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汇总7篇-2_第1页
科学教案汇总7篇-2_第2页
科学教案汇总7篇-2_第3页
科学教案汇总7篇-2_第4页
科学教案汇总7篇-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科学教案汇总7篇【必备】科学教案汇总7篇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的:1、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有用的绳子”这一话题展开讨论。2、探究绳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3、进步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活动准备:1、搜集各种各样的绳子。2、老师用绳自制的网兜。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绳子的用处展开讨论。〔1〕启发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绳子,你们认识它们吗?请你们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拉一拉,它们一样吗?”〔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3〕请幼儿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绳,集体交流。师:“你喜欢的绳子是什么样的?它可以用来做什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经历。〕〔4〕迁移幼儿的生活经历。师:“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不一样的绳子?它们有什么用?”2、引导幼儿探究绳子的不同玩法〔1〕老师用绳子变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师:“绳子还可以变魔术呢!”“今天绳子特别快乐,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可以怎么玩?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也可以把你的好方法告诉你的好朋友。”〔2〕幼儿自由选择绳子尝试不同的玩法,老师参与其中,对个别幼儿进展指导。〔3〕幼儿展示自己不同的玩法。〔4〕引导幼儿探究合作玩绳。师“能不能几个小朋友用绳子一起玩游戏?可以怎么玩?”3、师生互动游戏:“网小鱼”。科学教案篇2一、引入1、同学们,老师刚进学校的时候发现那里有个大花坛,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仔细观察,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观察过,花坛里有些什么动植物?2、那么,你们说的是不是准确呢,是不是那里就只有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动植物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请同学们去全面地深化地实地考察这个花坛。二、观察植物丛里的生物1、我们应该怎样考察,才能准确而又尽可能多地考察到花坛里的动植物?观察花坛里或附近还有哪些小草和其他植物;花坛里有些什么动物,在哪里能找到它们——枝条上、叶子上、花朵上、根旁、土壤里;在这些小动物中哪些是栖息在这里的,哪些是过往的客人;它们是吃什么为生的……2、在考察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不要破坏花坛里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不做考察以外的事情,不打闹,注意人身平安及时做好记录表格1和表格23、根据学生答复选择是否给提供放大镜。4、学生考察列队到下面再分四人小组考察5、组织学生列队回教室。三、整理完善考察记录1、你们在花坛里总共观察到了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在你们观察到的动物中,哪些是栖息在这里的,哪些是来往的客人?2、你们所观察到的小动物它们是吃什么为生的?看样子它们的食物差异还是比拟大的,同学们,动物吃什么就叫做动物的食性,动物食性分三种:植食、肉食、杂食。你如今知道你所观察到的动物的食性是什么了吗?请你把他写在表格上。四、课后延伸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在花坛里观察到了很多动植物,还考察了一些动物的食性,但是仅凭今天的一次观察是不够的,希望同学们在最近几天里能再来观察几次,把你的新发现记在表格里,这里我们就能更准确、更全面的考察结果!下应中心小学王海平1、花坛里的生物我们观察到了这些动物和植物:植物:动物:共有〔〕种2、花坛里动物的食性统计动物名称吃什么科学教案篇3教学方法老师启发和引导、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考虑和讨论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1——2个,理解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教学器材:铁架台、铁圈、石棉、平底烧瓶、铁架、橡皮塞、烧杯、水、酒精灯、火柴、玻璃杯、硬纸片、生鸡蛋、电磁感应演示仪、闭合铝环、石蕊试剂、滴管、玻璃试管两支、酸和碱溶液。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设问导入:你读过霍金的《时间简史》吗?黑洞是怎样产生的呢?“神州四号”为什么可以上天?要答复这些为什么,必须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很神秘吗?不,科学就在你身边!二、新课教学:1.科学是什么⑴有趣的自然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就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秋天大雁往南飞……,你还发现哪些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又将会怎样变化?人们正是在不断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科学规律。⑵演示实验:①鸡蛋惯性实验演示:用手指快速弹走硬纸片,如图1设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②水再次沸腾实验〔可以在给水加热的同时先进展下面的实验〕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顿沸腾。设问:不用加热的方法,你能让水再次沸腾起来吗?演示: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2。设疑:水为什么会再次沸腾呢?③电磁感应实验将闭合的铝环放在上方的铁芯上,突然通电时铝环跳起,将铝环放在铁芯上,铝环神奇地浮在空中。老师进一步激趣:要想知道铝环为什么不会落下去,也要用到科学知识。④酸、碱溶液分别滴入石蕊试剂后变色实验将石蕊试剂分别滴入装有酸、碱溶液的试管中,装有酸的试管的溶液变成红色、装有碱的试管里的溶液变蓝色。老师可更进一步设疑激趣:为什么两种液体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呢?⑶科学是什么引导学生一起归纳: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启发学生讲故事:科学家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时顶起壶盖而改良和创造了蒸汽机。强调:小小的疑问,都可以引发科学发现,科学并不神秘,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开场,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设问:也许你也有许多为什么,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寻找过其中的答案吗?2.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讲解:科学家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非常留意的,你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吗?我想调查一下,我们班有哪些同学的家长在研究院或研究所,或大学里搞研究工作?他们都是科学家,请你们谈谈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引导归纳:研究对象: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研究地点:实验室、野外。研究用具:实验仪器和观察设备。