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③积极人生态度9、鸣鞭、挥鞭10、落花自己为国(或民族)11、抒情、叙事;议论12、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13、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14、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落花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的爱国热情。15、诗句运用象征手法,“落红”喻自己的年迈和仕途的失意,“护花”是指自己甘愿以老朽之体为国家培养人才而奉献。16、心中的失落和悲伤。17、“浩荡离愁白日斜”句中的“离愁”应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离愁”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情,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18、赏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不是无情的,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这是落花的独白,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来表明自己的心态,要辞官之后到家乡主掌书院,把自己的学识、思想传给学生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不惜现身化为春泥。【练习】1.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2.请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进行简要评析。答案: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喻自己即使落魄不被重用,也愿为国效力。或者:【落花不是无情的,就算是化作春花也要守护着新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运用比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辞了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奉献全部力量。】3.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2分)4.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分)答案: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2分)课外古诗背诵10首1、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评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用松树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

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其诗有俊逸而奇丽的风格。首联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颔联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颈联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尾联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松树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练习】1.赏析名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答案: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2.赏析名句: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答案: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3.试简要本文的语言特点角度赏析本诗。答案: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评析】古代送别诗大都情调低沉、忧伤。该诗却一反悲伤的风格,充满昂扬豪迈的精神。特别是颈联,写知心朋友同在四海之内,即使相隔天涯也如同近邻。形象精炼,意气风发。【练习】1.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忧伤2.这首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答案:……一洗古诗中悲凉凄怆之感,把儿女情长抛在一边,代以乐观豪迈之情。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练习】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的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2.“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4、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评析】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首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透示出一种追求惬适的闲情逸致。作者在对自然美的欣赏过程中也流露出很强烈的享乐观念和惬意自适的心境。颔联中“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一个“空”字透露出来的不是消极悲观、失望之情,而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情逸致。颈联意思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尾联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思考】(答案在评析中归纳)(1)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的“道”指什么?(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请就其某一方面鉴赏。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评析】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朓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长风……"两句从苦闷中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抽刀……"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练习】1.赵朴初先生为“冰心馆”题词借用诗中名句,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中间小谢又清发。2.诗中表现诗人不凡抱负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3.诗中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相似的两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4.诗中表现诗人内心痛苦与忧愤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5.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慨万端,感情一波三折,既有梦想不能实现的愁苦,又有重新振作的乐观,还有隐逸遁世的情怀。回复跌宕,让人感叹。6.请从语言表达和情感两方面,对“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作简单品赏。答案:此句诗作者借水砍不断,浇愁更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己的愁思不绝,叠字(愁)的运用更强调了自己的忧愁难以排遣。7.有评论说“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散”和“弄”两个动词用得精妙,请你大胆发表见解,说出你的认识。答案:“散”写出了李白不羁的性格,他渴望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弄”显示出了闲适和悠然。两个字表现出了李白遁世思想,淡泊心态。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诗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豪情,请你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两句,抒写自己的豪迈之情。答案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文学史上誉为“诗仙”。

10.这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11.

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谢灵运,“小谢”指谢眺。12.“建安骨”又称建安风骨,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刚健清新的诗文风格。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14.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答案: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15.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D、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16.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愁。17.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18.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19.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答: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20.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答: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分)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意思相同也可)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答“热爱”也可)。7、无题

李商隐

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D)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答案: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3.“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

