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韩愈》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1页
《祭十二郎文/韩愈》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2页
《祭十二郎文/韩愈》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3页
《祭十二郎文/韩愈》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4页
《祭十二郎文/韩愈》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曲慧一、教学设计说明: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这样一篇至情之文、千古绝调,是一定要让同学们感知到此文中至悲至痛的“不可终”的情感。所以在从文字的角度学习了本文之后,一定要在文学的角度,实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所以这节课除了导学下的提要钩玄,就是师生之间自始至终的因声求气。而且诵读中坚决不配音乐,甚至不用名人范读,就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揣摩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情读。二、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祭十二郎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中的一篇课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也是本单元难度最大的甚至在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难度屈指可数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是最好的体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一篇绝好文章,它真的太“散”了,记叙中有过去的事,有现在的事,有末来的事,甚至还有猜想的事,但它也真的是“散而不乱”啊,中贯全文的悲伤、追悔、震惊、痛苦、忧虑、自责、绝望等等扑面而来,真的是“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啊,记叙与抒情的水乳交融,更是让情感时而积蓄,时而喷涌而出。所以本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好的范本。(二)学情分析:学生是本年级的重点班,语文的学科思想已经基本形成,而且对语文的兴趣相对浓厚,在诵读方面有比较强烈的渴望。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很好地与单元目标结合起来。三、学习目标一是提要钩玄,体会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二是因声求气,感悟寓情于事、运用虚词传达情感的妙处;三是引以为戒,学会把握与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及情感;四、教学策略(学法指导)1、目标达成方面在这样的目标牵引下,我们体会作者与十二郎之间的骨肉深情,我们感受韩愈对子侄的思念与痛悼之情,我们一次次因声求气,不是声读,而是情读,我们没有使用配乐,没有名家的范读,我们只是通过文本、运用感情和并不具有天赋的声音来体会来感知来表达,一节课下来,我们师生之间没有了往常的轻松与微笑,但真的确实感受了其中交集的百感滋味。首先是披情入文,通过考三个基础问题,确定文章悲凄哀痛的感情基调,并连读课文第1段与结尾段,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因声求气。然后用“言有穷而情不可终”,那么在2—11段中韩愈言了哪些事?”为切入问题,进入提要钩玄整体感知内容阶段,进而思考:看似散乱的叙事除了时间顺序,还有什么贯注其间,从而使全篇有机联系成为一体?通过“从文章的第一、第二部分的3、4、6、7段各找出一句你认为情感最强烈的句子,并说出是何种情感?”的问题探究,“悲凉、追悔、震惊和凄凉、痛苦、哀伤、忧惧”等等情感扑面而来。之后是带着我们体会到的感情,情读连读这几段文章中最富情感的句子,虽然是跳读课文,但它的气脉依然是连贯的,同学们分组练读,男女生比读,老师范读,各种的读中,我们的眼睛湿了,我们的手攥紧了一次又一次。这是我们第二次的因声求气。而第三次的因声求气是针对对第11段的,在若干展示的同学中,他们读出了作者的“愧疚、绝望”。而本课的教学目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寓情于事,记叙与抒情有机结合。”就在这反反复复的情读中达成。第四次因声求气,则是文章的直抒胸臆段——第5段,在个人展示的诵读中我们感知了作者听闻噩耗后心理从怀疑到确信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还发现语气词在情感的表达上可谓妙不可言,我们也懂得了古代民间流传着“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文章好秀才”的谚语的原因。第二个学习目标达成。