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蒲秋湾支路全长约571m,采用城市支路标准,设计车速30km/h,标准路幅为双向2车道。本次桥梁设计本次设计上跨桥上跨桥位于蒲秋湾支路道路桩号K0+233.079~K0+324.079段,上跨学堂路,全长92m。二、设计依据及采用规范2.1设计依据与业主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业主提供的1:500的地形图。业主提供规划资料。业主提供的周边相交道路的图纸资料。我单位组织人员现场踏勘收集的相关资料。悦来新城蒲秋湾支路施工图(重庆英杰建设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关于蒲秋湾支路上跨桥(k0+225~K0+330)初步设计的批复(渝两江建审[2020]22号)重庆市两江新区悦来新城蒲秋湾支路上跨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细勘察(重庆一三六地质矿产有限责任公司)其他相关资料。2.2设计规范《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19版)《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19)2.3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2.3.1初步设计专家意见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本项目桥梁的耐久性设计,应执行《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执行情况:已按照《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修改耐久性设计,详见设计说明5.4。2、在设计说明中的方案比较中,桥梁方案的部分结构参数不对,应核查更正。执行情况:已检查并修改比选表中参数与桥梁方案一致。3、应补充推荐桥型方案中,Y形桥墩的结构计算结果。执行情况:已补充Y墩计算,详见设计说明5.6.4。4、推荐和比选方案的0#台基础,结构设计有误,不能满足桥台的结构受力要求。执行情况:已修改0#桥台基础,详见图纸QH-12。5、推荐方案Y形墩钢绞线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6m,应调整布置,尽量使其满足规范要求。执行情况:调整Y墩预应力布置,满足半径不小于6m要求,详见图纸QH-06。6、比选方案中箱梁的梁高偏大,应核查优化。执行情况:优化梁高,详见图纸QH-07~09。7、桥的总体横断面图上的桥面附属结构与分项设计图纸不一致,应检查更正。执行情况:已修改总图断面图中附属结构与分项图纸一致。8、应补充桥梁两侧人行梯道的设计内容。执行情况:补充人行梯道设计,详见QH-24。9、应补充学堂路的改造设计及概算。执行情况:已按意见补充该部分设计,详见道路专业图纸。10、在设计说明中的方案比较表中,桥梁方案的部分结构参数不对,应检查更正。执行情况:已按意见复核修改方案比选表。11、防撞路缘石锚固钢筋埋置方式不满足受力要求。执行情况:已按意见修改钢筋锚固方式,详见QH-14人行道构造。12、防撞护栏锚固螺栓采用U型布置,受力不可靠。执行情况:已修改锚栓为L型,详见QH-23桥墩防撞护栏大样图。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建议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在推荐方案Y形桥墩处的箱梁底板设置预应力钢束;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优化预应力布置。2、可以考虑优化梁高。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优化梁高。2.3.2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根据《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关于蒲秋湾支路上跨桥(k0+225~K0+330)初步设计的批复(渝两江建审[2020]22号)》,施工图设计采纳如下意见:优化桥梁主体及细部构造,以及桥梁预应力设计。执行情况:进一步优化桥梁细部构造及预应力设计。复核管网纵坡、流量及迁改设计,调整给水管到桥梁左侧人行道。执行情况:复核并调整给水管设计。进一步优化桥台设计,完善桥下学堂路的改造设计。执行情况:根据地勘资料优化桥台设计,完善学堂路改造设计。桥梁两侧人行梯道设计应进一步深化,应与两侧地块设计吻合。执行情况:深化人行梯步设计。按“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根据重庆市渝州工程勘察设计技术服务中心出具的蒲秋湾支路上跨桥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完善施工图设计,并组织好土石方开挖、回填施工时序,及时进行支护,确保施工完全。执行情况:施工图严格按《蒲秋湾支路上跨桥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执行。按照渝建[2016]473号文要求,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和市政消火栓设计。执行情况:完善供水管网和市政消火栓设计。按照《关于全力打造现代都市新区意见(试行)》(渝两汇管发[2017]27号)文要求完善公交停车港、人行过街等细部构造设计;复核无障碍系统的连续性与通畅性。执行情况:完善公交停车港、人行过街等细部构造设计。严格按照渝两江管办发[2018]70号文件要求完善道路沥青面层、排水管网等设计。执行情况:完善道路沥青面层、排水管网等设计。2.4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不存在违法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况。三、项目地区建设条件(本节内容摘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1气象与水文条件勘察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A气温: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调查区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5.7℃。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年7月)。B降水量: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日最大降水量192.9mm(1956年6月25日),雨季平均起讫日期为5月2日~9月27日。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190.9mm(1956年6月24日21时00分~6月25日15时46分),经历时间长18时46分。C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q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D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场地内无常年溪河、鱼塘等,地表水系不发育。3.2地形地貌勘察区宏观上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形受岩性制约明显,区内地层以泥质岩为主夹砂岩,受其影响,地形起伏较平缓,泥岩出露区,丘坡浑园,丘谷宽缓,砂岩出露地段常形成局部陡坡。地形总体西高东低,地面坡角一般为2°~10°,拟建桥梁两侧桥台边坡地段较陡。起点桥台边坡较陡,坡角约51°。终点桥台边坡较缓,坡角约25°。区内高程在329.22~293.34m间,相对高差约35.88m。3.3地质构造勘察区场地地质构造隶属龙王洞背斜西翼,岩层产状282°∠36°,岩层呈单斜构造,区内未发现断层及次级褶皱,地质构造简单。岩体中主要可见2组构造裂隙:J1:倾向184º,倾角76º,裂隙面平直,宽度1~2m,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充填,裂隙间距1~2.4m,延伸一般1~3m,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J2:倾向95º,倾角54°,裂隙面较直,宽1~3mm,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充填,裂隙间距1~2.2m,延伸1~4m,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区岩性为砂泥岩互层,砂岩与泥岩之间的层面往往被黏泥充填,尤其是上部砂岩下部泥岩的情况,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3.4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野外钻探揭示,场区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互层组成。现将各层岩土分别简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以杂色为主,稍湿,呈松散~稍密状态,主要成份为粉质粘土、砂泥岩碎石等组成,局部表层含少量建筑垃圾。土石比9:1~7:3不等,粒径1~32cm,最大粒径约200cm。