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课件_第1页
动物营养学课件_第2页
动物营养学课件_第3页
动物营养学课件_第4页
动物营养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2学时)第一节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第二节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成分比较第一节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一、动物与饲料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动物的排泄物和尸体经微生物分解,最后转化为无机物还原于自然界。饲料

—饲料是指由动物采食以后能被其所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家畜的日粮主要由植物和植物产品组成,也包括动物性的饲料。二、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养分:包括简单的化学元素:

Ca、Mg、Na、K、Cl、S、Fe、Zn、

Mn、Cu、I、Se;和复杂的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维生素。1864年,德国Henneberg和

Stohmann提出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即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概略养分分析的六类营养成分:水分粗灰分——粗蛋白乙醚浸出物(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一)水分1、饲料中水分变异大一般饲料中的水分《14%易于保存2、两种状态(1)游离水或自由水含于动植物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的水,称游离水或自由水;(2)结合水或束缚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称结合水或束缚水。总水分----构成动植物体的这两种水分之和,称为总水分。饲料分析中将总水分分成初水和吸附水。1、初水(分):即自由水、游离水或原始水分。将新鲜的饲料粉碎,在60~70°C烘箱中烘3~4小时,在空气中冷却30min,再同样烘1h,待两次称重相差0.05g时,所失重量即为初水。鲜饲料重-风干饲料重初水含量=-----------------------------------------×100%鲜饲料重2、吸附水即结合水或束缚水测定初水分的饲料、经自然风干的饲料或谷物饲料,在100~105°C烘箱内烘干2~3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在重复烘干1

h,待两次称重小于0.002g,即为恒重,失去的重量为吸附水。

风干饲料重(g)--烘干后饲料重(g)吸附水含量=-------------------------------------------------×100%风干饲料重(g)绝干饲料除去初水和吸附水的饲料为绝干饲料(dyematter,缩写为DM)绝干饲料是比较饲料所含养分多少的基础。(二)粗灰分ash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C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盐类,有时还含有少量的泥沙,所以就叫做粗灰分。灰分重(g)粗灰分含量=-------------------------------------------×100%

饲料样品重(g)(三)粗蛋白质(crudeprotein)粗蛋白质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包括了真蛋白和非蛋白含氮物(nonproteinnitrrogen,缩写为NPN)

饲料样品含氮量(g)×6.25粗蛋白质=------------------------------------------×100%

饲料样品重粗蛋白质常规分析测定的粗蛋白,根据测出的含氮量乘以6.25计算粗蛋白含量。粗蛋白的平均含氮量为16%。粗蛋白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胺、硝酸盐、含氮的糖苷、糖脂、维生素B族、核酸(四)粗脂肪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常规分析中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乙醚浸出物。含有真脂肪、叶绿素、胡萝卜素、有机酸、树脂、脂溶性维生素等物质。乙醚浸出物重(g)粗脂肪含量=------------------------------------------×100%

饲料样品重(g)醚浸出物脂肪、油脂、蜡质、有机酸、色素、固醇、维生素A、D、E、K(五)粗纤维(crudefiber,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成分。常规分析法测定的粗纤维是在1.25%稀酸、稀碱各煮沸30min后,所剩余的不溶解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素---1,4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同质多糖半纤维素---是由葡萄糖、果糖、木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等聚合而成的异质多糖;木质素---是一种苯丙基衍生物的聚合物,它是动物利用各种养分的主要限制因子。常规方法测定的粗纤维缺点:含量偏低。因为在测定的过程中,有部分的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溶解在酸碱中。增加了无氮浸出物的计算误差。VanSoest分析法(1976)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detergent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detergentfiber,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ciddetergentlignin,ADL)作为评定饲草中的纤维类物质的指标。优点:把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全部分离出来。中性洗涤纤维用煮沸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已二胺四乙酸中性溶液浸提后的残渣,主要含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视为植物细胞壁的成分。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经酸性洗涤剂处理不溶物为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二氧化硅ADF与饲料消化率之间呈显著的相关。酸性洗涤木质素木质素—酸性洗涤纤维经72%的硫酸溶解,不容物为木质素和矿物质。经燃烧,木质素被燃烧,剩下的是灰分。反刍动物能利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不能利用木质素。非反刍动物能借用盲肠和大肠发酵作用,利用部分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VanSoest粗纤维分析方案见书9页(六)无氮浸出物(nitrogenfreeextract,NFE)无氮浸出物主要是由易被动物消化利用的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计算出来的,不是测出来的。无氮浸出物=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的成分无氮浸出物中的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还包括水溶性的维生素等其他成分。成分:淀粉、糖、果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有机酸、树脂、单宁、色素、水溶性的维生素饲料中的养分看书第10页图。动物需要的营养成分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维生素见表1-3,1-4其他的分析方法(纯养分)氨基酸—高效液相色谱、微量元素--原子吸收光谱仪近红外—快速、无损测定纯养分分析三、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一)作为机体的结构物质蛋白质、矿物质、脂肪等营养物质是身体的每个细胞的构成物质。(二)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某些氨基酸、脂肪酸等调节作用。(四)形成产品

第二节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及其成分比较

一、动物体的化学组成(一)水分

随年龄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

水分下降,脂肪上升,水分与脂肪间的消长关系十分明显。不同器官含量不同,血液90~92%,肌肉72~78%,骨骼45%,牙齿珐琅质含水5%。(二)有机质

蛋白质和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有机质。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少,含量少于1%,主要以肝糖元和肌糖原形式存在。

