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报告 梵净山野外实习报告_第1页
野外实习报告 梵净山野外实习报告_第2页
野外实习报告 梵净山野外实习报告_第3页
野外实习报告 梵净山野外实习报告_第4页
野外实习报告 梵净山野外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梵净山野外实习报告——毕节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生物专业梵净山野外实习报告一、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我们班展开了为期10天的野外实习,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课一个理性的认识。而研究型动物野外实习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仅在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同时也为我们以后走上教育岗位更好的胜任教学。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生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野外采集标本,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采集到各种昆虫和脊椎动物标本许多种,并学会自己处理和制作采集到的动物标本,完成了野外实习的任务,也是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二.目地1、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2、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3、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4、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三.时间实习日程安排5.24早8点从学校出发路线:毕节——遵义——思南——印江(到印江有晚8点了)5.259点出发路线:印江——朗溪——会水——永义——梵净山西门——团龙村——护国寺——棉絮岭(回去的路上观察紫薇王,据说有1360岁)晚8点去印江公路边小溪,水田抓蛙,留一对人在旅馆整理早上抓到的标本,我在采集队。5.269点出发路线:印江——朗溪——会水——木黄(木黄镇,木黄河)5.279点出发路线:印江——江口——梵净山南门——黑湾河5.289点出发地点:叉西河,分两队,由于水陆生境差异很大,兵分两路,一队上山,另一队下河,我在下河队。5.297点集合,7:30开始爬梵净山5.309点出发路线:梵净山南门——太平乡(娃娃鱼养殖基地)——铜仁5.319点出发路线:铜仁学院(在学院停留至2:30)——羊场坝(卡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试验点)——学校四.实习地点——梵净山梵净山,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西面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567平方公里。动物种类的多样,梵净山区拥有东洋界的华中、华南和西南三个区系成分的动物。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已初步记录在案的动物有800多种,其中兽类8目23科68种,占全国种类数的13.6%,鸟类16目39科191种,占全国的6.2%;爬行类3目9科41种,占全国的10.9%;两栖类2目8科34种,占全国的12.2%;鱼类4目9科48种,陆栖寡毛类2科21种;昆虫18目,目前已知400多种,尚有不断的新属新种报道。除此之外,梵净山尚有众多低等动物、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研究还未涉及。五.实习人员以及指导老师毕节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08级生物本科班全体同学(有一个因脚被烫伤未去)指导老师:梁琴,葛传龙,赵海涛,王延斌六.