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回填时间约4年,厚0.50(ZK1)~6.20m(ZK9)。(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主要为灰白色,局部路段为下部砂岩为灰褐色,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局部夹暗红色~紫红色泥质条带,局部砂岩含泥质较重。强风化砂岩较破碎,呈碎块状、块状、短柱状,质较软,轻击即碎。中风化砂岩较完整,锤击声响,岩芯多呈柱~长柱状,一般节长5-38cm,最大节长82cm,本次钻孔揭示厚度2.00(ZK13)~20.40m(ZK7)。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泥岩:紫红色,暗红色,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局部夹灰绿色~灰褐色砂质团块及条带,局部含砂质较重。强风化泥岩破碎,多呈碎块状,少数呈短柱状,岩质极软,轻击即碎。中风化泥岩较完整,岩芯多呈短柱~柱状,一般节长3-28cm,最大节长38cm,本次钻孔揭示厚度1.60(ZK11)~18.90m(ZK1),该层主要分布于上跨桥起点侧附近边坡,与砂岩呈互层出现。3.5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基岩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为主,泥岩属相对隔水层,加之勘察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总体地势较起伏较大,地表水及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大气降水多沿地面从高往低排泄,部分渗入回填土中形成上层滞水。沿线地下水主要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回填土及粉质粘土中,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径流距离短,排泄条件好,不易富集,且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明显,水量贫乏。在本次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贫乏,钻孔未发现地下水,勘察区丘陵斜边坡地段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地下水较贫乏。但雨季时原始沟槽地带将存在较多地下水,施工和设计时应注意。基岩类裂隙水赋存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风化裂隙含水岩组中,受岩性的影响,储水条件差,大气降水多沿坡面径流汇入沟河,仅部分沿裂隙、节理下渗。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综上所述,勘察区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雨季时原始沟槽地带将存在较多地下水,施工和设计时应注意。3.6不良地质作用本次勘察通过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及地面调查,勘察区范围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勘察区上跨桥终点附近施工区堆填弃土石方形成填方边坡,边坡自然堆积,现状调查未见变形破坏迹象。勘察区上跨桥起点附近边坡为学堂路修建时形成的高挖方岩质边坡,边坡长约100m,高24.0~34.4m,坡角51°。该边坡采用放坡方式处理,现场调查未见变形破坏迹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边坡岩体泥岩部分风化剥落较严重。勘察区未发现泥石流、采空区、滑坡、危岩(崩塌)、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暗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地下埋藏物及其它不良地质作用。3.7水、土腐蚀性评价经调查,勘察区及附近未见污染源,结合邻近场地工程经验表明,该区域内土层、地表水和附近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3.8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CB18306-2015)的规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修订版)的规定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根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表3.1.1规定,拟建桥梁抗震设防分类为丁类,可按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设防。3.9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桥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岩土层分布较单一,岩层呈单斜产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桥址及其周边未发现泥石流、采空区、滑坡、危岩(崩塌)、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未发现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对桥梁建设整平形成的边坡采用建议坡率放坡和建议支挡形式支挡后,适宜桥梁建设。3.10工程地质评价K0+233.079~K0+238.079段(A0桥台)A0桥台位于学堂路西侧,里程桩号为K0+233.079~K0+238.079,长5m。设计桥面标高303.995~304.061m(10-10’剖面)。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厚0~0.5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基岩强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强风化层厚度约2.9m;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岩质较硬,岩体稳定。该段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明显受降雨和季节变化影响,雨季时含水量稍大,旱季是含水量贫乏,地表径流、排泄条件较好,上层滞水不会长时间停留,一般很快沿地势从低洼处排出勘察区。但雨季时原始沟槽地带将存在较多地下水,施工和设计时应注意。土和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按设计开挖后,将形成4处基坑边坡,BP1(小里程边坡)、BP2(小里程至大里程方向左侧边坡)、BP3(大里程边坡)、BP4(小里程至大里程方向右侧边坡)。BP1、BP2、BP3、BP4均为岩质基坑,边坡最高7.1m。根据赤平投影图,基坑边坡BP1(小里程边坡)为反向坡;裂隙1与坡向大角度相交;裂隙1与岩层层面、裂隙2与岩层层面、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交于坡外。以上结构面均未构成不利结构面。裂隙2与坡向小角度相交,裂隙2倾角小于坡角,边坡会发生沿裂隙2的滑移破坏,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该边坡会发生沿裂隙2滑移破坏,开挖后易发生风化剥落掉块现象。根据赤平投影图,基坑边坡BP2(小里程至大里程方向左侧边坡)为切向坡;裂隙2与坡向大角度相交;裂隙1与岩层层面、裂隙2与岩层层面、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与坡向均大角度相交。以上组合结构面均未构成不利组合结构面。裂隙1与坡向小角度相交,裂隙1倾角小于坡角,边坡会发生沿裂隙1的滑移破坏,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该边坡会发生沿裂隙1滑移破坏,开挖后易发生风化剥落掉块现象。根据赤平投影图,基坑边坡BP3(大里程边坡)为顺向坡,岩层层面倾角小于坡角,边坡会发生沿岩层层面的滑移破坏,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裂隙1与坡向大角度相交;裂隙2与坡向大角度相交;裂隙1与岩层层面、裂隙2与岩层层面、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与坡向均大角度相交。以上组合结构面均未构成不利组合结构面。该边坡会发生沿层面滑移破坏,开挖后易发生风化剥落掉块现象。根据赤平投影图,BP4(小里程至大里程方向右侧边坡)为切向坡;裂隙1与坡向大角度相交;裂隙2与坡向大角度相交;裂隙1与岩层层面、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与坡向均大角度相交。以上结构面均未构成不利结构面。裂隙2与岩层层面组合交线与坡向小角度相交其组合交线倾角小于坡角,边坡会发生沿裂隙2与岩层层面组合交线的滑移破坏,构成不利外倾结构面。该边坡会发生沿裂隙2与岩层层面组合交线滑移破坏,开挖后易发生风化剥落掉块现象。