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依据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依据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依据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依据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依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依据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2004年修正案第九条第二款规定:

国家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环境保护立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1、宪法环境保护综合法是指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共有六章四十七条。1、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律包括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环境保护综合法第一章总则

规定了环境保护的任务、对象、适用领域、基本原则以及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第二章环境监督管理规定了环境标准制定的权限、程序和实施要求、环境监测的管理和状况公报的发布、环境保护规划的拟订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及跨地区环境问题的解决原则环境保护综合法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

对环境保护责任制、资源保护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作了规定。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规定了排污单位防治污染的基本要求,“三同时”制度、排污申报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以及禁止污染转嫁和环境应急的规定第五章法律责任规定了违反本法有关规定的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规定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单行法是指国家针对某个环境要素或某个领域而专门制定和颁布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环境保护相关法环境保护相关法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它们均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必须在环评中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经国务院批准由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或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二是专门针对环境保护的某个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定和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等。3、政府部门规章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制定和发布或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和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以及政府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并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政府部门规章是以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而制定和发布的,或者是专门针对某些尚未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调整的领域做出的规定。《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相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等4、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是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制定和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能和法律及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抵触。《云南省地方保护条例》《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滇池保护条例》等5、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保护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根据《环境标准管理办法》我国的标准在类别上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在执行力上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

清洁生产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规范等6、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环境保护公约是指我国缔结和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条约、协议和议定书。国际公约与我国环境法有不同规定时,优先适用国际公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人类环境宣言》《21世纪议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环境保护相关法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环境保护地方性规章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公约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1、具有法律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3、评价对象偏重于基本建设项目

4、分类管理

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第三节环境政策、产业政策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境政策是由国务院依法制定并公布,或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负责制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指导文件(包括各种决定、办法、名录、目录、批复等)。环境政策是推动和指导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措施,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一、环境政策

第三节环境政策、产业政策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一、环境政策(一)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三)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五)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六)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一、环境政策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一)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协调发展,互惠共赢强化法制,综合治理不欠新帐,多还旧帐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分类指导,突出重点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有关要求(一)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一、环境政策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3、切实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7项)(一)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政策4、加强环境监管制度的有关要求(一)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强制淘汰制度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完善环境监查制度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跨省界河流断面考核制度国家加强跨省界环境执法及污染纠纷的协调

一、环境政策(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该方案包括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十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国家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十一五”时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主要行业和内容

一、环境政策1、国家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在节能方面,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在减排方面,提出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一、环境政策2、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生相结合的机制。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

一、环境政策3、“十二五”时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主要行业和内容(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环境政策1、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划分(三)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酸雨控制区的划分基本条件:现状监测降水pH小于等于4.5;硫沉降超过临界负荷;二氧化硫排放较大的区域。国家级贫困县暂不划入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划分基本条件:近年来环境二氧化硫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以城市为基本控制单元国家级贫困县暂不划入酸雨控制区。

一、环境政策2、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污染控制要求(三)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1、根据《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本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达到两控分阶段的控制目标。2、禁止新建煤层含硫量分大于3%的矿井,建成的生产煤层含硫分大于3%的矿井,逐步实行限产或关停。3、限产或关停高硫煤矿,加快发展动力煤洗选加工,降低城市燃料含硫量。4、除以热定电的热电厂外,禁止在大中城市城区及近郊区新建燃煤火电厂。

一、环境政策2、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污染控制要求(三)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5、根据环境状况确定不同区域的脱硫目标。6、制定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规划,开展试点示范。7、加大烟尘、粉尘治理力度。8、结合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及升级换代,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技术改造,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切实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水平。

一、环境政策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总目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期目标:远期目标:2、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3、各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4、对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环境实施积极性保护

一、环境政策三个方面:1、在资源和能源开发过程中,对各种废弃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如煤矸石的综合利用2、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废弃、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加工利用,如燃煤电厂的余热综合利用3、在使用中和使用后对各类废弃、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如废水处理后作为中水回用(五)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一、环境政策1、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含义指未经使用而被所有人抛弃或者放弃的危险化学品,淘汰、伪劣、过期、失效的危险化学品,由公安、海关、质检、工商、农业、安全监管、环保等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的危险化学品以及接收的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2、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3、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六)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一、环境政策

第三节环境政策、产业政策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为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在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和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的条件下,改善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从而使各产业部门得以协调、有序、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制定和发布的有关政策。二、产业政策

二、产业政策

1、关于制止某些行业盲目投资的政策(一)主要内容

2、关于鼓励某些产业发展的政策

3、关于对某些行业实施准入条件的政策

4、关于对饮食娱乐服务业的环境管理政策

5、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

6、关于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实行核准制政策

二、产业政策

1、关于制止某些行业盲目投资的政策(一)主要内容核心:加强产业政策和规划导向,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及优化生产能力,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限制发展和限期淘汰生产能力已经过剩、质量低劣、能耗过好、污染严重的长线产品,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实现清洁生产,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二、产业政策

2、关于鼓励某些产业发展的政策(一)主要内容为提高某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国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某些行业面临的具体问题,制定和发布了关于某些产业发展的政策,用以指导这些产业的健康发展。钢铁行业发展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政策目标、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产业技术政策、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投资管理、原材料政策、钢铁节约使用等方面内容。1、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的原则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等条件。2、钢铁工业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准入条件现有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努力达标:钢铁联合企业技术经济指标达到:钢铁建设项目要节约用地。《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