蛋白质是各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动物脂肪含量不同,猪脂肪含量最高,牛、羊次之,鸡、兔、鱼体内脂肪含量较少。(三)灰分动物体内的灰分主要由矿物质组成。钙、磷占65~75%。90%以上钙、约80%的磷和70%的镁分布在动物骨骼和牙齿中。常量元素:Ca1.33,P0.74Mg0.04

Na0.16

K0.19Cl0.11S0.15.微量矿物必需微量矿物FeCuMnCoSeMoFCrNiVSnSiAsBaCdSrBr是否必需有待说明(四)动物活体成分的分析动物总体重=水分重+脂肪重+脱脂干物质重水分与脂肪呈显著的负相关脱水与脱脂干物质中,蛋白质与灰分含量又相对稳定。动物的活体成分只需要测出体脂肪或水分含量即可估测活体其他成分。以牛为例,经测定水分和脂肪存在如下关系:Y=355.9+0.36x-202.9logxY-脂肪含量(%),x-为水分含量蛋白质=无脂干物质的80.3%;灰分含量为无脂干物质的19.7%。二、植物体的化学成分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主要成分。分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粗纤维是细胞壁的成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含量随饲料种类的不同差异很大。P14三、动植物体化学成分的比较1、元素组成动植物两者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略有差异。植物不同种类间含量差异大,动物体间含量差异不显著。氧最多,碳和氢次之,钙和磷较少。动物体内钙、磷、钠含量,大大超过植物,钾含量则低于植物。微量元素的含量则相对稳定。2、有机物(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植物主要成分,含量高。不同的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形式不同。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少于1%,主要为糖原和葡萄糖。结构性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动物体不含这些物质。(2)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体的结构物质,含量高。植物能够合成所有的氨基酸,动物则不能全部合成。饲料分析中粗蛋白中含有部分非蛋白氮(NPN),动物体内的蛋白质主要是真蛋白和少量游离氨基酸、激素和酶。(3)脂类脂类是动物体的储备物质。主要是结构性脂肪和储存的简单脂类。动物体的脂肪含量变异大。植物性种子中是简单的脂类,细胞中的结构物质是复合脂类。还有腊质、色素。油料植物中脂类含量较多,一般饲料脂类含量较少。(4)、水分植物体内的水分变异大5~95%成年动物体内的水分含量相对稳定。动物体内的灰分比植物体多。特别是钙、磷、镁、钠、氯、硫等。植物中钾的含量比动物多。第一节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一、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

消化的概念:饲料中的有机成分以不溶解的大分子形式存在,这些物质必须分解成较简单的化合物,才能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种分解过程称作消化。已消化的养分通过消化道黏膜的过程称为吸收。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的方式1、物理性消化2、化学性消化3、微生物消化1、物理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主要靠动物的咀嚼器官-牙齿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食物压扁、撕碎、磨烂,增加食物的表面积易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糜从消化道的一个部位运送到消化道的另一个部位。2、化学性消化

动物对饲料的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酶的消化是高等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是饲料变成动物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一过程。

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变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消化即是吸收前的准备。酶的消化: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1)细胞内消化:原生动物酶的消化主要是细胞内消化。变化虫和草履虫,吞噬食物后形成食物泡,再分泌溶酶体进行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细胞外的消化2)细胞外的消化:

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各部位有不同的分工。口腔、肌胃以物理性的消化为主,有的部位用于贮存食物,如嗉囊和瘤胃,有的部位(真胃和小肠)主要分泌消化液,进行酶的消化,有的部位由于吸收(如小肠)。表2-1消化道的主要酶类P18来源酶前体物致活物底物终产物唾液唾液淀粉酶淀粉糊精、麦芽糖胃液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原盐酸蛋白质肽胃液凝乳酶凝乳酶原盐酸、活化钙乳中酪蛋白凝结乳胰液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原肠激酶蛋白质肽胰液糜蛋白酶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蛋白质肽胰液羧肽酶羧肽酶原胰蛋白酶肽氨基酸、小肽胰液氨基肽酶氨基肽酶原肽氨基酸胰液胰脂酶脂肪甘油、脂肪表2-1消化道的主要酶类P18(续)来源酶前体物致活物底物终产物胰液胰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胰液蔗糖酶蔗糖葡萄糖、果糖胰液胰淀粉酶淀粉糊精、麦芽糖胰液胰核酸酶核酸核苷酸

肠液氨基肽酶肽氨基酸肠液双肽酶肽氨基酸肠液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肠液乳糖酶乳酸葡糖糖、半乳糖肠液蔗糖酶蔗糖葡萄糖、果糖肠液核酸酶核酸核苷酸肠液核苷酸酶核酸核苷、磷酸消化道各部位解剖图作各种动物消化道的挂图(鸡、鸭、鹅、猪、牛、羊、马、兔)3、微生物的消化微生物消化:消化道中微生物对饲料的消化作用称为微生物消化。反刍动物瘤胃主要是进行微生物的消化.盲肠、大肠也进行微生物的消化。单胃草食动物在盲肠和大肠进行微生物的消化。1)、瘤胃内环境(活体发酵罐)(1)食物和水分相对稳定

