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危急值报_第1页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_第2页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_第3页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_第4页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第一页,共35页。什么是危急值“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第二页,共35页。危急值报告的目的“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第三页,共35页。危急值报告流程辅助检查科室会将过程中出现的危急值,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流程执行:重复检查,有必要时须请上级医生复查。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告知验结果,及检查人员姓名,并询问接受报告人员的姓名。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查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查人员姓名等。检验科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第四页,共35页。危急值报告流程辅助检查科室发现危急值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护士接电话后将病人床号、姓名、检查结果、接电话的时间、检查报告人员姓名、电话等记录在危急值登记本上。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辅助检查科室报告人员。接电话的护士作完记录后必须在半小时内通知到一名相关医生。工作时间依以下次序通知医生:病人的经治医生,病人的主治医生,当日值班医生,主治医生,科主任,医教科。被通知医生应当在登记本上确认签字。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及时采取相应诊治措施。第五页,共35页。危急值报告记录本(检验科)

包括的内容:●报告时间及方式●报告人●接受报告科室及人员●涉及的患者姓名,ID号及检验项目●危急值报告时间●报告单发出时间●报告单发放人

第六页,共35页。全血分析白细胞(WBC)

参考值:成人(4-10)*9*10/L

新生儿(15-20)*9*10/L6个月至2岁(11-12)*9*10/L

儿童:(5-12)*9*10/L

临床意义

增多

:常见于⑴急性细菌性感染

⑵严重组织损伤⑶大出血⑷中毒⑸白血病等第七页,共35页。全血分析白细胞(WBC)临床意义:

减少:常见于⑴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

⑵病毒感染

⑶免疫系统衰弱

⑷放化疗的影响

WBC危急值:≤2.0*9*10或≥28*9*10

WBC≤2.0*9*10,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WBC≥28*9*10

,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

第八页,共35页。全血分析红细胞(RBC)参考值:成年女性()*9*10╱L

成年男性()*9*10╱L

新生儿()*9*10╱L

临床意义:

增高:⑴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良心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

⑵继发性增多:异常HB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

法洛四联症等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各种引起肺气体交换面积计算的、

疾病

如某些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第九页,共35页。全血分析红细胞(RBC)临床意义:

增高:⑶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如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

晚期消化道肿瘤而不能长期进食等

减少:临床上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⑴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各种原因出血,如消化道溃疡等⑵红细胞寿命缩短:各种原因溶血,如输血溶血反应,蚕豆病等⑶造血原料不足:铁粒幼细胞贫血⑷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如抗肿瘤药物,磺胺类药物等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物理因素,如X线

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危急值:≤1.5或者≥6.8第十页,共35页。全血分析血小板(PLT)参考值:(100-300)*9*10/L临床意义:⑴增多:常见于

①急慢性炎症②缺铁性贫血和癌症患者③脾切除术后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者症等⑵减少:常见于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障,急白②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脾功能亢进④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溶血⑤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症等

危急值:≤30或者≥600PLT≤30,可致自发性出血。必要时应立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PLT≥600,在排除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也可能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一过性的,则应给予抗血小板药治疗。第十一页,共35页。全血分析血红蛋白(HB)参考值:⑴成年男性(120-170)g/L⑵成年女性(110-160)g/L

⑶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

与红细胞基本相似,但在贫血程度的判断优于红细胞。需要注意的是

⑴某些疾病,HB与RBC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RBC的总容量。如①大量失血,在补充液体前,虽循环血容量缩小,但血液浓度很少变化,从HB浓度来看,很难反映出存在贫血②水潴留,血浆容量增大,即使红细胞容量正常,但血液浓度减低,从HB浓度来看,已存在贫血③失水时,血浆容量缩小,即使血液浓度增高,但红细胞容量减少,从HB浓度来看,贫血不明显。

⑵大细胞性贫血时,Hb浓度相对偏高;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Hb浓度减低,但RBc正常危急值:≤60g/LHB≤60,应予输血,但应考虑病人的临床状况,如对患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应输血。

⑵第十二页,共35页。生化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参考值ALT<40U/L,AST<40U/L,AST/ALT=1.15左右临床意义:⑴ALT: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ALT在肝细胞中含量最多

②急性病毒性肝炎最敏感指标,阳性率80%-100%

③ALT↓,同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呈“酶-胆分离”现象,此为重症肝炎临终期表现,预后极差⑵

AST:①AST高提示心肌梗死或者心肌炎②AST高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甚至已达到肝硬化程度

③AST高更能反映肝细胞受损伤的严重程度。⑶AST/ALT对急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鉴别以及判断肝炎转归有特别价值

