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历史复习课教案世界历史复习资料一、大国的兴衰(一)美国1、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775—1783年领导人:华盛顿重大事件:(1)1775.4,列克星顿枪声,独立战争爆发。(2)1776.7.4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即美国诞生了。(3)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北美独立战争的(4)1785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意义:(1)赢得了国家独立;(2)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扫清了道路。华盛顿:(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2)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3)美国以及世界上著名的政治家,被称为美国“国父”。2、南北战争(联邦政府的巩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1)时间:1861—1865年,领导人:林肯原因:黑奴制的废除,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重大事件:(1)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2)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废除叛乱诸州的黑奴制。(3)1968年,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意义:(1)维护了国家统一;(2)废除了黑奴制;(3)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越英法创造了条件。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抓住了机遇,经济迅速超越英法,20世纪初,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大国。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战后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成为与英国同等地位的政治大国。5、罗斯福新政(1933年—1941年),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摆脱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北美大陆远离战场后,欧洲德、意、英、法和日本遭到严重削弱,美国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空前强大,成为超级大国。7、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二)俄罗斯1、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年)时间:1861年,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主要内容:(1)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2)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从事式商业活动等权利。(3)农奴解放时,可从地主那里购买一块地意义:(1)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使俄国跻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列强之列。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2、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暴发了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3、1922年12月,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经济强国,为粉碎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基础。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雅尔塔会议确定美英苏中法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确立了苏联政治大国的地区,战后苏联的政治和军事努力极度膨胀,成为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5、1989年东欧成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军事实力大大削弱。6、20世纪9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与欧盟、日本、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一超多强的局面初步形成。(三)英国1、17世纪初,英国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殖民在国。2、英国的新生原因:斯国亚特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时间:1640——1689年,领导人:克伦威尔重大事件:(1)1640年11月,查理二世恢复无期关闭的成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2)1642年8月,内战爆发,克伦威尔指挥新模范军,打败王军。(3)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5)1688年,光荣革命。(6)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最终确定了君主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意义:(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2)使英国获得新生,为工业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条件。3、工业革命:英国首先进行了工业革命和完成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4、第二次工业中,英国工业生产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先后被美、德超过。5、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战后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政治大国的地位。6、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遭到重创,帝国迅速衰落,战后依靠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英国逐渐恢复。(四)法国1、启蒙运动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2、法国大革命时间:1789年—1794年领导人:罗伯斯庇尔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重大事件:(1)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2)1789年8月,制定会议通过《人权宣言》。(3)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4)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把法国革命推向高潮。(5)1794年政变,颠覆了雅尔宾主权,法国革命的高潮过去了。拿破仑:(1)发动雾月政变,争取政权。(2)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3)改革财政,制定法典。(4)打击欧洲反法同盟。(5)一定程度保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扫荡了欧洲封建努力,是法国历史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五)西欧1、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发生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性质: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但丁(意)《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影响:(1)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2)孕育了西欧近代资产阶级文化。(3)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进行新航路重大事件:(1)哥伦布1492年到达古巴海地,出现美洲。(2)达伽马(1497—1498年)经好望角到达印度洋,第一个找到新航路。(3)麦哲伦及其船队(1519—1522年),实现环球航行。影响:A、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B、扩大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C、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4)殖民扩张:A、西班牙、葡萄牙是最早的殖民国家。B、荷兰、英国、法国随后也加入殖民扩张行列。C、英国18世纪中叶成为海上霸主,19世纪成了“日不落帝国”。2、资产阶级革命时间荷、英、法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德意完成国家统一,西欧成为世界的政治中心。3、工业革命时间英法先后进行和完成了工业革命,西欧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德国超过了英法,政治经济不平衡,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4、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西欧的实力,二战后,西欧沦为美国的附庸。5、西欧的振兴与欧共体的建立振兴的原因:(1)原有的经济基础优势。(2)得益于第三科技革命;(3)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1967年,法意等国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更为欧洲联盟,1995年增至15国。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原因:(1)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重要发明:(1)哈里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2)“骡机”(3)水力织布机(4)1769年瓦特制成优良蒸汽机(5)1908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世界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6)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世界上第一辆火车。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导致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3)促进城市发展。(4)英法美并成为工业国。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和标志:19世纪下半叶,电力的广泛运用重要发明:(1)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车、电钻等(2)电话、无线电报(3)内燃机、汽车、飞机影响:(1)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2)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平衡,引发了世界大战。(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和标志: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重大突破为标志。重大科技:(1)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民用核电站。(2)英国建立第一座工业核电站。(3)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生。(4)1969年,美国人登上月球。(5)1940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促进人们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日本1、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2、时间:1865年领导者:明治天皇主要内容:(1)废藩置具,加强中央集权。