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诗歌表达技巧_第1页
古诗文阅读诗歌表达技巧_第2页
古诗文阅读诗歌表达技巧_第3页
古诗文阅读诗歌表达技巧_第4页
古诗文阅读诗歌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文阅读诗歌表达技巧第1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选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鉴赏表达技巧辨识诗歌中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情感主旨的作用第2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第3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赏析表达方式】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解题点拨】这道题的第二问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细读全诗,可发现本诗主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描写了素蝶的活动,如追随着蜜蜂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飞起,和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诗句从远近高低不同方位描写,并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整合答案时,要先写出素蝶的活动,然后点明描写方法。第一问只需具体描述,难度较低;第二问首先判断作者描写素蝶时使用的表达方式,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第4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阅卷手札】现场答案展示得失分分析①这首诗描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②写素蝶,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①没有结合诗句写出素蝶随蜜蜂飞,遇黄雀而躲藏……顺着绿叶飞翔的具体活动,内容过于简略,失1分。②没有点明诗人是运用细节描写来写素蝶的活动的,失1分。实际得分:1分。第5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现场答案展示得失分分析阅卷人点评:没有真正理解题干中“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的含意,导致答题时没有结合诗句点出素蝶的具体活动,答案过于笼统,无实质性内容。这首诗歌的描写方式主要是细节描写,答案却忽视了这个重点。从中体现出该考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醒广大考生记住:做这类题,分析表达方式,首先要明确作者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具体描写了哪些内容,有时还需要点出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第6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满分答案:①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②写素蝶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的方式,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①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选自《清诗选》)【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第8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赏析修辞方式】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解题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该题结合赏析炼句进行考查,设题相当开放,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都可以,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答题。解答时首先熟读全诗,然后重点分析“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这两句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这两句是写景名句,从第9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表达技巧的角度看,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以动有声对淡无影。通过各种意象的选择和组合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解答此题,可遵循以下思维轨迹:点明使用的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具体运用点明使用效果第10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阅读手札】现场答案展示得失分分析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声觉和视觉结合写景物。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以“动有声”对“淡无影”。考生能有条理并全面地说出用了什么手法和技巧,也结合诗句分析了这些手法的运用。得2分。但没有分析为什么运用这些手法。失1分。实际得分:2分。第11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现场答案展示得失分分析阅卷人点评:解答表达技巧题目,要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更要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总结这种手法的作用。指出此手法的作用是关键之一。我们分析要深刻到位才行。第12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满分答案: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第13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我来阅卷和点评】现场答案展示我的分析①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②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我的点评:第14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参考答案:我的分析:答案按要求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对偶”这一修辞手法,但是没有分析“有声”与“无影”的对比,失1分。该答案得2分。我的点评:赏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入手。选准切入口后,必须紧扣原诗词的字词句,不能空洞抽象地分析。一句诗或一首诗词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技巧,考生往往答上这一种而忽视了另一种,如本题考生答案就遗漏了“对比”这种表达技巧。请记住:答案要全面,不要有遗漏。第15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第16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赏析表现手法】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解题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该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通读全诗圈定景物分析景物归纳特点依景品情据情赏景判断情与景的关系第17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第18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解题指南】

第一步:理解诗歌,分析景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首怀古诗,从诗人选取的景物看,有远村、古碑、残阳、黄沙、积雪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的特点是荒凉、衰颓。从诗人直接描写的词语看,有“消魂”“不堪”等,两相联系,基本能够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

【想一想】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第19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步:分析题干,确定答题思路。分析诗歌的目的是回答问题,所以对题干的分析尤为重要。题干要求从写作的角度分析诗人处理景、情的技巧。一般的答题思路就是确定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比如是衬托还是借景抒情,是以哀景衬托哀情还是以乐景衬托哀情。比如本诗,很明显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的选择中,本来作者很苦闷,意欲一望荒郊消魂,孰知哀愁的双眼扫描的都是荒凉的事物:春草已尽,古碑已破,残阳斜照,烟笼绿树,客路黄沙。如此颓败的景象更加重了诗人苍凉的情感。情景完全交融在一起。第三步:确定关系,以恰当的术语进行总结和归纳。如本题,点出寓情于景或触景生情。