①AST/ALT<1时,提示急性肝炎的早期

②AST/ALT≥2时,提示肝硬化

③AST/ALT≥3时,提示肝癌危急值:ALT>1000U/LAST>1000U/L第十三页,共35页。生化R-谷氨酰转移酶(r-GGT)参考值:男<64U/L,女<45U/L(37℃)(IFCC法)临床意义:GGT是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①GGT是胆汁淤积,胆道梗阻最敏感之酶②GGT对判定酒精中毒有相当的价值③监测血GGT浓度可观察肿瘤疗效和预后,如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④病毒性肝炎期,GGT变化升高幅度较低,在恢复期GGt仍未复原,提示肝炎尚未痊愈。如如反复波动或者长期维持较高水平,则应考虑肝炎有慢性化趋势危急值>1000U/L第十四页,共35页。生化肌酐(CR)参考值:成人30-106(酶法)临床意义:血肌酐值是检测肾功能的最常用指标

①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②尿素氮与肌酐值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肾脏有严重损害。③血肌酐并不能反映早期、轻度的肾功能下降。CR是反映GFR(肾小球滤过率)减退的后期指标。危急值:CR>352umol/L第十五页,共35页。生化血糖(GLU)参考值:⑴空腹血糖3.89~6.1mmol/L,⑵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⑶随机血糖<11.1mmol/L临床意义: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⑴空腹血糖:①>6.1mmol/L而小于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②如两次空腹血糖≥7.0mmol/L考虑糖尿病;建议复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⑵随机血糖:①如果随机血糖≥11.1mmol/L可确诊糖尿病。②如果血糖<2.8mmol/L,临床产生相应的症状称为“低血糖⑶餐后2h血糖:①餐后2h血糖≥7.8mmol/L,又<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②餐后2h血糖≥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试)。(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这时就要正规治疗。危急值:血糖(空腹)≦2.5或者≥22.2GLU≦2.5或者≥22.2,将会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危急值:第十六页,共35页。生化血淀粉酶(AMY)参考值:(25-104)U/L临床意义:唯一能在长长时出现于尿中的血浆酶,作为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首选指标。在发病后6~12h活性开始升高,24h达峰值,48小时开始下降,3~5天后恢复正常。

淀粉酶活性升高的程度虽然并不一定和胰腺损伤程度相关,但其升高的程度越大,患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也越大,⑴增高:常见于①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胰腺损伤,肠梗阻、胃溃疡穿孔、流行性腮腺炎、腹膜炎、胆道疾病、急性阑尾炎、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②肾功能衰竭或肾功能不全、③输卵管炎、④创伤性休克、大手术后、肺炎、肺癌、⑤急性酒精中毒⑥口服避孕药、磺胺、噻嗪类利尿剂、鸦片类药物(可待因、吗啡)。麻醉止痛剂等。⑵减低:常见于①肝硬化、肝炎、肝癌、②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等。

危急值:AMY>500U/L危急值第十七页,共35页。生化血尿酸(UA)参考值:150-43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①痛风②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③红细胞增多症④摄入过多含核蛋白食物、⑤尿毒症肾炎、肝脏疾患、⑥氯仿和铅中毒、⑦甲状腺功能减低、⑧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妊娠反应红细胞增多症。

减低:常见于:①恶性贫血、②Fanconi综合征、③使用阿司匹林、先天性黄嘌吟氧化酶和嘌吟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等。危急值:UA>720umol/L第十八页,共35页。生化血尿素氮(BUN)参考值:()mmol/L临床意义: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可用作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诊断和过筛指标。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时,血肌酐和尿素氮因潴留而增高.增高:⑴器质性肾功能损害:①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肿瘤、多囊肾等所致的慢性肾衰竭②急性肾衰竭肾功能轻度受损时,BUN可无变化,但GFR(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50%以下,BUN才能升高。因此血BUN测定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指标。但对慢性肾衰竭,尤其是尿毒症BUN增高的程度一般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肾衰竭代偿期GFR下降至50ml/min,血BUN〈9m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血BUN〉9mmol/L;肾衰竭期,血BUN〉20mmol/L。

⑵肾前性少尿:如严重脱水、大量腹水、心脏循环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灌注不足导致少尿。此时BUN升高,但肌酐升高不明显,BUN/Cr(mg/dl)〉10:1,称为肾前性氮质血症。经扩容尿量多能增加,BUN可自行下降。

⑶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如急性传染病、高热、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和甲状腺功能亢、高蛋白饮食等,但血肌酐一般不升高。以上情况矫正后,血BUN可以下降。降低: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危急值:BUN>36mmol/L第十九页,共35页。生化肌酸激酶(CK)参考值:26-174U/L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对其他系统的疾病的诊断也具有一定意义。

