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班音乐教案汇总6篇_第1页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汇总6篇_第2页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汇总6篇_第3页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汇总6篇_第4页
有关小班音乐教案汇总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有关小班音乐教案汇总6篇

小班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仿照毛毛虫爬,能运用动作、声音表现“挠痒痒”。

2、感受身体接触以及游戏带来的愉悦心情。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育同学的创编技能与合作技能。

4、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欢乐。

【活动预备】

毛毛虫胸饰人手一个,一老师扮树爷爷,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老师扮毛毛虫妈妈,随着进行曲音乐,带着小毛毛虫四肢着地向前爬:孩子们,今日天气真好,我们到外面去玩吧。快,跟着妈妈,出发!

2、快快爬!毛毛虫真能干!妈妈真喜爱你们。找个伙伴拉拉手,头碰头,肩碰肩,抱一抱,我们是欢乐的毛毛虫。

3、我们一起来拍拍手,点点头、提提肩膀,伸伸腿,跟着音乐扭、扭、扭……

二、跟着歌曲游戏,体验身体接触的欢乐。

1、带毛毛虫爬到大树爷爷身边:树爷爷好!树爷爷好!咦?树爷爷怎么不理我们,怎么办?看妈妈的!

2、放“挠痒痒”音乐,老师边唱歌边动作,伸手挠树爷爷痒痒,树爷爷哈哈大笑起来:毛毛虫好!引导毛毛虫说:树爷爷好!

3、妈妈让树爷爷笑起来了,我是怎么做的?〔挠树爷爷痒痒〕。

4、学学挠痒痒的动作:你会挠痒痒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引导孩子边唱“哩哩哩哩哩哩哩”,边动作。

5、我来找几棵树宝宝,和树爷爷在一起。毛毛虫们,给树爷爷、树宝宝挠痒痒喽!边唱全曲,边动作两遍。

6、大树爷爷痒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学学。边唱“大树爷爷,笑起来啦,哈哈哈哈哈哈哈”,边仿照树爷爷大笑、怕痒的样子。

7、也给妈妈来挠痒痒,妈妈喜爱!哈哈哈哈……真痒!

8、给旁边的毛毛虫也挠挠痒痒,相互挠痒痒。体验身体接触的欢乐。

三、游戏《挠痒痒》

毛毛虫妈妈与树爷爷搭起一座小桥,请毛毛虫一个跟一个从桥下爬过,念“毛毛虫爬爬,毛毛虫扭扭,爬到这里抓住他!”被抓住的孩子要被挠痒痒。重复假设干次。

四、结束毛毛虫们,我们要回家了!快跟树爷爷说再见吧!随着进行曲爬出活动室。

小班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小花狗》,能够边唱边按乐句变换动作。

2.情愿表演歌曲,体验表演的乐趣。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心情。

4.学唱歌曲,掌控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预备

1.“小花狗”头饰、“肉骨头”胸饰假设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小花狗》音乐CD。

活动建议

1.理解歌词,学习歌曲。

(1)老师:“你们见过小狗吗?小狗最爱吃什么?……”

(2)老师示范演唱两遍歌曲,引导幼儿逐句理解歌词。

(3)依据歌词内容提问:“小花狗在什么地方?它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它在门中想做什么?”引导幼儿渐渐熟识歌词和歌曲旋律。

(4)老师再次示范演唱,引导幼儿跟随音乐CD学唱,渐渐会唱歌曲。

2.学习演唱歌曲,练习创编动作。

(1)老师逐句唱歌,引导幼儿分句创编动作。

(2)老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根据乐句变换动作。

3.玩表演游戏“小花狗”,体验表演的`乐趣。

(1)老师介绍游戏规章与玩法:请幼儿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小花狗”和“肉骨头”。音乐响起时,“小花狗”在自己的座位前,边唱边表演,“肉骨头”中蹲在“小花狗”前面,当唱完“汪汪”时,“小花狗”站起来去抓“肉骨头”,“肉骨头”那么快速逃回自己的座位。规章是“小花狗”只能在原地抓,不能离开椅子。

(2)幼儿反复玩游戏,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延伸

可以请幼儿课后带着头饰到院子里跟好伙伴玩游戏,也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玩。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育了幼儿的审美技能和制造技能。通过胜利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爱好,也能提升一些技能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班音乐教案篇3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从各自的家庭来到了我们的集体中,他们在横在体验成长的欢乐,在感受到自己开心成长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的情感有了一份新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因此在主题活动《小小的我》中,我预设了“摇篮曲”这个活动,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阅历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温柔、精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观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活动结束又将焦点转到了幼儿身上,充分确定了幼儿的成长――不要妈妈抱,我们已经长大了!将活动中幼儿的心情加以提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观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宁静、精美,培育幼儿观赏音乐的爱好和习惯。

