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雕塑之美》第3课时《形体与空间的魅力》_第1页
《发现雕塑之美》第3课时《形体与空间的魅力》_第2页
《发现雕塑之美》第3课时《形体与空间的魅力》_第3页
《发现雕塑之美》第3课时《形体与空间的魅力》_第4页
《发现雕塑之美》第3课时《形体与空间的魅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发现雕塑之美》单元第3课时第二课《形体与空间的魅力》(一)单元基本信息学科美术实施年级高二课程标准模块选择性必修《雕塑》模块使用教材人美版单元名称第一单元《发现雕塑之美》(二)课时教学设计单元课时单元第3课时实施年级高二设计者姚瑶课题第一单元第二课《发现雕塑之美——形体与空间的魅力》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节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雕塑》教科书第一单元。《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雕塑模块中指出:“认识雕塑具有不同的材质效果和立体造型的特点:分辨圆雕,浮雕,透雕等种类。”本课围绕雕塑的立体造型特点这一核心知识展开。为便于学生的理解,本课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雕塑的语言表达,认识形体与空间是塑造立体造型的重要语言:二是雕塑的呈现形式,认识雕塑的种类包括圆雕、浮雕、透雕。本课从观察开始,通过对雕塑与绘画的观察比较,学生初步感知雕塑的基本特点。通过分辨雕塑的不同种类,了解雕塑的几种呈现形式。教材展示的作品带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学生不仅要感受雕塑作品中形体与空间表现的审美特征,还要进一步分析形体与空间对于表达主题思想、文化内涵所起的作用。2.课时学情分析:《雕塑》模块是选择性必修模块,学生之前已经进行了《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雕塑学习的基础。学生在第一课的学习中己经接触过雕塑艺术,也了解了一定的美术鉴赏知识,这为本课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雕塑鉴赏能力,但仍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学生有学习的欲望,但自信心不足,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巧设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3.设计思路: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注意设置基于现实的问题情境导入,精选代表作品,以问题链的形式推进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思维的步步深入。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4.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雕塑艺术的主要特征;能辨识雕塑的种类;知道形体与空间雕塑创作的基本语言;能说出雕塑的空间与形体特征。(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2)过程与方法: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综合学习来辨识雕塑的种类以及雕塑家是如何通过“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雕塑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念和思想内涵,和形体表现上的独特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魅力。(文化理解)。5.课时学习重点:认识雕塑的基本特征--雕塑的语言(空间与形体)和雕塑的种类(圆雕,浮雕,透雕)6.课时学习难点:雕塑是怎样通过独特的语言与形式表现主题、表达情感的。7.单元大概念:雕塑与人类文明进程息息相关。8.基本问题与小问题:(1)雕塑的基本语言是什么?①比较绘画《照夜白》和雕塑《铜奔马》,作品呈现出怎样不同的视觉感受?②哪些词语能代表雕塑具有的典型特征?(2)雕塑的立体性在呈现形式上有何不同?①雕塑的种类有哪些?②浮雕中又包含高浮雕和浅浮雕,为什么《马赛曲》不用浅浮雕?《硬币》不用高浮雕?③为什么雕刻家常以透雕的形式来雕刻小动物的造型?(3)雕塑家是如何通过“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①欣赏作品《波嘉尼小姐》分析作品由哪些形体组成?②比较圆雕《三彩女立俑》《指着的人》,雕塑家是如何通过形体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的?③认识雕塑的“实空间”和“虚空间”。④雕塑《斜躺的人》中空洞的含义是怎样的?⑤如何欣赏《地平线》这件雕塑作品?你能感受到它的空间魅力吗?9.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1)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对比欣赏法、练习实践法等。(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3)教学准备:教材、PPT课件、学习任务单、实物道具、学习资料辅助教学。10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情境:播放两段视频《曹操像》和《汉代玉蝉》。“尽精微”“致广大”是中国人欣赏两件雕塑作品追求的两种极限境界,在雕塑中也存在着两种极致。在安徽亳州的酒神广场矗立着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曹操像。