实习类容我们实习的内容总的大至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无脊椎动物的观察、无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二是脊椎动物标本的观察、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1、主要动物类群的分类特征观察(昆虫、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a.实习几天所观察到的鸟类:大山雀Parusmajor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池鹭Ardeola鹳形目鹭科池鹭属朱雀C.erythrinus雀形目雀科金翅属白颊噪鹛Garrulaxsannio鹟科噪鹛属黑卷尾Dicrurusmacrocercus雀形目卷尾科红咀蓝鹊Dorvuserythrohynckboddaert雀形目鸦科鹊鸲Copsychussaularis雀形目鸫科灰背燕尾Slaty-backedForktail雀形目鹟科燕尾属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鸡形目雉科锦鸡属白鹭LittleEgret鹳形目鹭科白鹭属牛背鹭Bubulcusibis鹳形目鹭科牛背鹭属绿鹦咀鹎Spizixossemitorques雀形目鹎科鹦嘴鹎属白鹡鸰Motacillaalba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黑背燕尾immaculatus雀形目鸫科燕尾属红尾水鸲Rhyacornisfuliginosus雀形目鸫科水鸲属仙鹟Cyornisbanyumas雀形目鹟科仙鹟属普通秧鸡Rallusaquaticus鹤形目秧鸡科秧鸡属山椒鸟minivet山椒鸟属鹃鵙科山麻雀Passerrutilans雀形目文鸟科麻雀属大杜鹃C.canorus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b.我们在梵净山脚下的标本馆看到的动物: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大灵猫Viverrazibetha云豹Neofelisnebulosa野猪Susscrafa尖吻腹agkistrodonacutus毛冠鹿Elaphoduscephalophus;tufteddeer豹猫atraen果子狸Pagurna(aruatataivanea)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王锦蛇Elaphecarinata黑眉锦蛇Elaphetaeniurus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brelichi苍鹰AccipitergentilesLinnaeus雀鹰Accipiternisus黑熊Selenarthibetanusi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undulates鹦形目鹦鹉科c.我们在铜仁学院看到的标本参观铜仁学院生化标本室的物种种名拉丁名属名科名紫灰锦蛇ElapheporphyraceaElaphe黄颔蛇科赤链蛇Dinodonrufozonatum(Cantor链蛇属游蛇科翠青蛇eurypholismajor翠青蛇属黄颌蛇科华游蛇Sinonatrixpercarinata华游蛇属游蛇科烙铁头mangshanensis莽山烙铁头属蝰蛇科环纹游蛇S.aequifasciata华游蛇属游蛇科松在蛇蛇目黑线乌梢蛇蛇目游蛇科虎斑颈槽蛇蛇目黑眉锦蛇Elaphetaeniurus蛇目游蛇科尖吻蝮Deinagkistrodonacutus蛇目乌梢蛇Zoacysdbamnades蛇目游蛇科双团棘胸蛙P.(P.)yunnanensic棘蛙属蛙亚科大树蛙R.dennysi树蛙属树蛙科棘侧蛙P.(P.)shinis棘蛙属蛙亚科花臭蛙O.schmackeri臭蛙属蛙亚科斑腿沼树蛙Polypedatesleucomystax树蛙属树蛙科华南湍蛙湍蛙属湍蛙亚科棘胸蛙P.(P.)spinosa棘蛙属蛙亚科棘腹蛙P.