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1页
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2页
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3页
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4页
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课是统编教材的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作家梁容若先生散文《夏天》原文的片段。课文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围绕中心句,第2--4自然段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以及人的成长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构思巧妙,结构清晰,观察细腻,中心突出,是学生学习谋篇立意的一篇范文。教学目标: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2.围绕文章中心意思,能发现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3.体悟、运用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教学重点: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板块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联系旧知:背诵关于夏天的古诗《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联系生活:这些诗词里都有描写夏天万物生长的景象。你在生活中观察、发现过哪些事物夏天里的生长?

3.导入新课:让我们跟随梁容若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夏天里的成长》,去发现夏天成长的秘密。(板书课题)板块二:立足预习,自主学习1.课前布置预习单,了解学情。2.结合预习单,检查指导。(1)接龙读,读准字音:苞蕾

菜畦铁轨

处暑尽量。(2)学生交流易错字:瀑、蔗、谚。(3)小组交流预习单第二题,自主完善表格内容。板块三:梳理课文,感受脉络1.圈画课文中心句。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写“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呢?(1)圈画每段中心句。(2)学习概括,引导学生概括提炼关键词:第二自然段写“动植物”;第三自然段写“山河大地”;第四自然段写“人”。(3)小结:课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从“动植物”“山河大地”“人”三个不同方面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板书:动植物、山河大地、人)板块四:师生交流,解决疑难1.探究交流:作者写作的秘密。2.交流释疑:读不懂的地方。3.通读全文。

第二课时板块一: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

回顾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学生梳理课文脉络。(1)中心意思:文章围绕哪句话写的?(板书:中心意思)(2)不同方面:围绕中心意思,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板书:不同方面)(3)不同例子: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做例子呢?2.学习任务: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继续去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密吧。(设计意图: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关注单元“双线架构”,围绕单元目标,落实语文要素。)板块二:关注“长”字,品读文段1.文中有一个字反复出现——“长”。(1)快速浏览,划出文中和“长”有关的词语,读词语。(2)小结:短短500字左右的课文,“长”字就出现了21次,从题目到开头,到课文的结尾,“长”字都长在了字里行间的角角落落,还时时刻刻都在点课题《夏天里的成长》。2.品读第二段,发现“长”的特点。(1)圈画文中“长”字最多的一句话。(2)归纳此段“长”特点:长得快、变化大。(3)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长得快、变化大?关注了哪些词?谈谈感受。预设1: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写作的秘密:“瓜藤、竹子、高粱”关注表示时间的词,感受“长得快”;预设2:“苞蕾、苔藓、草坪菜畦、家禽家畜”关注表示变化的词,感受“变化大”。生物时间怎样长竹子林、高粱一夜多出半节瓜藤一天长出几寸苞蕾昨天-今天—明天小果实苔藓几天长满石头草和菜几天黄泥土变成草坪和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妈妈的一半大(4)多形式朗读:关注词语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5)交流小结:自然界的动植物有几百万种之多,作者为什么选这些事例来写呢?(生板书:代表性、生活化)(6)练说:夏天,你见过这样飞快地生长吗?模仿文中句式说一说。(7)总结: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3.第三段:感受作者语言特点。过度:在夏天里,除了这些动植物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事物也在生长。下面,请同学们运用第二段的写作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的内容,看哪个小组学得最棒!(1)找一找:文中哪段话“长”字最多?(2)读一读:都写了什么“长”?(3)交流:我们好像漏掉了什么,他们也在“长”?(4)发现:这些也是“长”吗?这里的“长”是什么?(5)指导朗读:加动作读、师生配合读。(6)探究:是什么让它们都在“长”。(7)理解“不热不长,不热不大”:夏,大也。——《尔雅》。(8)感受作者视角:你觉得作者笔下哪种生长最神奇?预设:铁轨、柏油路。思考:为什么不写热胀冷缩?视角独特,语言新鲜有趣。(9)小结:写“长”不用“长”,都能写好“长”,语言新鲜又有趣,值得我们来学习。4.第四段:由物及人,感悟道理。过渡:说到视角独特、语言新鲜,第四段话里也有几处语言很新鲜有趣,谚语:“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1)理解:这两句北方农业谚语,讲的什么意思?(2)作者想通过这两句谚语告诉我们什么?①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②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引导体会:围绕中心句从学生身份的转变:”“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结合自己身高、体重、知识的变化突出了人看得见的生长。(3)小结:看似在写庄稼,其实作者是想写。(4)拓展:作者还想告诉我们:黑发不知勤学早、少壮不努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立足散文文体特点,基于课文结构的独特性,围绕“长”字带领学生进行有意味的探究,培养挖掘文本价值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整体感知与细节品析相结合,既避免阅读的“碎片化”,更能挖掘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而习得方法。)板块三:学以致用,拓展阅读1.配乐朗读全文。2.

小组合作讨论:(1)

这篇散文四段话,2、3、4段可以调换下顺序吗?删去某一段可以吗?体会课文的谋篇立意的妙处。(2)

比较“夏天里的成长”“夏天里的生长”,哪个做课题更好,为什么?3.小结:从《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中,我们知道了中心意思确立后,就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典型的事例来写。4.拓展阅读:(1)介绍作者:梁容若是我国作家、教育家。有人评价他的文章“文章诙奇隽永,引人入胜。”联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2)阅读原文:《夏天》快速浏览,圈画中心句。(3)关注写法:这篇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围绕其写了哪些方面?(4)探究秘密:这两篇文章共同点都是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来写。5.小练笔:夏天不止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也是炎热难耐的季节。有人这样描述苏州的三伏天:头伏摇小扇,二伏满头汗,三伏烧烤天。模仿课文的写法,围绕中心句:秋天,丰收的喜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一说:围绕中心意思说说思路。评一评:出示自评标准,自主评价。小结:写文章不仅得以立意为中心,还要选择不同材料直指中心。在段落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