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1页
江西省新余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2页
江西省新余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3页
江西省新余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4页
江西省新余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新余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2.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4.在典型的水生演替中,湿生草本植物的前一个阶段是()A.自由漂浮植物阶段B.沉水植物阶段C.浮叶根生植物阶段D.直立水生植物阶段

5.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C.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

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7.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太阳辐射

8.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

9.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在()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寒温带

10.由染色体的变化引起生物特征改变的变化是()。

A.DNA突变B.RNA突变C.染色体变异D.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1.小型动物、低等生物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12.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13.高温引起生物()。

A.细胞膜系统渗透性改变B.细胞脱水、蛋白质沉淀C.细胞重量增加D.细胞内蛋白质凝固,酶系统失活

14.种群分布的类型是()

A.均匀分布B.随机分布C.集群分布D.以上三种类型都是

15.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

A.行为调节B.生理调节C.遗传调节D.食物调节

16.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17.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18.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19.陆地群落的外貌,主要是通过植物特别是高等优势种植物的()表现出来的。

A.生长型B.生活型C.生态型D.生态适应性

20.狗在夏天经常伸长舌头喘气,是什么原因()

A.天气太热B.呼吸困难C.散热D.过于劳累

21.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旱生植物通常()

A.根系较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较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22.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曲线是呈()

A.J型B.S型C.直线D.抛物线

23.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包含两个因素,即()。

A.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性B.物种的丰富度和信息的紊乱C.物种信息的紊乱和均匀性D.物种的均匀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

24.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25.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A.砂土B.壤土C.黏土D.盐碱土

26.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A.时间长B.范围广C.闭合式D.以上三者都是

27.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种食物只能被一种消费者取食

B.多条食物链可形成食物网

C.一种消费者不能同时取食多种食物

D.营养级是有一定顺序的,不是错综复杂的

28.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29.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这种现象叫做()。

A.食物链的浓缩作用B.食物链的缩短作用C.食物链的放大作用D.食物链的传递作用

30.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

A.3%

B、0.5%

C、20%

D、万分之一

二、填空题(20题)31.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______。

32.植物叶面积(单面)总和与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之比,用______来表示。

33.未来的能源政策以______为基础,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缓解能源供求矛盾,减少环境污染。

34.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是______。

35.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四大组成要素。

36.通常可将山坡划分为______上坡、______、______和山麓等五部分。

37.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且能______的疏松层。

38.浮游生物的爆发,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即赤潮,又称红潮。是由于水中______等营养物质过多形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这些浮游生物骤然增殖造成的。

39.鲢鱼和鳙鱼是上层鱼,主要吃浮游生物;而青鱼和鲤鱼是底栖鱼,前者喜欢吃螺蛳,后者是杂食性的。通过混养,既减少了对资源的竞争,又扩大了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了鱼类群落的代谢功能,增加了生产力。这是利用了水生动物的______现象。

40.我国农业上长期以来推行的间种套作实际上也是利用群落的______结构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的。

41.某些植物能够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产物来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42.__________可吸收大量紫外线,削减宇宙射线初始的巨大能量。

43.C3植物比C4植物的CO2补偿点和饱和点都______。

44.内环境实际上是生物体内细胞生长、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等______的场所。

45.单元顶级理论认为不论演替开始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多大,顶级只有一个,这是唯一由所决定的顶级。

46.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砂土、黏土和__________3大类。

47.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______、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48.单位面积或空间内同种个体的数量称为种群______。

49.与成熟林相比,幼龄林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__。

50.从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来划分,森林砍伐迹地的演替属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52.在经常有大风的地区,只有最善于飞行的动物生存。()

53.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54.生物的偶见种可能是由于其他生物或外来因素偶然地带到陌生种群中的,是这个种群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生物种类。()

A.正确B.错误

5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56.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57.种群密度也可以看成是种群个体的数目。()

A.正确B.错误

58.

59.风力、水力和生物资源等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正确B.错误

60.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62.有效积温法则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63.多度的估计应注意哪些原则?

64.动物采用哪些方式适应冷环境?

65.根据植物开花过程对日照长度反应的不同,可以将植物分为几个类型?