(P.)boulengeri棘蛙属蛙亚科泽蛙Ranalimnocharis蛙科泽陆蛙F.limnocharis陆蛙属蛙亚科小弧斑姬蛙M.butleri姬蛙属姬蛙科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taHallowell蛙科蛙属镇海林蛙R.zhenhaiensis林蛙属蛙亚科沼蛙Gvnther`sfrog无尾目蛙科蛙属华西雨蛙H,a雨蛙属雨蛙科中华蟾蜍B.g蟾蜍属蟾蜍科家鸽Columbalivia金腰燕Hirundodaurica燕科燕属乌鸦C.corone雀形目鸦科鸦属麻雀:Passermontanus鸦科鸦属大山雀Parusmajor山雀科山雀属苍鹰Accipitergentilis隼形目鹰科鹰属2、动物标本采集(昆虫、鱼类、爬行类、哺乳动物)A、野生昆虫的采集a、常用的工具和药品:采集网:浅色尼龙纱制成的捕网,轻便而通风,适于采集飞行或水生的昆虫,还可根据昆虫的大小选择不同网目的网。白布制成的扫网,致密而耐用,适于采集草丛或灌木丛中的昆虫。毒瓶:用于迅速毒杀昆虫。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大小的密闭玻璃瓶。采集之前放进带适量乙醚的滤纸,用时揭开瓶盖后要迅速放进昆虫然后盖紧瓶盖,尽量避免多接触。其他:三角纸袋、镊子、剪刀等。b、采集方法:为了能够捕捉更多的昆虫,在采集之前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由于大部分昆虫具有保护色和拟态,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并利用昆虫不同的习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采集。常用的昆虫采集和处理有以下方法:鳞翅目昆虫:包括蝶类和蛾类。蝶类采集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旁,或花草繁茂的地方,可直接用网捕。由于蝶蛾类体表具大量鳞片,应立即处死以免鳞片脱落(注意不要用手触及其翅)。通常采用掐其胸部处死的方法,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袋中。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如甲虫和蝽蟓类。它们通常停留在寄主植物上,行动较慢,受到惊扰时常假死落入地面的枯草中难以寻找。利用这一习性,可将捕网至于虫体的下方,突然震动其附着的枝条,使其假死时恰好落入捕网内。亦可以直接用镊子夹取。由于甲虫和蝽蟓体避较硬,需在毒瓶中放置较长时间才能熏死,而且不能和身体柔软的昆虫放在同一毒瓶中。有些水生种类可直接用网捕。双翅目昆虫:如蚁、蝇等一对翅的昆虫。由于该目昆虫体表的刚毛和刺等为重要的分类依据,有些种类身体小且柔软或足细长,因此必须用较小的毒瓶单独毒杀。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蚱蜢和蟋蟀等。它们通常栖息在草地上,多数善跳跃,可用扫网。直翅目的昆虫需要较长毒杀时间。膜翅目昆虫:包括各种蜂类和蚂蚁。一般用网捕。中、大型具蛰刺的蜂类捕入昆虫网后,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以免蛰伤。小型的蜂类应单独放在较小的毒瓶中。微小的昆虫,如小蜂类,蚊类、蚜类和跳虫等可直接放入盛有70%酒精的微型指管中保存。B、水生、两栖类动物的采集、爬行类采集工具:水桶、铁钩、镊子、网采集方法:一些小鱼、小虾和海蟹等可徒手捉,两栖类的可以用手也可以用网,注意不要让蟹钳到手。蟹类和一些小型贝类和螺类在河边就可以捡到,采集时注意不要让螺类刮伤。处理方法:必须在短时间内对采集到的水生动物进行处理。螺类、蟹类先用乙醚一个一个的麻醉,然后再用酒精麻醉以防止腐烂。2.我们采集到的标本昆虫类蜻蜓目Odonata:蜻蜓豆娘螳螂目Mantodea:螳螂Mantisreligiosalinnaeus蜚蠊目Blattaria:蜚蠊直翅目Orthoptera:蝗虫同翅目Homoptera:蚱蝉CryptotympanaatrataFabricius双翅目Diptera:舍蝇MuscadomesticavivinaMacq半翅目Hemiptera:大臭蝽EurostusvalidusDallas鞘翅目Coleoptera:铜绿丽金龟AnomalcorpulentaMotsh白条银斑天牛鳞翅目Lepidoptera:菜粉蝶PierisrapaeLinneaus两栖类饰纹姬蛙Microhylaornata粗皮姬蛙Microhylabutleriboulenger小弧斑姬蛙MicrohylaheymonsiVogt华西雨蛙Hylaannectansannectans蜂斑林蛙RanachevrontaHuandYeChevron-spottedBrownFrog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