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盐代谢和体温调节-排泄系统讲义_第1页
水盐代谢和体温调节-排泄系统讲义_第2页
水盐代谢和体温调节-排泄系统讲义_第3页
水盐代谢和体温调节-排泄系统讲义_第4页
水盐代谢和体温调节-排泄系统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水盐代谢和体温调节

——排泄系统

在多变的环境中维持生物有机体的内稳态——适应

体温PH值

O2CO2

血糖一、体液调节——排泄和水盐平衡体液=细胞外液——体内细胞外的液体环境;

(一)排泄:生物有机体向体外排除代谢废物(CO2、NH3、尿素、尿酸和H2O)的过程。

1、转氨: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酮酸(主要是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而氨基酸因失去氨基而变成另一种酮酸(草酰乙酸);

2、脱氨:在肝脏,经转氨产生的谷氨酸经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脱氢而成α-酮戊二酸,并放出氨气(NH3)。转氨转氨酶脱氨(一)排泄3、氨的排除:

植物经转氨和脱氨后,氨一般被植物重新利用;动物则很少利用代谢产生的氨,氨对动物来说,是剧毒物质,必须尽快排除。水生动物代谢产生的氨一方面直接透过体表而溶于外界水中,另一方面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陆生动物主要以尿素(胎生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或尿酸结晶(卵生动物如软体动物、昆虫、爬行动物和鸟类)的形式通过排泄系统排除体外。尿素:溶于水,毒性小,随水而排;尿酸:以结晶的形式存在,利于胚胎在卵壳内发育而不至于中毒,也利于飞翔动物减轻体重。(二)水盐平衡体液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内环境,是物质运输的通路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体液的渗透压主要决定于体液中各种盐类(无机盐离子)的总浓度;体液的离子组成和渗透压的稳定,保证了生物有机体内环境的稳定。1、海洋动物的水盐代谢:(1)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体液一般与海水保持等渗,内外渗透压随细胞代谢物浓度的多少而随时调整。(2)海洋硬骨鱼维持低渗体液是通过如下三方面实现:

a.全身覆盖鳞片和粘液,减少水从体表渗出;

b.在鳃上有一些特化细胞,当不断饮入海水时,能主动排出高浓度的盐分;

c.含氮废物大多以NH3的形式从鳃排出,肾脏排尿量很少,失水也就很少。海洋动物的水盐代谢(3)海洋软骨鱼(如鲨鱼)通过把较小毒性的尿素尽量保存于血液中,使体液的渗透压稍高于海水,因而身体不存在失水问题。(4)靠海为生的鸟类、和爬行类是靠身体特殊的盐腺(位于眼窝和鼻孔之间)向体外泌盐。(5)海生哺乳动物(如鲸)其肾有排浓尿的能力,以适应对高蛋白和多盐的食性。2、淡水动物的水盐代谢淡水动物由于体液浓度高于环境水体,因此必须有阻止淡水大量渗入体内和体内盐分大量散失的机制,主要通过如下途径:

(1)体表鳞片和粘液有部分阻止水分从体表渗入;(2)与海水鱼相反,淡水鱼拒绝饮水,减少摄入;(3)肾脏大量排出高度稀释的尿液。(4)鳃上有能通过主动运输从水中吸收盐分的特化细胞。3、陆生动物的水盐代谢陆生动物的焦点是保水问题,主要靠饮水和节水来实现水盐平衡,从而适应较干旱的陆生环境。主要表现如下:(1)初步适应陆生环境的动物(如蚯蚓、蛙类),体表有一定的粘液,保持相对湿润,减少水分蒸发,同时有利于气体交换;(2)完全适应陆生环境的动物(如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体表被以角质化的死细胞,以几丁质、鳞、羽、毛等包裹,防止水分从体表蒸发。(3)由于排泄器官有水分重吸收功能,同时也回收盐分,排出的是较浓尿液,达到减少水分丧失。(4)鸟类以尿酸结晶排尿,以减少失水,减轻体重。(三)排泄和水盐平衡的器官(1)伸缩泡——原生动物执行水盐平衡的器官,兼排泄功能。(2)原肾管——扁形动物(如涡虫)的排泄器官,由一对纵贯身体的多分支的细管组成,管上有开口于身体表面的排泄孔;分支端部有深入组织、器官的火焰细胞,其中的纤毛摆动使原肾管中液体从排泄孔流出。(3)后肾管——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排泄器官,又称肾管。肾管的一端开口于体腔(肾口),收集体腔液中的尿素、氨等代谢废物;肾管周围分布毛细血管,回收肾管内的水分;肾管末端膨大暂存尿(回收水分后的体腔液);末端通到体表的排泄孔。(三)排泄和水盐平衡的器官(4)触角腺——虾、蟹等甲壳动物的排泄器官,由腺体、肾管、尿囊和排泄孔4部分构成,又称绿腺。(5)马氏管——昆虫的排泄器官。是由消化管的后部、中肠和后肠之间伸出很多细小的盲管。马氏管深入充满血液的体腔,收集代谢废物经后肠从肛门排出体外。(6)肾——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

