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_第1页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_第2页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_第3页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_第4页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第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糖尿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致残率及致死率都较高。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全因死亡增加1.5-2.7倍,心血管病的死亡增加1.5-4.5倍,失明高10倍,下肢坏疽及截肢高20倍。第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增长的流行趋势,目前该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现如今,在我国几乎每10个成人中就有1例糖尿病患者。第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或或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一线药物治疗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二线药物治疗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DPP-Ⅳ抑制剂三线药物治疗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DPP-Ⅳ抑制剂四线药物治疗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0%)则进入下一步治疗主要治疗路径备选治疗路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目标值血糖(mmol/L)空腹3.9-7.2mmol/L(70-130mg/dl)非空腹≤10.0mmol/L(180mg/dl)HbA1c(%)<7.0血压(mmHg)<130/80HDL-C(mmol/L)男性>1.0mmol/L(40mg/dl)女性>1.3mmol/L(50mg/dl)TG(mmol/L)<1.7mmol/L(150mg/dl)LDL-C(mmol/L)未合并冠心病<2.6mmol/L(100mg/dl)合并冠心病<1.8mmol/L(70mg/dl)体重指数(BMI,kg/m2)<24尿蛋白/肌酐比值男性<2.5mmol/L(22mg/dl)女性<3.5mmol/L(31mg/dl)尿蛋白排泄率<20μg/min(30mg/d)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1505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糖尿病适当运动药物治疗

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合理饮食糖尿病健康教育血糖监测第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治疗治疗目标:

-①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预防急性并发症的发生;-②预防、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治疗措施第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当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尽早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①口服降糖药物②胰岛素第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一)促胰岛素分泌剂①磺脲类(SUs)②格列奈类(二)双胍类(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四)噻唑烷二酮类(TZDs)(五)胰升糖素样多肽1类似物和DPPIV抑制剂第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促泌剂:磺脲类(SUs)

作用机理:主要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脲类受体相结合,引起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促使细胞膜去极化,进而激活电压依赖性的钙离子通道,使细胞内钙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上述过程不依赖于血糖浓度;SUs降糖的前提是(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可使HbA1c降低1-2%。是2型糖尿病主要降糖药。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磺脲类的主要特点及应用(第二代)第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磺脲类禁忌症或不适用症:

1型糖尿病、儿童糖尿病、有严重并发症或晚期胰岛β细胞功能很差的2型糖尿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大手术围手术期、全胰腺切除术后,对SUs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第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磺脲类不良反应:①低血糖反应②体重增加③皮肤过敏反应④胃肠道反应⑤对心血管系统的不利影响第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促泌剂:格列奈类作用机理:该类药物亦作用于KATP,但结合位点与SUs不同,是一类快速作用的促泌剂。作用特点:改善早相的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快而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其可降低HbA1c1.0-1.5%。第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格列奈类适应症:2型糖尿病早期餐后高血糖阶段或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患者。禁忌症:与SUs相同。第十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格列奈类常用制剂:(均于餐前或餐时服用)

①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常用剂量:每次0.5-4mg②那格列奈(唐力)常用剂量:每次60-120mg。第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双胍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二甲双胍主要作用机制第十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甲双胍临床试验提示,二甲双胍可使HbA1c下降1-2%。研究尚发现,二甲双胍具有减轻体重、改善血脂谱、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活性等优点。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风险。单药应用极少引起低血糖。第二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甲双胍适应症:①首选用于经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患者。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起始用药,并可贯穿于全程治疗;②对于1型或2型糖尿病,该药与胰岛素联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和血糖波动。③与其他类口服降糖药联用可增强降糖疗效。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用法用量:

常用的剂量范围为500-2000mg/d,分2-3次餐时或餐后口服。最佳剂量:2000mg/d

成人推荐的最大剂量2550mg/d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甲双胍不良反应:①消化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不适,但只要遵循“起始低量,逐渐增量”的原则,这类反应还是可以有效减轻或避免的。②皮肤过敏反应。③乳酸性酸中毒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甲双胍禁忌症或不适应症:

①心肝肾功能减退以及高热状态、慢性胃肠病、慢性营养营养不良;②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严重代谢紊乱、严重感染、外伤、大手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③对药物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者;④酗酒者;⑤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者应暂停该药。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理: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应症: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并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可单用或联合其他降糖药物;可用于糖耐量减低阶段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研究显示,该类药物可使HbA1c下降0.5-0.8%。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用制剂:(均应在餐时第一口饭后服用)①阿卡波糖(拜糖苹,卡博平):主要抑制α-淀粉酶,每次50-100mg,3次/天

②伏格列波糖:主要抑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每次0.2mg,3次/天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或腹泻,因此不应用于胃肠功能紊乱功能者。单药不引起低血糖,但与SUs或胰岛素联用时可出现低血糖。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四)噻唑烷二酮类(TZDs)

作用机理:通过激活PPARγ进而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而降低血糖。适应症:适用于肥胖、胰岛素抵抗明显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单药或联合其他降糖药。研究显示,该类药物使HbA1c降低1-1.5%。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噻唑烷二酮类常见制剂:

罗格列酮:用量为4-8mg/d,每日1次;吡格列酮:用量为15-30mg/d,每日1次。第三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噻唑烷二酮类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体重增加、水肿;研究还显示,该类药物与骨折与心衰风险增加;因此,对于有心衰(纽约心功能分级II级以上)、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值上限2.5倍以上、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病史的患者禁用本类药物。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噻唑烷二酮类有关安全性的新进展:

罗格列酮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均对该药使用作出严格限制。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五)胰升糖素样多肽1(GLP-1)

及其相关制剂胰升糖素样多肽1由肠道L细胞分泌,其降糖机制如下:①刺激胰岛β细胞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分泌;②抑制胰升糖素分泌,减少肝糖输出;③延缓胃排空;④抑制食欲及摄食;⑤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此外,GLP-1还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肽基肽酶(DPP-IV)抑制剂GLP-1在体内迅速被二肽基肽酶(DPP-IV)降解而失去生物活性,其半衰期不足2分钟。基于此,DPP-IV抑制剂应运而生,它通过抑制DPP-IV而减少GLP-1的失活,从而增加GLP-1水平而降糖。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DPP-IV抑制剂目前国内上市的DPP-IV抑制剂为西格列汀。临床试验显示,该类药物可使HbA1c降低0.5-1.0%。该药单用不引起低血糖,不增加体重;亦可联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用法用量:常用剂量(100mg,1次/天,早餐前服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可不需调整剂量。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GLP-1类似物作用机制:通过有效激活GLP-1受体,增强GLP-1效效应而发挥降糖作用。国内上市的制剂为艾塞那肽,需皮下注射(qd或bid)研究显示,该药可使HbA1c下降0.5-1.0%本类药物可显著降低体重。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GLP-1类似物适用于经传统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该药单用不引起低血糖,但胃肠道反应较常见,如恶心、呕吐,主要见于初始治疗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减轻。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胰岛素治疗(一)适应症1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慢性并发症合并重症疾病围手术期妊娠和分娩2型经饮食和口服药物控制不佳胰腺切除或重症胰腺炎所致的继发性糖尿病新诊断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13.9mmol/L,糖化血红蛋白大于11%,或有口服药物禁忌证。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各种胰岛素制剂的特点作用类别

制剂

皮下注射作用时间(h)开始高峰持续速效普通胰岛素0.52~46~8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1~36~1218~26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PZI)3~814~2428~36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胰岛素种类动物胰岛素(短效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预混胰岛素)人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NPH)和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诺和灵50R优泌林(70/30)和甘舒林30R等])人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如诺和锐和优泌乐、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30、优泌乐25、优泌乐50和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第四十页,共四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长效胰岛素(或类似物,睡前任意时间小剂量胰岛素(通常10单位),每2-3天增加1-3单位.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用诺和锐30,优泌乐(25)按早晚各1/2皮下注射,诺和灵30R和甘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