DavidChineseBrown昭觉林蛙Ranachaochiaoensis镇海林蛙RanazhenhaiensisYe,FeiandMatsuiZhenhaiBrownFrog沼水蛙Hylarana(Hylarana)guentheri(boulenger)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nigromaculata泽陆蛙Fejervaryalimnocharis(Gravenhorst)TerrestrialFrog斑腿树蛙Rhacophorusmegacephalus(Hallowell)大树蛙RhacophorusdennysiBlanfordLargeTreeFrog龙胜臭蛙Odorranalungshengensis竹叶臭蛙Odorranaversabilis花臭蛙Odorranaschmackeri(Boettger)PiebaldOdorousFrog中华蟾蜍华西亚种bufogargarizansandrewsiSchmidtWestChinaToad爬行类环纹游蛇S.aequifasciata华游蛇属游蛇科紫灰锦蛇ElapheporphyraceaElaphe黄颔蛇科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蜥蜴科草蜥属钩盲蛇Ramphotyphlopsbraminus蛇亚目盲蛇科鱼类黄鳝Monopterusalbus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马口鱼Opsariichthysbidens鲤形目鲤科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鲍亚科麦穗鱼属哺乳类猪獾Arctonyxcollaris鼬科猪獾属各种动物的特征:1:饰纹姬蛙:

头长宽几相等,吻长而尖圆,吻棱不显;鼻孔近吻端,颊区斜达颌缘;松果体不显;眼小;鼓膜不显,颞褶明显,无犁骨齿;舌卵圆无缺刻。前肢细弱;指端圆;皮肤较光滑,背部有分散的小疣粒;由眼后方至胯部前方,有斜长排列的大长疣。生活时背面为灰棕色或土灰色,有对称的深棕色斜花纹,头及体两侧沿吻棱、眼后方及胯部有若断若续的黑色线纹,其下方有深色小斑点;背面界于深棕色斜纹之间另有若干与其平行斜置的细浅色线纹。四肢背面有横纹;腹面一般为白色,无斑纹。蝌蚪头背平扁;口位于吻端,无唇齿和角质颌,口缘成为马蹄形皱;出水孔位于腹后中间;尾鳍发达,下尾鳍宽于上尾鳍,尾末端尖细。生活时体呈草绿色,略透明,尾鳍色淡,尾末端无色。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香港。2.粗皮姬蛙:体形较小,雄蛙体长约22毫米,雌蛙体长23毫米左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尖圆,吻棱不显;鼓膜不显。指、趾端具吸盘和纵沟。皮肤粗糙,密布疣粒。体背灰色或灰棕色,具镶有黄边的黑褐色大斑;胸腹部和四肢腹面白色。四肢背面具深褐色横斑。国内分布在南部各省,栖息在海拔500-1200米的稻田、水沟、水坑等处,以多种昆虫及其幼虫为食,有益于农、林业。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香港。3.小弧斑姬蛙:形态特征:体形较小,略呈三角形。雄蛙体长约20毫米,雌蛙体长23毫米左右。头小,宽略大于长;吻长,先端钝尖;眼小;鼓膜不显。指、趾端均具吸盘和纵沟。皮肤较光滑,散有小痣粒。体背和四肢背面粉灰色、浅绿色或浅褐色,中央有1条浅黄色细纹;咽部和四肢腹面有褐色斑纹,腹部白色。雄蛙有单咽下外声囊。繁殖期5-8月。

分布:国内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栖息在山区稻田、水坑、沼泽

4.华西雨蛙体形较小,体长在3~4厘米。通体背部绿色,腹部白色和乳白色,在身体两侧有黑色斑点,以靠近后部时较多。雄蛙有单咽下外声囊,在繁殖季节夜间鸣叫,体虽小,而叫声常可传得很远。栖息于稻田或水塘边,有时在路边或草较少的地方也易发现。5.中国林蛙是欧洲林蛙的中国亚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西伯利亚、朝鲜也有分布。各地区个体变异较大。头体和四肢较细长,行动敏捷,跳跃力强,鼓膜部有三角形黑褐色斑。体背多为土黄色,一般在疣上散有深色斑。背侧褶在鼓膜上方向外侧弯曲。以陆栖为主,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以多种昆虫为食。