干物质10~15%,水分85~90%.食物和水分相对恒定。(2)瘤胃Ph5.0~7.5,适合微生物的发酵。

(3)渗透压接近血浆水平(4)瘤胃温度

38.5°C~40°C。2)瘤胃内消化瘤胃内微生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原生动物,如纤毛虫和鞭毛虫;另一类是细菌。瘤胃内容物每毫升含原虫106个,含细菌1010。微生物在瘤胃内充分繁殖时,约占瘤胃液的10%。瘤胃微生物能分泌?淀粉酶、蔗糖酶、呋喃果聚糖酶、蛋白酶、胱氨酸酶、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将糖类和蛋白质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NH3等物质,同时微生物发酵也产生CH4、carbondioxide二氧化碳、H2、O2、N2,等气体,通过嗳气排除体外。微生物利用这些营养物质来合成菌体蛋白。绵羊瘤胃中约82%属菌体蛋白。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整个消化过程中,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GE)的可利用程度,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物质供宿主利用。瘤胃微生物消化不足之处是微生物发酵使饲料中能量损失较多,优质蛋白质被降解和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发酵生成CH4、carbondioxide二氧化碳、H2、O2等气体,排出体外而流失,这种营养物质的二次利用明显降低利用效率。二、动物对饲料的吸收1、吸收的概念

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2、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

各种动物对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口腔、食道均不吸收营养物质。非反刍动物的胃可吸收少量的葡萄糖、小肽和水。反刍动物的瘤胃可吸收氨和挥发性脂肪酸,其余三个胃吸收水和无机盐。3、吸收的方式三种:1)胞饮吸收2)被动吸收3)主动吸收1)胞饮吸收胞饮吸收是细胞通过伸出伪足或与物质接触处的膜内陷,从而将这些物质包入细胞内。如: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2)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通过滤过、渗透、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需要载体)等几种形式,将消化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不需消耗能量。分子量低的物质:简单多肽、各种离子、电解质和水3)主动吸收主动吸收必须通过机体消耗能量,依靠细胞壁“泵蛋白”来完成的一种逆电化学梯度的物质转运形式。三、各种动物对饲料消化和吸收的特点1、禽类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以鸡为例)2、猪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以猪为例)3、牛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以牛为例)1、禽类对饲料的消化1)禽类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见图)禽类的消化系统由喙、口腔、食道、嗉囊、腺胃、肌胃(砂囊)、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组成。2)家禽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1、家禽口腔内没有牙齿。分泌唾液浸湿食物,仅含少量的α-淀粉酶,对消化食物不起多大的作用。2、嗉囊:食物通过消化道后进入嗉囊。嗉囊不分泌消化液,仅分泌粘液来软化食物。嗉囊内表面有细菌(乳酸杆菌)附着,使一部分饲料在细菌和粘液的作用下变为可溶状态。3、腺胃:分泌盐酸,对食物进行化学消化,还激活一些蛋白酶原,形成胃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胃蛋白酶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寡糖、二糖和单糖。脂肪酶把脂肪分解成甘油和甘油一酯。4、肌胃:肌胃的沙砾和小方块进行物理性的消化。5、十二指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分泌肽酶、二糖酶以及脂肪酶。胆汁和胰液含有消化酶,分泌于十二指肠。

6、空肠和回肠:在空肠和回肠消化过程继续进行。7、盲肠:盲肠中含有细菌,粗纤维被不同程度地消化,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和水溶性矿物质。总结:禽类消化的特点口腔没有牙齿,有嗉囊储存食物,有两个胃,腺胃分泌消化液,肌胃进行机械性的消化,主要靠胃和小肠进行酶的消化,消化道短。有两根盲肠,盲肠内可进行微生物的消化。泄殖腔有3个开口,粪尿同时排出于泄殖腔,粪尿不分。2、单胃非反刍动物对饲料的

消化和吸收(以猪为例)

非反刍动物分为单胃杂食类、草食类和肉食类,主要有猪、马、兔和狗。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是酶的消化较强,微生物的消化较弱。猪的消化1)猪的消化系统解剖结构(见图)2)猪对饲料的消化过程(1)口腔内靠牙齿的咀嚼,进行物理性的消化,猪和家禽唾液中含有少量淀粉酶。(2)胃作为食物消化的器官和储存器官。胃液由水分、胃蛋白酶原、无机盐、黏液、盐酸。胃蛋白酶原由胃酸激活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变为多肽和氨基酸。(3)小肠食糜在十二指肠与十二指肠、肝和胰腺的分泌液混合。

十二指肠液产生一种碱性分泌液,中和胃酸。十二指肠分泌各种消化酶。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中含有胆汁酸盐和钾盐、还包括色素、胆固醇和粘蛋白。胆汁盐的作用在消化中通过激活胰脂肪酶和使脂肪乳化。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十二指肠。胰液中含有各种酶原。胰液分泌各种蛋白酶原,如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原A、羧肽酶原B、和卵磷脂酶和核酸酶等酶原。无活性的酶原是十二指肠黏膜释放的肠激酶而激活。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小肠内的绒毛上分泌的酶

从低聚糖到单糖的水解,从低肽到氨基酸的水解都是与小肠绒毛有关的酶实现的。大部分水解反应着发生于上皮细胞的管腔表面。有些寡肽被吸收入上皮细胞。

绒毛产生的酶包括:蔗糖酶:把蔗糖转变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酶:把麦芽糖分解为两分子葡萄糖;乳糖酶:把乳糖分解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