”,属双关语,暗指

对情人的思念

。4.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答案: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答案:用以歌颂奉献精神。6.作者是唐代李商隐。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7.选择有误的一项是(C)A.首联写暮春时与心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8.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9.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答:“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泪始干”隐喻相思之泪,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答: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11.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A.首联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此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B.颔联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C.颈联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D.尾联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讯。12.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13.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谐音;现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14.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8、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评析】“离愁”的愁不是一般的愁,而是再也见不着故国的亡国之苦,是由皇帝变囚徒的愁苦。“剪不断,理还乱”今天常被用来形容心情的烦乱复杂。【练习】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秋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2.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所表达的是一种离愁之绪,实际是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思。3。请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进行赏析。答案:“剪不断,理还乱”“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秋思,写出了内心愁绪的烦乱,生动贴切,深刻感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写出了内心感受的难以言说。“剪不断,理还乱”现还形容某些问题头绪繁多,难以处理解决。9、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评析】第一句用夸张手法突出塔高的气势。塔高千寻又立在峰顶,才能站在塔顶看日出。也才不怕“浮云遮挡观日的目光”。其中包含:“要想头脑清楚目光远大,就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练习】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只要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10、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评析】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低徊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上阕写了令愁肠百倍生的凄清秋景。“碧云天,黄叶地”写景并点明了节令:是碧空高远、黄叶满地的秋季。接下来几句描绘了秋月夕阳西斜之景:夕阳残照的苍茫暮色中,碧波无际,水面寒雾如烟,隐隐泛着翠色。斜阳落在山边,天水相接,凄凄芳草铺向远方,仿佛到了目之尽头的天边。“芳草”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引发离愁,这首词中,它被赋予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写“芳草”“更在斜阳外”,实际上象征着乡愁的无边无际,也象征着心中牵挂的家乡遥望不见。下阕由写景转入直抒乡愁。“黯乡魂,追旅思”两句表达作者因思乡而魂销,身居客乡愁绪缠绕不去的情怀。紧接下来更抒写乡愁的困扰:“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只有在梦回故乡时才能安然成眠,否则“月明楼高休独倚”,作者担心登楼观月只会更添离愁别恨。最后写作者想借酒消乡愁,反而倍增感伤:“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一句奇特而贴切的假想,真实地传达了作者思乡致潸然泪下的悲愁感伤之情。遂成千古绝唱。整首词写景抒情,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其中“碧云天、黄叶地”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练习】1.上片的“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起过渡作用。因芳草延伸到极远处而触动别恨,无情正体现了感情的深浓;同时也带出了“情”,由写景转入抒情。2.上篇描写的秋景有哪些特点?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景物特点: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作用:芳草延伸到望不头的极远处,触动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芳草“无情”正反衬出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浓厚;写景中带出一个“情”字,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作了自然的过渡。3.下阕的“好梦”指什么?为什么说“明月楼高休独倚”?答:“好梦”指梦中返乡和家人聚会的情事。回应上片所写的景色都是登楼远眺所见,独自登楼会增添怅惘之情,不能消愁。4.下阕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含义是什么?表达情意的特点是什么?答: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这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靶旅愁思。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21、与朱元思书

1.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与”是

A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

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

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译为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22、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

1.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描述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A字音:辄[zhe]箪[dan]俦[chou]觞[shang]

B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古今异义:

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一词多义:

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

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

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

词语活用:

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

③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应为“因以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23、《马说》

1.出处:选自《韩愈文选》,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字退之,代表作有《昌黎先生集》《原毁》《师说》《柳子厚墓志铭》等;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古文概念提出始于韩愈,古文运动的实质是散文革新运动,对我国散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散文在继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A字音:祉[zhi]骈[pian]食[si]

B词语: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句意: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句意:真的没有马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句意:喂马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喂养它。

一词多义:

①之:助词,译为的,虽有千里之能;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食:吃,食不饱;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顿: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策:名词,鞭子,执策而临之;动词,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④以:用,不以千里称也;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⑤能: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力,虽有千里之能。

⑤其:它的,代词,策之不以其道;表反问语气,难得,其真无马耶;其实,其真不知马也!

乎:介词,于,出乎其性;语气词,勉乎哉。

词语活用: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⑤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译:千里的马。)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译:只好屈辱在低贱的人的手里。)

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哪里,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24、《送东阳马生序》

1.出处: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明初散文家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代表作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杜环小传》;宋濂的写景散文数量亦不少,且风格近似欧阳修,文笔清新,写景状物生动,不事雕琢,代表作有《桃花涧修禊诗序》《环翠亭记》等。他亲自经历了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故他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往往在生动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

A字音:叱咄[chiduo]俟[si]箧[qie]屣[xi]皲[jun]裂膡[ying]人衾[qin]

烨[ye]然缊[yun]

B词语:

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句意:到了校舍,四肢坚硬不能动弹。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句意: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的衣服。

古今异义:

①走:跑,录毕,走送了;今表行走。

②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趋:奔,快走,尝趋白里外从乡之迭达;表趋向,执经叩问。

一词多义:

①以:用,以衾拥覆;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相当于“而”,俯身倾耳以请;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家贫,无致书以观。

②书:书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信,与朱元思书。

③从:向,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跟从,当余之从师也。

④其:他,俟其欣悦;他的,门人弟子填其室。

⑤至:周到。礼愈至;到,到底,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⑥若:好像,烨然若神人;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患:动词,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名词,忧患,无冻馁之患矣。