(2)废除关长和行会制度,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4)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5)建立皇军。作用:①性质: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②积极意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强大起来,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③消极意义: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2、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利用有利时机迅速成为世界强国,受经济危机打击,日本军部法西斯建立,发动对中国的战争。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战败投降。4、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大国,20世纪90年代,美、日、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上三足鼎立。世界历史(上)复习提纲世界古代史雅典民主政治(识记)(九上P24)1.位置:古代希腊2.开创西方民主政治先河的是:雅典3.人物及事迹:①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制度(国家权利的重要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②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奴隶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所以雅典民主政治有其局限性。其最高决策机构是:公民大会。4.与奥运会的关系:雅典是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古代宗教(识记)(九上P67-P70)世界三大宗教(形成的先后顺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名称建立时间发源地建立者经典佛教公元前6世纪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三藏》基督教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境内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传说中的耶稣(救世主)《圣经》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先知)《古兰经》世界近现代史文化巨人但丁与达.芬奇(识记)(九上P73-P75)1、文艺复兴运动:时间:14—16世纪。最早兴起的地点:意大利。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性质: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核心思想(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但丁(意大利)——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神曲》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的影响:①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②它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③它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新航路的开辟(理解)(九上P75-P76)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2、列举15——16世纪的航海家及其成就:(按先后顺序)人物国籍第一次出发时间最远到达郑和中国1405年(15世纪初)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意大利1492年(15世纪末)到达了古巴、海地,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葡萄牙1497年(15世纪末)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西南海岸,第一个找到了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麦哲伦葡萄牙1519年(16世纪早期)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3、第一次找到了从西欧直通东方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达.伽马4、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路线: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5、横渡大西洋往西航行的航海家是:哥伦布和麦哲伦6、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把世界联接成一个整体。②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引发了西欧殖民掠夺狂潮。英国的新生——共和国的诞生与克伦威尔独裁(识记)(九上P80-P81)1.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经过:①开始: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开长期关闭的议会,②内战:1642年8月,英国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内战爆发。克伦威尔率领议会武装“新模范军”打败王军,取得胜利。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③共和国时期:1649年5月,成立共和国执掌大权的是克伦威尔,他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④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上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⑤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反王朝力量发动了宫廷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邀请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到英国当国王,史称“光荣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运用)(九上P81-P82)3.结果: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确立①1689年,英国的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②该文件内容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须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③该文件的核心/目的:是要限制王权。④简述该文件的意义: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确立。资料分析:(原文节选)“未经国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文件?由哪个机构于何时颁布?颁布有何意义?《权利法案》,英国议会,1689年;意义:①王权受到法律限制,规定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②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确立。(2)该文件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议会(3)试比较英国国王与中国历史上的皇帝的不同:①在法律面前地位不同:英王遵守法律,受法律限制中国皇帝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受法律限制②权力大小不同:英王无实权,统而不治中国皇帝有无限的权力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与《独立宣言》(理解)、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识记)(九上P84-P86)1.原因:英国的高压政策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经过:①爆发:1775年4月列克星顿的枪声②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的召开(决定: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③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④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⑤胜利:1781年康华利带领英军投降⑥结束:1783年英美《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注:①在独立战争中,美国取得了法国、荷兰的援助②《1787年宪法》(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国家,实行三权分立)3.影响:①性质:(双重)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②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材料分析: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它,并且成立新的政府。(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文件?何时由何机构通过了该文件?该文件的起草人是谁?《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2)该段论述表达了哪些思想观念①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②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3)简述该文件的历史意义。①宣告了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②它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历史文献③该文件的思想成为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美国国父”华盛顿(运用)(九上P87-P88)1、谁被称为“美国国父”?(华盛顿)。2、怎样评价华盛顿?(1)他是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统帅,被称为“美国国父”。(2)他的贡献:①他在独立战争中,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指挥对英作战取得胜利,赢得国家独立。②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开创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先河。③在国家初创中作出贡献,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新生的美国步入正轨:建立和完善民主法制、创立“合众国银行”、统一货币、建立税制、鼓励发展民族工业。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理解)北方的胜利(运用)(九上P122-P125)1.原因①根本原因: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在南北战争前,南北方两种制度尖锐对立,其中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南方盛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两种制度的焦点集中在奴隶制的存废上。②直接原因:1860年11月,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成为南北战争的导火线。2.经过①爆发:1861年4月,南方挑起战争。②转折:葛底斯堡战役●转折的原因:两个文件的颁布两个文件颁布的目的是扭转战局。两个文件的名称、内容分别是《宅地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内容)《解放黑奴宣言》废除叛乱各州的黑奴制,黑奴作为自由人参加联邦军队。(内容)两个文件颁布的时间1862年,两个文件颁布的机构是林肯政府。两个文件所起的作用: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情绪高涨,战争形势骤然改观。●转折的标志:葛底斯堡战役③结束:1865年4月,北方军队攻占南方的里士满,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3.意义:(1)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作用:①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②