低聚1,6—葡糖苷酶,作用于极限糊精的?-(1,6)键。氨肽酶,二肽酶。(4)大肠大肠内的消化大肠是已消化养分的主要吸收部位。猪消化液中不存在任何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木质素是完全不受消化酶的影响。大肠不产生任何消化酶。大肠内和盲肠内存在广泛的微生物活动,进行微生物消化,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吲哚、类臭素、酚、硫化氢、胺类、氨、以及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大肠内的微生物对B族某些维生素的合成有益。猪对粗纤维的消化是有限的。大肠排泄废物,含有水分、未消化的饲料残渣、消化液、消化道脱落上皮细胞、无机盐类、细菌和微生物分解产物。3、反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口腔反刍现象

牛、羊、马唾液中不含淀粉酶或含量极少,但存在其他酶类,如麦芽糖酶、过氧化物酶、脂酶、磷酶等。反刍动物唾液中所含NAHCO3和磷酸盐,对维持瘤胃适宜酸度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2)反刍动物有4个胃,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哺乳仔畜的前两个胃室,即瘤胃和网胃发育不充分,奶汁通过食管沟或网状沟直接进入第三胃和第四胃。当开始吃固体饲料时,前两胃容积增大,到成年时瘤胃和网胃占四个胃室总容积的85%。小肠中的消化:

食糜由瘤胃、网胃、瓣胃进入真胃和小肠,进行酶的消化。盲肠和大肠

食糜进入盲肠和大肠时又进行第二次微生物发酵消化。饲料中粗纤维经二次消化,消化率显著提高。第二节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一、消化力与消化性1、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为动物的消化力。2、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称为饲料的消化性。

3、消化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动物消化力这两个指标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是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食入饲料中养分-粪中养分

饲料中可消化养分饲料某养分消化率=*100%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所含营养成分:大部分来自饲料,少量来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道脱落的细胞、肠道微生物等内源物质。4、真消化率真消化率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消化道来源物中某养分)饲料中某养分=的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高于表观消化率各营养物质的真、表观消化率差别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小于真消化率脂肪:表观消化率测定值有波动矿物质:矿物质消化率易受消化道来源的代谢矿物质的影响,矿物质应采用真消化率。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一)动物1、动物种类牛对粗纤维消化率高,羊次之,猪较低。家禽几乎不能消化。2、年龄及个体差异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的消化率有随年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但老年有下降。同年龄、同种的不同个体也有差异,一般混合料可达6%,谷实类可达4%,粗蛋白差异可达12~14%。表2-3不同年龄猪对各种养分的消化率(%)月龄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2.580.268.263.611.089.44.082.17245.439.490.56.080.973.665.036.988.18.082.876.567.936.489.810.083.477.672.635.190.212.084.581.274.546.290.1(二)饲料1、种类幼嫩青绿饲料的可消化性高,干粗饲料的可消化性低,籽食的消化率高,茎杆的可消化性较低。2、化学成分粗蛋白和粗纤维(1)蛋白质含量反刍动物各种养分的消化率随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而上升。猪和家禽也存在相同的趋势,但没有反刍动物明显。

表2-4粗蛋白质水平对各种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饲料粗消化率无氮蛋白水平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浸出物8.860.754.552.559.662.812.565.464.056.061.468.917.266.372.761.356.570.921.969.679.055.455.174.226.769.782.754.561.767.232.277.584.671.872.173.93、抗营养因子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如:蛋白酶抑制剂、凝结素、皂素、单宁、胀气因子、植酸、草酸、葡萄糖硫苷、棉酚。影响矿物质消化利用的有:植酸、草酸、葡萄糖硫苷、棉酚等影响维生素利用的有:脂氧化酶(破坏VA、胡萝卜素)、双香豆素等。(三)饲养管理技术1、饲料的加工调制

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法。磨碎、加热、膨化,酸碱处理,微生物发酵等。2、饲养水平

随饲喂量的增加,饲料消化率降低。维持水平或低于维持水平,消化率增加。饲养水平对草食动物影响较大。表2-6碱化处理对秸杆消化率的影响营养物质未经处理处理时间(h)1.5361272有机物45.759.370.370.371.273.1粗纤维58.069.279.879.880.372.3无氮浸出物40.248.157.657.360.378.5

表2-7不同粉碎程度的大麦对猪消化率的影响(%)处理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整粒67.160.336.711.675.1中等粉碎80.680.654.613.387.7磨细84.684.475.530.089.6表2-8不同饲养水平对消化率的影响动物1倍维持2倍维持3倍维持阉牛69.467.064.6绵羊70.067.765.5第一节水的性质和作用一、水的性质1、水有较高的表面张力

水与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以氢键结合形成胶体,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维持细胞的形态、硬度和弹性。2、水的比热大调节体内的热平衡3、水的蒸发热高呼吸散热、维持体温4、与蛋白结合水维持细胞免受冻裂。组织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的水,不能自由移动,即使冷却到-40℃~-30℃,也不会结冰。二、水的生理作用1、水是动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