食物主要为鞘翅类昆虫,亦有少数的蜘蛛类动物。哈士蟆可算世界上吃得最快的动物,它的一分钟要咀嚼4000多次。6.昭觉林蛙体中等大小,雄蛙体长56mm,雌蛙59mm。蝌蚪体全长52mm,头体长为18mm,尾长34mm,后肢芽18mm。栖息于海拔1150-3340m的山岭地带近水域的草间或树林内。分布于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江西。3-8月为产卵季节,卵径1.7-1.9mm。7.沼水蛙别名沼蛙。体形较大,体长71毫米左右。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尖圆,鼓膜大而圆。皮肤光滑,具背侧褶。口角后有2个相连的颌腺。两背侧褶间棕褐色,体侧色浅,具不规则黑斑;后肢背面有深色横纹或不规则斑。国内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和广西,栖息在海拔500-1100米的稻田、池塘和水坑,以多种昆虫为食。因食害虫,对稻田有益。8.黑斑侧褶蛙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窄,鼓膜大;犁骨齿两小团;舌大;皮肤较光滑,有数条长短不一的肤棱;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为黄绿或深绿或带棕灰色,其上散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9.泽陆蛙吻端钝尖,鼓膜明显;背部皮肤有数行长短不一的纵肤褶,褶间、体侧及后肢背面有小疣粒;指、趾端钝尖;胫跗关节前达肩部或眼部后方;背面一般为灰橄榄色或深灰色,杂有深色斑纹,上下唇缘有深色纵纹。生活于平原、丘陵和2000米以下山区的稻田、沼泽、水塘、水沟等静水域或其附近的旱地草丛。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西藏、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香港。10.斑腿树蛙树蛙科,雌蛙体长约61毫米,雄者约45毫米。体扁平。头长宽相等或长大于宽;口阔,吻略尖圆,吻棱明显;鼻孔近于吻端,眼大,凸出。眼径与吻等长,眼间距大子鼻间距:鼓膜显著。皮肤平滑,背面有极细微的痣;腹面满布颗粒状扁平疣,颞褶平直而较长,达肩后方。体色变异甚大,常随栖息的环境而异,一般背面为浅棕色,上面有黑色或黑棕色斑纹,成纵条状、"X"形或黑点状;四肢背面有黑色或暗绿色横纹,或成斑点状;肛门附近及腿后方有黄、紫、棕及乳白色交织成的网状斑纹。腹面乳白色。前肢长,指端均有吸盘及横沟,指间无蹼,指侧均有缘膜,关节下瘤发达。后肢细长,胫长约为体长之半,足短于胫;趾吸盘小于指吸盘,趾间有蹼。关节下瘤与内跖突小而明显,无外跖突。雄蛀有单咽下内声囊,前肢第一指基部有明显的乳白色婚垫。多栖于草丛中,玉米地或稻田内,有时在竹上或其他植物上。分布四川、江苏、浙江、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11.竹叶臭蛙雌性体长77mm左右,雄性略小。栖息于海拔350-1260mm的山区溪流或瀑布附近。常伏于溪边长满苔藓的岩石上,形似枯竹叶。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在贵州三月间产卵,在海南5月产卵,卵乳白色,卵径3-3.5mm.12.花臭蛙无尾目、蛙科、蛙属两栖动物,中国的特有物种。鼓膜大,体侧无背侧褶,指、趾具吸盘,背面为绿色,间以棕褐色或褐黑色大斑点,多近圆形并镶以浅色边。雌蛙显著大于雄蛙。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区,多见于较开阔的山溪及附近潮湿处。13.中华大蟾蜍形态描述:体粗壮,长约10厘米以上,雄者较小。全体皮肤极粗糙,除头顶较平滑外,其余部分,均满布大小不同的圆形瘰疣。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显著。口内无锄骨齿,上下颌亦无齿。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眼大而凸出,后方有圆形的鼓膜。头顶部两侧各有大而长的耳后腺。躯体短而宽。在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的黑色纵斑;腹面不光滑,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的细花斑。前肢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掌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趾侧有缘膜,蹼尚发达,内跖突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雄性前肢内侧3指有黑婚垫,无声囊。体长79-120毫米。