2、学习表演歌曲,鼓舞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约动作。

活动预备:

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方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争论沟通,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观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方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观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观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舞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温柔、精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宁静、精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态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舞其他幼儿仿照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伙伴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约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伙伴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自评:

活动的选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并且能够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对于刚入园2个月、刚摆脱对父母家人依恋的幼儿来说,已经是蛮不错的了。活动一开始我为幼儿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能够让幼儿置身在这个环境和情景中,同时鼓舞幼儿大胆地沟通争论,但是一开始由于幼儿和我都有点拘束,因此在这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显得比较急促,应当再予以幼儿更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沟通一下,或许孩子们的思维能更广泛一点。

活动的中间部分,我的引导和启发对幼儿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用自身的心情感染幼儿,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为胜利地哄娃娃睡着了而感到兴奋,使幼儿的心情和需求得到满意。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假如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或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小班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开车歌》

2、辨别行进与停止的交通信号并做相应的动作。

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

活动预备:

幼儿用书,CD《开车歌》,红色、绿色交通灯纸模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幼儿争论,激发幼儿学习爱好。

二、和幼儿争论有关交通信号灯的作用,请幼儿自由表达想法。

1、汽车遇到红灯时,该怎么做?〔红灯停,绿灯行〕

2、小伙伴在过人行道时,该怎么做?〔红灯停,绿灯行〕

三、活动过程

1、播放CD,请幼儿倾听并学唱歌曲。

〔1〕你听到了什么?〔叭叭叭,汽车开来了〕

〔2〕看见红灯怎么样?看见绿灯怎么样?

2、反复学习歌曲。

3、游戏:请幼儿扮演汽车司机,老师扮演交通警察,幼儿伴随音乐开车子,并依据老师出示的交通灯颜色决断行进还是停止。

〔1〕请幼儿扮演小司机,并说说自己开的是什么车?〔鼓舞幼儿想象并说出自己喜爱开的车〕

〔2〕请幼儿从教室的某一处出发,沿着一条路径前进,老师同时播放音乐。

〔3〕老师说“红灯”,并出示红色纸模,幼儿原地踏步,停止前进;直到老师说“绿灯”并出示绿色纸模,幼儿再开始继续前进。

三、活动延伸

幼儿到户外,自由组合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1、由于在活动前做了较好的预备,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和练习歌曲,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还能依据歌曲与游戏的指示做出停止、前进的动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2、由于幼儿较多,在游戏室内奔跑不开,临时做了游戏的调整,将孩子们以组别编号,仿照车辆限号进行分组游戏,但是由于孩子们没有这样的阅历积累,同时,小班孩子对数字的.理解有差别,所以大部分孩子不能理解限号行驶的游戏规定,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巩固与练习,这也是大班额下幼儿分组游戏的一种方法。

小班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两段不同的心情,学习A段创编动作做面包的过程,B段玩躲避狗熊的游戏。。

2.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尝试随乐创编在身体不同部位捏面团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时的欢乐。

重难点:

重点:随乐做制作面包的动作

难点:创编在身体不同部位捏面团的动作;猜猜谁被狗熊“吃掉了”。

活动预备:

阅历预备:玩过猜猜“谁不见了”的游戏。

物质预备:图片、盖布、音乐。

活动过程

1.故事情境导入。

老师:呀!好香呀!这是什么?〔面包〕嗯,这就是香喷喷的面包。今日我们一起来做面包。

2.依据故事匹配动作。

老师边讲故事边做动作。

3.随A段音乐,完整做动作。

4.创编身体动作,变式练习。

1〕创编身体动作。老师:假如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大面团,可以在哪里捏面团?

2〕随乐完整地做制作面包的动作

3〕制造性表现音乐A段结束处的造型。老师:看,我变成了小兔面包,你想变成什么动物面包?

5.感受并熟识B段音乐,随乐做躲的动作。

老师:大熊要来吃好香好香的'面包哦!我们要……〔赶快躲躲好〕累加“狗熊吃面包”的游戏。

6.随乐完整游戏。

老师:我们再来做一个甜甜的面包吧!〔B段结束后〕找找看,大熊似乎带走了我们一个面包,谁被带走啦?你怎么知道是这个面包的呢?

7.幼儿变换座位,增加游戏难度,再次游戏

老师:你们真是太聪慧了!这次要考考你们了,请你们换个位置。

小班音乐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伙伴,它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紧密相连,孩子们特别喜爱。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详细形象性,喜爱仿照。《小鸡小鸡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儿喜欢的歌曲。歌词中小鸡和母鸡妈妈的对话能激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好像在和自己的妈妈对话一样。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扮演母鸡,请幼儿以小鸡的身份做游戏。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控了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在游戏的情景中欢乐的学唱歌曲。

2、激发幼儿想象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预备:

1、歌曲录音磁带以及老狼的音乐磁带。

2、小鸡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