与电解质的代谢密不可分;作为转运半固体食糜的中间媒介,作为血液、组织液、细胞及分泌物、排泄物的载体。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废弃物的排出必须溶于水才能进行。3、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解、水合、氧化还原、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细胞的呼吸过程,所有聚合和解聚合作用伴有水的结合和释放。4、调节体温5、润滑作用关节腔、体腔和各器官间的组织液的水,可减少关节和器官间的摩擦力。第二节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一、水的来源(一)饮水动物饮水的多少与动物种类、生理状态、生产水平、饲料和日粮结构成分、环境温度等有关。一般情况是牛的饮水量多,猪次之,家禽饮水少,狗和某些低等动物在正常情况下不饮水。在未发生热应激的情况下,饮水量随采食量的增加直线上升。在生产情况下,要保证水的供应,断水会引起生产性能的下降。(二)饲料水饲料水也是动物获取水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动物采食不同的饲料,水分含量不同。饲料来源的水分少,动物饮水即多。(三)代谢水代谢水是有机物质氧化分解和合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其量约占总摄水量的5-10%。表3-1饲草水分含量与绵羊饮水之间的关系水的摄入量[L/(kg.DM)]饲草水的含量(%)3.7103.6203.3303.1402.9502.3602.0651.5700.975表3-2三大有机养分的代谢水养分氧化后代谢水每100g含热量(kJ)代谢水(g/kJ)100g淀粉601673.60.036100g蛋白质421673.60.025100g脂肪1003765.60.027不同饲料的代谢水(%)

(引自许振英,1987)

种类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糖代谢水谷类13.01036949

薯芋73.630.12215

豆类12.525114449叶菜类9320.333二、水的流失(一)粪和尿的排泄

尿:摄水量多,尿的排除量多。通过尿液排出的水量占总排水量的一半。禽类的尿液浓,含水量少,哺乳动物排出的尿液多。肾脏对水的排泄有调节作用。

粪:牛粪含水高达80%,在非热应激期间,粪中排水量超过尿中排水量。绵羊、山羊和鹿粪若形成粘状粪便,含水65~70%。奶牛在正常情况下为30~32%。动物采食高纤维日粮,粪中的水分相应增加。(二)肺脏和皮肤的蒸发肺脏:以水蒸气形式呼出水分,随环境温度的提高和动物活动量的增加而增加。皮肤:失水有两种形式:

1、血管和皮肤的体液中的水分可简单地扩散到皮肤表面蒸发。通过皮肤扩散和呼吸道蒸发而失掉的水,称为不感觉失水。

2、通过排汗失水。随体温的变化而变化。(三)经动物产品排泄泌乳产蛋每产1kg奶,可排出0.87kg水。奶牛每形成1kg奶,需供水4~51kg。每产1g蛋,排出水0.7g左右。一枚60g重的蛋,含水量42g以上。三、水的平衡与调节动物体液和消化道中的水合称动物体内的总水。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总水量是经常保持恒定的,这种平衡是得水与失水之间的平衡。不同的动物体内水的周转代谢的速度不同。非反刍动物因胃肠道中水分少,周转代谢快,反刍动物慢,体内水的3.5天更新一次。水的排出,肾脏通过排水量的进行调节。肾脏的排尿量受利尿激素的调节。动物失水过多,血浆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加压素分泌,促进水分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尿液减少。大量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加压素分泌减少,水分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醛固酮激素在增加对Na+重吸收的同时,也增加对水的重吸收。第三节各种动物的需水量及饮水品质一、动物的需水量1动物的需水量与干物质质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每千克日粮需饮水2~5千克。动物干物质与饮水之比牛1:3~5猪1:2~2.5犊牛1:6~8羊1:2.5~3马、鸡1:2~3鸟类的需水量低于哺乳动物。2、动物的生理状况高产奶牛、高产蛋鸡、重役马需水量比同类的低产动物多。泌乳10kg的奶牛,日需水45~50kg;日泌乳40kg,需水100~110kg。活动量会增加饮水量,紧张动物比安静的动物需水量大。二、影响需水量的因素(一)动物的种类牛、羊》猪》家禽某些动物需水量少,甚至不饮水,如骆驼、袋鼠(二)饲料因素饲料中的水分高,动物饮水减少,粗蛋白含量高的饲料,尿素的形成需要水,需水量增加。粗纤维日粮,提高需水量。食盐或其他盐类的增加,需水量和排水量增加。表3-5适宜环境条件下畜禽对水的需要量(L/d)动物需水量肉牛22~66奶牛38~110绵羊和山羊4~15马30~45猪11~19家禽0.2~0.4火鸡0.4~0.6(三)环境因素高温气温高于30℃,饮水量明显增加,低于10℃,需水量明显减少。产蛋母鸡气温从10℃升高到30℃,饮水量几乎增加1倍。饮水器的设计和安装及水源的卫生三、水的缺乏限制饮水会降低采食量和生产成绩,粪尿的水含量降低,甚至造成动物脱水,体重下降,肾脏对氮和电解质的排泄量增加,脉搏加快,血液浓稠,最后衰竭而死。表3-6奶牛在18℃或32℃时限制饮水50%的影响18℃32℃

自由饮水限制50%自由饮水限制50%体重(kg)641623622596采食量(kg/L)36.324.925.219.1尿量(L/d)17.510.130.39.9粪水(kg/d)21.310.511.78.2总的蒸发水(g/h)11335831174958总体水分(%)64.550.967.952.6血管外液体量(%)59.045.561.546.9血浆浓度(%)3.93.94.43.9代谢能(kJ/d)3338.832903.72811.652330.49代谢水(kg/d)2.52.02.11.9直肠温度(℃)38.538.539.239.5四、水的品质