A0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基础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建议桥台基础持力层宜选择稳定的中风化基岩,桥台基坑边坡为岩质边坡,主要由泥岩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2°。因为桥台埋深尚不确定,桥台基坑边坡仅进行定性评价。根据上述赤平投影分析,A0桥台基坑垂直开挖后,基坑西侧(BP1)边坡将会沿裂隙2发生滑移破坏;北侧边坡(BP2)将会沿着裂隙1发生滑移破坏;南侧边坡(BP3)为顺向坡,易沿层面发生顺层滑移,但该侧边坡位于桥台底部下坡方向,边坡高度小,破坏性小。基坑南侧边坡(BP4)易发生楔形体破坏,破碎岩块沿裂隙2与岩层层面组合交线滑移破坏。建议蒲秋湾支路先于上跨桥施工,一是便于桥梁施工车辆进出,二是路基开挖后A0桥台西侧边坡高度降低,有利于桥台基坑开挖、支护。基坑西侧边坡BP1建议采用临时放坡坡率开挖,建议强风化岩体放坡坡率取1:1,中风化泥岩放坡率取1:0.75;或者按照1:0.3放坡后采用锚杆支挡。基坑开挖时强风化岩体易垮塌,应加强支护,施工时遇裂隙切割的不稳岩块采取临时支挡或锚固措施。A0桥台建成后,桥台高于下穿道路,桥台基础与道路之间的边坡小于8.0m,该边坡稳定性分析见4.4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HBP1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该边坡受岩体强度控制,整体稳定,现场调查边坡岩体泥岩部分风化剥落较严重。桥台建成后,该边坡建议采用锚喷混凝土护坡,防止岩体进一步风化剥落。桥台南北两侧基坑边坡(BP2、BP4)为泥岩岩质边坡,建议采用临时放坡坡率1:0.3放坡开挖,并采用锚杆临时支护。桥台建成后,桥台两侧路基边坡按照1:1.24分阶放坡即可。桥台南侧基坑BP3为顺向坡,但是高度小,建议按照层面36°放坡开挖。K0+238.079~K0+259.079段(P1桥墩)P1桥墩位于学堂路西侧,里程桩号为K0+259.079。设计桥面标高303.814~304.013m(3-3’剖面)。该段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地形坡角一般2°~6°。上覆主要为素填土厚2.6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基岩强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强风带厚度为:2.8m;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岩质较硬,岩体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该段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明显受降雨和季节变化影响,雨季时含水量稍大,旱季是含水量贫乏,地表径流、排泄条件较好,上层滞水不会长时间停留,一般很快沿地势从低洼处排出勘察区。但雨季时原始沟槽地带将存在较多地下水,施工和设计时应注意。土和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设计桥墩基础采用承台桩基础,建议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桥墩承台基坑深1.6~2m,为土质边坡,建议按1:1.5坡率放坡。覆盖层厚度薄,建议采用机械开挖,建议采用钻孔桩基础,为避免孔壁产生垮塌、缩颈影响,建议对桩基土层及强风化部分进行支护。桥墩开挖后相对周边地形较低,降雨时地表水易汇集于此。桥墩基础施工宜安排在枯水期,在汛期施工时,应做好地表水防水工作,设置地表排水沟,并配备抽水设备,以保证施工安全。新建拟建上跨桥P1桥墩将占用现状管线的管廊,影响学堂路现状综合管线的正常运行,建议拟建桥梁施工前需要对受新建P1桥墩影响的现状综合管线进行保护和迁改。K0+259.079~K0+318.079段(P2桥墩)P2桥墩位于学堂路东侧,里程桩号为K0+318.079。设计桥面标高303.453~303.814m(4-4’剖面)。该段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地形坡角一般3°~6°。上覆主要为素填土厚4.2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基岩强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强风带厚度为:1.6m;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岩质较硬,岩体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该段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明显受降雨和季节变化影响,雨季时含水量稍大,旱季是含水量贫乏,地表径流、排泄条件较好,上层滞水不会长时间停留,一般很快沿地势从低洼处排出勘察区。但雨季时原始沟槽地带将存在较多地下水,施工和设计时应注意。土和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设计桥墩基础采用承台桩基础,建议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桥墩承台基坑深2.3~2.4m,为土质边坡,建议按1:1.5坡率放坡。覆盖层厚度薄,建议采用机械开挖,建议采用钻孔桩基础,为避免孔壁产生垮塌、缩颈影响,建议对桩基土层及强风化部分进行支护。桥墩开挖后相对周边地形较低,降雨时地表水易汇集于此。桥墩基础施工宜安排在枯水期,在汛期施工时,应做好地表水防水工作,设置地表排水沟,并配备抽水设备,以保证施工安全。新建拟建上跨桥P2桥墩将占用现状管线的管廊,影响学堂路现状综合管线的正常运行,建议拟建桥梁施工前需要对受新建P2桥墩影响的现状综合管线进行保护和迁改。K0+318.079~K0+323.079段(A1桥台)A1桥台位于学堂路东侧,里程桩号为K0+318.079~K0+323.079,长5m。设计桥面标高303.206~303.236m(5-5’剖面)。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厚1.2~3.9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基岩强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强风化层厚度约1.6m;中风化带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岩质较硬,岩体稳定。该段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明显受降雨和季节变化影响,雨季时含水量稍大,旱季是含水量贫乏,地表径流、排泄条件较好,上层滞水不会长时间停留,一般很快沿地势从低洼处排出勘察区。但雨季时原始沟槽地带将存在较多地下水,施工和设计时应注意。土和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基础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建议桥台基础持力层宜选择稳定的中风化基岩;雨季开挖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按设计开挖后,将形成4处基坑边坡,BP5(小里程边坡)、BP6(小里程至大里程方向左侧边坡)、BP7(大里程边坡)、BP8(小里程至大里程方向右侧边坡)。BP1、BP5、BP6、BP7、BP8均为岩土质基坑边坡,土层厚0.4~3.1m,基岩为泥岩。该桥台周边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基岩面较平缓,土层向基坑一侧发生整体滑移的可能性不大,场地整体稳定。以中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时,基坑边坡的高度小于5.0m,为岩土质混合边坡,其中土质边坡高度小于3.0m。基坑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工程经验,直立切坡后,边坡稳定性差,可能发生土体局部滑塌或圆弧形滑移。A1桥台基坑边坡具有放坡条件,建议基坑边坡采用临时放坡坡率开挖。土层放坡坡率取1:1.5,强风化岩体放坡坡率取1:1,对于土层不厚的,土层和强风化可统一取1:1.5。中风化泥岩放坡率取1:0.75,中风化砂岩放坡率取1:0.5,对于砂岩泥岩互层且厚度不大的,可统一取1:0.75;基坑开挖时土体、强风化岩体易垮塌,应加强支护,雨季开挖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3.11岩土参数建议值岩土参数建议值表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岩体抗剪强度挡墙基底摩擦系数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等效内摩擦角(°)破裂角(°)天然饱和C(kPa)φ(°)素填土21.0*/////10*7*26*0.30*60*//强风化砂岩///500*400*40*///0.40*200*//中风化砂岩24.225.818.767881500*300*/126633.20.60*880*55*61强风化泥岩///300*300*20*///0.30*120*//中风化泥岩25.36.824.362476500*60*/40832.20.40*360*52*60.5注:带*为经验值,岩体C值为实验值乘0.3、φ值为实验值乘0.9而来;裂隙面抗剪强度:C:45Kpaφ:15°,层面抗剪强度:C:30Kpaφ:12°(由《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3.1并结合地区经验取得);破裂角由岩体抗剪强度φ值(45+φ/2)计算而来四、设计标准及主要材料4.1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计算行车速度:30km/h;(3)设计基准期:100年;(4)设计使用年限:100年;(5)设计安全等级:一级;(6)环境类别:Ⅰ类环境;(7)防撞等级:SA级;(8)桥面布置:0.6m(种植槽)+2.0m(人行道)+8.0(机动车道)+2.0(人行道)+0.6m(种植槽)=13.2m;(9)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B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019版)计算取3KN/m2;(10)抗震设防标准:6度,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11)抗震设防分类:丁类。