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_第1页
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_第2页
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_第3页
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_第4页
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领域核心问题,开展教师培训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教师培训存在诸多不如意之处: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培训,如带班、课堂教学示范,看起来容易模仿,真正被运用到教育实践,却总让人感觉“形似而神不似”;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让教师云里雾里地听完后只剩“隔岸观火”“隔靴搔痒”的感觉。那么,如何有效整合技术与思想,使教师培训既超越经验主义、操作层面的局限,又避免“雾里看花”的困境,是基层培训机构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融合技术与思想的教师培训乃大势所趋教师培训实践中的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培训理念——技术主义和反思想主义的冲突。前者以科学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教师发展就是教师对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与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实现自身成熟的过程。因此,教师培训主要侧重于对教学程序、方法和策略的实践培训。后者以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教育实践的对象是人,教师发展就是其对人性、社会和教育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因此,教师培训多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深化和拓展。技术派鄙薄理论,反思派轻视技术,两派各执一端,实则都有失偏颇。因此,从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唯有融合技术与思想的培训,才是有效、高效的。基于以上思考,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在培训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一种新型的区域教师培训模式——五段互动式。该模式分为“专家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研修反思”五个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在培训中整合技术与思想,真正实现教师培训的优质化和高效化;其初衷是搭建教育思想与行为融合、互通的平台,既让教师感觉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教育信念,又使其学会处理各种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克服传统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实现学用结合。五段互动式的基本思路大致可表述为:思想引领——实践研修——形成教师个人教育信念和行为。二、兼顾形式与内容的基本操作程序根据技术与思想融合的培训理念,具体设计培训模式时,我们既注重形式,更注重内容:在形式上增加专家与教师、授课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环节,着力让全体参训教师都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从教育理念到行为的转换和内化;在内容上,培训机构既考虑到理论冲击力,又考虑到实践的观照,还为教师个人提供研究、反思的空间。具体操作程序如下:1.专家讲座由教育专家或学科教学专家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际,针对目前课改中的热点、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理论引领。其目的是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把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在理论依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在专家的讲座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新课程理念,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2.课例实践选拔区里的优秀青年教师,根据专家讲座的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探索,为受训者呈现全新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课程团队的力量,探索培养教师的新路,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打造名师。基本思路是利用青年教师所在学校学科组和课程培训团队的力量,帮助青年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既体现个人风格,又体现学校教研水平与课程团队的实力,更体现培训专题的理念,实现四者融合,为参训者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3.辩课互动这个环节的核心是“辩”,实际是一种以课例为“靶子”的辩论式评课,这是五段互动式的一个亮点。其目的在于用“辩课”的形式,努力创设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给参训教师提供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空与平台,实现“人人为师”,以激励参训教师敏锐发现问题、勇敢正视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更加透彻、深入地理解专家讲座的理念、观点。在“辩课”的过程中,正反双方围绕主题讲座,结合具体课例,就是否体现主题讲座精神,各抒己见,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它给受训教师发出的信息是:我们不仅仅在倾听,还要思考;我们不仅仅在思考,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辩课”互动应坚持“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正反双方在阐明本方立场、反驳对方观点的同时,要忘其所属,追求真理,从不同角度张扬优点,指出缺点,客观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而不能为了辩个输赢,争个对错,拿真理当谬论;更不能把“辩课”当“贬课”,夸大其词地历数课堂教学的不是,将其一棍子打死。