第20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阅卷手札】现场答案展示得失分分析诗人由眼前的“荒郊”“破古碑”“积雪”“残阳”“黄沙行客路”顿生一种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的慨叹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写之中。由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寄托一种怀古伤今的慨叹。该考生能抓住具体景物准确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景物总结全面,情感把握准确到位。得5分。但没能提炼成简洁凝练的语言点明本诗对于情与景的处理方法。失1分。实际得分:5分。第21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分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现场答案展示得失分分析阅卷人点评:答案要点要明晰,形式清晰。这样能让阅卷者迅速捕捉住采分点。此外,提醒考生注意,答案如用叙述性语言表述,那么一定把要点放在醒目之处。

第22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2011·大纲版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第23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赏析结构】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4分)【解题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已经提示要从两阕的首句看,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通过仔细揣摩上阕的首句“渐向暝”和下阕的首句“更深人去”,很容易看出这首词的线索是时间。词的上阕写“渐向暝”时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寒声”“无雁影”;下阕作者本想在“更深人去”之时借酒浇愁,谁知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时必须具备以下要素:第24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阅卷手札】现场答案展示得失分分析这首词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

①点明了这首词的线索,得2分。②没有简要分析上阕写的日间“渐向暝”的情景,失1分。③没有简要分析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失1分。实际得分:2分。

第25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现场答案展示得失分分析阅卷人点评:直接点明了这首词的线索,但是审题不细心,没有按题目的要求去“简要说明”,导致答案不完整。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和重点,是考生应该养成的应考素养之一,也是我们常忽视的一点。

第26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分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第27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掌握类型,熟记术语表达技巧鉴赏题是考生失分较严重的一类考题,相关鉴赏知识的匮乏是失分的直接原因。因此,做好相关鉴赏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工作,熟悉相关的答题角度和术语应是解答这类题的前提和关键。应认真归纳分类,熟悉掌握。二、联系课文诗词,挖掘源头活水

1.夯实教材:品读课内诗词,打基础高考古诗鉴赏中一些重要的表达技巧类型,在教材中几乎都能看到,其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为常见,其他类型也并不鲜见,如:

第28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课内诗词列举手法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直抒胸臆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对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以动衬静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比拟

第29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此外还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烘托”(上阕写大江,写乱石穿空、江山如画,旨在烘托突出下阕周瑜的建功立业),刘禹锡《石头城》中的“借古讽今”等,不一而足。鉴赏时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样板”诗歌加以细心体会,精心揣摩。

第30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内勾外连:赏析课外诗词,求迁移高考中的诗词阅读材料一般都是课外的,在鉴赏时我们如果联系教材中已有的表达技巧相同的篇目,赏析的难度就会降低了,方向也就明确了,准确率就大大提升了。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而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一些课外篇目也采用了这种手法,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合并同类项”——这种课内勾连课外、通过对同类表达技巧在不同诗歌中运用情况的分析和了解的赏析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复习事半功倍。第31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探究高考设题题型,寻求答题启示在高考中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类的设题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角度”设题,一类是“大角度”设题。

1.“小角度”设题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如: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9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题干中明确要求考生从情与景的角度鉴赏。2011年高考安徽卷第9题“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题干明确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答题时不能泛化内容,随意鉴赏,我们只要根据题干要求的相关表达技巧知识,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即可。

第32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2.“大角度”设题

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如:2011年高考天津卷古诗词鉴赏第(2)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2011年高考湖南卷古代诗歌鉴赏只设一题,即: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第33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此类题目比上一类型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做这种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平时复习时对高考题目进行分析和探究,归纳高考设题的特点、答题的模式、切入的方式、语言的组织等。二是答题时抓住重要的、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表达技巧,只要看准就深入挖掘分析。寻找切入口是关键,最忌答非所问。

第34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解答这类题可遵循以下几步:第一步:品读全诗,品味诗意,揣摩该诗(句)最突出的表达技巧是哪种。第二步:结合内容分析该技巧的运用过程及诗人运用该技巧的目的。第三步:依据内容和目的赏析该技巧最终达到的效果。第四步:根据要求答题,分析时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重点突出。