4.2主要材料4.2.1混凝土C50混凝土:主梁、Y型墩、混凝土找平层、伸缩缝槽后浇段、封锚混凝土、支座垫石、梁底楔块等。C35混凝土:桩基、桥墩承台等。C30混凝土:桥台搭板、防撞护栏等。C25片石混凝土:桥台、扩大基础等。C20混凝土:承台及基础混凝土垫层。4.2.2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符合GB/T5224-2014要求的低松驰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39mm2,标准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1.95×105MPa。4.2.3普通钢筋采用的钢筋应符合GB1499.1-2017和GB1499.2-2018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直径≥12mm者采用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直径<12mm者则采用HPB300热轧光圆钢筋。4.2.4钢筋连接钢筋直径≥20mm的HRB400钢筋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等级为Ⅰ级,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的要求,且同一截面接头数量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凡需焊接的钢筋均应满足可焊要求。4.2.5钢材车行桥预埋件及附属设施均采用Q235-BZ钢。4.2.6锚具采用M型锚具及其配套系列产品,同时采用匹配的千斤顶。锚具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要求。4.2.7预应力管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塑料波纹管,产品符合JT/T529-2016标准要求。4.2.8支座车行桥采用GPZ(Ⅱ)型盆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应满足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19)中的有关规定。4.2.9伸缩缝桥梁采用80型伸缩缝,伸缩缝的材料及其成品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橡胶伸缩装置》(JT/T327-2016)的有关规定。4.2.10防水材料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成高分子卷材等。应符合如下规定:(1)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厚度不应小于1.5mm,自粘性橡胶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不小于4.5mm。(2)卷材幅宽为2~4m。(3)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下表:防水板物理力学性能项目拉伸强度(Mpa)断裂延伸率(%)热处理时变化率(%)低温弯折性指标≥12≥200≤2.5-20℃无裂纹(4)耐穿刺性好(5)耐久性、耐水性、抗渗性、耐腐蚀性、耐菌性好,无纺布密度不应小于400g/m2。中埋式止水带:采用E型橡胶止水带,规格300×18×R15×10,应品质优良,防老化,正常使用年限不低于结构设计年限。上述止水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嵌缝密封膏材料,要求最大拉伸强度不应小于0.2Mpa,最大伸长率应大于300%,且拉、压循环性能80℃时拉伸一压缩率不小于±20%。五、桥梁设计总体布置根据道路纵断面设计,本次设计桥梁纵坡位于0.95%的直线上,桥梁全长92m,桥梁标准横断面布置:0.6m(种植槽)+2.0m(人行道)+8.0m(车行道)+2.0m(人行道)+0.6m(种植槽)=13.2m。结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变截面Y型刚构桥,桥梁与学堂路呈84°斜交,跨径布置为:21+38+21=80m,两端桥台各长6m,全长92m;梁标准横断面布置:0.6m(种植槽)+2.0m(人行道)+8.0m(车行道)+2.0m(人行道)+0.6m(种植槽)=13.2m。上部结构采用变截面连续箱梁结构,下部结构采用Y型刚构桥墩下接桩基础,重力式桥台。1)上部结构设计主桥上部结构采用C50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双室结构,桥面整幅布置,箱梁顶面宽13.2m,底面宽8.2m,两端悬臂长2.5m,悬臂板端部厚度0.20m,根部厚度0.6m,主梁采用变高截面,梁底按圆弧线变化。箱梁跨中顶板厚0.25m,底板厚0.22m,腹板厚0.5m,为增强支点处箱梁的抗剪能力及满足预应力钢束张拉锚固需要,顶板渐变为0.50m,底板渐变为0.47m,腹板渐变为0.75m,腹板及顶底板变厚段长度为5.0m;两端设置端横梁,长度为1.5m,墩顶设置墩顶横梁,长度为2.0m。桥面横坡通过铺装找坡,在箱梁梁底设置垫平块,构造上确保箱梁支座水平设置。混凝土箱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2)下部结构设计主桥P1、P2、号桥墩均采用Y构墩,Y构墩两斜腿夹角为80°,斜腿截面尺寸为0.8m×4.3m,墩柱尺寸为1.2m×4.3m,采用C5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承台截面尺寸为7.3mx2.8mx2.8m,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桩基为直径1.8m的端承桩,嵌入中风化岩层厚度不小于5.4m,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20Mpa,采用C35钢筋混凝土。附属结构设计1)支座:桥台处支座采用GPZ(Ⅱ)型盆式橡胶支座,盆式支座的选用应满足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T391-2019)的要求。各支座安装必须水平,安装技术要求详见支座生产商的安装说明。支座上、下面需设支座楔形块和支座垫石,将主梁梁底、台帽顶的纵横坡调整为水平面,以保证支座水平安装、水平支承传力。2)伸缩缝:在桥台处用80型伸缩缝,伸缩缝详细资料由生产厂家提供,并按厂家技术要求进行安装、使用、维护。3)挡块:在桥台处设置抗震挡块,主梁与挡块之间设置有200mmx200mmx50mm的减振橡胶块。4)桥面铺装:车行道桥面铺装采用为18cm厚铺装,自上而下具体为:40m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60m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柔性纤维增强型防水层;80mmC50钢筋混凝土调平层。人行道铺装自上而下具体为:50mm厚灰色不透水砖;3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80mm厚预制人行道板。5)桥面排水:桥梁横向设置双向向横坡,在桥墩较低侧设置PVC泄水管,雨水通过纵向集水管收集由落水管排至附近市政集水井。6)防撞护栏及人行道栏杆:桥梁全长设置车行道防撞栏杆及人行道栏杆,桥墩在靠近学堂路一侧设置桥墩防撞栏杆,栏杆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方式。安装时预留钢板与望柱预留钢板焊接,所有钢构件均需经过喷砂除锈处理和涂红丹防锈漆,除锈质量等级为Sa2.5。耐久性设计根据项目所处的环境类别,本工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均按《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中规定的Ⅰ类环境设计,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1.8kg/m3。本工程增强桥梁结构耐久性的主要措施为: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配制耐久性混凝土,施工中加强对砼的养生,控制裂缝。(1)普通钢筋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Ⅰ类环境要求取用,主体结构各部位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满足如下要求:部位最外层钢筋保护层厚度(mm)上部结构30盖梁30立柱30承台60基桩70另外,挡块、耳背墙、搭板、护栏等构件最小保护层厚度均按《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表6.2.1中Ⅰ类环境的相关类别取用。