“辩课”的价值,不在于输赢,而在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发现问题,并用这一束阳光照亮思维的盲区和死角,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敞亮,从而使“辩课”从“对立”走向“趋同”,真正达到“以辩促研”的目的,为寻找、探讨教学的真谛,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奠定基础。引导教师发言时,应注意可控性:一是内容可控,教师必须紧扣主题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二是时间可控,限定每人次的发言时间,让更多人表达观点;三是结论可控,正反双方最后陈词时,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应该大致“趋同”,不可模棱两可,使教师越辩越清,越听越明。4.点评提升在“辩课”前安排的正反双方,容易像大学生参加辩论赛那样,由各执己见,演变为强词夺理,至终都不能悦纳和赞成对方的观点,这容易导致哪一方辩手水平高,哪一方就占上风的局面,而不是谁的观点正确,谁才占上风;也容易使受训教师越听越糊涂,云山雾罩,不知方向在哪里;甚至还可能使受训教师对正确的理念、教学策略产生怀疑。对此,由一位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能让教师信服的名师(如果没有这样的名师,可在“辩课互动”后安排中场休息,让几位能者商议正确的评价导向,达成共识后由一位代表发言)及时根据专家讲座的理念、听现场授课与辩课的感受,现场针对课堂教学行为与“辩课”情况进行归纳、评价、提升,进行适时的专业引领,拨“乱”反正,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和看法。如此,才能使受训教师更进一步领会专家讲座精髓,更有效地汲取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可借鉴的经验、方法,把培训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进行更有意义的反思与建构。如此,受训教师则方向明、目标清,培训效益也就更大;辩者则会把辩论当做一种享受,当做历练自己思想的武器,且辩且思,且辩且行!5.研修反思五段互动式的主要考核方式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学习思考,参训学员结合现场学习,撰写培训研修日志,归纳理论上的收获、观课后可以借鉴的方法、点评和辩课中受到的启发,并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受训后的微格式教学,受训教师将培训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自己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三、五段互动式的五大基本特点1.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教师实际需求,培训应选择有价值的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当前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该模式既要求组织者以“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和教育创新的能力”为目的,以“用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为原则,精心策划,着力解决一个或一类问题;也要求参与辩课的教师在确定主题和辩题后,提前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周)阅读理论书籍与课例资料,列好辩论要点,先在理论上深化对主题的认识,做好厚积薄发的准备,再带着主题听课,从课例中寻找丰富自己观点的实践例证,以便在“辩课”时能根据教学现场情况,适时、适度地予以展示。2.互动性强互动环节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谈话的现实感,营造现实的谈话氛围,更能够让每一个受训者的思维泛起涟漪,引发更深的思考,起到拾遗补缺、调节气氛和节奏、提升受训教师参与积极性的作用。正如李振村先生所说:“一片没有波纹和浪花的水,百分百是死水——真正的河流和海洋里一定有荡漾的涟漪和喧腾的浪花,这是生命活力之所在在!”互动时,台上台下、正方反方、教者听者、短信纸条、辩者观者形成有效互动,在情感与理性、常识与偏见、技巧与常态、理念与课例之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现智慧碰撞、思维砥砺、观念融合,既加深了对专题、课例的理解与认识,又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提高了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与分析能力。3.学用结合培训应注重对教师操作水平的评价,以写研修反思和微格式教学为主要考核方式,从而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为了使“学用结合”更有效,我们要求各学校建立以个人反思为基础、组内交流为桥梁、校内总结提升为导向的研修反思机制:要求教师撰写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相结合的研修反思,思考、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的成败、启示和感悟,找出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佳的应对策略,从而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4.形式多样传统的教师培训不管是一课多磨,还是异课同构;不论是校本教研,还是教研员调研,其形式不外乎讲座、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这些基本环节。而五段互动式则从过去单一的讲座、授课,单向的评课、总结,转为多层次的递进、互动,尤其是其中的“辩课”环节,一改过去“一言堂”的评课现状(为顾及上课教师的面子,不管课堂质量如何,大家都客套地找好话,连不足也要通过谨慎的建议形式提出),转为双方的、互动的、全程性的评课,是针对一堂课的分析、梳理和改进。辩课时,听课者、执教者可以各抒己见,并展开思想交锋,寻找有效策略。5.操作简便这样一种培训模式环节清楚,操作简便,不论用于市、县级教师培训,学校的校本研修,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还是基层学校的骨干研修,都很合适。选用的主题可大可小,切口可宽可窄,时间可长可短,不墨守成规。美国教育哲学家乔治·奈勒说过,“那些不应用哲学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他在这里深刻揭示了思想的首要功能,即引领教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批判,对实践发展的可能性与方向进行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