生态环境:穴居在泥土中,或栖于石下及草间;栖居草丛、石下或土洞中,黄昏爬出捕食。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卵在管状胶质的卵带内交错排成四行。卵带缠绕在水草上,每只产卵2000-8000粒。

地理分布: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年省区。国外分布在俄罗斯、朝鲜。分布广泛,而且在不同海拔的各种生境中数量很多。14.环纹游蛇环纹华游蛇大者全长约1米。背面棕黄或灰绿色;有棕黑色或黑色环纹,在体部17~21条,在尾部10~13条;腹面黄白色或灰白色。上唇鳞9,第五入眼,有时被眼下鳞隔开;颊鳞1;眼前鳞1或2;眼后鳞3,个别2或4;眼下鳞缺,个别2或1;中段背鳞19行;腹鳞140~150;肛鳞二枚;尾下鳞68~78对。15.紫灰锦蛇全长80-90公分。头颈部同粗,鳞片平滑。一般以红色或红褐色为底色,在头背中央眼睛及两眼后方等位置共有3条黑色纵向条纹。躯体背中线两侧亦具有2条黑色直纹,以及另有9-17条外镶黑边的褐色横纹与上述3条黑纹相互交错。16.蜻蜓成虫有两对等长的窄而透明的翅,脉序网状,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足接近头部(以便于捕食)。腹部细长。复眼突出,触角小而不明显。成虫的构造虽颇一致,但大小差别悬殊,翅展从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17豆娘豆娘(Caenagrion)属于昆虫纲,蜻蜓目,束翅亚目科。体形娇小,休息时翅束于背上方。我国常见的有大和小。细长且软弱的飞行昆虫,类似小型的蜻蜓。.18.螳螂螳螂(mantis)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19.蜚蠊蜚蠊成虫椭圆形,背腹扁平,体长者可达100mm,小者仅2mm,一般为10~30mm,体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因种而异,体表具油亮光泽。头部:小且向下弯曲,活动自如,y字形头盖缝明显,大部分为前胸覆盖。复眼大,围绕触角基部;有单眼2个。触角细长呈鞭状,可达100余节。口器为咀嚼式。胸部:前胸发达,背板椭圆形或略呈圆形,有的种类表面具有斑纹;中、后胸较小,不能明显区分。前翅革质,左翅在上,右翅在下,相互覆盖;后翅膜质。少数种类无翅。翅的有无和大小形状是蜚蠊分类依据之一。足粗大多毛,基节扁平而阔大,几乎覆盖腹板全部,适于疾走。腹部:扁阔,分为10节。第6、7节背面有臭腺开口;第10节背板上着生1对分节的尾须。尾须的节数、长短及形状亦为分类的依据。雄虫的最末腹板着生1对腹刺,雌虫无腹刺,据此可分别雌雄。雌虫的最末腹板为分叶状构造,具有夹持卵鞘的作用。20.蝗虫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植食性。大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灾害。幼虫能跳跃,成虫可以飞行。大多以植物为食物。不过,蝗虫是蚂蚱的进化,蚂蚱只有褐色和绿色的,蝗虫却是褐色的。21.蚱蝉黑蚱,雄虫体长而宽大,长4.4~4.8厘米,翅展12.5厘米,雌虫稍短;黑色,有光泽。头部横宽,中央向下凹陷,颜面顶端及侧缘淡黄褐色。复眼1对,大而横宽,呈淡黄褐色;单眼3个,位于复眼中央,排列呈三角形。触角短小,位于复眼前方。前胸背板两侧边缘略扩大,中胸背板有2个隐约的中央线状淡赤褐色的锥形斑。翅2对,透明有反光,翅脉显明,前缘淡黄褐色,翅基室1/3为黑色,亚前缘室呈黑色,并有一淡黄褐色斑点。后翅基部2/5为黑色。雄虫具鸣器,雌虫则无。足3对,淡黄褐色,腿节上的条纹、胫节基部及端部均黑色。腹部各节黑色,末端略尖,呈钝角。雄虫腹盖发达,不及腹部的一半,外缘呈弧形隆起;腹盖的外缘与后缘、各腹节的后缘以及分布在腹面分散的点,均为淡黄褐色。雌虫腹盖不发达,产卵器显著。生活史长,一个世代要经12~13年。若虫进入土内,吸取树根汁液,经几次蜕皮羽化为成虫。成虫多栖于柳、插、枫杨及苹果、梨、桃、杏等阔叶树木上。