盾。在一般情况下,土地的发包方主要有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者、乡(镇)农民集体土地所有者和村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者三种。在整个村集体中,每家每户的农民主要依靠集体的土地来获取收益,可以算得上是土地的承包方。当双方对物权法的规定都没有异议,表示认同,并签订合同后,承包法在法律上便享有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的交易双方在法律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也正是因此,核心主义价值观中公平公正的优良品质才得以体现。现阶段,无法保证承包方合法权益的主要因素就是发包方利用违法手段对承包土地进行干预。而物权法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则直接对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范围做了明确说明,并给予了其有力的法律保护。这一举措,直接提高了承包权人的法律地位,最大化的保证其可以获得应有的承包经营收益。3.3有益于土地承包双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能使土地承包双方都受益。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在土地承包双方自愿遵守,自觉履行的法律规定,使农民能够公平享有土地的使用权,也将法律意识、公平正义等观念深入到中国农村集体组织中,这对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前提,也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4《物权法》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民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土地问题,农民生存的经济来源和物质条件是建立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之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物权法》中被规定为用益物权,主要是对土地使用权利的限制和规定,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是这种用益物权形成的基础,所以农民作为本集体的成员有权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反之,如果承包人不是这个农村集体中的一份子,那么是无权享有这个权利的,这也是土地集体所有权的特殊行使方式,农民在拥有和行使该项权利的同时,这项权利便带有一定的主观属性,在土地经营流转过程中会因价格、心理因素、是否合理等因素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4.1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意义4.1.1有利于土地流转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是土地流转的前提和基础。土地流转是为了更合理的利用土地,实现土地价值的最优化,土地承包法的颁布使这种流转在有保障的基础上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4.1.2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将劳动力逐渐转移至二三产业,带动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可以吸引外资对农村土地的投入,使得生产条件有所提高,农业发展更具规模化,从而推动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开发农业的深层次功能,形成现代农业特色。在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也要投入一部分的资金和资源去拓展其他副业,吸引广大劳动力,大力提倡集体土地用于其他产业拓展的新模式。在开发过程中,若是有些地面无法征用,则尽量使用集体性土地,进行建设。同时,要遵循法律法规,确保符合我国建设用地指标。对于那些旧村改造而空出的土地,则可以拓展其他产业。而本村区位杜绝发展其他产业。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用地支持和经济补贴。4.1.3促进农民合作经济倡导合作型经济,加快发展农业农村合作组织,推进农民合作经济走向市场。一个农民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没有专业指导很难有效的利用土地,也会与农业产业链脱节,建立农民合作经济可以聚集产业力量,统一协调规划农业生产,在面临市场危机时具有一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合作经济向市场发展还能拓宽农业产业链,构建出农业生态园、农产品加工等第二、第三产业,使农业发展领域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这一成果也得益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4.1.4增加农民收益对土地经营流转实施专业的指导。农民在流转土地时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合法权益很容易遭到侵犯,所以应该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对于农民流转土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补贴和收益保护。同时,应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民收益,为土地流转经营权制定最低保护。在落实保护时,应以用途、地域为依据进行衡量确定,同时委派当地的区县政府进行执行。对于那些面积大、租赁农户承包地、租金低、期限长的企业或个人经营商,要对合同及时进行完善,时刻保证流转收益高于保护价。对于那些将承包地流转给规模大、经营状况好、能够带动本地农业发展产业化项目的农户,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并在经济上适当的扶持。凡是主动将土地流转置办第二产业的农户,政府应适当的给予一些创业补贴。大力提倡农户创办土地经营合作社,共同享有对承包地的使用权,开发多元化渠道,建立良好信誉,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上升。4.2《物权法》中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在《物权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被定义为用益物权。对于该项权利,《物权法》明确提出,具体遵循原则有以下五点:4.2.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原则在农村集体组织中,农民作为其中的一员,是用益物权建立的前提条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农村集体组织中的人员享有优先考虑的好处。这是这项权利的本质属性,保护农村集体组织成员的利益就是保护集体组织的利益。4.2.2受让人须有农业经营能力的原则《物权法》中明确规定,土地在流转过程中不可以用作农业以外的商业用途,这对受让人农业经营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为了保证土地流转之后农业利用率不流失,受让人大多数都是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或其他农村集体的农民。4.2.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剩余期限的原则承包方虽然取得了土地承包的经营权,但却并不是永久性的,是土地某段时间的所有权,有明确的承包期限,在这段时间里承包人对土地享有所有权和处分权,包括将经营权流转的权利,但是承包人将土地再次流转的承包期不可以超出原来的承包经营期限,这在《物权法》的第128条中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流转后的期限超出了原来的承包期限,那么流转期限自动按原有剩余承包期的最大值计算。4.2.4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农业用途的原则土地的承包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独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规定,也就是说,不管土地如何经营流转,土地这一客体始终归国家和集体所有,流转环节流转的是土地的使用权,这也是土地经营承包权被定义为用益物权的原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立是为了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土地利用率,推动农业事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按照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如果没有特殊需要,未经法律许可,承包地只可用作农业生产。