由中央美院设计高达19.6米。与之相比,汉代的玉蝉只有区区的几厘米,宴寥几刀,每根线条平直有力,抽象地表现出蝉的形态特征,给玉禅注人了饱满的生命力。体积虽然不大,造型也很简洁,但其背后凝聚的是汉代雄浑博大、自然豪放的艺术风格。问题:在我们日常所见的雕望作品中,有的是广场上巨大的纪念碑雕塑,有的是硬币上精美小巧的浮雕作品。面对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我们该如何欣赏呢?雕塑的尺寸和形式会对观者的感受产生哪些影响呢?活动:学生思考雕塑的大小与视觉感受之间的关系,感受雕塑作品美感的同时,考虑其大小会对作品产生哪些影响?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日常对雕塑的理解,回答自身的直观感受。评价:魏武帝曹操,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虽历史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谋略创造出政治功绩。为纪念曹操在其家乡建造出体量巨大的《曹操像》。站在近处,举目凝望《曹操像》会使人惊叹不已。汉代《玉蝉》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配于身上则表示高洁。体积虽小,背后却凝聚着汉代雄浑博大的气魄。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大小形体的比较,直观地,由浅入深地引出空间对雕塑的影响。为接下来的课程做铺垫。【新课教学】议题一:雕塑的基本语言是什么?环节1:比较绘画《照夜白》和雕塑《铜奔马》,作品呈现出怎样不同的视觉感受?情境:展示绘画《照夜白》和雕塑《铜奔马》问题:比较同类题材的绘画与雕塑作品,带给我们哪些不同的视觉感受?活动:学生思考(绘画就是平面艺术,雕塑是三维立体的有空间感的,可以实实在在触摸到的,是一种空间上的魅力。)评价:《照夜白》这幅画是用水墨线描完成,构图简单,不着颜色,唯在马首,腹腿等部位略施淡墨渲染,这种绘画方法也称“白画”《铜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感觉速度惊人。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与分析,可以直观感受到绘画和雕塑的区别,认识雕塑的基本语言(空间与形体)。环节2:哪些词语能代表雕塑具有的典型特征?情境:打开PPT展示所有“词语”问题:哪些“词语”能代表雕塑具有的典型特征?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回答。评价:雕塑所具有的典型特征设计意图:通过雕塑的典型特征进一步理解雕塑的基本语言。议题二:雕塑的立体性在呈现形式上有何不同?环节1:雕塑的样式根据空间来划分(圆雕)。情境:展示圆雕《击鼓说唱佣》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圆雕有什么特点?活动: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对圆雕建立认识,分析作品造型,尝试描述其艺术特征。评价:《击鼓说常俑》这件雕塑人们可以从它的各个角度全方位欣赏,圆雕的形式把《击鼓说唱俑》表现的淋漓尽致,露出活泼诙谐憨厚之态。圆雕又称立体雕,是非压缩的,完全独立,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析作品,理解《击鼓说唱俑》的造型占据空间的形式建立起感性认识。环节2:雕塑的样式根据空间来划分(浮雕)。情境:展示作品《九龙壁》。问题:1、观察这件作品有哪些特点?2、这件作品和《击鼓说唱俑》相比有几面观赏?活动:“旅游小分队”游戏,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评价:由琉璃砖烧制的大型浮雕《九龙壁》有红黄蓝白青绿紫七色蟠龙18条。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九龙腾飞,神态各异,正龙威严,尊贵,龙图腾在中国又有镇宅,平安,吉祥,财运等含义。浮雕依附于背景上,塑造出凹凸起伏的造型雕塑。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且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设计意图:通过“旅游小分队”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析作品,理解雕塑作品与人类社会生活、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关系,实现文化理解。环节3:雕塑的样式根据空间来划分(浮雕:高浮雕,浅浮雕)。情境:欣赏浮雕作品《马赛曲》和硬币问题:为什么硬币不做高浮雕?《马赛曲》不做浅浮雕呢?活动:“旅游小分队”游戏。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评价:浅浮雕受光线限制大,层次较弱,《马赛曲》建立在法国戴高乐广场的凯旋门之上,有着较强的标志性,作为纪念碑,体积大,人物多,层次较丰富,故用高浮雕,硬币从实用性来说既要美观又要便于携带。设计意图:通过旅游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分析作品,探究高浮雕和浅浮雕在生活中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和实用性。环节4:雕塑的样式根据空间来划分(透雕)。情境:播放短视频《象牙透雕龙纹球》再展示作品《彩绘木雕小座屏》问题:为什么雕塑家常以透雕的形式来雕刻小动物造型?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并小结。评价:在浮雕的基础上,一般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为单面雕,有的为双面雕。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也称凹雕,镂空雕,或者浮雕。