增高:常见于①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2-4H开始升高,12-48H达到峰值,2-4天恢复正常。②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③脑血管意外,脑膜炎,休克④甲状腺功能低下,某些感染性疾病

减低:常见于①甲状腺功能亢进②系统性红斑狼症③慢性关节炎④应用类固醇剂,避孕药⑤化疗危急值:>1000U/L

危急值:>1000U/L第二十页,共35页。生化钠(血浆渗透浓度的主要决定因素)参考值:135-145mmol/L临床意义:

⑴<135mmol/L称为低钠血症,其通常是低渗透浓度的反映●肾性原因:(肾功能损害)①渗透性利尿②肾上腺功能低下③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非肾性原因:常见于:循环血容量减少继发性抗利尿激素大量分泌,导致水潴留引起的稀释性低钠血症。①肝硬化腹水②呕吐,腹泻,肠瘘,大量出汗③烧伤●假性低钠血症:①高脂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②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③干燥综合症④静脉输注高张血糖或者静脉滴注甘露醇后

第二十一页,共35页。生化钠临床意义:⑵>145mmol/L称为高钠血症①水的摄入减少(下丘脑损害引起原发性高Na血症)②排水过多(尿崩症)③钠的潴留(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危急值:≤125mmol/L或者≥160mmol/L第二十二页,共35页。生化钾参考值:(3.5-5.5)mmol/L临床意义:⑴<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①摄入不足:长期进食不足(如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者(如术后较长时间禁食)②丢失或排出增多:严重腹泻,呕吐,胃肠减压或肠瘘者(因消化液丢失)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应用(促钾排及钠潴留)长期使用利尿剂(大量排尿),心力衰竭,肝硬化的人代谢性碱中毒或输入过多碱性药物第二十三页,共35页。生化钾临床意义:⑵>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①钾输入过多:多见于钾溶液输入过快或量过大②钾排泄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或者无尿大面积烧伤,组织细胞大量破坏代谢性酸中毒危急值:≤2.8mmol/L或者≥6.0mmol/L第二十四页,共35页。生化氯参考值:96-108mmol/L临床意义:主要生理功能与钠相同,维持体内的电解质,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⑴增高:①体内氯化物排出减少:泌尿道阻塞,急性肾小球肾炎无尿者肾血流量减少,如充血性心力衰竭②摄入氯化物过多③以换气过度所致的呼吸性碱中毒④高钠血症脱水时第二十五页,共35页。生化氯临床意义:

⑵降低:

①体内氯化物丢失过多严重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糖尿病酸中毒慢性肾功能衰竭阿狄森氏病

②摄入氯化物过少出汗过多,未补充食盐慢性肾炎,长期忌盐饮食后心力衰竭,长期限盐并大量利尿后危急值:≤80mmol/L或者≥120mmol/L第二十六页,共35页。生化钙参考值:血清钙:成人(2.03-2.54)mmol/L儿童(2.25-2.27)mmol/L血清离子钙:(1.13-1.35)mmol/L临床意义:⑴增高,常见于: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②维生素D过多症③多发性骨髓瘤④结节病⑵减低,常见于: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②慢性肾炎尿毒症③佝偻病与软骨病④吸收不良性低血钙⑤大量输注柠檬酸盐抗凝血后危急值:TCa≤1.6mmol/L或者≥3.5mmol/L

第二十七页,共35页。凝血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参考值:11-16S临床意义:PT是检测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PT是外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为手术治疗常用的筛选试验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PT≥3S有临床意义。⑴延长见于: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Ⅵ,Ⅶ,Ⅹ缺乏症②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DIC

④原发性纤溶症⑤阻塞性黄疸等⑵缩短见于:①先天性Ⅴ增多症②口服避孕药③高凝状态④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危急值:≥30S第二十八页,共35页。凝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参考值:21-37S临床意义:APTT是检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

APTT≥10S有临床意义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

⑴延长,见于:

①Ⅷ,Ⅸ,Ⅺ血浆水平减低②严重的血浆Ⅱ,Ⅴ,Ⅺ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③纤溶活力增加,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⑵缩短,见于:

①DIC高凝期

②Ⅴ,Ⅷ因子活性增高③血栓性疾病危急值:≥60S

第二十九页,共35页。心梗三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⑴简介:①肌酸激酶同工酶别名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脑型、杂化型和线粒体型。②肌肉萎缩和心肌梗塞发生时,人的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提高,认为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测定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做心电图更为可靠。心肌梗死时,肌酸激酶在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内恢复正常。其中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诊断的特异性最高。⑵升高:①急性心肌梗死②甲状腺功能减低症③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④慢性醇中毒⑤手术后恢复期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