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一生_第1页
陶渊明的一生_第2页
陶渊明的一生_第3页
陶渊明的一生_第4页
陶渊明的一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渊明的一生陶渊明生平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其曾祖是东晋名臣陶侃。三公颜延之,祖父陶茂,父亲陶逸少年时期: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度日,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少年时代年少时(29岁前)积极入仕诗作代表:《归园田居》、《饮酒》散文代表:《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辞赋代表:《闲情赋》纯任自然1.陶渊明不仅秉承了崇尚自然的玄学风气和名士风流,而且改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陶渊明的笔下,自然与人融为一体2.他的“任真”,也就是纯真自然,就是要泯除世俗社会加于自身的一切异化的虚伪的东西,回归真我。陶渊明的人格和文风真、拙、朴对陶渊明的写作和文风无疑有着极大的影响陶渊明的诗田园诗的艺术境界,田园诗在陶渊明的世界里既是可亲可感的劳动栖息之所,也是诗酒耕读的理想寄托。诗是生活化的,生活也是诗化的。咏怀与咏史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也是咏怀的一种重要方式。友情与亲情,陶渊明的伟大在于他不离人世人理,符合人性人情,道出了人类共同的感受,困惑和愿望。陶渊明的文《归去来兮辞》:“归去来”乃六朝习语,即归来之意。这不单单是官场退田园,由人间回归自然,这是回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精神家园,这是对人性的重新发现全词以六言句式为主,加以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的变化多端陶渊明的诗歌成就首先,在于开创了诗歌创作题材的新领域——田园诗1.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甜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2.写乡居的清静生活和感想,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3.写躬耕的生活体验陶渊明的诗歌成就还在于对四言诗的改造发展。将魏晋以来注重实字四言和对偶的形式,用《诗经》的典型体式来改造魏晋四言的多章结构1.章法结构上,每首四章,每章八句。整齐的分章形式2.其次,在句式和语言上,接近《诗经》3.比兴的使用,是《风》诗和《小雅》起兴的常见格式,相互呼应,产生复沓效果。在于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风1.陶诗的自然风格,首先是出于“质性自然”的气质和性情,不是娱人,更不要借此邀取功名,而是“自娱”,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自然而然2.写平淡田园生活,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营造出和谐的意境,创造出以冲淡唯美的境界3.应认识到陶渊明诗歌风格的丰富性陶渊明诗歌题材: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田园)诗艺术特点:1.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白描2.意境丰富,情趣横生,诗中有画。一是在形似和神似高度统一的前提下,以写意为主;二是将情景理融为一体,不仅以景悦人,以情感人,而且以理警人,给读者以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感受。如《饮酒》其五;三是陶诗的意境,充满了情趣,标志着陶诗意境的重要美学特征。其次,陶诗的意境是运用移情入景的方式来生成的。3.诗歌慷慨激昂,风格清新遒劲,豪放有力,冲淡是其艺术风格基调陶渊明诗歌的地位和影响地位: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成就最高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艺术特色:平淡和醇美的统一,情景理的统一影响:1.促成了田园诗派的形成与发展2.人品诗品同受仰慕,成为后世效法典型3.赋予后代诗词曲小说戏剧书法美术素材4.引起后世极为强烈的研究风气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思想理念陶渊明的思想以玄学为主,其核心是崇尚自然。以老庄思想为主体的玄学在陶渊明生活的东晋年代盛行,除此之外,还有道家和佛教的思想也在迅速崛起。传统的儒家思想虽然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但仍然存在。陶渊明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对它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特有的玄学思想。陶渊明的玄学思想中,对他影响至深的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这些思想确定了陶渊明前进的方向和对未来的追求。在他的一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陶渊明受到儒家仁学思想,有着救世济民的入世精神、对自身人格品质道德的修养要求和追求安逸知足生活的心态。这些在他的诗歌中均有体现。如《荣木》:“匪道……奚敦”,体现了陶渊明对个人准则的要求,注重品德节操;《咏贫士》:“好爵吾不萦……夕死复何求”,体现陶渊明对自身品德的保持,不与官场黑暗同流合污,既要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道家思想崇尚自然,向往归园田居的质朴生活、追求自由和超尘脱俗的精神,这些都深深的嵌入陶渊明的思想之中。陶渊明归隐田居生活期间,就创作了很多表达此类心境的诗歌。如《采菊》:“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表明了陶渊明向往的恬静淳朴的田园生活。艺术特点:1、语言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2、手法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3、风格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陶渊明诗的风格特征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陶渊明作诗不存驰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将日常生活诗化,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具体地说,陶诗的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情趣。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等诗句都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如:“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正如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