本工程增强桥梁结构耐久性的主要措施为:配制耐久性混凝土,施工中加强对砼的养生,控制裂缝。(2)配制耐久混凝土1)选用低水化热、含碱量偏低、品质稳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铝酸三钙)含量的水泥。2)矿物掺和料是配制耐久混凝土的必要成分;应使用优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3)优先选用吸水率低、线膨胀系数小的骨料,尽量采用碎石;应特别重视混凝土骨料的级配合理、粒形良好,并保持洁净。4)限制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并尽量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5)外加高效减水剂,尽量降低拌和水用量。6)在正式施工前的混凝土试配中,应进行混凝土和胶凝材料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并择优选择抗裂性良好的混凝土原材料配和比。7)混凝土配合比(水胶比、胶凝材料和矿物掺合料用量)、氯离子含量、碱含量和硫酸盐含量均需满足《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中相关要求。(3)裂缝控制措施1)当结构分层浇筑或分段浇筑时,层间应按照施工缝处理,加强混凝土结合;对新老混凝土连接部,应进行有效增强结合力的界面处理,除抹界面剂外还应在混凝土表层进行局部防水处理。2)应重视结构表层钢筋网和预应力管道四周定位钢筋的设置。3)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预应力管道的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误差对梁、柱构件不大于5mm,对钢筋混凝土板构件不大于3mm。(4)混凝土施工与养护1)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顺序应经仔细规划,如结构分段分块的施工缝位置与浇筑顺序和后浇带的设置等,应尽量减少新浇混凝土硬化收缩过程中的约束拉应力与开裂。2)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定位的准确性。3)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4)加强施工养护过程中的湿度和温度控制。5)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6)现浇混凝土应有充分的潮湿养护时间,并符合养护的最低期限要求。应根据混凝土温度与气温的差别及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速率。养护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水的标准,当新浇的结构构件有可能接触流动水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7d之内不受水的直接冲刷。六、施工注意要点施工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仔细阅读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方联系。测量1、施工准备阶段,应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同等级复测。根据施工精度要求,对控制网进行加密。2、测量等级应采用《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中规定的最高等级要求,并符合相关规定。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设计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如采用其他系统,应采取可靠的方法进行坐标转换。3、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中最高等级要求,并符合相关规定。4、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复测,对结构变形过程进行随时监测和记录,并技术报告给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平面、水准控制测量的要求和测量精度应符合《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的要求。混凝土6.2.1一般要求箱梁混凝土的收缩率需控制在2×10-4以下;对于桩基混凝土,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率为2×10-4~4×10-4。养护要求:砼硬化后要进行专人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冬季施工浇注砼要采取保湿保温养护措施。混凝土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采用发热量较低的水泥,加大骨料粒径增加碎石用量,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0℃以下。现浇砼若采用泵送砼,坍落度为16~20cm。在炎热天气,混凝土应在夜间浇注,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砼试件应采用与结构相同的砼、相同的浇筑方法和养护条件。除了施工单位提供试块实验报告外,设计单位依据工程具体要求,可采用随机无损检验,以确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及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6.2.2水泥1)混凝土要求采用普硅水泥配制,宜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水泥等商品应具有专业部门的质量检验合格证)。2)为了控制砼早期强度的过快发展,水泥中C3A含量不宜超过8%,水泥细度(比表面积)不超过350m2/kg,游离氧化钙不超过1.0%。6.2.3掺和料和外加剂1)矿物掺和料必须品质稳定、来料均匀、来源稳定、统一牌号,应有相应的检验证明和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书。2)混凝土掺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规定,添加外加剂均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膨胀率的前提下,通过砼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应性和相应掺入量,试配报告单应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单位批准。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能,保持其均匀性。早期强度不能通过添加早强剂来得到。3)外加剂性能指标必须通过有关质检部门的鉴定。6.2.4骨料1)应尽可能采用同一料场的石料、砂料,以保证结构外观色泽一致骨料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2)粗骨料抗压强度应大于砼强度的2倍,压碎性指标<7%,空隙率<40%,骨料应选用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2.0cm,且不超过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同时不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含泥量低于0.5%,针状、片状颗粒含量<5%。不容许采用卵石或卵石破碎方法生产。3)细骨料含泥量低于1%。宜采用中粗砂,如果采用特细砂时,应满足有关规定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并能满足结构的抗裂和抗渗要求。为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时的水化热,在使用特细砂时建议加入一定比例的机制砂或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0~2.5,具体比例根据施工单位的配合比实验确定。6.2.5保护层垫块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绑扎垫块的铁丝头不伸入保护层内,不使保护层垫块成为钢筋腐蚀通道。垫块数量不应过少,应保证所有钢筋的保护层均满足设计要求。6.2.6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摄氏度,不宜高于35摄氏度,对大体积混凝土其入模温度不宜高于28℃。实际温度拿温度计测量来控制。对大体积混凝土,应使其内部最高温度不大于75℃,内表温差不大于25℃。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选择养护方式应考虑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