政府将严格控制钢铁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产能为前提。2010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按期完成剩余任务。

进一步扩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范围。

结合建设钢铁大厂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

水泥工业行业发展政策(2006.10)1、水泥工业产业政策目标(1)推动企业跨部门、跨区域的重组联合,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泥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和竞争能力。(2)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进一步消减机立窑生产能力,有条件地区要淘汰全部机立窑。(3)加快技术进步,鼓励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提升技术水平,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水泥产业发展重点国家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区建设日产4000t及以上规模干法水泥项目,建设大型熟料基地,在靠近市场的地区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

二、产业政策

3、关于对某些行业实施准入条件的政策(一)主要内容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产业发展的具体事项,国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实行准入制,并相继制定和发布了某些行业的准入条件。行业准入条件一般包括生产企业布局、工艺与装备、能源消耗、资源消耗与综合利用、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产业政策

4、关于对饮食娱乐服务业的环境管理政策(一)主要内容为了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业的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其周边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995年联合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

二、产业政策选址必须符合当地城市和环境功能要求。饮食企业必须设置收集油烟、异味的装置。燃煤锅炉必须使用型煤或其他清洁燃料在居民楼内,不得兴办产生噪声污染的娱乐场所、机动车修配厂及其他超标准排放噪声的加工厂宾馆、饭店和商业等经营场所的空调和热污染。禁止在居民区内兴办恶臭、异味的修理业、加工业企业严格限制在无排水管网处兴办产生和排放污水的饮食服务企业。

4、关于对饮食娱乐服务业的环境管理政策

二、产业政策新建、改建、扩建、转产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由设计污染项目的,应办理环境影响申报或审批手续。有污染的企业,应提交有关环境影响报告表(书)兴办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的建设项目,应执行“三同时”制度污染物排放需交纳排污费。

4、关于对饮食娱乐服务业的环境管理政策

二、产业政策

5、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一)主要内容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政策

5、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一)主要内容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二、产业政策

5、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一)主要内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降社会发展保障能力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实现互利共赢

二、产业政策

5、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一)主要内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2011年本,2013修订)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

二、产业政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一)主要内容目录分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1、煤炭产业的布局原则2、煤炭产业准入条件3、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煤炭产业政策》《国家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1、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2、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二、产业政策

6、关于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实行核准制政策(一)主要内容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项目,应按国家有关要求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报送项目核准机关。项目核准机关应依法进行核准,并加强监督管理。对于可能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项目核准机关在进行核准审查时应采取适当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可以实行专家评议制度。

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趋势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针对污染严重的行业或具有共性的污染问题而制定和发布的指导性技术原则和技术路线。它是我国环境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具有强制性,起指导性作用,引导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一)概述

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一)主要内容

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适用范围:煤炭开采和加工、煤炭燃烧、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和相关技术装备的开发应用,并为企业建设和政府主管部门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主要污染源是燃煤电厂锅炉、工业锅炉和窑炉以及对局部地区污染有重要贡献的其他燃煤设施(主要指民用燃烧设施),重点为“两控区”。总原则:推行节约并合理使用能源、提高煤炭质量、高效低污染燃烧以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严格二氧化硫排放污染控制要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二)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技术路线:电厂锅炉、大型工业锅炉和窑炉使用中、高硫份燃煤的,应安装烟气脱漏设施;中型小型工业锅炉和炉窑,应优先使用油质低硫煤、洗选煤等地污染燃料和其他清洁能源;城市民用炉灶鼓励使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或固硫煤替代原煤燃烧。(二)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技术政策的主要内容:能源合理利用;煤炭生产加工和供应;煤炭燃烧;烟气脱硫;工业锅炉和窑炉;二次污染。(二)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2)

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机动车排放: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HC、NOx、PM等有害物质。技术政策对新生产汽车和摩托车及其发动机产品、再用企业和摩托车、车用燃料、排放控制装置和测试设备等方面的污染防治技术问题做了具体规定,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市污水:纳入或未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之混合污水。适用范围: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指导污水处理工艺及相关技术的选择和发展,并作为水环境管理的技术依据。目标与原则:城市污水处理目标“十一五”期末,要实现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所在的建制镇均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国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500万吨的目标。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原则(四)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主要内容:城市污水的收集系统;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准则;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污水再生利用;二次污染防治。(四)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指导目标:通过30年左右的努力,遏制湖库富营养化发展,使湖库水质良好,生态处于良性循环,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人与湖库环境相协调,以生态学理论和环境工程理论为指导,遵循湖泊演变自然规律,综合协调湖库富营养化防治和湖库流域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技术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五)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

三、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六)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八)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一、概述二、环境标准及其作用三、环境标准体系四、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五、环境标准的实施

一、概述环境标准的由来*1973.8《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1979.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80年代末修订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替代GB3838-82。

制定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替代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1991.12提出新的环境标准体系

*1996年,制定和颁布了一批水、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标准:为了防治污染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技术要求和技术指南而制定和发布的技术规定。

二、环境标准及其作用环境标准的作用:

*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

*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准

*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三、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体系: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由于存在着客观的内在联系,使其相互依存、衔接、补充和制约,从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环境标准体系的结构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三、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体系的结构国家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地方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

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康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是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做的统一规定.环境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它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