第35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立足诗词整体,联系思想内容综观近几年高考诗词考查题目,虽然着眼于具体词句的鉴赏评价,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特别要注意的是,表达技巧只是形式上的讲究,艺术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全面把握诗词的内容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如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回答这类问题,必须立足诗歌内容,从描写的具体场面、情节上探寻表达的艺术技巧,推断戍卒内心的心理感受和思想情感。

第36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想一想】赏析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方式方法还有很多,除了赏析的角度,还有其他方面要注意的。结合自己的经验,想想还有哪些?【拓展延伸】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从表现手法、篇章结构角度,还是兼而有之进行鉴赏,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第37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其次,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最后,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第38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答题步骤】

第一步:总说,准确指出运用何种表达技巧。即回答是什么。第二步:分说,结合作品具体诗句分析为什么用了这种方法。即回答为什么。第三步:小结,该方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即回答怎么样。第39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答题模板】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述(描写)+叙述(描写)什么+抒怎样的情赏析修辞手法:解释手法+分析表达的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第40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附口诀:记叙议论有区别,描写抒情是重点。修辞手法真美妙,运用过程要呈现。表现手法经常考,托物言志加用典。象征抑扬虚与实,借景抒怀真情见。理清结构找线索,内容概括应全面。作用效果必分析,仔细审题是关键。

第41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高考中对古诗词阅读考查的热点之一。可提醒学生在赏析时,注意以下两点:

1.细致审题,强化四个留意。①细读题干,留意赏析范围和对象。②留意鉴赏表达技巧必须与具体的诗词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第42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③留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诗词会各有侧重,要根据题干要求,选取具体的表达技巧作答。④留意回答表达技巧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不要只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2.规范答题意识,严谨组织答案。组织答案要规范严谨,表意完整全面。如可按照“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的思路组织答案。

第43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赏析表达方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姑苏①怀古许浑②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③。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第44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注】①姑苏,即姑苏台,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②许浑,晚唐诗人。③莎,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诗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色?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由直接抒情过渡到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无常、自然永恒的人生感慨,给人无限联想和想象。第45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赏析修辞手法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山房春事》共两首,作于安史之乱后。这是第二首。梁园,汉梁孝王的宫苑。第46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诗的后两句颇受世人推崇,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加以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细读全诗,可发现“庭树不知人去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庭树以人的感情,伤感之情跃然纸上。“旧时花”反衬“极目萧条”的梁园,采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慨叹梁园萧条衰败。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庭树的无知,寄寓了作者的伤时感慨。开花的庭树反衬出梁园的荒芜,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悲情。第47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赏析表现手法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赵鼎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注】①作于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第48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本词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9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解析】该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词通过今昔元宵节的对比,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到了。天涯海角悲凉地——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在这样的情势下过元宵,只能令人心酸。下片紧接上片的思路: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这就是变乱前“全盛时”的情形。这样写的用意在于抒发对已经失掉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用来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分明一觉华胥梦”是连结全词的关键:从幻梦中醒来,再回头看眼下的惨痛现实,黍离之悲涌上心头,禁不住东风泪满衣——作者赤诚的爱国情怀。第50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答案: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的欢乐,结尾两句又从欢乐的高潮跌入悲怆的深渊,对比手法使作者冲破了时空的束缚,把悲国之思、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第51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4.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转应曲唐·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2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解析】该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词写边地生活,“愁绝”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词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词作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之情。而“边草”“雪晴”“明月”“胡笳”皆为意象,寓情于景。写这些景象都是为了烘托彰显“守边之愁”,写来恰似无声胜有声,更能形象地表达感情。另外,这首词还运用了顶真、反复等修辞方法,也可选择一种进行分析。第53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答案:①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愁怨之深交织在一起。②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士兵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明月,明月”,增强了抒情色彩,再强调一下月色,望月思乡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叹之情溢于言表。)第54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赏析结构方式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被贬到极为偏远的峰州,此诗是他被贬途中所作。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5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解析】该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这一句诗是用现在的情移过去的景,为昔日的欢乐景物注入了此时的悲伤心情。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一般说来,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第56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一句诗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景。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诗的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出来的。但这一句还没有点到“渡湘江”这个题目。最后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才提到湘江,点破诗题,而以“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也是用反衬手法来加强诗的中心内容。回答该题,按题目要求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不必分析反衬、对比的手法。第57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答案:这是全诗的中心,从结构上说,承上启下。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后一句望江水北流而叹,都是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第58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高考题组6.(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第59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回答该题,必须结合历史上的李白,知人论世。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该诗首句总写李白诗歌当世无双,次句赞李白思想卓尔不群,三、四两句评价李白的诗风。明白了各诗句的内容,整合答案就容易了。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第60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技巧的能力。回答该题,必须结合注释,“渭北”和“江东”是杜、李二人所在之地,两个地名对举,意在表明彼此的牵挂,再结合试题中的“忆”,便不难分析出作者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表现手法可从情与景、虚与实的角度切入,也可以考虑联想、想象或象征、拟人、对偶等手法的运用。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第61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技巧的能力。回答该题,必须把握本诗的“构思脉络”。本诗开头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前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连,曲折变化。第三联两句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尾联的热切希望。把酒论诗,第62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第63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7.(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第64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抓住首联中“笑”和“愁”,它们同时运用了拟人、对比两种修辞手法,然后综合其表达效果和作用作答。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第65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6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解析】该题考查典故的出处及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该诗是作者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之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作者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作者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答案:《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第67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8.(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第68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联系前后联,把握颈联“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的内容及诗人所抒发的感情,诗人在定林寺游玩休憩高兴之际,吟出的只想留下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的佳句,很显然运用了拟人手法。注意分析要结合具体诗句。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第69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0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解析】“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是要在把握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加以分析。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第71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郁郁病逝。本诗首联,写定林清凉的泉水和空旷的地势带来的好处,山水林壑之美不言而喻;第二联写自己高兴时的动作。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这样,再联系背景,抓住诗人罢官失意后寄情山水的心理加以分析“悲虫亦好音”的原因即可。答案: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第72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9.(201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第73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答案: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第74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答案:①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