2)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

(2)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3)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4)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

3)洒水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洒水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麻袋或草帘后进行,也可采用直接洒水、蓄水等养护方式;洒水养护应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2)洒水养护用水应符合本规范第7.2.8

条的规定;

(3)当日最低温度低于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

4)覆盖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覆盖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加麻袋、塑料薄膜加草帘进行;

(2)

塑料薄膜应紧贴混凝土裸露表面,塑料薄膜内应保持有凝结水;

(3)覆盖物应严密,覆盖物的层数应按施工方案确定。

5)

喷涂养护剂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混凝土裸露表面喷涂覆盖致密的养护剂进行养护;

(2)养护剂应均匀喷涂在结构构件表面,不漏喷;养护剂应具有可靠的保湿效果,保湿效果可通过试验检验;

(3)养护剂使用方法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要求。

6

)基础等大体积混凝土裸露表面应采用覆盖养护方式;当混凝土表面以内40mm~80mm

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25℃时,可结束覆盖养护。覆盖养护结束但尚未到达养护时间要求时,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直至养护结束。

7)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在其上踩踏、堆放荷载、安装模板及支架。

8)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养护条件应与实体结构部位养护条件相同,并应采取措施妥善保管。

9)施工现场应具备混凝土标准试件制作条件,并应设置标准试件养护室或养护箱。标准试件养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钢材所有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l499、GBl3014的规定,结构使用的钢筋应有工厂质量保适盘(合格证)。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材和锚具应按设计技术指标和型号进行采购,并按有关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遵照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要求进行施工。凡因施工需要,断开的钢筋当再次连接时,必须进行焊接,并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当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在空间上发生干扰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的位置,以保证钢束管道位置的准确。钢束锚固处的普通钢筋如影响预应力施工时,可适当弯折,但待预应力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恢复原位。施工中如发生钢筋空间位置冲突,可适当调整其布置,但应确保钢筋的根数和净保护层厚度。如因浇筑或振捣混凝土需要,可对钢筋间距作适当调整。施工时应结合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安排,尽量考虑先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骨架片)、钢筋网片,在现场就位后进行焊接或绑扎,以保证安装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如锚下螺旋筋与分布筋相干扰时,可适当移动分布钢筋或调整分布钢筋间距。当直径≥Ф20的钢筋连接应采用等强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范》(JGT107-2016)的要求,接头等级I级。严禁采用改制钢材。施工时任何钢筋的替换,均应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钢筋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箱梁梁体钢筋绑扎时,为保证顶底板钢筋竖向位置,施工单位须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顶、底板架立钢筋。腹板横向蹬筋图中未示出,施工单位可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设置,但须保证骨架的成形。上部结构施工6.5.1现浇箱梁上部结构施工箱梁可采用满堂落地支架就地浇筑或采用钢管墩贝雷梁的少支架现浇施工方法(跨河段),支架架设前应对支架基础进行处理。支架应选用刚度较大的材料,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支架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支架强度、刚度计算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以保证箱梁的浇筑质量。无论采用那一种施工方式,施工前均进行施工支架专项专家论证。主梁采用满堂支架现浇的方法进行施工,并在中跨跨中预留2m后浇带合拢段,两侧箱梁浇筑2~3周后进行合拢,合拢温度控制在20~25℃。对张拉槽口处因预应力张拉而截断的普通钢筋,施工单位在梁体施工前应上报专项钢筋截断及恢复方案,待各方认可后方可进行钢筋的截断处理。同时,在浇注封锚混凝土前,监理须严格把关,确定钢筋的恢复是否按照已确定的方案执行。箱梁封锚混凝土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前张拉槽口表面应作凿毛清洗处理。应严格控制箱梁的轮廓尺寸,施工误差应限制在施工规范容许范围之内。为防止箱梁混凝土开裂和棱边碰损,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有关要求时方可拆模。箱梁施工中因施工所需开设的孔洞,均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所有施工预埋件,在施工完后应予割除,恢复原状,并注意防锈和美观。箱梁可分两次浇筑,先底板、腹板、后顶板和翼板。梁体外模采用用大块定型钢模板,尺寸准确、表面平整、涂刷正规的脱模剂。待混凝土强度达100%时,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10天时,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方可拆架,拆架应先跨中,并逐步往两侧支点拆除。当支架临近车行道时,施工单位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车辆撞击引起重大安全事故。箱梁施工人孔设置于约1/5跨径处,尺寸不大于800mm,人孔处截断钢筋需预留接头,待施工完成后采用双面焊恢复,焊缝长度不小于5d。6.5.2预应力施工预应力钢材及预应力锚具进场后,应分批严格检验和验收,妥善保管。预应力锚具和预应力张拉设备应配套使用,应按锚具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采用匹配的千斤顶型号。建议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先进行试张拉等工艺试验,以掌握相关参数和熟悉张拉规程。预应力张拉设备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和检验。预应力钢绞线应按有关规定对每批钢绞线抽检强度、硬度、弹性模量、截面积和延伸量,对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钢绞线运抵工地后应放置在室内并防止锈蚀。切割钢绞线不准采用电焊或气焊切割,应采用圆盘机械切割。所有预应力钢材不许焊接,凡有接头的预应力钢绞线部位应予切除,不准使用。钢绞线使用前应作除锈处理。所有预应力张拉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认真进行标定。预应力管道间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连接应确保其密封性。所有管道沿长度方向按设计要求设井字形定位钢筋并点焊在主筋上,不容许铁丝定位,确保管道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上浮,不变位。管道位置的容许偏差纵向不大于±1厘米,横向不大于0.5厘米。在现场施工单位对每批锚具的夹片应100%进行外观检查,对10%的夹片进行表面硬度检验,检验硬度的位置在夹片的侧面或按常规在小头端面测试。当每批检验夹片中硬度发现有不合格时,应对该批夹片按50%抽查检验。若再发现不合格时,则应100%逐片检查,确保工程质量,避免延误工期。