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③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④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

4.林肯的贡献: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5.林肯的评价:(1)他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政治家(2)贡献:①领导北方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②在南北战争中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资料分析(原文节选)“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当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1)上述引文出自什么文件?何时何机构在什么战争中颁布的?与其同时颁布的还有哪份文件?《解放黑奴宣言》1862年林肯政府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宅地法》。(2)文件的颁布有何作用?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情绪高涨,战争形势骤然改观。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识记)(九上P91)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根本原因:法国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三级会议的召开(导火线)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人权宣言》和法兰西共和国诞生(理解)(九上P92-P93)1.《人权宣言》需要掌握的要点:(1)文件名称:《人权宣言》;颁布时间:1789年,在法国大革命中颁布;颁布机构:制宪会议(2)《人权宣言》表达的思想内容:①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伏尔泰)②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卢梭、伏尔泰)③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孟德斯鸠)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意义:①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②它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③它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它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4)《人权宣言》体现了哪些人的思想?请举出其中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资料分析(原文节选):材料一: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材料二: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定法律…故他们都能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材料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材料四: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1792年9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是:路易十六(1793年)。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雅各宾派专政。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是:罗伯斯庇尔。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成为世界历史上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运用)(九上P93-P95)1.拿破仑上台背景:内忧外患(法国国内形势动荡,物价上涨,粮食短缺;国外反法同盟策划入侵法国)标志: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执掌了国家大权。2.拿破仑对内对外政策:对内:①改革财政,制定法典,加强法制,强化国家机构,镇压叛乱,肃清王党分子。②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军事独裁。对外:与欧洲反法同盟开战,战争性质由反对外来侵略转变为对外掠夺和侵略。3.开始走向衰亡:1812年,远征俄国。帝国灭亡:1814年最后一次战役:1815年滑铁卢战役(比利时境内)。(后成为“失败”的代名词)评价拿破仑:1.他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2.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掌握国家大权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军事独裁。3.上台后执行强硬的内外政策:对内:改革财政,制定法典,加强法制,强化国家机构,镇压叛乱,肃清王党分子。对外:与欧洲反法同盟开战,战争性质由反对外来侵略转变为对外掠夺和侵略。4.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帝国开始走向衰落1814年反法联军占领巴黎,帝国宣告灭亡1815年滑铁卢战役失败,帝国彻底崩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归纳:表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简表名称起止时间开始标志重要人物重要文献结束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开长期关闭的议会克伦威尔《权利法案》1688年“光荣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罗伯斯比尔《人权宣言》1794年雅各宾派下台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1775年列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独立宣言》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内战1861-18651861年南方挑起战争林肯《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1865年占领里士满,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表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比简表名称革命原因政体性质意义(共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的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法国大革命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的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英国的高压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共和国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美国内战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表三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文献比较表名称文件名称颁布时间颁布机构内容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P82P8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宣言》1789年制宪会议P92P92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P86P86美国内战《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1862年林肯政府P124P124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制的废出)(识记)(九上P128-P129)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时间:1861年(1)内容:①“解放”农奴——农奴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赎买份地——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2)性质和作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的明治维新(运用)(九上P133-P134)1.原因:①日本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②推翻幕府统治后为“富国强兵”2.时间:1868年(19世纪60年代)3.人物:明治天皇,所以改革称为“明治维新”倒幕实力派领袖: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4.口号:“富国强兵、置产兴业、文明开化”诏书名称:“五条誓文”和“维新政体书”5.内容: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③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堂,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④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⑤军事上: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6.历史意义:①性质: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②积极意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强大起来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③消极意义: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理解)(九上P107-P110)1.工业革命的概念: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革命2.最早开始于英国的原因:①前提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②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根本原因)③英国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要求改进技术。(直接原因)3.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哈格里夫斯(英国),发明“珍妮纺纱机”结束的标志:19世纪上半叶,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蒸汽时代”的标志:1785年改良蒸汽机开始用于带动机器进行生产。4.重大发明:行业重大发明发明时间发明人(国籍)意义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英国)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动力改良蒸汽机1769年研制成功1785年投入使用瓦特(英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交通运输汽船“克莱蒙”号1807年富尔顿(美国)进入“汽轮时代”火车“旅行者”号1814年史蒂芬孙(英国)进入“铁路时代”5.工业革命的进程:部门:棉纺织业—动力—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国家:英国—法、美、德等国4、影响(运用):①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②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③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④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⑤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⑥加重了对环境污染,;给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标志)(识记)(九上P112-P114)1.