研究过程:不断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考察和验证——记录、分析^p、论证——得出结论——发表论文或考察报告讲解: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要用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例:1999年8月科学家在北纬77度18分进展了北极大气构造探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进展探究。科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科学的开展是无穷尽的。组织讨论:许多自然现象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的,每个同学举1—2个你能解释的例子,看谁解释的好!设问:科学既有用,又有趣,还有挑战性,有的同学还想成为将来的科学家,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科学呢?请同学们看书找出答案。3.怎样学好科学⑴仔细观察;人们对大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究都是从观察开的。⑵积极实验:设计实验、搜集资料和证据。3认真考虑:分析^p归纳,找出问题的答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探究科学奥秘的本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美妙的生活!设问: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对《科学》课有了什么新的理解?说说你准备如何学习《科学》?老师归纳并提出学习科学的根本要求。三、复习引导学生进展〔对照板书进展〕。课后每位同学搜集一个你最敬仰的科学家的故事,下节课进展交流。每位同学找一本有关科学方面的书籍开场阅读。板书设计科学入门科学是什么——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不断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考察和验证——记录、分析^p、论证——得出结论——发表论文或考察报告科学并不神秘怎样学习科学?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考虑课后反思: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作为科学课的第一课时,应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而老师准备的有趣的实验又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如本节所做的三个实验:水的再沸腾实验、石蕊试剂遇酸和碱溶液变成不同的颜色、电磁感应现象中铝环高高的浮起,三个实验中出现的学生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老师在此时加以引导:你想知道其中的为什么吗?好好学习科学就可以得到圆满的答案。至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好地调动起来了。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根底。科学教案篇4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第1课我们在呼吸[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理解呼吸的道路和呼吸的意义。〔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理解呼吸过程;〔4〕能互相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展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保护自己的呼吸器官。[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展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展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刚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确实比拟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互相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道路学生活动后进展汇报,老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假如把肺泡展开,外表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外表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展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展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p,自己得出结论。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测的根据是什么?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吸气——→胸廓腹部扩大呼气——→胸廓腹部缩小学生活动,互相质疑,老师汇报〔三〕、制作活动1.学生按教材P6步骤进展制作(可以将饮料瓶先为学生开个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2.学生手拉和放开橡皮膜,你有什么发现?考虑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那么缩小?学生讨论分析^p3.请同学们再对照我们前面的分析^p,你认为我们的饮料瓶相当于我们人的什么?气球呢?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老师进展演示实验。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颖空气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三、课堂总结;大家一起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关于人的呼吸,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四、课外延伸1.对于我们的呼吸,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理解些什么?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进展继续研究。2.假如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板书设计]:我们在呼吸鼻→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吸气——→胸廓腹部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颖空气呼气——→胸廓腹部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科学教案篇5活动目的:1、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2、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拟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特点。3、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擅长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拟分析^p的才能。活动准备:自制纸杯、一次性纸杯幼儿各一只,毛笔一只,一张白纸和一张涂有蜡的纸。重点:理解纸会吸水,会变形的特点。难点:图上蜡的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特点。活动过程:今天我们要来做个实验,你们看桌上有什么?〔两个纸杯,一盆水。〕那这两只杯子有什么区别吗?说出一样点和不同点。1、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a、纸折的纸杯盛水,发现了什么?b、用一次性的纸杯来盛水,又发现了什么?让幼儿积极答复。小结:纸会吸水,会变形,会变软。2、两种纸杯进展比拟。a、提问:两只纸杯同样是用纸做的,一只变软了,变形了,而另一只还是很好呢?为什么呢?〔用手摸,刮,捏会发现什么?〕b、小实验:出示两张纸,一张是涂了蜡的纸,另一张是没涂蜡的纸,再用毛笔刷,发现什么?