五、论述题(5题)66.为什么说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67.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影响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论述分解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68.试论述生态系统的能流的途径。

69.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70.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六、单选题(0题)71.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曲线是呈()

A.J型B.S型C.直线D.抛物线

参考答案

1.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2.B

3.A

4.D

5.A

6.D

7.D

8.B

9.B

10.D

11.C

12.A

13.D

14.D

15.A解析:自疏现象是指植物生长一般会限制在一定密度下,超过此限制就会自动死亡,这是行为调节,故选A。

16.B

17.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18.B

19.B解析:生长型与群落外貌无关,是一个物种的自身特点,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适应不同环境而区分为不同生态型,生活型指不同物种适应同一环境而具有的特点,群落中优势种的生活型反映了群落外貌特征,故选B。

20.C

21.A

22.B

23.A

24.B

25.B

26.D

27.B

28.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29.A

30.B

31.生态入侵

32.叶面积系数叶面积系数

33.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

34.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3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36.山脊;中坡;下坡

37.生长植物生长植物

38.氮、磷

39.成层成层

40.垂直分层垂直分层

41.他感作用

42.臭氧层

43.高

44.生理活动生理活动

45.气候气候

46.【正确答案】:

壤土

47.均匀型

48.密度

49.高高

50.长期演替长期演替

51.N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系统的多样性、干扰、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环境影响。

52.N

53.Y

54.A

55.Y

56.Y

57.B

58.Y

59.B

60.N

61.土壤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1)土壤是许多生物栖居的场所;(2)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4)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62.(1)预测昆虫的年发生世代数;(2)预测生物的地理分布北界;(3)预测来年的害虫发生程度;(4)推算昆虫的年发生历及植物的物候期;(5)制定农业区划;(6)预报农时。(1)预测昆虫的年发生世代数;(2)预测生物的地理分布北界;(3)预测来年的害虫发生程度;(4)推算昆虫的年发生历及植物的物候期;(5)制定农业区划;(6)预报农时。

63.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原则:(1)多度的估计可以在样地范围内进行也可以不受样地的限制以群落为整体作全面考虑。(2)多度是植物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概念。(3)只能在属于同一生长型的植物之间进行比较不能将不同生长型的植物进行比较。(4)多度的目测估计易出现误差应进行校对。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原则:(1)多度的估计,可以在样地范围内进行,也可以不受样地的限制,以群落为整体作全面考虑。(2)多度是植物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概念。(3)只能在属于同一生长型的植物之间进行比较,不能将不同生长型的植物进行比较。(4)多度的目测估计,易出现误差,应进行校对。

64.①减少体壁的热传导增强隔热性。②增加产热——对低温的代谢反应。③逆流热交换机制。④局部异温性。①减少体壁的热传导,增强隔热性。②增加产热——对低温的代谢反应。③逆流热交换机制。④局部异温性。

65.①长日照植物。②短日照植物。③中日照植物。④日中性植物。

66.①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因子。水是生物主要的组成部分生物体一般含60%~80%的水分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土壤中所有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出、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所有物质也都必须以溶解状态才能出入细胞。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生物器官保持正常状态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质参加生物体内很多化学反应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水解过程。更重要的是水还是生命物质——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原生质就死亡生命就停止。②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原生质的生命活动。此外水有较大的比热容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化时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以保护原生质免受伤害。①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因子。水是生物主要的组成部分,生物体一般含60%~80%的水分,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土壤中所有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生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废物的排出、激素的传递以及生命赖以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所有物质也都必须以溶解状态才能出入细胞。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生物器官保持正常状态,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质参加生物体内很多化学反应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水解过程。更重要的是水还是生命物质——原生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水,原生质就死亡,生命就停止。②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原生质的生命活动。此外,水有较大的比热容,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化时,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以保护原生质免受伤害。

67.(1)分解作用: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者的作用下,逐渐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3分)(2)主要影响因素:①分解者种类和数量;(2分)②待分解物质性质(或资源质量);(2分)③理化环境。(2分)(3)生态学意义:①分解作用使得物质得以再循环;(3分)②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3分)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分)④净化生态环境。(2分)

评分说明:生态学意义的各要点需加以论述,没有论述的扣1分。

6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

69.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持续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长久利用。要彻底摒弃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点。

7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草食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肉食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