人们在欣赏作品时,通过透雕中的缝隙,人在观赏中走动,能达到人随景移,景随人动的效果,使得小动物更富有灵动性和层次感,在观赏效果中比浮雕更加生动有趣。设计意图:通过对透雕的认识,加深对雕塑空间的理解。议题三:雕塑家是如何通过“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环节1:欣赏作品《波嘉尼小姐》分析作品由哪些形体组成?情境:展示图片《波嘉尼小姐》问题:分析《波嘉尼小姐》由哪些形体组成?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评价:作品由一个椭球体,一个圆柱体,两个圆锥体,一个正方体组合而成的。雕塑家把作品回归到最单纯的几何形体,摆脱成熟的写实风格,创造崭新具有写意作风的雕塑风格上,作出重大贡献,具有了现代雕塑的典型特征,使这件作品充满节奏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对《波嘉尼小姐》作品的解读,为之后的作业和欣赏环节做铺垫。通过学生自身探索,验证雕塑制作与审美中的原理,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环节2:分析比较圆雕《三彩女立俑》《指着的人》雕塑家是如何通过形体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的?情境:展示图片《三彩女立俑》和《指着的人》。问题:《三彩女立俑》的造型怎样?有什么样的寓意?《指着的人》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时代背景有哪些特点?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回答。评价:中国唐代仕女陶俑造像体态丰满肥美,气度不凡,形体呈圆润饱满体量感,体现出“充实为美”的审美精神和雍容华贵的“大唐气象”同时也是我国传统雕塑“以形写神”的真实再现。《指着的人》打破在雕塑形体中,对体积与容量所形成的审美传统,把雕塑体量压缩到干枯地步,作者反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遍存在人心理上的恐惧与孤独。用纯精神的意念作为雕塑的主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作品,通过问题设置,调动学生的读图积极性,听取教师补充背景讲解,深刻体会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通过自身分析再回到教师讲解,强化所学理论。环节3:认识雕塑的“实空间”和“虚空间”。情境:展示图片《苏州园林》问题:从《苏州园林》里的景色,你能感受到雕塑对空间有哪些影响?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回答。评价:苏州园林里空间布局设计精巧,调整布局中的视线,空间流线,以此达到借景或者障景的需要。游览于其中的时间维度让三维空间成为活生生的四维空间,以留园为例,入口以虚实变幻,收放自如,明暗交替的手法形成曲折巧妙的空间序列。设计意图:理解空间概念,不仅强调雕塑自身所占空间,也指出雕塑与环境空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去思考。环节4:雕塑《斜躺的人》中空洞的含义是怎样的?情境:展示图片亨利摩尔《斜躺的人》问题:1、先欣赏亨利摩尔的素描作品,作品中体现的是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雕塑作品《斜躺的人》中空洞的含义?活动:学生分小组代表回答,总结。评价:亨利摩尔认为创作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只有不断的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才能保持新鲜感,创造出更多有生命力和超现实的雕塑作品。作品以人体为母题,或躺卧,或坐立,或单人像有放室内的,更多放在室外环境中以草地,原野,园林树木,云彩为陪衬。他迷恋骨形,力图在骨形中表现一种雄健,强大的生命力。《斜躺的人》有很多空洞,这些负空间调动了人们原始的安全感,与大自然契为一体,母亲也带给我们原始的安全感,在当时,对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心灵抚慰。设计意图:深入理解空间概念,负空间在雕塑作品中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引发人深思。作品所附有的强大内涵和生命力。环节5:欣赏《地平线》你喜欢这件雕塑作品吗?你能感受到它的空间魅力吗?情境:展示尼尔道森的《地平线》问题:结合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同学们分组讨论对这件作品进行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材料?这件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评价:尼尔道森巧妙利用二维方式和视觉错觉原理创作这件作品。作品因为以线为造型,有很多“虚空间”像是一片飞舞的羽毛,静静落在小山顶上,显得很轻盈,实则体量巨大,作者巧妙利用透视原理,以钢架为原料,创造出立面与平面交错的视觉感受。实际上所有部分都在一个平面上,而且通透轻盈的视觉效果为农场景色增添不少。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空间与形体关系的认识。【本课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雕塑的基本语言,雕塑在空间中所呈现的形式,雕塑家的思想情感以及雕塑的虚实空间,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同学们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又加深了一点,在生活中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鉴赏身边的雕塑作品。【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