最后在一个“温情”作业“给你的家人或友人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中我们结束了本节课,而这样一个作业的布置,也是我要把同学们带出韩愈祭文中至悲至痛的情感,而让我的学生们能以韩愈为戒学会把握与珍惜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与情感。而第三个目标达成。2、学习方法方面:点拨、导学、提要钩玄、因声求气等。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内容一、披情入文A(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三个基础问题:1、本文祭奠的对象是谁?2、文中哪一个之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3、结尾段与第一段是怎样照应的?B师生活动——诵读:因声求气文章以“哀”起以“哀”终,请同学们带着悲凄哀痛的感情和老师一起诵读一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二、整体感知A过渡问:“言有穷而情不可终”,那么在2—11段中韩愈言了哪些事?(让我们一起提要钩玄,进入整体感知)身第2段:叙家世不幸、两世一身前第3段:忆旅食求禄、聚少离多第4段:感少、强者夭殁身第5段:陈闻丧后心理变化死第6段:写自己未老先衰第7段:叹孩提成立第8—9段:猜死因、死期身后第10—11段:交代后事安排设问1:从所叙之事看,有现在的,有过去的,有未来的,有猜想的,选材上确实有散乱之嫌,但实际上叙述上也是有顺序的,是什么顺序?设问2: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贯注其间,从而使全篇有机联系成为一体?设问3:请从文章的第一、第二部分的3、4、6、7段各找出一句你认为情感最强烈的句子,并说出是何种情感?第3段: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是韩愈心中强烈的儒家入世情结,也是使韩家转衰为盛的现实力量。但情同手足的子侄十二郎的意外辞世使韩愈追悔莫及。悔为求斗斛之禄辍汝而就,足见骨肉之情。第4段: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病者而全存”,写出了命运无情,人生无常,“孰谓”二字道尽韩愈内心的无限震惊和凄凉。第6段: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失侄之悲,竟使韩愈不讳言死,“死而有知”则不再分离,尽显对十二郎的深切思念之情,“其无知”则不再长悲,仿佛只有死才是最好的解脱,真是痛不欲生,尽显对十二郎的痛悼之情。设问4:第7段中的”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第8段中的“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第9段中“其然乎?其不然乎?”我们又感受到了什么情感?明确:“哀”“忧”“惑”设问5:为什么一个子侄去世,韩愈如此的悲痛欲绝,请从第2段找出关于身世的语言描写?明确:韩氏两世,惟此而已!B活动——诵读竞赛(练读,比读)因声求气。请同学以四人为一组将2—9段我们找到的最具感染力的句子连读起来,注意要读出悲凄哀痛的基调以及情感的起伏变化。评价点:情感C过渡问:“言有尽而情不可终”,这绵绵的“不可终”之情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读第11段,体会其中的情感。(因声求气)明确:愧疚、绝望D小结:通过上面的分析及诵读,我们感受到本文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抒情上最大特点:寓情于事,记叙与抒情有机结合。三、诵读研情过渡:作者将不可终的情感,融入平常的琐事中,只觉一片哀情出自肺腑,读来催人泪下,这是间接抒情,当作者感情不断积蓄到高潮时,则喷涌而出,直抒胸臆,我们一起赏读第5段。A请完成学案第1题:此段14句中,感叹句有4,问句有7,陈述句有3,而与之相应的语气助词有15个,其中“邪”字连用有3,“乎”字连用有3,“也”字连用有4,“矣”字连用有5。而问句与感叹句是围绕着(哪个词语)展开的,也就是作者听闻噩耗后心理从怀疑到确信的过程。B请同学们自由诵读、体会,完成第2小题3个“邪”字连用,表现了的心理状态;3个“乎”字连用,强化了语气;4个“也”字连用,其中前3个“也”字带出3个(句式),强调消息的不可信,第4句的“也”字,把语气由不能信转换到;5“矣”字连用,则表达不得不信的的语气。C学生活动:因声求气。1、张涵、刘婉莹诵读2、全体学生诵读D小结:通过因声求气的诵读中,我们发现语气词在情感的表达上可谓妙不可言,所以古代民间流传着“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文章好秀才”的谚语来盛赞虚词的作用。四、结语与作业这节课我们因声求气中感知了韩愈祭文中至悲至痛的情感,达成了学习目标,可是老师却深感歉意,因为这节课同学们眉头紧蹙、神情凝重、心若刀绞,少了往日的微笑、轻松与欢愉,思考下来,我们是不是应该以韩愈为戒,学会把握与珍惜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与情感。那么,今天的作业首先是一个温情作业,请同学们给你的家人或友人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五、板书:愧 痛沉浮灰 痛骨忧情悲悼肉思无常悔惊作业二、扩展性阅读:阅读欧阳修的这篇祭文,从语言风格、内容、抒情方式等方面与课文比较,说说有何异同点。祭石曼卿文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