4.2.5平等、自愿、有偿原则为了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稳定的进行,需要建立在流转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对流转的对象和条件经协商后没有异议且没有非法因素干预,流转双方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按照市场标准有偿流转,遵循商品价值规律,保护流转双方的利益。以上为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的几项基本原则,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旦流转,其签订的合同便产生了法律效力,按照规定,在合同期满之前土地发包方不可以收回承包人的土地使用权;如若承包人的家庭住址在承包期内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农村迁入市区,其对土地依然具有承包经营权,可将土地转让给其它具有农业经营能力的承包人,但是承包人户口属性发生变化,由农户转为非农户,那么便不再享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发包方可以依法收回土地;在落实农业农村现代化时,虽然可以借助提高集约化水平的方式来完成,但还是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土地面积、经营条件等等。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都极度贫乏。不管在集约化水平上如何努力,都无法做到农业现代化。鉴于此,应尝试对集中农业生产规模进行扩大。而在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适度集中上,只能凭借农民之间得自主交易来推进。可以说,对于农村土地,在流转限制上必须要更加放松。在《物权法》一则中,就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上的一系列举措做出了明确说明,更加严格的对财产关系作出界定。这一规定,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可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充分调动人们对财富的积极追求。4.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4.3.1流转前的分配不公平当前,我国所采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分配制度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以来,绝大部分农村仍然遵循以往的制度。因此目前我国农业总人口中没有分到土地的比例已经接近50%,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变,然而农村人口的变化相当大。由于现在经济发展不景气,在外打工愈发艰难,很多人又重新回到了村里,他们对土地的渴望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却没有地可以耕种生存。而农村有地的人口大多上了年纪,这就导致没地的人想种地却无法获得土地,有地的人却没有耕种能力。4.3.2流转中的管理不规范现阶段土地流转状态呈现无组织性德盲目开展的特点,具体是承包商主动找到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之间并没有做到无缝衔接和有效沟通,从而导致在流转过程中的违规现象屡见不鲜,使土地流转的矛盾纠纷更加严重。与此同时,当前土地流转的程序还比较简单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流转基本上都是自发的,双方并没有走商务化的流转程序,对程序做到严格履行,基本都没有走书面合同的形式,只是简单进行口头约定;及时双方签订合同,但是合同条款和签订程序也存在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因而双方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除此之外,尽管《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把对土地流转进行管理的职责划分到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但因没有强制性或相关部门补作为、没有对土地流转有充分的认识,大部分乡级都没有单独设立土地流转组织领导机构,更不用说是对土地流转的指导性文件进行制定。由此可以看出,其对于监督管理职责和引导服务并没有全面落实下去。土地流转不规范、土地流转管理机构不完善、价格评价机制还不具雏形这些方面都是直接导致流转价格缺乏合理性的因素,从而浇灭了承包商和农户对流转土地的热情,造成大量土地荒废。4.4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上过于简单化,导致整个流转过程极度混乱。既然,可以在性质上把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判定为用益物权,那么它在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不考虑任何因素。在流转的要求建设完毕后,应对流转的方式、流转前的分配、流转中的管理及流转后的纠纷解决制度等进行完善。对于这些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4.4.1流转前的分配分配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公平,公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理好流转前的分配问题有利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持续发展。(1)签署好的土地合同不允许做出变更。农民必须要根据合同上的协议实行使用权,而对合同关系不予变更。由于政策、人口等外在因素发生的土地问题,可适当进行调整,但使用中的房屋宅基地必须保持不变。以免给掌握实权者以掠“良田”之机,造成新的不公平。(2)在分配土地时,以家庭为单位。对农民实行家庭承包土地制,那么在一定的时间内,农民的家庭在经济上会比较稳定。这样的政策对于农民来说更加适合生存发展,接受度较高,也比较公平。(3)科学的公示制度。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任何权利只有在公示后才会产生效用性。土地也是如此,必须要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盖章在法律上才是有效的。(4)科学的分配方法。应按照户籍上所登记在册的人口进行分配,对于还未降生的胎儿,应采取保留份额的方式。4.4.2流转中管理流转必须要做到有规可依,把流转的原则、流转的方式和流转市场都规范起来。(1)流转原则:从法律层面来看,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属于民事行为。作为流转的当事人,必须要坚持自愿、平等、有偿的原则去进行流转。(2)流转方式:转让、转包、入股、互换、出租等方式都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因为土地的特殊性质,土地在流转时必须要在国家的监督管理下完成。在流转过程中,凡是与土地交易相关的必须在政府主管机关公示后方才有效。(3)流转后的纠纷解决①法院诉讼②土地部门仲裁③调解5结论上述内容,全部出自《物权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一些相关内容,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说是农民的主要财产,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镇一体化,有利于承包经营市场的良性发展,也没有改变承包经营的本质。虽然用益物权的体系关系变得略显复杂,但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适用于实践操作。就算是经营权和承包权完全分割开,也没有对用益物权的性质产生任何影响。可以说,是在保证所有权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以承包人为媒介使土地有效流转。现阶段,我国对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有许多的不完善之处。可以说,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若是冒然放松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管制,可能导致农民最终无田可种,无房可住,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目前来看,大部分农民已经进城务工,在家兴农的少之又少,而农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正日益增长,在缺乏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抵押物。在规定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可以相应的做一些限制,比如保障口粮需求。在抵押对象方面,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