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演示文稿_第1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演示文稿_第2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演示文稿_第3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演示文稿_第4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第一节:生态学理论一、农业生态系统二、农业生态物质循环三、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理论当前第2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一、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当前第3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当前第4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自然生态系统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示意图当前第5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单向流动,是驱动一切生命活动的齿轮。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主要指生物为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沿着食物链在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传递,最终归还给环境。信息传递。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生物遗传信息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传递。当前第6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结构消费者(动物)生产者(植物)分解者(微生物)能量流物质流气候物理环境对有机体影响有机体对物理环境影响生物群落物理环境生态系统当前第7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

土壤植物(即出生产)太阳能降水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能量损失分解还原者太阳能降水土壤植物(作物、杂草)人类动物、家禽害虫肥料排灌水耕作农药育种饲养农业技术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物系统环境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当前第8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农业生态系统基本功能能量流。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传递以外,人类还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风力、水力、人力、畜力为动力形成农机、农药、化肥、灌溉、栽培、加工运输等形式。物质流。天然和人工合成化合物在生物系统中的流转。信息流。不但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信息流以外,还利用社会信息网络(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报刊等)高效传递信息。价值流。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加入是依赖于人类活动的,加入人类生产活动后就产生了价值。当前第9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二、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物质循环基本概念和类型物资循环中的库与流物质流动特征生态系统内能流域物流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当前第10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概念: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自然动力和生命动力的作用下,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权,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流动和循环,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那些对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各种元素和无机物的运动统称为营养物质循环。

当前第11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与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在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成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时间长、范围广,是一种闭合时循环。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生物小循环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当前第12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碳循环模型示意图大气土壤岩石江河海洋陆地动物陆地植物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流入流出同化同化工业废水淋溶流入废渣废水沉淀风化当前第13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地质大循环过程示意图玄武岩(熔岩)玄武岩(侵入岩)溶浆变成岩地表岩石沉积岩土壤、沉淀物风化腐蚀过程侵蚀埋存固体化溶化过程溶浆升起抬升暴露当前第14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生物小循环示意图消费者食物基础可利用的营养物质腐屑储存分解者当前第15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气象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储藏在大气圈和水圈中的元素通过大气进行弥漫,很短时间内被植物物所利用,然后生物在转化过程中释放的物质再经过大气和降雨回到大海和大气。沉积型循环储藏在地下的元素经过风化或者开采冶炼释放出来为植物吸收,参与生命物质的形成。沿着食物链转移分解释放,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大部分以溶液或沉积物状态随流水进入江河,汇入大海,经过沉降,淀积变成岩石当前第16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物质循环的库与流库: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称为库。可分为植物库、动物库、大气库、土壤库、水体库。流:物质在库与库之间转移运动状态成为流。系统中的能流、物流、信息流是生态系统各个组分联系起来,并使系统与外界环境联系起来。意义:没有库,环境资源不能被吸收,固定和转化。没有流,库与库之间不能联系,沟通,物质循环就可能短路,生命无法维持,生态系统必将瓦解。当前第17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物流的特征生物量与现存量在某一特定的观察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生物量。又称为现存量。生产量是现存量与减少量之和。要提高现存量,关键是要增加生产量和降低减小量周转率与周转期周转率是指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某一组分中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流出或流入的量站库存总量的份额。周转期是周转率的倒数,表示该物质全部更换需要的时间。循环效率循环物质站在那个输入物质的比例称为循环效率。循环效率越高,表明有机体机能越强。当前第18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生态系统内能流与物流的关系能流失单向流动,并且在转化过程中逐渐衰变,有效能的数量逐级减少,最终趋向全部转化为低效热能,离开生态系统。某些能流可以反馈一次。物流是往复循环,不只能被利用一次,而是重复利用,物流在流动过程中只会改变形态而不会消灭,可以在系统内永恒地循环。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可以干预和调节,但是忽视了生态系统固有的自我调节能力,就有可能有意的服反馈机制削弱或破坏,导致系统发展失控而产生恶果。当前第19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化循环养分循环与平衡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环境问题当前第20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生物地化循环碳循环。碳是生命有机体的基础物质。陆地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CO2转化为有机碳,转移到土壤,被细菌分解后为植物所吸收,成为生物体。剩余的碳排放到大气中。水循环。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生物体中占到70%。水溶解各种物质和营养补充进生物体中。海洋被蒸发,输入内陆遇冷凝下降到陆地形成径流,再流入大海。氮、磷、钾循环。氮磷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基本营养物质。通过太阳辐射、生物分解等各种方法把大气中的氮磷钾转移到土壤中,再通过水溶解被植物吸收。当前第21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养分循环与平衡农业生态系统通过输出农产品到市场,再从市场返回煤炭、石油、种子、化肥等物质。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一个开放性的循环系统,如果输出大于输入,农业系统就会退化,如果输出物质小于输入,农业生态系统才能改善。有机质是各种营养物质的载体。有机质来源于作物残体和牲畜粪便。必须增加系统中的有机质。燃烧作物秸秆是一种浪费。沼气、秸秆还田是增加有机体及营养平衡的重要措施。就地加工,提高物质的归还率。不同的农作物生长对作物的营养需求和归还率不同,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提高营养成分的效能。当前第22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环境问题化肥、农药中除氮磷钾有用元素外,还有大量的铬、汞、铅、硼等毒性物质。这些物质被植物吸收后对植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是有害的。化肥、农药施用过量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藻类植物,光合作用后消耗水体中的氧,引起农作物缺氧而死亡。化肥农药施用过量,会通过反硝化作用把NOx物质排放到大气,造成温室气体的增加。当前第23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食物链与食物网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路径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定律当前第24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日光能日光能是太阳放射出来的广谱电磁波组成。日光能进入大气层后,大部分转化为热能,温暖了地球。少部分被绿色植物吸收,参与到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与流动生物化学能生物化学能是储存在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潜在的能量。生物化学能一部分来自于日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固定在植物中的化学能,另一部分来自食物链转化导致物体和微生物体中的化学能。热能热能是一种广泛见于不同能量做功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最终所有的能量都散逸在环境中。当前第25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食物链与食物网捕食食物链海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草原:绿草—羚羊—老虎;农田:水稻—蝗虫—青蛙;农业:作物秸秆—牛—人腐食食物链死亡有机体或生物排泄物为能量来源,在微生物参与下,经腐烂分解还原为无机物并从中取得能量的食物。秸秆粪便生产沼气和肥料;棉籽壳、稻草培育蘑菇。寄生食物链以活的动植物有机体为能量来源,以寄生方式生存的食物链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马—蛔虫