水的品质直接影响动物的饮水量、饲料消耗、健康和生产水平。水中含有微生物和金属离子。水中含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细菌中以沙门氏菌属、钩端螺旋体属及埃希氏杆菌属最为常见。美国国家事务局(1973)年建议,家畜饮水中大肠杆菌数应小于50000个/L。水中离子

主要阴离子:co32-、SO42-、cl-、NO3-;主要阳离子:Ca2+、

Mg2+

、Na+

及金属离子Hg2+、

Cd2+、

Pb3+

等水中总可溶性固形物(TDS)—

即各种溶解盐类含量指标来评价水的品质。动物饮水质量仅用TDS为指标是不确切的,还应考虑各种金属离子的具体含量,特别是水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表3-7畜禽对水中不同浓度盐分的反应(引自NRC,1974)可溶性总盐分(mg/L)高级评价反应《1000安全适用于各种动物1000-2999满意不适应的猪出现轻度腹泻3000-4999满意,可能出现暂时性拒绝饮水或短时腹泻,上限水平不适合于家禽5000-6999可接受不适合于家禽和种猪7000-10000不适成年反刍动物可适应》10000危险任何情况下皆不适应在饮水质量差的情况下,可采用氯化作用清除和消灭致病微生物,用软化剂改善水的硬度。水中的硝酸盐NO3-

一般不会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但其还原性产物NO2-可被胃肠吸收,很快达到中毒水平。动物对硝酸盐的耐受能力为1320mg/L,亚硝酸盐的浓度在33mg/L,以上便具有毒性。亚硝酸盐氧化血红蛋白中的铁,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高浓度的硝酸盐为细菌污染水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因为细菌能够把NO3-

转化为NO2-。饮水的处理可采用氯化作用清除和消灭致病微生物,采用软化剂改善水的硬度。第一节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一、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一)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元素:碳、氢、氧、氮,大多数的蛋白质还含有硫,少数含有磷、铁、铜和碘。比较典型的蛋白质元素组成(%)如下:碳51.0-55.0氮15.5-18.0氢6.5-7.3硫0.5-2.0氧21.5-23.5磷0-1.5一般蛋白质的含氮量为16%计算。由于用凯氏定氮法测得的含氮量并不完全是蛋白氮,故乘以6.25称为粗蛋白。(二)氨基酸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常见的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NH21、氨基酸的通式:R-CH-COOH2、氨基酸的分类:根据R基团的种类以及氨基、羧基的数目,按酸碱性进行分类,分成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见下表。表4-1氨基酸的分类及结构式P24分类及名称

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N%1、中性氨基酸

a.脂肪族氨基酸(无环状结构)甘氨酸CH2(NH2)COOHC2H5O2N7518.7%

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支链氨基酸)

B.芳香族氨基酸

苯丙氨酸酪氨酸

c.含硫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含硫)

d.杂环氨基酸色氨酸脯氨酸羧脯氨酸表4-1氨基酸的分类及结构式分类及名称

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N%2、酸性氨基酸

天门冬氨酸HOOC.CH2.CH(NH2)COOHC4H7O4N13310.5

谷氨酸

HOOC.CH2.CH2.CH(NH2)COOHC5H9O4N1479.53、碱性氨基酸赖氨酸NH2(CH2)4.CH(NH2)COOHC6H14O2N214619.2

精氨酸瓜氨酸组氨酸3、氨基酸的构型

氨基酸有两种构型,L型和D型。除蛋氨酸,但人例外,L型的氨基酸生物学效价比D型高。而且大多数D型氨基酸是不可利用或利用率很低。天然饲料中仅含易被利用的L型。微生物能合成L和D型的混合物。

COOHCOOHH2N-C-HH-C-NH2RRL-型氨基酸D-型氨基酸

二、蛋白质的性质和分类(一)蛋白质的性质1、蛋白质凭借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在等电点易生成沉淀。2、氨基酸的弱碱或弱酸性,使蛋白质成为很好的缓冲剂。3、蛋白质的变性理化和生物学性质改变(二)蛋白质的分类1.纤维蛋白2.球蛋白3.结合蛋白1.纤维蛋白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角蛋白。(1)胶原蛋白是软骨和结缔组成的主要蛋白质,胶原蛋白不溶于水,对动物消化酶有抗性,但在水或稀酸、稀碱中煮沸易变成可溶性的易消化的白明胶。含有大量的羟脯氨酸和少量的羟赖氨酸,缺乏半胱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2)弹性蛋白是弹性组成如腱和动脉的蛋白质。弹性蛋白不能转变成白明胶。(3)角蛋白是羽毛、毛发、爪、喙、蹄、角以及脑灰质、脊髓和视网膜神经的蛋白质。它们不易溶解和消化,含较多的胱氨酸(14-15%)。2.球蛋白(1)清蛋白如卵清蛋白、血清蛋白、豆清蛋白、乳清蛋白等,溶于水,加热凝固。(2)球蛋白

球蛋白可用5-10%的NACL溶液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不溶或少量溶于水,溶于中性盐的稀溶液中,加热凝固。(3)谷蛋白