兴起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②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2.开始时间、标志及三个表现:时间:19世纪70年代;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三个表现:①电力的广泛应用;②新通讯手段的兴起和发明;③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3.重大发明:(1)电力的广泛应用:①1831年法拉第(英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电磁学理论”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②为电力的应用作出重大贡献的是:爱迪生(美国)他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其中最重要的发明是电灯,被称为“发明大王”、“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2)新通讯手段的发明:1876年贝尔(英国):发明“电话”1892年马可尼(意大利):发明“无线电报”(3)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①内燃机的发明,为新交通工具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成为汽车、飞机的“动力之源”)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发明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92年德国人狄塞尔发明了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②新交通工具是汽车和飞机汽车: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更先进的四轮汽车飞机: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4.影响与认识: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历史(下)复习提纲三国同盟、三国协约(识记)(九下P3-P5)(1)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核心:德形成过程:①1879年,德国宰相俾斯麦与奥匈帝国外交大臣在维也纳签订《德奥同盟条约》②1882年,德国、奥匈、意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最终形成)(2)三国协约:(英、法、俄)核心:英形成过程:①1894年,俄和法正式结盟②1904年,英和法签订《英法协约》(至此英国放弃了19世纪中叶以来的“光荣孤立”政策)③1907年,英和俄签订《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注: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是巴尔干半岛,成为世界大战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识记)(九下P8-P9)1.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①时间:1914年6月28日②.地点: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③经过: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枪击身亡。④影响:成为一战的导火线2.一战的经过:①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②双方参战国同盟国:德、奥匈协约国:英、法、俄、塞尔维亚、意大利、中、日、美③三条战线:西线:英法对德作战(起决定作用)东线:俄对德奥作战南线:俄、塞对奥匈作战三个阶段:①1914年②1915年到1916年③1917年到1918年④结束: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3.一战的后果(运用)(九下P12)(1)性质: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2)影响:①时间长、卷入国家多、损失大,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历时4年,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死伤3000多万人,损失3400亿美元)(出现了新式武器:坦克、飞机、远程大炮)②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③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④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识记)(九下P17-P19)学科时间人物国籍贡献物理17、18世纪牛顿英国①写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书中阐述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②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生物19世纪达尔文英国①写出《物种起源》(1859年)书中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②他是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物理20世纪初爱因斯坦德国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该理论的提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对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蒙思想的火花(理解)(九下P22-P23)1.时间:17、18世纪2.中心:法国3.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4.主张:伏尔泰:①批判封建制度、抨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②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论法的精神》)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社会契约论》)狄德罗:批判封建神学的谬误,提倡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5.影响:性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作用:①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②提出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注:①资产阶级思想运动有两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②集中体现启蒙思想家思想的文献有:《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识记)(九下P29-P30)(一)背景1.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战①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历2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两个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1917年4月,列宁提出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二)经过1.时间:19172.地点:彼得格勒3.概况: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中,革命武装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进攻。(三)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四)意义1.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影响: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鼓舞和支持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苏维埃俄国)(理解)(九下P31-P32)巩固政权的措施(一)措施1.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2.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3.同德、奥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注:最早退出一战的国家:苏俄)4.1918年3月,迁都到莫斯科5.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政权的非常措施)时间:1918年内容:①余粮征集到国家手中;②取消自由贸易;③生活用品集中分配。(二)作用:镇压了国内叛乱;粉碎了外国武装进攻;保卫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识记)(九下P43-P46)1.一战后召开了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召开原因交战国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为了调整美、英、日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关系时间1919年1921年-1922年地点巴黎华盛顿参会国一战的战胜国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国主宰国美、英、法美、英、日(美是发起国、主导国、最大受益国)中心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签订的条约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形成的体系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该体系的构成由《凡尔赛和约》和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形成。由《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构成该体系的影响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①它是巴黎和会的继续②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③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在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2.列举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①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②殖民地: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和会的“分赃”性质)③赔款: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④中国问题: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3.山东问题:①巴黎和会上,签订《凡尔赛和约》规定: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这一做法引发了中国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拒绝和约签字。②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两国在会外达成协议,中国基本上恢复了在山东的主权。4.简述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有关中国问题的决议及其影响。①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影响:中国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和约签字。②1922年2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规定: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A.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B.