锚具夹片硬度HRC为58~64。应逐个检查垫板喇叭管内有无毛刺,对有毛刺者应予退货,不准使用。预应力张拉顺序:0→初应力→бcon(持荷5min锚固)。引伸量的量测应测定钢绞线直接伸长值,不宜测千斤顶油缸的变位;为此应将钢绞线伸出千斤顶尾端10厘米,直接测定钢绞线在张拉前、初始张拉吨位、张拉吨位及锚固后四种情况下的伸长值。如实际张拉引伸量与设计值相符,则可不进行超张拉,直接在控制应力锚固。预应力孔道灌浆由下向上进行,确保砂浆饱满。纵向预应力钢束在梁横截面应保持对称张拉,纵向钢束张拉时两端应保持同步。张拉过程中,应观察梁体变位,发现异常及时向设计、监理、业主方通报。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严禁撞击锚头和钢束,钢绞线多余的长度应用切割机切割,切割方式和切割后留下的长度应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采用真空灌浆法施工,压浆嘴和排气孔可根据施工实际需要设置,压浆前应用压缩空气清除管道内杂质,然后压浆。管道压浆材料为M40以上纯水泥浆。要求灌浆密实,压浆配合比要仔细比选,采用最优配合比,水灰比不大于0.4,不掺入各种氯盐,可掺减水剂,其掺量由试验决定,为减少收缩可掺入优质的膨胀剂,膨胀率为1×10-4~2×10-4。预应力的张拉班组必须固定,且应在有经验的预应力张拉工长的指导下进行,不允许临时工承担此项工作。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原始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在场的情况下进行。预应力采用引伸量与张拉力双控,以张拉吨位为主的施工控制原则。管道摩擦系数应满足μ≤0.17,k≤0.0015,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每一截面的断丝率、滑移率不大于该截面总钢丝数的1%,且每束钢绞线不大于1丝。断丝是指锚具与锚具间或锚具与死锚端部之间,钢丝在张拉时或锚固时破断。应根据每批钢绞线的实际直径随时调整千斤顶限位板的限位尺寸,最标准的限位板尺寸应使钢绞线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刮伤,如钢绞线出现严重刮伤则限位板限位尺寸过小,如出现滑丝或无明显夹片牙痕则有可能是限位板限位尺寸大。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应重新标定:长期不适用的;标定时间超过半年;张拉超过200次;使用中预应力预应力机具设备或仪表出现反常现象或千斤顶检修后;张拉设备(包括活塞的运行方向与实际一致)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张拉前应检查其内摩阻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否则应停止使用。严禁将钢绞线作电焊机导线用,且钢铰线的放置应远离电焊地区。绑扎普通钢筋时预应力钢束锚固端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所示位置及相应的倾角进行固定。下部结构施工本项目范围内桥梁周边存在规划道路时,桥梁先于规划道路实施,为避免远期规划道路实施时对桥梁结构安全造成影响,桥梁施工前,应先完成桥下道路边坡施工。6.4.1基础桩基础均为设备用桩,施工单位应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如地质情况与地质钻孔资料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报设计单位。桩基础施工均采用机械钻孔成桩的施工方式。基桩桩底应彻底清理,不允许有沉渣。所有桩基长度应采用持力岩层强度和设计嵌岩深度指标双控,即桩孔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嵌岩深度,并取岩样做极限承载力试验,确保嵌岩深度和基岩天然湿度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为防止管线与桩基冲突,桩基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桩位处的管线进行复探,确定无干扰后方可进行桩基施工。同时,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措施对现状管线予以保护。基础开挖时应首先开挖至基底标高,检查开挖质量和基底承载力,确保基岩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再迅速向下开挖20cm,并尽快浇注混凝土进行封闭处理,以减轻基岩软化。若岩层破碎或有裂隙发育等异常现象时,施工单位应立即通知地勘及设计现场处理。基础开挖应避免扰动原有地质构造,为防止边坡破坏,可将开挖边坡放缓或采用其它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于跨越远期规划道路的桥梁,桥梁先于规划道路实施,为避免远期规划道路实施时对桥梁结构安全造成影响,桥梁施工前,应先按桥下设计地面线平场并完成桥下道路边坡施工。桩基嵌岩深度范围内不采用爆破施工。每根桩开挖后,应对地质情况作出描述,并对各个岩层及桩尖处取样作单轴抗压试验,强度值(天然和饱和)应不低于地质报告中相应位置的岩层强度指标。当与地质勘探报告不符时,应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几方协商后,确定桩底标高。桩孔施工应一次成孔,不中途停顿,遇有意外情况立即处理。桩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联合勘察单位工程师、施工地质工程师、监理,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进行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清孔。当桩基采用机械钻孔施工时,所用泥浆需满足如下要求:钻孔方法地层情况泥浆性能指标相对密度粘度(Pa.s)含砂率(%)胶体率(%)失水率泥皮厚静切力(Pa)酸碱度(pH)推钻冲抓一般地层1.10~1.2018~24≤4≥95≤20≤31~2.58~11冲击易坍地层1.20~1.4022~304≤4≥95≤20≤33~58~11桩基采用机械钻孔施工,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钻、挖孔成桩的质量标准见下表:项目允许偏差孔的中心位置(mm)群桩:100;单排桩:50孔径(mm)不小于设计桩径倾斜度钻孔:小于1%;挖孔:小于0.5%孔深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50mm沉淀厚度(mm)不大于50mm清孔后泥浆指标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胶体率:>98%桩基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及吊装就位的技术要求:(1)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根据吊装条件决定应确保不变形,接头应错开。(2)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 篐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10mm; 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 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 骨架底面高程±50mm。须对每根桩进行检测,每根桩预埋无缝钢管进行超声波无损检测,施工时应确保检测管内通畅无污物,管端部应进行封堵处理。承台浇筑前桩顶混凝土要凿毛,做好施工缝。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基础中心在桥轴向及横桥向距设计中心的允许偏差±50mm;基础底面、顶面高程及设计高程的允许偏差±10mm;基础平面尺寸(长×宽)的允许偏差±50mm;表面平整度(2m直尺)8mm。挖孔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下列要求编制详细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并通过专项论证。◆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体系,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施工部门为生产管理部门,项目安全部门为安全职能监督部门,其他部门共同参与。设专职安全员,施工班组设专职(兼职)安全员跟班作业,并逐级与施工班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自下而上、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保证体系。◆安全技术措施①潜在事故共性预防措施②潜在事故专项预防措施③物体打击预防措施④起重伤害预防措施⑤机械伤害预防措施⑥触电预防措施⑦车辆伤害预防措施⑧中毒和窒息预防措施⑨火灾预防措施◆应急预案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6.4.2桥墩(台)桥墩建议采用滑模或翻模施工,桥墩墩柱轴线应与桩轴线一致,以减小桩的偏心弯矩。墩柱、桥台采用整体定型钢模板。墩身由于暴露在外,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保持表面光洁度和颜色一致,处理好节与节之间的连接。