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22.舍蝇舍蝇体长5.0~8.0毫米,密生短毛,灰黑色,胸背有斑纹,无金属光泽。头呈半球形,前下方为舐吸式口器。复眼大,单眼3个。头部正中有1对具有芒的短触角,上有许多感受器,嗅觉极为灵敏,能从较远处很快地飞到喜食的腐烂鱼肉、粪便和垃圾处。仅有1对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飞行能力极强,速度很快。幼虫白色,无头无足。蛹为围蛹,外有蛹壳,由3龄幼虫的表皮硬化而成。舍蝇与家蝇极相似,区别在于雄性额宽约为眼宽的1/4左右,头顶单眼三角和眼缘间的距离只有单眼三角横径的1/2或更狭,后头上部凸出不及前者明显,腹部色彩较前者更明显23.大臭蝽成虫体长25-34毫米,体宽11.5-17毫米。椭圆形,大型。酱褐色,具金属光泽。头和前胸背板前半、小盾片两侧及侧接缘大部均位近绿色,小盾片上有较强的皱纹。侧接缘各节最基部淡褐色。腹下近绿色或紫铜色。触角基部3节黑。足同体色。第1腹节背面近前椽处有对发音器,梨形,由硬骨片与相连接的膜组成,通过鼓膜振动能发出"叽、叽"的声音,用来驱敌和寻偶。24.铜绿丽金龟体长1.5厘米左右.有趋光性,喜欢晚间出来活动。前胸背板前缘明显凹入,侧缘黄色。鞘翅上有栗色反光,头、胸的腹面暗黄褐色。腿节黄色,胫节与跗节深褐色带紫红色光泽,前足胫节外侧有两齿,中、后足胫节外侧生有两排小齿。25.菜粉蝶属于昆虫纲鳞翅目粉蝶科,是一种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的普通蝴蝶。成虫身体长15-20毫米,头、胸、背部为灰黑色,腹部白色。翼展45-55毫米,翅膀上面为白色,下面为淡黄色,前翅顶角和翅基为灰黑色,翅膀表面呈被粉状。雌蝶前翅上有两个黑斑,雄蝶只有一个。26.北草蜥体细;吻端稍钝,吻长约与眼、耳间间距等长;外鼻孔位于鼻鳞、后鼻鳞于第一枚上居鳞之间;耳孔大。几于眼径等长。四肢较发达,贴体相向时彼此达对方掌部,鼠蹼窝一对。头顶具对称排列的大鳞,背部起棱大鳞排成纵行,腹部大鳞近方形。尾易自截。体背绿褐色,腹面灰白色,体侧下方绿色。体细长,约50-60毫米,尾为体长的两倍以上。27.钩盲蛇钩盲蛇体型细小幼长,平均体长约只有6至17厘米。它们的头部与尾巴两端外表是一样的,身体上也没有明显较为幼细的颈部,双眼已经退化成两颗小圆点。头部的鳞片非常细碎,而且与身体其它部位的鳞片大小相同,而尾巴末端则有一枚很细小的尖鳞。成年的钩盲蛇身体呈亮灰色或紫色。钩盲蛇的细小眼睛上盖有一片透明薄膜,显示其双眼已经失去视能。它们的眼睛并不能构成影像,不过仍有一定的感光能力。28.黄鳝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约15种细长鳗形鱼类的统称。我国分布两种,一种即为常见的黄鳝,还有一种为山黄鳝(Monopteruscucha(Hamilton))目前只在云南陇川县有分布,国内其他地区没有分布。与鳗鲡目(Anguilliformes)无亲缘关系,而与鲈形目(Perciformes)近缘。产于热带淡水或咸淡水水域。体长约20.70公分(8.28吋),无鳞或具很小鳞片,背、臀鳍很低且绕过尾端相连续,鳃通常仅于喉部有一外鳃孔。一些种类的鳃本身很小,依靠通过喉部或肠的黏膜吸入的氧进行呼吸。在东方是有价值的食用鱼类,往往蓄养于池塘或稻田中。29.马口鱼一种生活的溪流中的小型鱼类。体延长,侧扁,银灰带红色,具蓝色横纹。口大,上下颌边缘凹凸。雄鱼臀鳍鳍条延长,生殖季节色泽鲜艳。头后隆起,尾柄较细,腹部圆。头大且圆。吻短,稍宽,端部略尖,口裂宽大,端位,向下倾斜,上颌骨向后延伸超过眼中部垂直线下方,下颌前端有1不显著的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吻合。上颔两侧边缘各有一个缺口,正好为下颔的突出物所嵌,形似马口,故名“马口鱼”。口角具1对短须。眼较小。鳞细密,侧线在胸鳍上方显著下弯,沿体侧下部向后延伸,于臀鳍之后逐渐回升到尾柄中部。背鳍短小,起点位于体中央稍后,且后于腹鳍起点;胸鳍长;腹鳍短小;臀鳍发达,可伸达尾鳍基;尾鳍深叉。背部灰褐色,腹部灰白,体中轴有蓝黑色纵纹,生殖期雄鱼头下侧、胸腹鳍及腹部均呈橙红色。雄鱼的头部,胸鳍及臀鳍上均具有珠星,臀鳍第1~4根分枝鳍条特别延长;体色较为鲜艳。栖居于河川较上游的河段,喜生活在水流清澈、水温较低的水体中。即使在同一条河川中,甚少有与其相近的鱲属鱼类。游动敏捷,善跳跃,性贪食,甚至可由此改变体型而极度肥胖。为小型杂食性鱼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