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实质是什么?①1919年1月-6月,一战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和约》,此后又同德国的盟国签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②1921-1922年,美、英、日、意、荷、比、葡、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这些条约共同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建立起帝国主义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③这样,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得新格局,即所谓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理解)(九下P48-P49))1.时间:1929—19332.最先爆发经济危机的国家:美国(财政信贷是其经济中最薄弱环节)3.经济危机的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4.受打击最为严重的国家:美国、德国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运用)(九下P49-P51)1.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2.背景:1929—1933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目的:尽快摆脱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4.“新政”的特点:(“新”在何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5.“新政”的重要措施:(1)财政方面: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2)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这是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3)农业方面:缩减产量,稳定价格,政府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6、评价:(1)进步性:A.美国摆脱危机,经济逐渐复苏;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2)局限性:A.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B.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C.无法避免新的危机。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爆发(理解)(九下P62-P63)爆发时间和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波兰迅速亡国的原因:德军的“闪电战”,波兰武器装备陈旧、战略战术落后,英法的绥靖(静坐战争)德国东侵苏联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识记)(九下P70-P71)1、时间: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2、主要战役:莫斯科保卫战,这是二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消灭德军30万人原因:斯大林格勒位于苏联南方重要的粮食和石油产区意义: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日本偷袭珍珠港(识记)(九下P68-P69)时间: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原因:德国占领西欧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日本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加快侵略中国和东南亚,日本的扩张危机美国利益,美国对日实行贸易禁运,美日矛盾尖锐。《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识记)(九下P69)1、原因: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逼,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走向联合。2、时间: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内容:(1).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2).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追随者。4、作用:(1).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2).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3).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4).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诺曼底登陆(识记)(九下P75)1.时间:1944年6月6日2.军队:英美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3.地点:法国北部诺曼底半岛4.意义:①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②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之中③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5.法国光复的时间:1944年8月雅尔塔会议(识记)(九下P76)1.时间:1945年2.地点: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3.参加国:苏、美、英三国(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4.主要内容:(1)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2)战后德国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3)战后成立联合国;(4)苏联答应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5.作用和影响:(1)实际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2)确立了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3)同年10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德国和日本投降(理解)(九下P76-P79)1.德国投降:①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②影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2.日本投降①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波茨坦公告》(1945年中美英三国在德国的波茨坦发表)②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A苏联对日宣战,向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进攻。B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各国军民的大反攻C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注意:德国投降不是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因为德国投降后日本拒绝投降,叫嚣“本土决战”③标志:A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B1945年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3.二战胜利的历史意义:(1)性质:二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2)消极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3)积极影响:①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②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③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④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理解)(九下P86-P88)1.冷战的含义: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2.冷战的目的:遏制苏联,称霸全球3.冷战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947年)——又称“欧洲复兴计划”,目的: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称霸全球军事上: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苏联和东欧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把冷战推向了高潮。西欧的振兴与欧共体的建立(识记)(九下P91-P92)1.西欧振兴的原因:(1)凭借原有的经济基础;(2)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3)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4)各国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2.西欧经济振兴的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②20世纪50—70年代,经济相对稳定、持续发展、面貌一新③1967年成立“欧共体”3.联邦德国的经济增长尤其迅速,成为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4.欧共体的成立:(1)成立原因①西欧各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②为彻底摆脱对美国的经济依附,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决心走联合自强的道路(2)成立:1967年,法、意等6国成立了欧共体。1993年更名为“欧盟”1995年成员国:15个。2007年成员国:29个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识记)(九下P93-P94)1.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1)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实行民主化改革;(2)重视科学技术,(3)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4)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5)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2.成效:①1955年,日本工业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②此后2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到“高速增长”的时期③20世纪8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战后东亚的经济奇迹。苏联解体(识记)(九下P100-P102)1.时间:1991年12月2.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宣扬以“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加深了苏联的政治、经济、民族危机。3.影响:①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②标志着二战后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的崩溃,标志美苏冷战的结束。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识记)(九下P107-P108)1.印度经济的成就: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建立较完善工业体系,在科技一些领域成就较大,80年代中期以后,印度的工业生产年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8%。面临困难: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财力不足、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印巴关系紧张。