麦谷蛋白、高赖氨酸玉米的谷蛋白、大米的米精蛋白属此类蛋白。(4)醇溶蛋白

玉米醇溶蛋白、小麦和黑麦的麦醇溶蛋白,大麦的大麦醇溶蛋白属此类蛋白。(5)组蛋白属碱性蛋白,溶于水。组蛋白含碱性氨基酸特多。(6)鱼精蛋白是低分子量蛋白,含碱性氨基酸多,溶于水。蛋白部分再结合一个非氨基酸的基团(辅基)。如核蛋白(核蛋白体、核糖核酸),磷蛋白(奶酪、磷酸酯),金属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铜蓝蛋白),脂蛋白(卵磷脂、脑磷脂、胆固醇、磷脂),色蛋白(血红蛋白、细胞色素、黄素蛋白、视网膜的视紫色结合的水溶性蛋白)和糖蛋白(γ球蛋白、半乳糖蛋白、甘露糖蛋白、氨基糖蛋白)

3.结合蛋白三、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一)蛋白质是建造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二)蛋白质是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酶、激素、抗体都以蛋白质为其主体构成。(三)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四)蛋白质可供能和转化为糖、脂肪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一、非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一)消化和吸收单胃动物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首先盐酸使之变性,蛋白质立体的三维结构分解成单股,肽键暴露,在胃蛋白酶、十二指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内切酶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降解为含氨基酸数不等的各种多肽。在小肠中,多肽经胰腺分泌的羧基肽酶和氨基肽酶等外切酶的作用变为游离氨基酸(食入蛋白的60%以上)和寡肽。寡肽能被吸收入肠粘膜,经二肽酶水解为氨基酸。外切酶的作用需要Mg2+、Zn2+、Mn2+等多属离子参与。吸收主要在小肠上2/3的部位进行。试验证明各种氨基酸的吸收不相同。一些氨基酸的吸收速度顺序是: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被吸收的氨基酸主要是经门脉到肝脏,

只少量的氨基酸经淋巴结转运。(二)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1、动物因素

(1)动物的种类(2)年龄2、饲粮因素(1)纤维水平研究表明,饲粮粗纤维含量在2%~20%范围内,每增加1个百分点,粗蛋白的消化率降低1.4%.

(2)蛋白酶抑制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引起胰腺肿大。热处理可破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3、热损害美拉德反应

二、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一)消化和吸收反刍动物在真胃和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与非反刍动物是一样的。瘤胃中主要进行微生物的消化。1、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饲料蛋白质被微生物降解为肽、氨基酸,氨基酸进一步降解为有机酸、氨和二氧化碳。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氨、氨基酸和一些简单的肽类,又被利用合成微生物蛋白。

瘤胃中的氮素循环:

进入瘤胃的蛋白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大部分降解为氨。当饲粮中蛋白质不足或蛋白质难以降解时,氨的生成不足,瘤胃中氨的浓度很低(<50mg/l),瘤胃中微生物生长缓慢。反之,如果蛋白质降解比合成速度快,氨会在瘤胃中蓄积,多余的氨被瘤胃壁吸收,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转化成尿素。虽然生成的尿素一部分可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但大部分却随尿液排出体外而浪费。这种氨和尿素的不断循环称为瘤胃中的尿素循环。瘤胃液中的氨的最适氨浓度较宽(85~300mg/l),其最适氨浓度与瘤胃内的能量及碳架共给有关。氮能比。反刍动物饲粮添加尿素,以提高菌体蛋白的合成量,对于优质的蛋白质进行适当的处理,降低其在瘤胃中降解率。瘤胃对肽的吸收:瘤胃降解生成的肽,有一部分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也可直接被瘤胃壁和瓣胃壁吸收,剩余的二肽、三肽进入后段肠道被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2、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和质量(1)微生物对氨的利用瘤胃80%可利用氨,其中26%的微生物仅能利用氨,55%微生物可利用氨和氨基酸,少数的微生物能利用肽。(2)瘤胃微生物的产量氮源和可发酵有机物比例适当、数量充足的情况下,瘤胃微生物能合成足以维持正常生长和一定产奶量的蛋白质。在一般情况下,瘤胃中每1kg可发酵有机物,微生物能合成90~230g的菌体蛋白质。(3)瘤胃微生物的质量略次于优质的动物蛋白,与豆粕和苜蓿叶蛋白大约相当,优于大多数谷物蛋白。图4-1反刍动物氮的消化、吸收和代谢P42(二)影响反刍动物对含氮化合物消化和吸收的因素1、饲粮的组成和降解速率

反刍动物对氮的利用速率取决于两个因素:氮的降解速率和以碳水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碳架的同步共给情况。真蛋白与非蛋白氮的适当比例,饲粮总氮含量与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比例。2、蛋白质的热损害

反刍动物饲粮的热损害是指饲料中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与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纤维素结合生成聚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含有11%的氮,类似于木质素,完全不能被宿主和微生物消化。“人造木质素”。酸性洗涤不溶氮—“人造木质素”中所含氮叫“酸性洗涤不溶氮”。(ADIN--aciddetergentinsolublenitrogen).70%的相对湿度和60ºC的温度,是产生酸性洗涤不溶氮的适宜条件。酸性洗涤不溶氮低于10%被认为是正常的。第三节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一、一般代谢(一)氨基酸的代谢经肠道吸收的氨基酸在体内用于体蛋白的合成、分解提供能量或转化为其他物质。在氨基酸的代谢中,主要有转氨基反应,脱氨基反应和脱羧基反应。通过上述三种反应使氨基酸转变成酮酸、氨、胺化物和非必需氨基酸。酮酸可用于合成葡糖糖和脂肪,也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氨可在肝脏形成尿素或尿酸。胺可用于合成核蛋白、激素及辅酶。图4-2机体氨基酸的代谢消体蛋白的合成和分解化特殊化合物的合成道产品物质合成(奶、蛋、毛)氨基酸分解和合成

