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_第1页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_第2页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_第3页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_第4页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荷塘月色知识与技能目标

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3.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本文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文章的韵味。

2.理解关键语句,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宋代杨万里有一首诗,开头两句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下来的两句是什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联想到有关描写荷塘或荷花的诗文?明确: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鲜艳夺目,美不胜收的画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写出了荷花那种自然的清纯美丽)周敦颐《爱莲说》里提到的“出淤泥而不染”。

说说有关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文?

明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勾起了人的思乡之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独自饮酒的寂寞与空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中的夜晚,有明月青松,流泉青石,闲静幽美,恬淡宜人。)

那么大家见过荷塘月色没有?那么让我们走近朱自清,一起来欣赏他笔下的荷塘月色。二、背景及作者介绍1、作者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对于他,大家应当记得他的四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毛泽东曾高度的赞扬朱自清“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实、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初中我们学过他的《背影》、《春》。代表作有散文与诗的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的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情文并茂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

2、关于《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现代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素为读者所喜爱,尤其是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以后,更为人所瞩目。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那么在《荷塘月色》里的朱自清是怎样的人,他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文章的呢?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五四”以后,革命斗争深入

,原来曾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阶层也发生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退、有的堕落、有的前进。朱自清不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过具体的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他先前曾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他还没能摆脱这种思想,又顾虑着“

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生活。”

作者只是想用超然尘世的中和主义来排遣解脱自己的不安和彷徨。本文可以说是朱自清付诸行动的艺术表现。

三、朗读课文:(生字词读音及意义)1、请一到两位同学起来朗读2、老师就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读音、语速等点评,教师范读。3、播放录音,全班齐读。读音:蓊(

脉脉(

媛(

棹(

词义:翁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田田:形容莲叶相接的样子。

脉脉:含情相视的样子。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四、整体把握课文:(理清作者的行踪和思绪,揣摩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1、找出本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本文的写作线索:明线:带上门,出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回忆江南旧俗——回家暗线:心中颇不宁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平静3、根据文章的写作线索分层:(1)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作者的心境,交待独有荷塘的时间、地点、缘由。(2)第二部分:(2—3段)写路上的感受(3)第三部分:(4—6段)写荷塘月色。(4)第四部分(7—8)联想江南采莲

五、课文分析:第一段: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颇不宁静”的原因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2、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如果省略了“渐渐”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渐渐”写出了时间流动和空间转移的缓慢,与环境的宁静和心境的颇不宁静相适应,如果省略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动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宁静中的颇不宁静3、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掩”——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一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

4、在本自然段中,作者所处的环境是由哪几个空间立体地构成的?析:院子、夜空、墙外、屋里、门外5、在本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了叠词,有何作用?——日日、渐渐、迷迷糊糊、悄悄;本文使用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叠词一般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

六、第二段:1、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曲折、幽僻、寂寞”三种情景前后有何联系?析:曲折引出幽僻,幽僻引出寂寞。2、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用了哪些叠词?——蓊蓊郁郁(写出了夜色的浓重)、阴森森、淡淡;景物的色调是怎样的?——淡淡;流露了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哀愁。(淡淡的月光与淡淡的哀愁相一致)3、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联系上下文,理解“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现在的自己又是怎样的?——平常的自己是苦闷、彷徨、想逃避又难以超然;现在的自己是自由的人。4、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妙处”和“受用”两个词,可以表明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从淡淡的哀愁到淡淡的喜悦。也表明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想摆脱现实却又无法摆脱的矛盾心理。5、本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在上下文的联系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七、第三段: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本体:叶子;喻体:亭亭的舞女的裙;舞女的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田田”与“层层”是对前面哪个词的具体解释?为什么?——曲曲折折;“田田”描其连绵不绝,“层层”描其高低有序。3、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本体:白花;喻体: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相似处: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点缀着”的,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似;荷花是“袅娜”、“羞涩”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处运用了“通感”的写景方法,试述什么是“通感”?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有何相似?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感觉的转移”。相似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作用:用“歌声”比“荷香”真切、新奇。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启迪读者更加深远地想象和联想。5、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写出的流水的什么特点?——无声、含蓄

八、第四段: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表达效果?——“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浮”表达效果?——“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3、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句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是从哪两种感觉的互相转移?——本体:月色;喻体:名曲;相似点:和谐;是视觉与听觉的互换。

九、第五段:1、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描写出树的哪些特点?——连绵成片、高低错落,层次分明。2、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2、作者是怎样由景写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变化?——由路灯光联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会联想到人的心,一想到个人,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自然会惊扰了荷塘和作者内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终于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作者的心绪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

3、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呢?——“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

4、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感染“可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依然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十、第六段: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2、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3、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十一、写作艺术分析:

1、情景交融(1)景物描写。

标题“荷塘月色”规定了作品的全境,既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这一规定体现了塘中风物的总体特征。

文章通过景物描写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也颇具特色。在荷塘上,月光是“淡淡的、静静的”,云也是淡淡的,荷香、叶子、花的总体特点都是朦胧的,这正与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这种心境合拍,表现出作者忧郁、哀伤的心情。

景物描写的艺术水平:

A、通过绘形绘影绘声绘色的细致描写,传达出对荷塘景色的视听感受。例如,描绘荷花“袅娜的开着”和“羞涩的打着朵儿”,写出了荷花盛开于待放的两种美妙形态。

B、所见与想象相结合,扩大了描写的范围,适应了抒情的需要。例如对荷波的描写。

C、动静结合的描写。如“像亭亭舞女的裙”,“如刚出浴的美人”。

(2)情感的抒发

找一位同学回答作者感情变化的脉络。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郁闷)──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开朗)──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重新陷入郁闷)──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又引出新的郁闷)

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来突出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3)情景交融

景语既情语,,文章对景物的描写,不仅仅只是描写,还有作者的感情。例如通过蝉声的热闹来衬托出自己的哀愁。

2、语言的咀嚼

(1)作者精心选用恰当的词语,创造生动的意境。

A、动词的选用。具体表现在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又如第三段“背着手踱着”中的“踱”,与“慢步”的意思接近,“慢步只能表现”动作的速度,“踱”既能表现动作又能表现作者心情,这与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