〔一张纸把水吸在纸上了,而另一张不吸于水。〕小结:蜡不吸水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纸杯有哪些优点:拿起来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4、制作飞碟。启发幼儿纸杯有这么多的优点,但你们想想它除了能盛水还能干什么用呢?〔可以做飞碟,让幼儿动手操作。〕科学教案篇6教学目的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才能,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才能。2.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才能,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阅读法。教具准备老花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展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近视眼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板书: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透镜)二、新课内容1.提出问题。师:对于生活中的透镜,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透镜都是用玻璃制成的吗?生乙:透镜有多少种?生丙:近视眼镜度数与什么有关?生丁: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生戊: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怎么对远视眼睛和近视眼睛进展矫正的?生己:《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为什么能用冰透镜取火?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陆续探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其中的两个问题:透镜有多少种?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下面请问学们阅读课本P63—64三段内容以及课本P66信息窗内容,并完成投影幕上的问题:(1)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有和。(2)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它是利用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3)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例如。(4)一束平行光通过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所以透镜又叫会聚透镜。(5)右图中的F点叫透镜的,F点与O点的间隔叫透镜的。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生:用手摸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生:用手摸镜片是凸透镜的就是老花眼镜,镜片是凹透镜的就是近视眼镜。师:冰透镜为什么能生火?是哪一种透镜?2.作出假设或猜测。生:应该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设计实验。师:下面我们就来用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哪些仪器?生甲:需要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太阳光或手电简发出的光)生乙:还需要纸板、笔、尺子。师:怎样进展实验?生: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挪动,直到纸板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尺子测出这个点到光心间隔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然后将凹透镜也正对太阳光,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挪动,看看在纸板上是否能观察到最小、最亮的光斑。4.进展实验。师:请同学们带齐仪器(凸透镜、凹透镜、老花镜、纸板、笔、尺子)到室外有阳光的地方完成实验,并测出凸透镜和老花镜的光斑到透镜的间隔。学生分小组进展实验、老师巡视、启发、指导。5.分析^p论证。师生回到教室。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分析^p归纳得出实验结论。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师:请你们将所观察到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现象用简洁的图形表示出来,画在纸上,再与课P64图4—41Lk较。同样厕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再与课本P66图4—46进展比照。师:什么叫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间隔叫焦距。板书、作图师:什么叫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生:平行光经凹透镜发射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间隔叫焦距。板书、作图6.实验评估。师:刚刚的实验结论可信吗?是否还有什么因素没有考虑?生:刚刚我们用的透镜都是玻璃做的,假如用冰、水做的,材料不同,会影响结论吗?师:请同学们用桌上的灯泡和水来探究水透镜对光的作用。生:将水倒入废灯泡中,拿到太阳光下一试,它仍然能将太阳光会聚。师:冰透镜对光的作用,同学们可以回家去做。目前我们能想到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作了充分的考虑,实验结果是可靠、可信的。7.交流与合作。师: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交流所测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一样?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凸透镜的焦距?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凸透镜外表越凸,焦距越小。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生甲: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生乙:我最感兴趣的是探究水透镜对光线作用。生丙:我最感兴趣的是到教室外,到大自然中做实验,感觉很轻松、愉快。三、归纳及学习过程评估师:通过本节课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透镜有凸透镜、凹透镜两种。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我们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和根本方法。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这节课学习情况进展自我评估,下课后交给组长,并进展登记。四、课后练习1.课本P67作业l、2。2.选用课时作业没汁。五、板书设计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一课时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透镜)1、透镜2、焦点F,焦距f,主光轴、光心O。六、课后反思科学教案篇7【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2、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可以浮在水面上。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教学准备】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假设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教学过程】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方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