2.韩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启动“经济开发战略”,创造了“惊人的汉江之奇”;3.新加坡:东南亚第一个“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并以“神奇的港口之国”著称;4.亚洲四小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和影响(理解)(九下P121-P122)1.形成时间:冷战结束后;2.原因:(1)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生产力迅速提高;(2)市场经济席卷全球;(3)跨国公司的发展,经济活动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3.主要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欧洲联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国际贸易大幅增长;(2)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3)国家资源配置国际化(4)经济管理国际化(5)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6)跨国公司扮演主角,如商业零售巨头: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高科技研发公司:英特尔、微软。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②形成了“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经济格局③经济全球化使合作与协调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还有利于借助国际合作的力量更好地应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人口控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毒品泛滥和国际恐怖主义等问题。④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促进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⑤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以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全球化加剧了不公平的国际竞争,发达国家以产品、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优势,从经济上冲击一些主权国家的自主能力,部分弱小国家的经济有可能被控制,使各国从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理解)(九下P126-P130)1、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局面初步形成,世界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趋势。2.当前格局: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在继续下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在继续下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具体表现:①美国依仗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实力,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科索沃战争的爆发就是典型的事例;②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霸权行径处处碰壁、屡屡受挫,多极力量对美国的干预、制约和防范越来越强;③在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不得不与各大国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4.当前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技术)(识记)(九下P138-P139)1.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三大技术标志:20世纪4、50年代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破2.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全球化。4.计算机网络技术集中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反映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5.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表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孔子:(识记)(七上P120-122)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1)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①提出“仁”的学说。②看不惯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政治思想比较保守。③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2)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①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②编订《诗》《书》《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③教学中坚持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孔子死后,弟子将其谈话编成《论语》。为后人研究孔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秦朝: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七上P50-52)一.秦兼并六国(统一中国)秦王:嬴政。统一经过:公元前230年开始发动大规模统一战争,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都城咸阳。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①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他自称“始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监察。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官员为郡守、县令)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铜钱)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4.思想上:焚书坑儒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注:简评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第一个皇帝,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一个暴君。他的贡献:①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的统一。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铜钱)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③修建万里长城,北击匈奴。他的残暴表现为:思想上:焚书坑儒。赋税、沉重的徭役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识记)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原因:西汉前期,匈奴控制着西域。匈奴贵州残酷地压迫和掠夺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不时南下,威胁西汉都城长安的安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前138年,前126年回到长安);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失败的原因:(当时,大月氏人的生活已经安定下来,日子过得不错,不愿再和远在东方的匈奴作战。)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乌孙),给匈奴以更沉重的打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前119年,前115年回到长安)。张骞出使西域的积极作用:张骞通西域,勾通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张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我们应学习他敢于冒险的大无畏精神;学习他为了祖国利益不怕牺牲生命的高尚品德;我们应学习他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4、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的原因: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的时间:公元前60年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内地精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先进的铁器制作和打井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骏马、瓜果、蔬菜、音乐、舞蹈和魔术等传入内地。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B西域和内地人员商旅往来增多;C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活动加强。设置西域都护的意义: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新疆从此成为中国的领土)西汉:丝绸之路(理解)(七上P72)1、“丝绸之路”①时间: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②路线: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在这条商路上,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西亚欧洲注:张骞出使西域是这条重要商路开通的关键和标志。2、“南方丝绸之路”①时间:西汉时已经形成。②路线:从成都出发,经今四川南部和云南境内,通往缅甸、印度和更远的地方。唐朝:开元盛世(识记)唐玄宗年间。措施:(1)任用贤能:起用一批有德有才的人,淘汰腐败无能的官员;(2)发展生产: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修水利;(3)整理财政: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4)减轻刑罚:按照唐太宗“宽仁”的原则,废除了武则天的酷刑苛法;(5)倡导节俭:遣散一批宫女,销毁宫中的大批锦绣珠玉,抵制奢侈。形成:经过治理,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与吐蕃的关系(识记)7世纪初,吐蕃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823年,唐藩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下了唐藩会盟碑。明朝:郑和下西洋(理解)(七下P66-67)1.目的:明成祖朱棣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2.在位的皇帝:明成祖朱棣;时间:1405年开始,3.航海家及次数:航海家郑和7次下西洋4.路线: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5.意义:①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②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③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识记)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清朝:闭关锁国(理解)(七下P84-85)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与外国贸易②清初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实行海禁政策③为抵抗西方国家的侵略。