皮质:肾小体、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肾单位

髓质:髓袢、集合小管

肾盂:与输尿管相连,与肾静脉和肾动脉并行出肾。二、体温调节温度是一种及其普遍的重要生态因子。温度直接影响有机体的体温,而有机体的体温又决定了生物体内酶的活性,从而决定新陈代谢过程的强度和特点、有机体的生长和发育速度、繁殖、行为、数量和分布。温度随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纬度、不同栖息环境、不同季节等条件而变化。动物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规律

一、对低温的适应:1、减少体壁的热传导,增加隔热性;

a、减少体表散热面积:

贝格曼规律:寒带——体大;热带——体小。

阿仑氏规律:寒带——身体突出部位较小;热带——身体突出部位较大。

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高温水域中多。因发育慢,成熟晚,个体大。

b、增加羽毛的质量和数量:换毛、换羽。

c、皮下脂肪隔热层增厚。极地水兽横切占58%。一、动物对低温的适应:2、增加代谢产热:

a.下临界温度低;b.下临界温度以下代谢率平缓。3、利用热逆流交换机制:4、局部异温:如银鸥在-10℃——6℃时,核温是38-41℃,而跗蟅只有6—13℃。5、冬眠:6、迁徙(回游):二、动物对高温的适应:1、在高温环境中,将恒温机制温度范围放宽。

如骆驼:有水时,日温差3度(36-38℃);无水时,日温差7度(34-41℃)。2、避开不利的高温条件,行为适应;如迁徙、夜行性等3、有机体发育一些特殊的结构和形成生理适应;如个体相对较小、驼峰、等;4、夏眠。《化妆品术语》起草情况汇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一、标准的立项和下达时间2006年卫生部政法司要求各标委会都要建立自己的术语标准。1ONE二、标准经费标准研制经费:3.8万三、标准的立项意义术语标准有利于行业间技术交流、提高标准一致性、消除贸易误差,作为标准体系中的基础标准,术语标准在各个领域的标准体系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加快,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在此情形下,化妆品术语标准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四、标准的制订原则1.合法性遵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中关于化妆品的定义。2.协调性直接引用或修改采用的方式,与相关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相协调。3.科学性对于没有国标或定义不统一的术语,在定义时体现科学性的原则。4.实用性在标准体系中出现频率较高,与行业联系较紧密的术语优先选用。五、标准的起草经过

第一阶段:资料搜集

搜集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文献并对国外文献如美国21CFR进行翻译。第二阶段:2007年末形成初稿

初稿内容包括一般术语、卫生化学术语、毒理学术语、微生物术语、产品术语、人体安全和功效评价术语,常用英文成份术语等7部分。第三阶段:专家统稿1.2007年12月第一次专家统稿会(修订情况:1.在结构上增加原料功能术语、相关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等内容;2.在内容上增加一般术语、产品术语的种类,将化妆品行业的新产品类别纳入本标准;3.对于毒理学、卫生化学、微生物学术语进行修改;4.删除与化妆品联系不紧密、无存在必要的常用英文成分术语。2.2009年1月第二次专家统稿会会议意见:1.修改能引用国家标准的尽量引用国家标准;对存在歧义的个别用词进行修改。2.删除由于本标准中的“产品术语”一章和香化协会所制定的某个标准存在重复,因此删除“产品术语”一章的内容;对“原料功能术语”的内容进行梳理,删除了20余条内容。3.增加专家建议增加“化妆品限用物质”等若干项术语。第四阶段:征求意见2009年2月面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第五阶段:征求意见的处理与形成送审稿。在征求意见的处理阶段再次征求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六、标准的内容依据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2.《化妆品卫生规范》;3.美国21CFR;4.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如:GB5296.3-2008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GB/T14666-2003分析化学术语等;5.国内外化妆品的相关文献,如《化妆品监督管理及安全性评价》等。七、标准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一)结构:1.范围2.一般术语3.毒理学试验方法术语4.卫生化学检验方法术语5.微生物检验方法术语6.人体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术语7.常用原料术语8.缩写9.中英文索引(二)主要内容:1).一般术语39条涉及化妆品的基本定义、化妆品生产和监督管理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术语。2).毒理学试验方法术语40条收录了《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涉及的术语,以及在毒理学领域出现频率较高、与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联系较密切的术语。3).卫生化学检验方法术语22条收录了化妆品的卫生化学检验方法中较常用的术语。

4).微生物检验方法术语6条收录了《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所涉及的术语。5).人体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术语38条收录了人体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的常用术语。6).常用原料术语55条收录了常用原料术语,与《化妆品管理及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保持一致,并根据企业、专家的意见进行了适当修改。7).缩写涉及国际机构缩写以及化妆品毒理学、化学、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等领域专业术语的缩写34条。七、征求意见处理情况2009年2月20日,《化妆品术语》在全国公开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截止到2009年3月末共收到来自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共146条,分布情况如下:征求意见来源统计图二一般术语三毒理学四化学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