故:连词,所以,故余虽愚;副词,特意,故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若之。

道:名词,学说,益慕圣贤之道;动词,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质:动词,询问,援疑质理;名词,本资,资质,非天质之卑。

词语活用:

①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②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③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县官日癝稍之供:名词作状语,每天。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录毕,走送之:走,动词作状语,跑着→赶快。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判断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的,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

省略句:

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余)则又请焉。

译: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学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候遇到他地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等到他高兴了,我旧又请教。

(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省略主语)

(我)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同(我)交游,(向他们请教)。

寓(于)逆旅主人。(省略介词)

我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

倒装句:

①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宾语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示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译: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译: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其劳。

自己说少年时学习用心很劳苦。

翻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26、《小石潭记》

1.出处:选自《永州八记》,作者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代表作《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寓言代表作有《三戒》。传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骚赋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时列为“唐宋八大家”。

本文作者主要记小石潭,他写水、写岩石、写树木、写游鱼,宛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是富有诗意的散文,写得极为精美。

A字音:清冽[lie]卷[quan]石坻[chi]嵁[kan]俶[chu]尔翕[xi]乎

悄怆幽邃[qiaochuangyousui](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B词语:

下见小潭(“见”通“现”,文中句意为:向下走,出现一个小潭。)

一词多义:

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见:动词,通“现”,出现,下见小潭;动词,明灭可见。

古今异义:

①小生: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今常用义为“往”。

词语活用:

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④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例句:斗折蛇行。

⑤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例句:斗折蛇行。

⑥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

⑦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例句:凄神寒骨。

⑧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例句:凄神寒骨。

⑨空:名词“空”用作“游”的状语,“在空中”。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⑩近:形容词“近”带宾语“岸”,作动词表示靠近,接近。

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四面竹树环合。

彻:形容词充当“阳光”的谓语,深深透过;日光下彻:译为:太阳光直射水底。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应为“以全石为底”。译:以整块石头为底。)

省略句:(余)以其境过清。(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清凉。)

日光下澈(潭水)。太阳光直射到潭底。

(溪泉)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星座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爬行。

坐(于)潭上。坐在潭边。

翻译: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互相嬉戏。

27、《岳阳楼记》

1.出处: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崑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工力,颇具特色。

A字音:浩浩汤汤[shangshang]芷[zhi]

B词语:“具”通“俱”,全,皆。“属”通“嘱”,嘱咐。

古今异义:

①微:没有,微斯人;今义细小。

②气象:景象,气象万千;今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一词多义:

①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②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一:一,一碧万顷;全,长烟一空。

④开:放晴,连月不开;打开,开我东阁门;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⑤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尽,此乐何极。

⑦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⑧空:天空,浊浪排空;消散,长烟一空。

⑨通:顺利,政通人和;通向,北通巫峡。

⑩和:和乐,政通人和;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夫:那,予观夫巴陵盛状;发语词,不译,夫环而攻之;丈夫,女子的配偶,夫鼾声起。

去:离开,去国还乡;距离,西蜀之去南海;逃离,逃跑,委而去之。

为: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做,为,全石以为底。

词语活用: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先”“后”是形容词,在这里意思是“在…之前”和“在…之后”,作状语。句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乐。

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本课成语: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政通人和:政事通遂,人们和乐。信任国泰民安。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这些就上岳阳楼的壮丽的景色。

倒装句:

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于其上”介宾短语作“刻”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译:在岳阳楼上雕刻了唐代名家和近人的试赋。)

②多会于此(状语后置,“于此”介宾短语作“会”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因为应为“多于此会”。译:大多在这里聚会。)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高”是“庙堂”的定语,“远”是江湖的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居高高之庙堂”,“处僻远之江湖”;译:在朝廷上做官就为拚命百姓忧虑;不再朝廷上做官就替君主担忧。)

④吾谁与归?(宾语前置,“谁”是介词“与”的宾语,疑问句中常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译:我和谁一道呢?)

微斯人,吾谁与归?

要不是这种人,我又同谁在一起呢?

省略句:(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其”即洞庭湖。

译:(它)连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藤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藤子京)嘱咐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翻译: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是因为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悲或喜。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8、《醉翁亭记》

1.出处: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代表作有《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促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欧阳修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A字音:琅琊[langya]伛偻[yulu]觥[gong]筹交错阴翳[yi]

B词语:

词类活用: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一词多义:

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③.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

⑤.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词语活用:

①名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