(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物质,进入尿素循环)

氨基酸库(二)蛋白质的合成中心法则;Crick于1954年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DNA是合成NRA的摸板,RNA又是合成蛋白质的摸板,称之为中心法则。三联体设想:Yanofsky和

Brener(1961)提出三联体的设想,即3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基本原料是氨基酸,合成需要的能量由ATP和GTP提供。蛋白质生物合成以mNRA为摸板,以tRNA为运载工具,在核糖体内,按mNRA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将各种氨基酸连接形成多肽链的过程。肽链的形成包括活化、起始、延长和终止。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并不直接表现出功能,功能是多肽链折叠形成三维结构后才出现的。图核苷酸和氨基酸顺序间的对应关系DNAmNRA多肽链

5`二、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机体的蛋白质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是同时进行的。体蛋白质的沉积是合成和降解的总的结果,猪平均沉积1g蛋白质需要合成5~6克。动物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蛋白质的沉积结果是不同的。成年动物合成和降解的速度相等,没有蛋白质的净沉积。幼龄动物合成的速率大于降解的速率,有蛋白质的净沉积。蛋白质摄入不足的动物,体蛋白降解的速率大于合成的速率。不同器官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不同。

肝脏和胰脏合成的速度最快,小肠次之,大肠和肾较慢,肌肉和心脏最慢。

表4-3生长猪一些器官蛋白质的合成速度测定方法肝脏胰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肾脏肌肉心脏皮肤L-[14C]亮氨酸10314171453534378913L-[14C]赖氨酸1238144683932179720每日合成蛋白质占组织器官蛋白质总量的百分比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在合成机体组织新的蛋白质的同时,老组织的蛋白质也在不断的更新,使动物能够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被更新的组织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进入机体氨基酸代谢库,相当部分有从新合成蛋白质。这种老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蛋白质的周转受年龄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单位体重蛋白质的周转速度降低。机体每日被更新的蛋白质占总合成量的60%。蛋白质的合成、分解也受激素的调控。胰岛素和生长激素促进氨基酸的摄入和蛋白质的合成,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基本上是促进蛋白质的分解。第四节蛋白质、氨基酸的质量与利用蛋白质的质量—是指蛋白质被消化吸收以后,能满足动物新陈代谢和生产对氮和氨基酸需要的程度。满足需要的程度越高,质量越好。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和数量,与动物所需一致,其质量越高。一、必需、非必需及限制性氨基酸(一)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条件性必需氨基酸1、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表4-5猪;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蛋+胱氨酸、苯丙氨酸、苯丙+酪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2、半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约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半胱氨酸或胱氨酸、酪氨酸以及丝氨酸,在体内可由蛋氨酸、苯丙氨酸及甘氨酸转化而来,这几种氨基酸称半必需氨基酸。3、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例如,妊娠母猪必需由日粮提供一定的组氨酸,成年母猪能通过体内合成满足需要。(二)非必需氨基酸(UEAA)非必需氨基酸(UEAA)

是指可不由日粮提供、体内能够合成且合成的数量能够满足动物的生理需要的氨基酸,但也是动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需的。(三)限制性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由于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其中比值最低的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后为第二、第三、第四限制性氨基酸。非反刍动物饲料限制性氨基酸的顺序容易确定。反刍动物只讨论过瘤胃蛋白和微生物蛋白混合物的限制性氨基酸才有意义。蛋氨酸可能是反刍动物的限制性氨基酸。不同饲料对不同的动物,限制性氨基酸的顺序不完全相同。植物性饲料,对猪,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家禽,蛋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可消化的氨基酸量来确定限制性氨基酸的顺序更准确。限制性氨基酸顺序的确定有利于饲粮氨基酸的平衡和合成氨基酸的添加。二、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豆粕、棉粕、鱼粉、肉粉、羽毛粉的蛋白质的质量如何?对蛋白质的评定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有很多的方法,目前较流行的方法是可消化(可利用)氨基酸,瘤胃的降解蛋白和非降解蛋白。(一)粗蛋白质Crudeprotein

缩写为CP

粗蛋白是最早的蛋白质质量评定指标,它反应的是日粮总含氮物的多少。豆粕、棉粕、鱼粉、肉粉、羽毛粉

4440655070(二)可消化粗蛋白质Digestiblecrudeprotein,缩写为DCP

饲料可消化粗蛋白质可由其粗蛋白的含量乘以粗蛋白消化率而得。同一种动物对不同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不同,不同动物对同一饲料的消化率也不完全相同。可消化蛋白质可粗略地反映蛋白质的质量。(三)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value,缩写为BV

生物学价值是指动物利用的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比。食入氮-(粪氮+尿氮)BV=×100%

食入氮-粪氮此式算出的生物学价值为表观生物学价值。真生物学价值从粪中扣除来自内源的代谢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