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江苏专版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1.

[2022山东青岛期末]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下的公田共耕制度逐渐不能维持。于是,诸如“相地而衰征”“作爰田”“初税亩”等一系列新的赋税制度应运而生。新的赋税制度的推行(

)

CA.有利于分封制的维系

B.推动了铁犁牛耕出现C.有利于自耕小农产生

D.保证了国家财政来源【解析】

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走向崩溃,新的赋税制度逐渐产生的史实,新的赋税制度的产生有利于自耕农经济产生,故C项正确;“有利于分封制的维系”不符合唯物史观,生产力发展、新的赋税制度产生会导致原有上层建筑(如分封制)的崩溃,排除A项;铁犁牛耕推动了新的赋税制度产生,B项属于因果倒置,排除;“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2.

[2022江苏盐城期中]隋朝规定:租庸调中的庸,五十岁以上的人才能以庸代役,而唐朝将此加以推广并制度化,并规定了役期的最高天数。这一规定的变化(

)

BA.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

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D.极大提高了商品经济水平【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庸”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便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B项正确;这种规定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排除A项;租庸调制是按丁征收,排除C项;“庸”交纳的是实物,不能极大提高商品经济水平,排除D项。3.

[2022江苏宿迁高二期中]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改革规定: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原额不废……分别按照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户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这一改革推行于(

)

B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朝【解析】

根据材料“分别按照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户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可知,这里描述的是两税法,这一赋税制度改革实行于唐朝,故B项正确。4.

[2022江苏南通高二期中]明初规定,凡在籍的工匠必须定期为政府服劳役。明中后期,改为向工匠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清朝建立后,朝廷将各省工匠“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田亩或地丁代征。上述做法(

)

CA.冲击了严密的社会等级结构

B.开启赋役征银的历史C.体现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D.减免了百姓赋役负担【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逐渐以征银代替力役,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削弱,使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社会等级结构的冲击,排除A项;开启赋役征银历史的是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推行的时间是在明朝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减免了百姓赋役负担,排除D项。5.

[2022江苏苏州高二期中]康熙末年,“摊丁入亩”已开始在广东推行,雍正时在全国普遍推广。摊丁入亩继一条鞭法和“永不加赋”之后更彻底地简化了税则,使得“穷民免累,而国赋无亏”,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继续削弱。这一改革(

)

AA.有利于城镇工商业发展

B.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富足C.促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确保了民众生活的富足【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使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减弱,这就使得百姓有可能脱离农业生产,为城镇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故A项正确。6.

[2023山东潍坊期末]辛亥革命后,收回关税自主权是全国人民的一致目标,国民党政府虽然多次修订税则,而且在1948年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但是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关税自主。其原因在于(

)

A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程度不高C.对关税作用的认识不足

D.国民党政府不能代表国家利益【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未能摆脱外来侵略,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关税自主,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是影响因素,但是根源在于社会性质,排除。7.

[2022江苏沭阳高二期末]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每月800元,而2018年全国人大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每月5

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一变化表明(

)

BA.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C.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

D.国民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国家提高了个税起征点,随着普通民众生活成本的增加,政府又增加了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这表明我国的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故B项正确。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8.

[2023江苏泰州高二期初]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在一定条件下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

CA.中央集权的衰落

B.农民徭役负担逐渐减弱C.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减弱

D.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到唐初的赋役制度,征收标准是以人丁为主。唐后期政府实行两税法,标准由人丁转为财产,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故C项正确;魏晋时期和唐后期中央集权都下降,因此赋税制度变化与中央集权衰落无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A项;农民仍要承担徭役,未必减弱,排除B项;两税法顺应了唐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不利于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项。9.

[2023江苏扬州高三期初]表中诗句反映出两税法(

)

白居易“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柳宗元“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杜荀鹤“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CA.简化税目,统一税制

B.将役折钱,赋役合并C.制度缺陷,现实困境

D.取消户税,夏秋两征【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三位诗人都描述了两税法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反映出两税法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现实困境,故C项正确。10.