当前第26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网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互相交织在一起,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主,而同一种食物又往往被多种消费者取食。于是就形成了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互相联结成食物网。特点:食物网的稳定性远远大于食物链,因为当一种食物短缺时,其他食物链可以进行调节和补偿。作用:农业系统中,作物,林木、牧草、禽畜、鱼虾等生物如能保持较多种类和品种,就能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前第27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路径日光能绿色植物人工辅助能微生物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呼吸消耗第三条路径第一条路径第二条路径第四条路径排泄物死亡体排泄物死亡体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路径示意图当前第28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熵(entropy)与耗散结构生态金字塔定律林德曼效率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生产辅助能量当前第29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认为:能量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被传递,在不同的形式中被转化,但数量上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Q=⊿U+WQ-系统吸收的能量;⊿U-系统内能的变化W-系统对外所做的功日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与热能,在食物链中又被转化为动能、热能。当前第30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自然界所有的自发过程都是能量从际中转变为分散型衰变过程,而且是不可逆的过程。由于总有一些能量在转化过程中要变为不可利用的热能,所以任何能量的转化都不可能达到100%。生态系统中能量转化始于太阳辐射的一些列能量转化过程,只有少量的能量转化为在职物体活动物体的化学潜能,大部分已热能的形似消耗在维持动植物生命活动或微生物的分解过程中。这些散发的能量是一种毫无利用价值的能量形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不可逆的。当前第31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熵(entropy)与耗散结构系统从绝对零度无分子运动的最大有序状态向含热状态变化过程中每一度(温度变化)的热量(变化),即熵变化就是热量变化与绝对温度之比,在温度处于绝对零度时熵值为零。一切自发过程总是向熵值增加的方向进行。在自发过程中,熵值不断增加,孤立系统的不平衡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趋向平衡态——熵最大状态,使系统从有序走向无序。系统要保持有序状态,必须从外界吸取负熵。意义:生态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可以通过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不断交换,输入太阳能和辅助能,增加系统的负熵,使系统保持有序的状态和一定的稳定性。当前第32页\共有34页\编于星期日\19点生态金字塔定律生态金字塔原理由于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的衰减规律,使得每一个营养级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少于前一级营养级。当营养及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现存量和所含能量一般呈出基部宽,顶部尖的立体金字塔。一般由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