2.表现:清朝初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到乾隆年间清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并颁行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形成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2.影响:①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作用。②但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③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认识:由此我们更应理解,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印刷术(识记)1.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末年,江淮,成都是雕版印刷的中心;宋朝时雕版印刷进入全盛时期;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复习提纲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理解)(八上P4-6)——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2.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为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直接原因: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3.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根本原因);经济落后;武器装备低劣;清政府忽战忽和等3.鸦片战争后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是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的条款)(2)附件:《虎门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主要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租地造屋居住4.《南京条约》及附件的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理解)(八上P17)——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2.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1)条约主要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马关条约》的危害:①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②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运用)(八上P23)——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2.《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等11国签订(1)主要内容:=1\*GB3①赔款白银4.5亿两;=2\*GB3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GB3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GB3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2)《辛丑条约》的危害:①极大的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近代化的开端(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八上P28-30)(一)洋务运动的目的(识记):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根本)“师夷长技以自强”(二)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识记)1.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2.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3.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4点)(1)创办军用工业:(以“自强”为口号)最早: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大:李鸿章、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左宗棠——福州船政局(2)创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口号)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和湖北织布局(3)培养人才:兴办了新式学堂,选送留学生(如:詹天佑)(4)创办的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海军5.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三)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运用)(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八上P32-33)(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识记)1.兴起的原因: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重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3.维新变法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4.维新变法运动的概况(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标志——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发展:办报刊:《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建学会: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办学堂:在广州办万木草堂(3):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内容:经济上: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教育上:改革科举,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军事上: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4)维新变法运动的结局:失败(戊戌政变)(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运用)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3.这次变法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我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八上P37—P41)(一)、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识记八上P37)1.建立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美国夏威夷,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建立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提出“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05年,同盟会成立大会提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4.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主持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武昌起义(识记)(八上P39-40)1准备工作:(1)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成立武装起义总部,蒋翊武任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2)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2.经过(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地点:湖北武昌(3)主力:湖北新军(熊秉坤)1911年是农历的“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此后,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3.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定都: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1912年3月机构:参议院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运用)(八上P41)=1\*GB3①性质:是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GB3②进步性: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GB3③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影响(识记)(八上P43-P46)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①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但封建思想并未清除②北洋军阀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③晚清以来,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经过民主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打破了封建思想束缚。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6.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①性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②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猛烈的扫荡③促进了中国人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⑤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归纳: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近代化进程演变:层次: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时间事件领导人物思想主张或口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自强”“求富”1895年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进行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实行君主立宪制提出维新变法19世纪末辛亥革命孙中山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提出“三民主义”1905年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进行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提出“民主、科学”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的特点: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五、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无产阶级革命)(一)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识记)(八上P49—51P)1.五四运动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②直接原因: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