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桥墩的竖直度进行校核,墩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00,同时墩身各截面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不大于10mm,墩顶标高容许偏差10mm。支座垫石表面应确保水平,同一垫石内任意点高差不大于2mm,为确保支座间的均匀受力,垫石顶面标高与设计标高误差亦不大于2mm。桥台台后填土应采用Ф≥35°透水性良好的砂土,填土过程中应分层夯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度不低于95%。在结构设有断缝处应认真处理,采用木板或其它材料隔断,确保结构不连为整体,缝隙表面2cm深度内用道路嵌缝胶填塞。桥墩、桥台、支座位置及高程控制要求准确,支座水平安放,并应按厂家要求施工。施工方案应保证墩台结构的完整性,避免采用专为施工用的临时性孔洞、避免切断结构受力钢筋。施工设置的临时性孔洞,应事先提出有关施工设计资料,并会同有关部门协商认可。桥台基础混凝土须一次浇注成型,台身混凝土施工单位可根据自身能力分段浇注。对于基础与台身、台身节段之间的施工缝,已浇注混凝土的结构顶面须全部凿毛并露出新鲜石子,然后清洗干净。施工方案应保证墩台结构的完整性,避免采用专为施工用的临时性孔洞、避免切断结构受力钢筋。施工设置的临时性孔洞,应事先提出有关施工设计资料,并会同有关部门协商认可。主线一号桥桥台桩基、桥墩桩基应在桥下路基填土夯实,待土体稳定后再进行施工。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桥面系的安全、平顺、协调和高质量,是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舒适和良好景观的重要条件。因此桥面系工程必须做到精心施工,保证桥面系施工有足够的施工周期和周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切忌抢工赶时、粗制滥造。1)桥面系工程应在主体工程完成后进行,在桥面系工程施工之前,应对主体工程进行阶段质量验评,对其影响桥面系施工的工程缺陷和遗漏的预埋件,要及时修补和补埋。特别是对桥面标高进行认真的测量核实。如桥面标高与设计值的高差在±2cm内,则可局部调整桥面铺装中的找平层厚度,否则须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2)为了确保桥面现浇混凝土与主梁混凝土之间以及桥面系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质量,所有的结合面必须按有关要求认真凿毛,并清洗干净。3)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质量,是影响桥面寿命和行车条件的关键,为此沥青混合料的各种集料、级配及混合料的技术要求除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相关规定外,施工前还应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各项必要的试验,以使沥青混凝土铺装具有粘结牢固、防渗水、抗滑耐磨、低温抗裂、高温抗辙、抗剥离的良好性能。为此施工前提出最佳的工艺流程和施工组织方案,并由有经验有资格的沥青路面施工专业队伍进行施工。4)桥面所有混凝土除内在质量必须符合规范和有关技术标准外,其外观质量尤为重要。特别是护栏墙、栏杆底座等的外露面,必须做到尺寸准确、线条顺适美观、表面光洁、色彩一致,无气泡无须抹面掩饰。为此必须事先做好施工划线放样,并采用具有足够刚度、加工精良的整体性钢模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震捣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表面质量的缺陷。5)桥面伸缩缝,生产厂家应提供安装图(包括各种温度下的安装宽度),并派人现场指导安装。伸缩缝两侧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应切割铲除,然后浇筑环氧混凝土,以保证行车平顺。6)桥面防水材料必须按设计提出的材料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选用,并在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精心施工。7)在实施伸缩缝预埋钢筋时,施工单位应向厂家提供我院相关设计图纸,确定预埋钢筋的形式是否与所选产品相一致,如有冲突,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作相应调整。8)注意电照等管道的埋设。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施工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施工要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以及施工划分,如钢筋固定、混凝土运输路线,浇筑和振捣方法,混凝土测温点布置,测温方法记录制度,报警及控制方法,施工缝处理等。厚板钢筋多而且重量大,因此要考虑施工固定的钢支墩及斜撑以确保支架稳定。挡土墙、厚板等均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时宜实测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内部温度和温度陡降,严格控制温差≤25℃,陡降≤10℃。为降低温差,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粉煤灰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并采用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浇筑混凝土时,应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平行施工。计算好浇筑速度,采用分层斜浇筑,使上下层混凝土的浇筑停歇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浇筑面分界处不漏振。混凝土应防止集中堆积,宜先振捣出料口处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敞坡度,然后进行全面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的插入深度,严禁振动钢筋。浇筑面分界处不漏振,宜连续一次性浇完,尽量不留施工缝。要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捣,防止上下左右前后各浇捣层间搭接时间超出混凝土初凝时间形成施工冷缝。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如混凝土振捣后泌水较多,抽干后还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减少表面收缩裂缝。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根据《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中规定,本桥所处的环境类别为I类环境,为提高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施工等方面做如下要求:(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1)选用低水化热和含碱量偏低的水泥,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2)选用坚固耐久、级配合格、粒型良好的洁净骨料;3)使用优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除特殊情况外,矿物掺和料应作为耐久混凝土的必需组分;4)优质的引气剂,将适量的引气作为配制耐久混凝土的常规手段;5)尽量降低拌和水用量,为此应外加高效减水剂或有高效减水功能的复合外加剂;6)限制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最高用量,为此应特别重视混凝土骨料的级配以及粗骨料的粒型要求;7)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且胶凝材料的总量也不能过高。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符合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等矿物掺和料。不同矿物掺和料的掺量应结合混凝土施工环境条件、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要求通过试验确定。(2)混凝土的施工要求1)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的要求,制定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与实施细则,精心选择原材料,进行混凝土试配,在试验室试验的基础上优选混凝土配合比。应在现场进行试浇筑。2)耐久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有:混凝土的振捣均匀和密实,混凝土的养护,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阶段的混凝土裂缝控制。3)应仔细规划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顺序,以尽量减少新浇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与开裂,如墩、梁、板分段分块浇筑的施工缝间隔等。4)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