工巧。第75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新课标地区模拟题组10.(2012·正定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余丈,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第76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颔联寓情于景。“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了一种遗憾之情。“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第77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个“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一写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写伤怀之情,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第78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1.(2012·南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①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第79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做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第80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悲辛。(言之成理即可)第81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2.(2012·豫南九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病逝。②青帘:指酒旗。第82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作者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作者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作者此时的心情。第83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了出来。第84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3.(2012·哈尔滨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浣溪沙晏几道唱得红梅①字字香,柳枝桃叶②尽深藏。遏云③声里送离觞。才听便拚④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注】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类,多述离情。②“柳枝”,指乐府《杨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叶”,晋朝王献之爱妾之名,临江相别时王献之作《桃叶歌》。③《列子·汤问》载,秦青唱歌送薛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④“拚”(pàn),甘愿、不顾惜。第85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词的上阕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修辞手法,结合词句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修辞手法有:通感、对比、夸张、双关。①通感。“红”添色彩,让读者由乐曲之名联想到红梅热烈绽放、鲜丽诗意的画面;“香”添味道,以红梅之香写其乐声,生动别致地表现出其歌声甜美动人。听觉与视觉、嗅觉交织起来,使描绘的乐曲更富艺术魅力。第86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②对比。其他歌女所唱的《桃叶歌》《杨柳枝》与这位姑娘所唱的《落梅花》进行对比,更显出这位歌女歌声不同凡响,情感真挚动人,与后面的“遏云声里”相呼应,衔接紧密自然。③夸张。描绘歌曲阻遏行云,更加突显出这位歌女歌声高亢动人,离别之情热烈深沉。④双关。“柳枝”“桃叶”既可指曲名,亦可指人名,语意双关,表达离情、歌声更加含蓄有味,同时,也巧妙地进行了对比,使表意变得丰富起来。(任选其二即可)第87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一般的送别诗词,常借离别之景,抒离别之情。而同为送别词,此词的写法却很新巧,请就这一点,分别结合上下阕的内容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阕,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衬托出悲伤离别的感伤,虚实相生,别有韵味。下阕,用独特的细节来表现离情别绪。如歌女欲歌之时,作者没有描述伤感之语,而是描绘修长眉黛,间接显现出歌女离别时的脉脉深情;结尾句行人听歌以玉钗按拍击节,曲终钗断,钗断暗示分离,表达出离人凄绝之情,其味更是有余不尽了。第88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4.(2012·太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遗怀杜甫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第89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古人评论说:“愁眼”二字,便见所怀。“愁眼”所见的是什么?这两个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愁眼”所见的是霜露、菊花、断柳、净水、楼阴、山日、归鸟、啼鸦等自然景物和“客泪”的情景。作用:①用“愁眼”作线索,即景物从愁眼看出,从而把它们串联在一起。②领起全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第90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清人仇兆鳌说此诗“处处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请以二、三联为例,从景与情的关系上进行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二联写“柳”因“天风”而断,“客”因听到“清笳”声而堕泪;第三联写“楼”因“水净”而“阴直”,因“塞日斜”而显得“山昏”。这两联情景交融,以凄凉、清净之景,表达了哀伤、惆怅之情。(写“以哀景写哀情”亦可)第91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5.(2012·丹东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江城子南宋·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①,馘②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③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注】①中行:中行说,西汉文帝时太监,后降匈奴,成为汉朝大患。②馘(ɡuó):割耳朵。③治安:贾谊曾给文帝上《治安策》。第92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从全词看,“徒感慨”“空怅望”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阕作者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第93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借景抒情。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②运用典故。