[2022江苏南京高三期中]下表是唐宋岁入总额中钱币所占百分比,从中可知,盛唐以后三百余年的中国社会中(

)

年代岁入总额岁入钱数百分比天宝八年52

300

000+2

000

000+3.8%天禧五年150

850

10026

530

000+17.6%皇祐元年126

251

96439

000

00030.9%治平二年116

138

40560

000

000+51.7%(摘自《唐宋政府岁入与货币经济的关系》)AA.货币经济对自然经济形成冲击

B.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C.商税收入占比稳定增长

D.赋役征收已实现货币化【解析】

从“治平二年”的信息分析,钱币收入已经占比超过一半,说明货币经济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冲击,故A项正确;根据皇祐元年与天禧五年在“岁入总额”一项上的对比分析可知不是稳步增长,排除B项;从表格中“岁入钱数”的变化分析可知呈增长趋势,但不一定都是商税收入,排除C项;从表格中的“百分比”一栏分析,没有实现货币化,排除D项。11.

[2022江苏常州高二期中]万历九年,张居正清查全国土地,全面推行一条鞭法。规定除苏、淞、杭、嘉、湖地区征米麦外,其余地区“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这一做法(

)

AA.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加剧了土地兼并C.废除了人头税的征收

D.加重了百姓负担【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一条鞭法规定赋役一概征银,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土地兼并指的是土地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材料中的做法不会加剧土地兼并,排除B项;清朝的“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排除C项;一条鞭法的实行,使百姓在缴纳税收时要折为白银,因而百姓就需要将自己的谷物等实物产品兑换为白银,这一过程中可能受到商人的盘剥,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负担,但不是绝对的,材料主要强调征收赋税内容的变化,由征收实物转为征银,排除D项。12.

[2022江苏南通高二期中]下表所示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

)

时期内容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C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出现【解析】

根据材料“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可知,这一政策使丁税额数固定下来,实现了地丁合一,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增加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该制度减轻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A项;封建社会无法解决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排除B项;这一政策使农村隐瞒人口现象大幅减少,排除D项。13.

[2022江苏盐城高二期末]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从唐初租庸调制到明朝一条鞭法前后的并税式改革,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但也有“积累莫返之害”,以致税上加税、持续攀升。由此可见,古代“并税式”改革(

)

CA.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C.以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

D.使农民不再依附于国家【解析】

根据材料“以致税上加税、持续攀升”可知,“并税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增加税收,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转型问题,排除A项;古代“并税式”改革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项;农民不再依附于国家与史实不符,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4.

[2022江苏徐州高二期中]嘉靖年间,广东地区的几次改革都以定额赋税为中心,赋役按丁粮征收,土地税增大,人丁税减少,最终实现以土地为唯一征派对象;赋役统一用银计算、合并编排,最终完成“由役入赋”的改革。这一做法(

)

DA.开始减轻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改变了封建租佃生产方式C.使得当时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D.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嘉靖年间,广东地区的赋税改革采用以土地为唯一征派对象,赋役统一用银计算的办法,这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唐朝两税法的实行已逐渐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并不是从嘉靖年间才开始的,排除A项;材料与封建租佃生产方式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赋役改革,不能反映“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排除C项。15.

[2022江苏泰州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耆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班固《汉书·贡禹传》材料二

有关汉代赋税政策的一些史料史料出处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荀悦《前汉纪》贾人与奴婢倍算。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举民孝弟(悌)、力田者复其身。班固《汉书·惠帝纪》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班固《汉书·惠帝纪》被灾害什四以上,民资不满三万,勿出租赋。班固《汉书·成帝纪》年八十复二算,九十复甲卒。班固《汉书·武帝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时期税赋沉重的时代背景。[答案]

背景:汉武帝时期长期战争,开拓疆域和驻兵边境;皇室挥霍浪费;官僚队伍的膨胀;财政开支扩大;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加强基层控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赋税政策的功能。[答案]

功能: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维系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地主阶级利益;重农抑商,调整社会产业结构;强化封建道德,巩固统治秩序;刺激人口增长;优抚弱势群体,缓和阶级矛盾。(任答四点)16.

[2022江苏苏州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36年7月,国民政府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所得税暂行条例,所得税最初发生为战时税,以补充战时财政之不足,在抗战期间和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所得税曾进行三次重大修订和税负调整,三次修订和调整都是为了应付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以扩大征税范围和提高税收负担为中心。由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低,累进税率级距差距小,最高税率订得较低,失去了调节收入、平衡负担的初衷,抗战结束后,个人所得税的继续开征,加大了工薪阶层对国民政府的离心力,再加上所得税制度本身的缺陷,最终无疾而终。——摘编自何家伟《南京国民政府个人所得税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