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_第1页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_第2页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_第3页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_第4页
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备课组2.2.2外力与地表形态的变化高一地理备课组一、教学目标设置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3.结合资料分析不同地区的典型地貌类型及成因。二、教学策略分析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本节课采用如下教学策略:情景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黄土高原地貌成因探究题,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问题教学策略通过设置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蕴含在问题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归纳策略演示(或列举)个别实例→进行归纳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三、教学过程设计根据本单元整体设计、本节课的结构特点、目标设置和学生的认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个环节:复习导入1师: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地貌。地表形态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力,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与。询问学生: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的影响。【设计意图】即巩固上节课内容,也帮助学生构建内力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联系与区别,是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记忆。2师:呈现学习目标并通过填空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新知的预习状况。【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情。讲授主题一: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p31页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生: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作用力,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等。师:太阳在地球之外,又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呢?生:???有很多疑问师;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又衍生出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外营力。上学期我们学习的水循环,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是?生: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师:没错,没有太阳辐射,地球上的水就不会有液态、固态、汽态的转变,就不会有水的流动。同样,没有太阳辐射能,地球上就不会有受热不均,不会产生大气环流,没有大气环流就没有空气的流动,就不会有风。冰川作用、海浪作用其根本动力同样也是太阳辐射能、重力能。主题学习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师:外力作用主要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塑造地表形态的。风化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水、大气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师:用一块小饼干当做石块,在我的手——生物作用下,手一捏,其就会破碎,其去物理性质就发生了改变。这就是风化。风化通常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其物理性状发生变化的过程。包含温差风化、冻融风化。(1)温差风化风化过程: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主导因素:温度分布地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或季节温差大(气温年较差)的地区都容易发生温差风化。如:我国的西北地区。冻融风化风化过程:如图主导因素:温度和水分布地区:气温变化大且有一定地表水的区域容易发生冻融风化。如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高纬度的高寒地区等。化学风化概念: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主要因素:温度、水和氧气例如:水+氧气+含铁矿物红褐色氧化铁H2O+CO2+CaCO3Ca(HCO3)2生物风化概念:是指岩石受生物活动的影响发生物理性状、化学性质变化的过程。生物对母岩的破坏方式既有生物物理作用[根劈作用],也有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3.风化作用与气候的关系(1)、干燥的环境中主要以哪种风化作用为主?物理风化(2)、湿润的环境中主要以哪种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3)、化学风化强烈程度与温度和湿度有什么关系?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化学风化作用越强4.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风化作用的结果是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如果风化物残留原地,则称为风化壳。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也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师呈现PPT二、侵蚀作用地表岩石和土壤等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松散、溶解和破坏,且发生位移的过程。师演示:将手中捏碎的的饼干在外力风的吹拂下,部分饼干碎屑被吹走,颗粒较大的饼干碎屑物停留在原地,这就是侵蚀作用。师呈现PPT三、搬运作用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各种物质,在自然力作用下,发生进一步较长距离位移的过程。师演示:在风(外力)的作用力下,我手中的饼干碎屑发生了较长距离位移,这个过程叫搬运。堆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搬运能力减弱等原因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沉积的过程师演示:饼干碎屑物最终由于搬运能力减弱等原因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沉积。这个过程叫搬运。师:请同学们观看《黄土高原的形成》思考:1.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塑造其地表形态的主要外营力是?2.黄土是从哪里来的,经历什么样的过程?3.黄土高原沉积物的风化主要属于哪一种风化类型?学生:1、风力堆积;风力新疆、内蒙、宁夏一带;风化、侵蚀、搬运物理风化主题学习三:风力作用与风力地貌一、风力侵蚀与风蚀地貌吹蚀作用:风吹经地表时,风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物吹走,使地表遭到破坏,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磨蚀作用:风中运动的沙粒对地表物质进行的冲击、摩擦作用称为磨蚀作用。师;典型风蚀地貌有哪些?生:学生思考回答,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风蚀壁龛.......二、风力搬运作用方式——悬移、跃移、蠕移三、风积作用与风积地貌师:常见的风力堆积地貌有哪些?生:新月形沙丘、金字塔型沙丘、沙丘链、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黄土高原等。风化VS风力侵蚀无风的参与VS有风的参与小结:过渡到下一节课追问: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如何形成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其他外营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以及塑造形成的地形地貌有何特点。内力外力内力外力地表形态能量来源风化侵蚀表现形式搬运堆积五、课堂巩固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回答1~2题。C1.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C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A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A2.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A.三峡谷地 B.淮北平原C.青藏高原 D.皖南丘陵2.新月形沙丘是平面形如新月的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新月形沙丘的纵剖面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其中一斜坡两侧形成接近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新月形沙丘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下图为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