作者运用了“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等典故,书写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③直接抒情。作者直接运用“徒感慨,漫悲凉”“空怅望”抒发悲伤、惆怅之情。④对比。作者把年轻时的远大理想与现在的愿望成空进行对比。(任选其二即可)第94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2011·张家口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晚秋[注]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第95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第96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对比。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第97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2011·本溪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过勤政楼①杜牧千秋佳节②名空在,承露丝囊③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④。【注】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②千秋佳节:开元十七年(729)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③承露丝囊:群臣赠送的礼物。④金铺: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成。第98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感昔伤今,对“勤政楼”当年之盛的缅怀,对今日之衰的伤感。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惨淡失意的心情。第99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作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融情于景。诗人通过写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紫苔,后两句表面上是写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却包含诗人感昔伤今的情感。②衬托或烘托。诗人以紫苔见意,又从紫苔说开去,用紫苔的滋长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紫苔上了金铺,当年威严可畏的龙头兽首,而今绿锈满身,如同长满青苔一般,进一步烘托了勤政楼被人遗忘而常年冷落的凄凉衰败景象。第100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2012·长春外国语学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的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注】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飗:形容风声。第101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拟人手法:作者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也即诗题中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即诗人。对比手法:秋风去年与诗人分别,而今听到秋蝉鸣叫又回到诗人身边,今昔对比形象而准确地点明秋风去而复还的特点。第102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二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蜷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还从侧面显示出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生气。情怀: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第103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4.(2011·河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秋日怀九华旧居杜荀鹤吾道在五字①,吾身宁陆沈②。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注】①五字:即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②陆沈:比喻沉沦不被人知。第104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烛影、蛩鸣衬托诗人的孤独和酸楚,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第105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联系全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身在异地,对故乡的思念。②弃官归隐的思想。③为自己的处境深感悲苦。④在艰难处境中坚守自己的人生道德标准。第106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5.(2011·鸡西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①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②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注】①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辗转流离。②伶俜:飘零之意。第107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诗中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经历?请结合全诗描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战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人生路途艰难,忍受困苦;经过十年漂泊,总算勉强有了一处栖息之地。第108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诗歌一、二两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歌前两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从户外的梧桐到户内的蜡炬,又从户内到户外的角声和月色,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以动衬静。借幕府的清秋寂寞萧条的景象,表达人生的孤苦悲凉。第109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6.(2011·琼海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谒金门李好古【注】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注】李好古,南宋词人。第110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借燕子无法找到旧巢,表现了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社会现实。第111页,课件共15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意思是如果东风能把敌人吹走,那就把东风封为万户侯。表达了作者渴望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