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4:土壤的组成和性状_第1页
教学设计4:土壤的组成和性状_第2页
教学设计4:土壤的组成和性状_第3页
教学设计4:土壤的组成和性状_第4页
教学设计4:土壤的组成和性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的组成和性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知道土壤是由矿物质、水、和空气等不同物质混合构成的,土壤中还有大量微生物;②了解土壤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土壤形成过程中腐殖质积累越多,土壤越肥沃;③了解土壤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土壤与地球上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试验,知道土壤具有不同的质地和结构,会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状况产生大量差异。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保护耕地的意识。二、重点和难点土壤的构成;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土壤的形成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诗歌欣赏: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你的心情舒畅,无数绿野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细心赏千遍,远山花开彩蝶飞,马声唧唧遍传种,感谢肥厚的土壤承载着生命的希望。(同时出示一幅扎根于土壤中的大树)引入土壤板书:第四章土壤教师: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生长在土壤中思考:若无土壤,世界将会怎样?学生讨论(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肯定)提问:为什么植物能在土壤中茁壮成长?土壤中有什么物质提供其生长呢?板书:第一节土壤的利用和组成土壤的组成探究:土壤中有什么?1.取样:挖一个长、宽、深分别是50×50×30cm的土坑,取少许土壤样本学生思考:应该取那一层的土壤样本?用什么工具观察2.观察土壤样本(四位同学为一小组,进行观察)3.分析讨论土壤中有无微小生物用手搓摸土壤,感觉是否有颗粒?用手捏一捏,是否有水分把少量土壤放入盛水的杯中,是否有气泡产生观察记录填入表中有无微小生物固体物质液体物质气体物质根据上述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土壤的成分。教师总结:土壤是由不同形态的多种物质混合构成的,在搓摸过程中感觉到的颗粒物,就是矿物质,土壤中除了矿物质这种固体外,另有一种叫腐殖质的固体,即由植物死亡后转化而来的有机物,是土壤中特有的。气体物质主要是空气,液体物质为水,这是存在于固体颗粒物空隙间的成分。板书:(一)固体颗粒:矿物质和腐殖质——占50%气体:空气——25%液体:水——25%学生活动:将各种成分按体积比例,画出扇形统计图(参照图4.1.2)教师:从扇形图可看出矿物质所占比例最多,因此,土壤很多形状都与其密切相关。土壤中矿物质的多少与土壤颗粒物有关,影响土壤形状的好坏。引入:土壤颗粒组成的比较讲解:根据土壤中颗粒物粗细组合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砂土:砂粒较多的土壤粘土:粘粒较多的土壤砂粒、粘粒比例适中的土壤板书(二)土壤的分类:1.砂土2.粘土3.壤土活动:比较三类土壤颗粒的组成(教师演示)准备砂土、粘土、壤土各一份(质量相同)取等量水,将三种土壤分别放入三杯水中,搅拌观察:停止搅拌后,学生思考:(1)大小不一的颗粒在水中自由沉降的先后顺序(2)不同环境中大小不一的颗粒所占的比例教师:砂土中颗粒粗的物质最多,细粒物质最少;粘土中细粒物之最多,粗粒物质最少;壤土中粗、细颗粒物比例适中。因颗粒物粗细不同,水分和空气所占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学生思考:三种土壤中,水分-空气所占比例如何?(根据固体见空隙大小,可以知道空隙大易存空气,空隙小易存水。砂土中:水分<空气;粘土中:水分>空气;壤土中:空气水分比例适中)教师:由此,判断哪种土壤植物易生长?学生思考学生活动:判断本地土壤性质属于哪种土壤?(为下节课土壤的多种利用作铺垫)小结:土壤是由矿物质、腐殖质、空气和水组成,根据土壤矿物质颗粒粗细的比例,将土壤分为砂土、粘土、壤土三种。布置作业:作业本B33-34第二课时复习:土壤由那些物质组成?引入:知道土壤由矿物质、腐殖质、空气和水组成,但知道土壤是怎么形成的吗?板书:二.漫长的土壤形成过程教师:土壤中的矿物质,是由岩石形成的1.从岩石到土壤学生活动:思考:岩石是怎样变成土壤的?(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岩石变土壤的途径)教师总结:岩石变成土壤的途径有以下几种:风的作用: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岩石,久之,岩石被慢慢地磨损,有了裂缝,最后破裂成小碎块;流水的作用:流水能促使大块岩石裂成小块;冷热交替作用:炎热的太阳会使岩石变得更烫,此时,若气温下降,岩石慧爆裂;冰能裂石:雨水集聚岛岩石的缝隙中,如果气温降低到0℃讲解:经过漫长的岩石风化后,开始出现低等的生物,从而改善土质,然后出现了地衣、苔藓等植物,最后就形成了森林和草原。这就是岩石转化成土壤的过程,除了岩石风化,还需要生物积累作用。参照图4.1.4,了解这过程。土壤仅是覆盖再陆地表面的一层薄膜,厚度在十几cm到1m左右,这是植物生存的空间。(强调土壤形成是经过漫长的岩石风化和生物积累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形成1cm土壤,需要100-400年时间,温度低,时间需更久。从而让学生有保护土地的意识)植物生存的这层土壤,除了岩石形成的矿物质作为养料外,还需腐殖质、空气、水等物质。提出腐殖质概念:(板书)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表层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解、转化为黑色的腐泥状物质,粘附在矿物质颗粒的表面。学生思考:腐殖质有何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植物生长越繁茂,而且,还使表面蚯蚓数量增多。)过渡:土壤仅为陆地表层很薄的一层,但可分布在高山、平原、洼地、沿海和内陆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不同的自然土壤,生长不同种类的植物,根据土壤类型生存适宜的植物,可以有多种利用板书:三.土壤的多种利用学生活动:讨论:人类对土壤的利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书本描述及图4.1.6-12,让学生总结)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判断评价。草原地区土壤适宜生长牧草而发展畜牧业;湿润的山地和丘陵地带土壤适宜生长森林;在平原或缓坡地区的土壤适宜发展耕作农业学生活动:结合当地耕地利用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